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仍要戴着口罩拥抱新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春天又是一个戴口罩的春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农历的壬寅年,虎年也。大年初四这一天正是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始的立春,这意味着,我们在春节期间就拥抱了春天的到来。春天来得是如此之及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今年春节期间的多数日子却天不见晴,日不见出,且骤然降温,连日下雨,阴暗而湿冷。这与我们所期待的春暖花开、风和日丽完全不一样,倒与时下疫情趋紧、乌云四起的气氛相吻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区的各个大门和各幢公寓的大门,都贴上了庆祝虎年春节的新的红色对联,同时又贴上了关于疫情防控的新的通告和提示。进出小区虽然没有被要求测量体温,但外来人和外来车辆不能随意进入,被要求报备和亮出行程码和健康码。进出的人们戴口罩的明显又多了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猛然想起,这又是一个与口罩相伴的春天。自从2020年春节武汉出现新冠状病毒疫情以来,我们已经是第三次戴着口罩迎接春节了。口罩固然封不住春天,但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常态。今年春天的疫情不能跟当年武汉比,但比那个春天更冷,国内多个城市疫情再起,甚至有的城市如西安、百色不得不封城,省内广州、深圳等城市部分区域因疫情被划入中高风险地区,尤其是香港疫情爆发,这些令人忧虑的消息传来,给本来就异常寒冷的春节增添了几许寒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又是一个戴口罩的春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又是一个戴口罩的春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可能是不少人没有预料到的。尽管人们早已经习惯了戴口罩,但摘下口罩,回归正常的生活,是大家的共同意愿。这是连续第三个需要戴口罩的春节,人们一边愁着口罩到底要戴多久的问题,一边又悄悄地把口罩重新戴上。不,不是重新戴上口罩,其实人们一直都在戴口罩,只是在疫情相对平缓时,会不戴口罩。我还观察到,在等红绿灯过马路时,凡是戴口罩的人多,不戴口罩的人少时,必然是当下疫情较严重时,反之则是疫情相对平缓之时。今年春节前,在等红绿灯过马路的人群中,戴口罩的人显然多了起来,基本上都戴了口罩,只有个别人没有戴,这就是一个强烈的警讯。口罩已经成为疫情的晴雨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又见疫情猛于虎!庚子鼠年新冠状病毒借鼠为害世界,难道它还要在壬寅虎年借虎肆虐人类吗?一位画家有感于今年是虎年,又遇疫情再起,绘了一幅《疫情猛于虎》的漫画,画面中两只老虎居然也带上了口罩,一脸无奈,几分沮丧,威猛之气荡然无存,可怜之相十足,让人生出“猛虎无奈病毒何”的感慨来。虎年是人虎同戴口罩,同样忧心啊!看了这幅漫画,我即时写出了一首题画诗:“口罩如今遮虎口,山中王者也生愁。何时一扫人间疫,天下欢呼除瘟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很是喜欢和佩服这位漫画家的敏锐与天才的想象力,居然在虎年让老虎也戴上了口罩。连凶猛无比的老虎都要戴上口罩来保护自己,何况我们人呢!口罩,早已经成为疫情之下人们防控新冠状病毒的基本装备,更成为疫情中社会生活的一种象征物。没有口罩,就像面对泛滥成灾的洪水,没有堤坝去阻挡;没有口罩,就像面对残忍之敌的袭击,没有工事作掩护。总之,没有口罩就没有安全感。当2020年春节前武汉疫情出现时,人们猝不及防,惊愕地发现如今好像什么都不缺的中国,居然就缺口罩,于是陷入了一罩难求的困境。一只标准的长方型口罩面积为160平方厘米。一只小小的口罩突然似乎成为拯救整个民族的诺亚方舟,这是匪夷所思却又是百分之百真实发生过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记得很清楚,那年除夕前两天的下午,我来到小区附近的一家药店求购口罩,店里只剩下最后20只口罩了。店员告诉我,“听说武汉那边有传染病毒,这几天都很多人过来买口罩呢。”我想把所剩的口罩都买下来,但店员对我说:“阿叔,你就买10只口罩吧,另10只口罩留给其他有需要的人好吗?”我当即表示同意,因为做人不能太自私,何况是在疫情之下。接着来了一个也是来寻找口罩的中年妇女,把最后剩下的10只口罩买走了。后来又来了两个人想买口罩,当他们得知此店口罩已经售完之后,又问:“明天或过几天还有货么?”店员表示口罩已经断货,于是他们带着一脸的失望匆匆离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初我们全家也就是拥有这10只罩了。当时我们一家三代,老少五口,10只口罩能用几天?为确保小孙子的安全,起初有一段时间我们在家里与他近距离接触时,也都戴上口罩。如此的口罩使用频率无疑会增加口罩的消耗量。据说一只口罩有效使用时间一般只有四个小时,即使把使用时间增加到二、三天,也顶不了几天啊!于是继续求购口罩,便成为全家的当务之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很快就被告知,市区内的所有药店口罩早就已经告罄,连医院都严重缺乏口罩。随后口罩的价格飞涨,每只口罩价格高达20元至30元甚至更高,而且还买不到。此时我更进一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向外求助,而且要马上动手。我没有找担职者,没有找老部下,不能在他们最紧张的时候给他们添麻烦。当时市里掌管口罩统筹安排的两个单位的具体负责人,都是我的老部下,但我从未向他们开口要过一只口罩。我只是向自己的亲友伸出了求助之手。最早是在某医院工作的老乡给我们匀出了9只口罩,接着在深圳的表弟给我们快递了70只口罩,其中30只儿童口罩;儿子的一个朋友也支持了我们50只口罩,这些口罩是他好不容易从江西弄回来的;还在遥远的海外求学的老侄也应我之请寄回口罩分给众亲,其中分给我家50只。也有老部下主动关切,一位老部下从日本旅行归来带回了一些口罩,在第一时间给我们送了50只,令我非常感动。后来过了不短的时间,又有一位老部下给我送来了200只口罩,尽管此时市场上口罩供求已经过了最紧张的时期,但口罩仍然是缺的。