扬自省之帆,成就新时代之梦

黄拾壹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要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关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p><p class="ql-block">结合给定材料,以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理解为主题,自选角度,</p><p class="ql-block">自拟题目,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议论文。</p><p class="ql-block">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扬自省之帆,成就新时代之梦</span></p><p class="ql-block">古语有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不仅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基础, 更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动力源泉。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要时刻把自省二字挂在心间,用自省的方式时时警醒自己——是否坚守了初心,对党和人民是否做到了忠诚、纯洁有担当。</p><p class="ql-block">自省是坚定信仰的重要方式。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的言行,达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目的。人贵自知,品贵自省。年轻干部要坚持“三问三省”,一问理想信念,省初心。理想信念一旦缺失,精神就会“缺钙”、信仰就会“动摇”、思想就会“滑坡”。年轻干部要稳住理性信念的“压舱石”。二问党性修养,省作风。“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作风问题要未雨绸缪、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不可“温水煮青蛙”。一旦工作作风出现问题,就必须以零容忍态度立即整改。三问工作表现,省不足。基层工作事无巨细,攸关民生福祉,只有在工作中常思、常虑、常省,才能补不足、强弱项、累经验,进而做到触类旁通、游刃有余。</p><p class="ql-block">自省是修身立德的有效途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人需要自省,通过自省,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改进,就会不断进步。现实的世界诱惑太多,人很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左右而迷失自我。懂得自省的人仿佛有一面镜照着自己,三省吾身,照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这些人一定会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反之不懂得自省的人只会怨天尤人,使错上加错,一生碌碌无为,甚至还有牢狱之灾。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周恩来总理自省自警、谦虚谨慎的品行一直令人钦佩。在党的历史上,不少党员干部都葆有这种品质。他们毕生艰苦奋斗,也终生虚怀若谷,无论身居何位,都不忘以“自知之明”为警示,时刻鞭策自己。</p><p class="ql-block">自省是繁荣昌盛的动力源泉。“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历朝历代走向衰败总是从君主臣民过于自负不懂自省而始,致使内忧外患萌芽潜伏生长壮大,最后慨叹“无力回天”。隋朝从建国到灭亡仅仅三十余年,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转而到“安史之乱”又经过多久?大清王朝由所谓的“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也不过短短几十年。其实朝代兴衰亦可类比于人的发展,可见自省多么重要!但是能做到时时谨言、处处慎行、日日自省却是非常困难的。中国共产党员却是要做到这看起来非常困难之事。因为只有懂得自省,才能保持中国共产党之整体健康,充满活力,正常运转。</p><p class="ql-block">懂得自省才能进步,自省是党员干部修身立德之本,更是我党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历练,才能不断地成长,才能不断焕发生命的活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的实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