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虎年春节,在活动的节奏上,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串村子,走田畈,收获总觉满满的。</p> <p class="ql-block">来到村中的大台门,其古色古香风格基本尚存,只是感到台门前面、儿时常看“露天电影”的操场变化太大:面积似乎小了不少,汽车也停着不少,记忆之中的场景完全消失了,激起了我对当年“露天电影”的深深回忆与怀念。</p> <p class="ql-block"> 印象深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也就是我的年少时代,我们经常在这里看电影,基本是场场赶到,一看再看。当年,放映的电影基本上是祥板戏,十天一汇映,半月一重播,看来看去总是那十来部片子,很多章节与台词我们几乎滚瓜烂熟,对某些选词选段,更是熟能生巧,巧到可以上台表演。</p> <p class="ql-block">我们那个年代,文娱活动比较少,也就是闻“影”而动,每逢周边区域放电影,我们都会赶去凑热闹,反正能看上电影就是一件非常快乐与期待的事。</p> <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公社(现称乡镇)内的电影,我们每场必到;公社外的电影,也会偶尔光顾,碰上战斗故事片,那就更不会放过了。比如我们到东一公社的上章看过战斗故事片《战友》,去乐山公社的大祝看过战斗故事片《车轮滚滚》。</p> <p class="ql-block">当年,供电有点紧张,常闹电荒,也就有了一段嬉说的顺口溜,“南征北战,战也没战,半路回转”,说的是有时去看电影,因为临时拉闸限电,取消放映,只得灰溜溜地回家睡觉。</p> <p class="ql-block"> 触景生情,感激万千。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是家家有电视,人人有手机,人们看电影的热情早已不再,现在室内的电影上座率不高,露天电影几乎消失。</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露天电影”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年我们热衷过、热闹过、充实过,当年的存在自有其必要,现在之衰落也自有其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追忆的是往事,怀念的是儿时。虽然我们当年生活并不富裕,但总能自得其乐,平静地面对一切,也为日后热爱生活、珍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忘不了,大操场的电影;忘不了,儿时的乐园;忘不了,我的乡音、乡情、乡亲。我们会珍惜当下,尽心尽力,竭诚争取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