后来的后来,市有关部门给我们退休老同志定期发送口罩,每次数量不等,所发口罩数量多少基本上与市场口罩供应紧松呈正相关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在我家最缺口罩之时,我还曾经尝试实行“开源节流”原则。“开源”是想办法去找口罩,“节流”是动脑筋去省着口罩用。我也曾尝试用后来被认为并不科学、防护失效的几种方法去处理使用过的口罩,如用吹风筒猛吹热风、用喷射酒精消毒等,然后拿来重复使用。即使如此,当时家中拥有的口罩也顶不了太多的时间。然而即使是我最为缺少口罩而焦虑之时,但我也没有忘记向亲们幽默一把:我用自己的一件白色内衣将整个头部包裹起来,只留出一付墨镜和部分额头,那样子俨然是一位阿拉伯大叔。然后我拍了一张照片,题为《土法上马,自我防护》,发给亲们分享。众亲见我这付阿拉伯大叔形象,都乐坏了。如今我重看这张照片,自己也觉得挺搞笑的,这算不算是革命的乐观主义自己也不明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我们的口罩生产与供应,是今非昔比了。这也是当时我们都为口罩而焦虑时不敢想象的。记得前年疫情初起时,口罩俨然成了战略物资,河源市内只有两家企业能够生产口罩,有关方面每天派员到厂家驻守督促口罩生产,严格统筹口罩产品分配,还要调出口罩支持外地,连厂家也不能多拿一只口罩。就像战时政府或军方派员驻厂督促管理军需品的生产与调配那样。这两家原先不怎么知名的企业,因为能够生产口罩而得到高度重视,分量大增。如今生产口罩早已经实现常态化,今年的口罩不仅供应充足,从未断货过,而且价格低廉。我先后到过市区好几家药店观察,都见到有大量口罩出售,每只价格都在五角至一元间。而且各店成人与儿童口罩都有出售,有的店还有几种款式可供选择。有位老同事在抖音上下单购买口罩,9.9元居然可以购买到20只印有北京冬奥会口号“一起向未来”和冰雪运动图案的口罩,他为此感慨道:“祖国强大,货源充足,价格美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谁会想到,如今在国内市场上,口罩不仅以实用价值即其防护功能而进入千家万户,而且以装饰的作用、审美的意义进入大众视野。戴口罩不仅有安全感,而且还有一种很特别的美感。口罩至少有遮丑的作用。就如夜幕遮掩了城市所有的杂乱与丑陋,衬出了城市最亮丽的部分。戴上口罩只露出眼睛,只凭两扇“心灵的窗户”与世界交流,这种感觉有时也是挺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市场上的口罩款式众多,任由选择,尤其是网购平台推出的口罩品种更丰富、更时尚,如中国风口罩、萌宠口罩、男潮口罩、搞笑口罩、神奇物种口罩、绿色医用口罩、界面口罩、素湃全波段防护口罩、时尚个性口罩、仿真人脸口罩、可爱卡通口罩、医用3D、4D口罩等,有强调安全防护性能的,有突出科技含量的,有体现时尚元素的,有推介鱼嘴设计的,有展示舒适程度的,有渲染色彩斑斓的,有针对女性保证不沾口红的……口罩的款式和功能堪称脑洞大开,令人叹为观止。面对如此多种多样的口罩,你甚至可能会产生选择困难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虎年春节前,网购平台又纷纷推出应节的各种“虎年口罩”,如虎年庆贺口罩、虎年春晚同款口罩等等,大多以红色为底色,绘有老虎图案和“虎年吉祥”之类的祝福语,成人与儿童款式俱有。也就是说,“虎年口罩”在确保防护安全的同时,更多的是追求喜庆的色彩与祝福的意含。很显然,“虎年口罩”已经成为一种兼具实用功能与审美意义的时尚品了。尽管现在部分地方疫情再度呈现趋紧之势,尽管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掉以轻心,然而中国人现在竟可以这样玩了,有资源、有能力、有心情这样玩了。这绝对不简单。口罩时尚化虽然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我们也从中真切地感受其背后那种从容乐观的社会心理和中国人的幽默感。我不了解“虎年口罩”在市场上有多畅销,但它令我也甚为喜欢是事实,春节前我也订购了其中一款“虎年口罩”,成人款与儿童款各一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句成语叫以微知著。我想起2020年疫情初发时,口罩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稀缺之物,国内的相关工厂日夜赶工生产口罩以应急之用,哪里还有资源、时间和心思去制作什么花俏口罩呢?如今各款口罩百花齐放,尤其是春节前“虎年口罩”的推出,不正体现了我们中国已经具备口罩的强大生产能力和应对疫情的足够信心吗?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看到过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巨量的口罩、呼吸机、核酸检测试剂、疫苗的有关报道,但具体数据已不记得了。此事使我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次防疫的一切已经证明,中国不仅应当而且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口罩虽然遮挡了我们的口鼻,但并没遮住我们的眼睛。在全球疫情之中,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纵览风云,研判形势。我们发现,当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特别不靠谱地拒绝戴口罩时,全中国14亿人民已经全部戴上了口罩;当西方世界的民众高喊“要自由不要口罩”的口号上街示威游行时,戴口罩在中国已经成为国民防疫的公共意识和自觉行为;当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疫情完全失控,感染人数与死亡人数不断刷新记录时,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有效地实现了动态清零;当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怀疑中国能否在疫情下办好北京冬奥会并企图加以抵制时,我们以卓越的能力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与尊重。是的,想起我们在疫情中所观察到的、所了解到的、所经历过的一切,我们有太多的感受和感慨,有一点无疑是共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疫情下的春节生活场景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节前,我们所住的小区南门、北门内挂满了红色小灯笼,门口还各放置一大盆年桔。这与贴春联一样,是小区点缀春节喜庆氛围的一种标配,物业公司每年为迎接春节而照例布置的节日装饰,灯笼大小年年一样,灯笼布局岁岁不变,灯笼数量也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年桔也总是只有一盆。我们住进这个小区已经有16个年头了,小区的春节喜庆布置从来如此,今后还可能是这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春节期间的某一天上午,小区南门一串红灯笼前面挂着的一只红色口罩让我眼前一亮,原来这只挂在树梢上的印有虎年标识的红色口罩正迎风飘动,与我所买的口罩同一款式。那么这只特别的“虎年口罩”是谁挂的?他为何要挂这么一只与众不同的口罩?是闹着玩还是特意而为?进出小区的的人们应该看得见这只红色的“虎年口罩”,在我看来,这只口罩确实是一种很有意味的物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另外一天的下午,我来到小区南门口。有一位中年男子也跟着从里面出来,来到那盆大年桔旁边站住,伸手把自己戴的口罩摘下来,然后挂在一串年桔上。这是一只普通的口罩。中年男子接着掏出香烟狠狠地抽了起来。然后他的手机响了,他在通话中大声地倾诉:“我也是一样啊!今年过年确实过得不爽,天气又冷又老下雨,又有疫情,我都待在家里多,哪里都好像不好玩,也不太放心去玩,好在每天还可以看北京冬奥会的比赛节目……嗯,嗯,我是谁家都没有去拜年了,都是微信拜年、电话拜年啦……听说香港那边疫情突然爆发得好严重啊,也不知道对我们这边影响有多大呢!”他接着又讲了几句便关机,重新戴上口罩离开了。我看见他是一脸的郁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望着这个中年男子的身影,我突然想到约翰.多恩说过的那句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疫情之下,每一个人在心理上还真的有可能变成一座孤岛。我下意识地摸一下自己的口戴,想把它戴得更严实一些。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时,我们长时间居家自我隔离,已经有过“孤岛”的体验,现在一些地方疫情重起,我一度有重回那个可怕的春节的错觉。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人类也渺小,居然要靠一只小小的口罩来保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口罩无处不在,无人不用。有口罩就意味着有疫情,有口罩就意味着有风险,有口罩就意味着虎年春节仍然不可能完全放松。尽管大家都在祈祷虎佑平安、虎岁健康,但谁也不知道已经变异的新冠状病毒什么时候会变成老虎伤害到自己,甚至会被它所呑噬。新冠状病毒虽然微不足道,其直径只有0.1微米,微小得连活生物体都算不上,不过是一个蛋白质分子的片段,居然比老虎还要凶猛,而且更加聪明和狡猾,它更善于传染、潜伏、变异,甚至连老虎都怕它而不得不戴上口罩。新冠状病毒实际上已经出现变异,病毒不仅会人传人,而且还会物传人。输入病例与本土病例仍然不时发生,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疫情爆发。新冠状病毒似乎正在向人类顽强地表现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如有位作家所言,“传染病已经超出了我们对传染和病的理解。生活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生活经验。世界也超出了我们的世界观”。既然新冠状病毒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和迄今为止的所有生活经验,当我们面对每天日夜从微信、从信息、从电视等各种媒介传来的国内外、省内外的疫情时,怎么可能象鸵鸟那样埋头沙里作无视状,怎么可能不会心有所忧,情有所虑。我年轻时曾经从事过新闻秘书,当过主流媒体通讯员,对新闻的敏感与关注可能有了一种职业病,尽管自己早已经有意识去“脱敏”,想按照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所建议的那样增强“钝感力”,但也不可能对疫情的漫天信息毫不在乎。我原以为自己经历过2003年河源发生国内第一例SARS报告病例的那场风雨,对传染性病毒的疫情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后来发现,还是高估了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且不说新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的传染范围、规模、后果不同,更重要的是两次疫情发生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现在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的社会早已经被信息海洋所淹没。疫情信息就像海潮,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我们视觉、听觉和感觉。新冠、无症、复阳、密接、报备、核酸、输入、反弹……这些概念和字眼,高频率地显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对这类疫情信息纵然你已经有些麻木,纵然你可以无视社区、商场等公共场所张贴的关于防疫的通告与提示,纵然你可以不主动刷屏去看有关疫情的各种信息,但你也会被动地被逼得去看,去感知,特别是当地有关方面发布的疫情通地与提示,会通过每一部手机发送到每一个手机持有者,你不能不看,纵然你不看,疫情信息会从家人、亲友、同事的口中传到你的耳朵。你可以不关心疫情信息,但疫情信息一定会关心你,你是避不开、绕不过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会经常收到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防控组通过中移动或河源发布等公共信息平台发来的疫情信息与提示,如去年12月13日东莞大朗镇发年与西安相关联的疫情,近期广西百色地区突然爆发疫情,最近香港本土奥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汹涌……尤其是来自深圳、东莞等邻近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接者在河源被发现,并被迅速公布其活动轨迹,不能不引起你的关注,这些密接者到过的地方如车站、酒店、餐馆、商场、市场、庙宇、社区等场所,你必会有所查看,了解一下自己、家人、亲友或同事是否在那个时段到过这所场所,你和他们是否成为密接者的接触者,即使你或你的家人、亲友、同事与他们只是在那个场所擦肩而过,也可能成为密接者链条中的一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闻,东莞大朗镇发生疫情的某个时段,从大朗到深圳的人有2万多人,从大朗来河源的人也有2000多人,而这些人群可能有确诊病例的密接者。这2000多人来到河源后他们都到哪一个具体的地方去了?如果他们其中有人是密接者,他们的活动轨迹与最后落脚之处又在何处?我们是否与他们有过交集?我们是否有人可能已经成为密接者的密接者?这些人原本是正常流动的群体,但一旦与确诊病例及其密接者发生关系,就成为疫情防控的“不速之客”。尽管如今是大数据时代,但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将这些人的轨迹追踪到底,把一切情况都摸清弄透,达到切实有效掌控,工作量又是何其大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之,疫情之下,尤其是春节前和春节后巨量人流横溢城乡之时,防范难度是难以想象的,发生百密一疏的意外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人在明处,病毒在暗处,而且这种病毒非常狡猾,不断变异,伺机袭击,人人都有可能中招致病,或者成为密接者,或是接触过密接者的次密接者。这是否叫防不胜防,我并不知道,但今年春节前我亲友圈里确实有人意外地与密接者交集过,成为密接者的密接者,让我吃了一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年初一的上午,春雨绵绵,寒冷异常。某个时刻,我接到了堂亲打来的电话,她在道过“新年好”后,深怀歉意地表示“今年我们就不过你那里去拜年了。”我连忙说,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平时朝见晚遇的,今日天气又冷又下雨,就不必搞那种形式了。她解释说:“不是这个,是家里有情况。”我乍听一惊,紧张地问她有何情况?于是她才向我细细道来。原来她的儿子儿媳在除夕的前一天到某家酒店参加同学聚餐,恰遇有一个密接者在此时段也到这里就餐,密接者被追踪发现后,酒店当班的几名员工被居家隔离,她儿子儿媳同样也回到家里自我隔离,并先后检测了两次核酸。好在堂亲与其儿子儿媳同幢不同层居住,不然会更麻烦。堂亲叹了一口气说:“今年除夕家里连团圆饭都没吃成。”因为儿子儿媳要居家隔离,她每顿饭做好后把饭菜送到儿子儿媳的房门口,然后通知他们去取,他们吃过后把空碗盆放到门外,再通知老妈子过来拿回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堂亲的这个虎年春节过得是不那么如意。她和家人原本准备欢欢喜喜地度过年,儿子与儿媳提前自己动手做了许多精致美味的各式点心,还特意送了我们家一大袋。谁会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谁会想到,她儿子儿媳与同学在这个酒店聚餐时,一位密接者也不早不晚地到这家酒店就餐呢?堂亲丈夫是台山人,2020年春节前他们一家开车回台山过年,已经到了广州从化,那时我发现疫情形势陡然严峻,完全不宜外出了,即打电话嘱他们中断行程,返回河源。堂亲一家子在从化滞留一晚,第二天一早便离开那里,回来河源过年。疫情之下的三个春节,其中两年春节都让堂亲一家受折腾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家被密接者光顾过的酒店也很受影响。春节前发现有密接者来过这里,该酒店有几个员工必须居家隔离。原本现在就劳工短缺,不容易找到员工,那几名员工的不得不离去,使酒店的人手更加紧张。当然还要按规定暂停营业至少三天。在疫情趋紧的大环境下,酒店的生意原本就不好做,这次事件的直接冲击更使这家酒店生意大受影响,春节期间预订的20多席餐席被退了几席。这家酒店是2020年春节前装修开张的,原本希望开业大吉,生意兴隆,不料刚开业就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当时人们连门都不敢出来,有谁敢光顾酒店呀!此后到今已经是三个年头,疫情都还没有结束,酒店经营之难便可想而知。我甚至都不忍心用惨淡经营来形容他们的经营状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受疫情影响的经营主体何止这一家。江东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中骏世界城,去年12月25日才开张,春节前因为有密接者来过这里,即被关闭2天。这2天是春节前的购物黄金时段,被关掉而造成的损失肯定不会小。事实上,持续的疫情已经给不少经营者带来了困难,收入减少,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疫情之下我们能够维持基本正常的生产生活实属不易。冲击与影响最大的是前年春节前武汉疫情爆发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的生活经历了户不能出、店不能开、街不能逛、人不能聚的不正常阶段。去年疫情总体上相对缓和,但今年春节前疫情又呈反弹现象,给人们生活投下的阴影又扩大了。尤其是那些现在受到新冠肺炎确诊者及确诊者的密接者发生关联的人来说,他们就需要承受更多的担忧、烦恼、痛苦,也包括其家庭,他们的正常生活就会受到无法回避的冲击与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注意到,“河源发布”今年春节期间自2月1日以来每天都发布有关疫的通报和提示,其中2月1日、2月3日、2月4日、2月5日都公布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接者活动轨迹,并要求到过确诊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接者所涉场所的人尽快到指定核酸检测采样点接受采样检测。其中2月5日3名密接者的活动轨迹就包括源城区、东源县和紫金县这一区两县。这意味着他们都必须接受核酸检测,进行规定时间的居家隔离,一个人也不能例外,一天时间也不能打折扣,否则你将承担法律责任。他们作为疫情的直接关联者,他们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的冲击与影响是无疑的,那怕是较短的时间,冲击与影响都是存在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小区附近那家发型屋的理发师H在春节后告诉我,他差一点就回不了家里过年。为啥?原来他家住在东源县城某个小区,春节前某一天小区突然被封了,听说从外地回来这里的人员接受核酸检测中,发现有人显示阳性,所以小区被马上封闭。大家对此都忧心忡忡的。好在再次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于是小区很快就被宣布解封。H对着我感叹道:“唉,谁会想到呢,一个假阳性,弄得我们虚惊一场!”他又说:“今年过年,疫情总像一个阴影陪着我们,不爽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更别说在自己所生活的区域发现了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紫金县九和镇发现一个确诊病例之后,全镇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全部被封,2万多的老百姓第一次在封镇封村的情况下过了一个与往年完全不一样的春节。直到2月14日,九和镇才被宣布全域解除封闭,恢复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岁月静好突然被打乱,欢度春节突然蒙上阴影,自由自在突然间中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里的老百姓起初对发生疫情感到的意外和惊愕,对全镇封闭进行防控所产生的那种惶恐和不安:以前都是听说外地因为疫情而封城,且都是在大中城市才发生这样的事情,今天怎么让我们这个边远而偏僻的山区也遭遇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终于悟出:风雨之中,哪一片树叶被刮伤或被打落,什么时候被刮伤或被打落,谁也不知道,谁也无法预料,而且谁也都有可能是其中的不幸者。同时我们毕竟已经在战疫中积累了相当的教训与经验,拥有一套业已证明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机制,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与坚韧,可以有力地把握疫情防控的大局,可以不断巩固动态清零的成果。尽管我们无法预料今后的疫情还会有什么风来雨起,但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的防控之林将牢牢地扎根大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 、回家过年咏叹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尽管这个节日的外在形式已剩下不多,但其合家团圆的内在引力依然极为强大,回家过年在神州大地依然是心之所往,情之所系,行之所趋,回家过年而形成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春运人流。这既是一道壮丽风景,也是一道棘手难题,势必给国内各地春节前后和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都说归心似箭。春节前,每一个想回家过年的人都是一支归心之箭,带着思念,带着牵挂,带着渴望,射向全国各地。而为了疫情防控,每一个地方都被要求尽量减少归心之箭的射出,同时也希望尽量减少归心之箭的射入。在这种时刻,出也要控,入也要防,出与入都是人流的动态,出与入都是疫情防控的关口,成为实现动态清零的关键。除了疫情爆发的高风险地区必须断然采取封城之策外,其他地区尤其是低风险地区向公众倡导不回家过年,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减少人流量,降低发生疫情的风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源是低风险地区,自然也要倡导不回家过年。今年春节前,本市各级党政倡导不回家过年的声音显然比去年要更响,发声时间也更早,因为今年市外的疫情比去年紧张。至于前年春节前武汉疫情爆发时,回去过年与回来过年的人大多已经到位,已经来不及作出倡导不回家过年的反应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体制内的人都应该接受到不回家过年的呼吁: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带头在河源过节,确需离开河源过年的,应向单位报备并经主要领导同志同意。表面上其呼吁的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似乎无关普通市民,其实呼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不回家过年的用意是以此影响更多的人也不回家过年,首先是体制内产生“以上带下”的效应,使更多的体制内人士能够就地过年。同时也期待能够起到“以内带外”的作用,影响更多的体制外人士也留在当地过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倡导不回家过年不是强制令,是提倡,是规劝,是导向。但在某些单位,倡导不回家过年,也可能会变成必须就地过年。不回家过年由软要求变成硬约束。有一个单位有六、七个人年轻人家在外市外省,因为工作繁忙,有的人已经一年没有回过家了,就盼着回家过年,图个团圆。然而,盼星星,盼月亮,盼来回家泡了汤。春节前领导明确宣布,单位的人全部不能离开河源,必须就地过年。听到这个决定,这些归心似箭的年轻人就像绷弓已久、只待发射的箭头,突然被顶了回来,沮丧之情可以想象。其中一个姑娘忍不住哭了,为有家不能回去而哭,为团圆之日不能团圆而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们的失望、无奈、怅惆应该可以理解,即使有抱怨也不应该指责。他们应该在网上看到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的防疫政策,强调疫情防控不得层层加码,明确讲了包括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在内的“五个不得”,虽然这是从管入的角度而非从管出的角度来强调的,但可以理解到随意禁止回家过年也属于层层加码的行为,因为从低风险地区回到到低风险地区过年并不属于禁止范围。暂且不议此事的是与非,年轻人也许需要增强共度时艰的意识和经历孤独的承受能力,但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恐怕不会在短时间内彻底消失,若是如此,在今后的战疫中如何有效控制“士气折旧”,应该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时人们才发现,虎年春节,出与入都是个问题。即使在低风险地区的河源,也会遇到回不去与过不来的事情。回不去的原因有目的地突然沦为高中风险地区,被封城了,被严管了,你无法回去;也有人因为春节前的疫情而为自己与家人的安全担忧,放弃了回家过年。归纳起来,回不去的情形无非是想回家回不了和想回家不敢回两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所在的小区就住有不少外市人、外省人。小Y是湖北省某市人,他们一家在这里已经住了十几个年头,育有一对子女,女儿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儿子上学期才上一年级。他们自称是“新客家人”。去年春节他们一家驾车回去湖北的老家,他们之所以不乘飞机,不坐火车,就是要避免进入这些公共交通工具的人群集聚空间,最大程度地减少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所以他们宁愿驱车跑这么远的路,让自己的先生承受一路独自驾车的奔波劳累(她自己不会驾车)。但今年他们经过再三考虑,最后决定春节不回家过年,就留在河源过年。她说:“今年的疫情好像比去年更紧张,所以不想带着孩子们去冒这个险了。”她若有所思又接着说了一句:“不知道明年春节能不能回老家过年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疫情决定不回家过年的家庭何止小Y一家,应该还有不少家庭都是如此的。他们是想回家不敢回的这一类。他们回家过年的权利与机会并没有被剥夺,而是他们自己对回家过年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之后作出的决定。是理性战胜了情感。尽管可以回家过年又不敢回去也有失落,也有遗憾,也要咬咬牙才能拿定主意,但其痛苦应该在不准回家过年之下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想回家过年的人来说,最痛苦的当然还是想回家却回不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因为此时已经积累了太多对故土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团聚的向往。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共同选择和不变场景,仿佛自然界的日月运行、春秋代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自从新冠肺炎的疫情发生后,许多从河源到外地、到境外、到海外谋生或求学的人,因为疫情无法回来河源。特别是在海外求学的人,回来必须接受21天的隔离,在时间上往往难以把握,弄不好人虽然回到国内了,但却可能因为必须满足隔离时间,赶不及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春节,这样就等于白回了一次国。且不说旅途的费用成本,还有旅途中可能存在被传染或成为密接者的风险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区邻居老J的儿媳妇告诉我,她的堂姑前年去了香港帮孙女带孩子,当时孩子刚出生不久。堂姑原本打算把孩子带到1岁就回河源。未料到后来香港也发生疫情,堂姑无法回来,只好留下继续带孩子。去年她准备回来过年,结果还是回不来。今年春节前堂姑提前准备回来过年,她打来电话说,无论如何今年都要回家过年,毕竟她在那边已经待了3年了,孩子也已经3岁了。谁想到香港疫情爆发,惊人的严重,老人家回家过年的计划再次落空。堂姑在电话中表示,她太想回家了,太想在家里过一个春节,现在香港的疫情更令她好害怕,她担心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就怕自己这把老骨头也丢在那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G婆婆80多岁了,因为说话的嗓门大,小区的邻居们私下都叫她“大声婆”。她的儿子是做生意的,孙子在美国留学。那天我见到她,问她孙子今年有没有回来过年?她告诉我,自从有疫情后,孙子已经足足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她感叹道:“我老了,孙子见一次是一次了!”她也知道美国的疫情非常严重,死了好多人,担心孙子的安全,说:“我孙子真是不走运,出去读书碰到了这次大疫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疫情的关系,许多地方都倡导就地过年,今年春节回河源过年的人比去年明显减少。小区东门那家便利店的老板夫妇是和平县人,他们一家今年春节回老家过年,粤赣高速是必经之路。女老板说,今年春节前和春节后高速公路都不塞车了,车辆比去年少了很多。不少回本市老家过年的人都感觉到公路上的车辆是明显少了。市交警支队的有关人士掌握的春运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据说今年河源春运的车流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以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过遇到疫情,就算你能够回去或回来过春节,也绝非轻松,要冒一定的风险,还可能要经历不少的折腾,甚至可能把你回家过年的热情折腾得一点不剩,笑脸变成苦脸。现在,只要你已经离开河源进入市外之境,你就进入了被大数据跟踪的范围;只要你从外市回来河源之地,你的轨迹同样也会为大数据所掌控。早就没有任何隐私可言,在防疫时期也好像也没有谁会不识时务地去抱怨什么没有隐私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早就成为透明人,何况为确保疫情防控作出这种牺牲更属无可非议。这是大局需要,这是国家意志。为了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神州大地需要编织一张覆盖全域、全时段的防疫大网,防止出现任何的“漏网之鱼”。这张防疫大网还在继续编织,越织越密。当然有的地方防疫之网也可能是加密到过于繁杂了,影响效率,如医院接受核酸检测,一个队伍不同的工序都要看健康码,其必要性就引起人们的质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G姐老家是广西,年迈的父母在南宁生活,每年春节她都要回去南宁陪伴双亲过年。今年春节因为广西百色爆发疫情,回广西过年的旅程就显得不同寻常。G姐从低风险区的河源市回南宁,要提前向南宁的社区电话报备,还要上小程序向广西大数据发展局平台报备,在回去的路上就分别收到电话和短信通知次日上午到社区医院作核酸检测,第7日还要去市第二医院再检测。G姐说她带有广东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对方说按广西规定还要做。当她到达南宁东站出站时,得过三关,第一关用身份证开闸门,第二关查健康码,第三关查行程码。此时人又那么拥挤,旅客之间根本谈不上保持社交距离。对此很多旅客都有意见,觉得关卡太多,设置不合理,不仅影响效率,而且会让防疫效果打折扣,因为集聚的人流无法保持社交距离,不能尽快分流出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完春节,G姐在返粤之前先在南宁做了一次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她以为凭此阴性报告就可以一路通关的了,没想到回到广州南站时,被要求再做一次核酸检测,理由跟南宁所说的一样,即这是广州规定,必须照办。于是她又做了第二次的核酸检测,仍是阴性报告。一路上风尘仆仆,终于回到河源市区了!G姐路过市中医院时,干脆主动进去又做了一次核酸检测。自桂返粤,她总共做了三次核酸检测。G姐说:“我不能让河源吃亏!不能对不起河源!”她回来后将情况告诉了市卫生局的负责人,他说G姐为自己层层加码,G姐却这样说:“在别的城市我被加码,在我自己的城市加码我乐意。”我在朋友圈里了解到这一切,非常感动,我发微信给G姐,点赞她“你任何时候都有大局意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多么可敬可爱的大姐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他们是“春天该有的样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节期间,我重读了一遍加缪的著名小说《鼠疫》。这位诺奖大师在小说里通过记录一场突如其来的鼠疫,描写了疫情下的人间百态,呈现了各种人物的心态与行为,展示了人类反抗灾难与死亡的诸多姿态,有恐慌、混乱、痛苦、挣扎,有荒诞、疯魔、丑陋、罪恶,但作家以更多的笔墨描写了一群自发地承担救治鼠疫患者、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的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拥有笃定的美德,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视为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是普通人应该做的普通事情,而从未以英雄自居。整部小说最深刻地揭示了在疫情之中人性的善与恶,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小说中那座不幸的城市奥兰终于战胜了鼠疫,四个城门重新开放,天空燃放了烟花,市民无不欢呼庆祝。然而当下人类正面临着新冠状病毒的严重威胁,战疫远未取得完全胜利,我们仍然生活在疫情的阴影之下,并迎来了戴口罩的第三个春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伟大小说总有一种穿透时光的吸引力,因为作家是如此深刻地洞察和写出了人性。重读此书触动更大,感悟也更多。小说中的人物里厄大夫听到城里庆祝胜利的欢乐喧闹声,念念不忘这种欢乐始终受到威胁,他预感“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里死去,给人们带来灾难和教训。”里厄大夫的预感与警示让我再次震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更重要的是,由加缪笔下疫情中的人世百态,我联想到我们与新冠病毒搏斗的现实。与鼠疫搏斗是一场战役,与新冠状病毒搏斗同样是一场战役,都是事关人类命运的殊死之战。我又由“战疫”这个词想到了“战争与和平”这个概念。不是说要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吗?疫情防控虽然不见枪林弹雨,不见硝烟弥漫,但与肉眼看不见新冠状病毒作斗争,就是一场保卫生命、保卫民族、保卫人类的战争啊!而任何形式的战争都是人性表现最真实、最充分的时候,坚强与软弱,乐观与悲观,积极与消极,宽容与偏狭,慷慨与自私,善良与丑恶,高尚与卑劣,一切都会呈现出来。甚至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整体性的气质与品格都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令人欣慰的是,在持续已久的战疫中,在繁重紧张的防控过程中,在我所熟悉的生活圈里,我确实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许许多多的正能量,包括自觉与服从,吃苦与耐劳,无畏与坚毅,悲悯与爱心,牺牲与贡献,这些精神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滋长了河源这片土地的温暖底色与生活力量。面对一轮又一轮的疫情冲击,迎接一次又一次的防控挑战,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潜在风险时段,河源城乡能够保持总体的安稳,老百姓能够安享基本正常的生活,不是靠祈祷,不是靠运气,靠的是许许多多的人在默默地付出,日夜地辛劳,他们将非常态变成了自己的常态,牺牲原本属于自己的节假日,放弃与家人的温暖团聚,全付身心地投入到战疫的第一线。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可能并不为人所知,他们也觉得这是自己的职守,责任,工作,很平常也很普通,他们没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豪言壮语,也没有作为守护者、拯救者的悲壮色彩,质朴而淳良,低调而务实,从容而淡定,他们拒绝肤浅的赞歌,远离耀眼的的光环,他们甚至不希望被关注被提起。然而我觉得,我在本文的最后还是应该为他们留下一点影子,哪怕是几个侧影也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春节后的某一天,我在小区见到了一位熟悉的邻居老太婆,她牵着小孙子向我走过来,我们互致问候后,我问她:“你们一家今年是在这里过年还是回老家过年?”我知道她的老家在龙川县。她告诉我,他们一家在大年初二才回去老家,但儿子没有一起回去。原来,在除夕那天,她在连平县担任领导职务的儿子接到县委书记打来的电话,要求他立即赶回连平去处理疫情防控,因为据报告有密接者进入该县境内。来不及吃团圆饭,儿子就匆匆离开家里,赶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一直到元宵节前一天才回来。我笑着对老太太说:“你儿子过年是去做福尔摩斯的事了。”老太太不懂福尔摩斯是什么,也不太懂深圳出了疫情跟我们这边有什么关系,她跟我说:“听说是深圳那边有疫情,弄得我们这边过年都不得安乐。”她慈爱地抚摸一下自己的小孙子,告诉我:“小家伙过年见不到爸爸,还哭了几次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太太可能不和道,在这个虎年春节,还有不少的人与他儿子一样,因为疫情而重新返航,也是来不及与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或者吃过团圆饭就匆匆赶回自己的工作岗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任何犹豫,没有任何怨言,没有拖延片刻,便重返岗位,投入战疫。他们的神情是如此的毅然决然,他们的身影是如此的风尘仆仆。他们的家庭这个春节虽然过得有缺失、有遗憾,但他们都得到了家人与亲们的理解与支持,还有饱含亲情的叮咛与嘱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J也是在除夕之夜匆匆赶回单位去的。他在市高新区工作,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就在准备团圆饭时,他接到了紧急通知,有密接者进入市高新区,必须当晚赶回那里去实施布防事宜。J吃过团圆饭,即驱车赶回市高新区,并住在那里,天天开展紧张的防控工作。大年初六至元宵节,是员工返岗的高峰时期,有6万多名的员工陆续回到市高新区,防控压力陡增。市高新区将防控任务网格化,设置7个检测点,J的单位负责明珠工业园这一块,这里有40多家企业,每天来排队做核酸检测的员工都超过1000人。检测点只能设在户外,每天来做核酸检测的人都排成一条长龙。这些天特别的冷,风大,又不时下雨,J穿着防护服,带着自己的团队,每天都过来这里组织员工的核酸检测工作。连吃饭也是站在路边吃盒饭。每天来接受核酸检测的人这么多,人手有限,排队等候的时间长了,有些人就会没耐心,闹情绪,必须及时做好安抚与疏导。还有比较多的回族返岗员工,他们中许多人不懂普通话,不会写汉字,不会用手机扫码和填写报报备资料,必须帮他们做一切。白天的核酸检测工作结束后,来不及吃晚饭,又要参加开会,汇报和参与研究明天的疫情防控之策。只能边开会边啃饼干。一直干到大年十一,返岗员工的核酸检测才告结束,然而J的春节假期就这样过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后,当亲们心疼地对J说:“这个春节你过得太辛苦了。”他却告诉亲们,他还不是最辛苦的。市高新区7个检测点中,万绿广场那个检测点任务最为艰巨,每天来排队作核酸检测的员工超过3000人,人数是明珠工业园的3倍多,直到元宵节过了一天这里才结束检测,比他们足足多干了五天时间。J表示,负责这个点的那些人才是最辛苦的呢。他明白自己这个年龄正是吃苦、担当、磨练的时候,多吃苦、多付出、承受压力多一点并不是一件坏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Y曾经在我原来待的机构工作过,去年从市直某单位安排到紫金县担任领导职务。大年初一下午13:17,我收到了她发来的一条贺年微信,还有一张在家中抱猫而坐的照片,有一种难得放松的表情。没想到,下午17:43,她又发来一条微信告诉我:“下午已经返岗。”然后又再发来一条微信:“有情况返岗。”只有这五个字,没有透露任何情况。我即意识到肯定有突发情况,但没有问是什么事,我一向坚守不该问的不问这条原则,也给她复了五个字:“职守重如山。”晚上19:08,我从市卫健局的官方微信上得知,紫金县报告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于是我马上明白她是回去紫金处理这个紧急事务了。后来得知她一直待在紫金,负责疫情处理的宣传组与隔离点工作,始终在战疫的第一线,直到2月14日宣布九和镇正式解封。事后她没有谈及这个过程中自己承受的压力、困难和辛苦,只是梳理出几点实践体会。疫情防控之战终于打胜了,她带着欣慰之情到茶山的樱花树前上拍了一张微笑的照片,并欣然自题一句:“春天该有的样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的春节是近几年天气最冷的一个春节,寒冷,雨多,阴湿,加上疫情的阴影,令人感到这个春节时间似乎有点漫长了。难得的是春节后的某一天,久违了的阳光终于穿越云层,照射大地,此时此刻我感到自己激动和兴奋不已,内心大喊一声:太阳出来了!我甚至轻轻地唱起了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从藏匿已久的山洞出来,张开双臂迎接阳光时响起来的那首歌《太阳出来了》。重见的阳光是如此的亲切与温暖,有阳光的日子是如此的美好与欢愉。我又想起了“春天该有的样子”这句话。这虽是即兴之句,却似成经典之语。是的,这是春天应有的风和日丽,这是春天应有的万物复苏,这是春天应有的繁花似锦。尽管今年我们迎来的又是一个戴口罩的春天,但是我们不能辜负每一个春天,不能辜负春天的每一颗种子,不能辜负拥抱春天的每一个人。在春天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自信,坚韧,乐观,振奋其精神,蓬勃其生命力,展现其美好未来,才是春天该有的样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完稿于2022年2月19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下图片是我在河源(主要是市区)一些小区、街道、公寓、超市、商店、药店、市场等场所拍到的与疫情相关的通告、提示等照片(部分为亲们所拍),以及微信截图,它们反映了疫情之下这座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环境与状态,虽然显得零散,却也是这个时期市民生活的真实记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想,这些东西现在随处可见,人们甚至都可能熟视无睹了,但当疫情结束之后,这些防疫之物都消失后,现在所拍的一切就会显现其历史价值,因为这是河源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日常生活留下的的痕迹,它们见证了我们度过这么一段战役的时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