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去虎来,元宵刚过,就接到所在支部通知:让我写一篇吉华街道的“疫路同行”征文投稿 (见后记,有评选结果了)。在我回首2021年走过的路径时,感到牛年极不平凡,虽然一直笼罩在疫情防控之中,但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开展了许多十分丰富多采的书画活动,觉得应该整理出个人“牛年书画习作札记”,作为小结或以便收藏。 <b>一、义写春联</b> 每年的书画活动从义写春联开始,一般过了元旦就要筹划。春节前一般要写半个月之久,笔者个人大约要写600副/年左右。下面是笔者参加吉华街道2021年(第四届)春节前义写春联季的部分照片(吉华街道从2018年起已经组织五届了,每年分别到每个社区去为居民义写一天.。这五届笔者有幸全参加)—— 下面是我在牛年春节前为会所大门写的一副2.2米的长联(上联:奋进中海牛报岁;下联:文明中海燕裁春),玻璃门上的两个大字一眼看是“福”和”爱“字,仔细看是组合字”平安“ 和 ”一帆风顺“----- <b>二、写折扇</b> 上面《秋溪泛舟》图是著名画家殷晓华老师2020年送给我的“荷风斋书画藏扇”上的正面,是专门为我画的山水画,从画面中的树看,已然逢秋,远山重重叠叠,与船家在宽阔的江面上自由泛舟,好不令人遐想连篇.......。 折扇的反面空着,一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好,直到2021年夏读到唐李白“送储邕之武昌”(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一诗时,才突然觉得其意境与上面这幅画非常贴切,于是立马抄录在藏扇的另一面—— <b><font color="#ed2308"> 有书家说过:我们从事书法的爱好者总会碰到参展、送人、上墙雅玩等风雅之事。没错!下面的几部分就是牛年我有幸碰到的这类</font></b><font color="#ed2308">雅事儿</font><b><font color="#ed2308">——</font></b> <b>三、向街道《水墨吉华》书画展投稿</b> <b>四、向区投稿</b> 下面是我为“庆建党百年华诞”写的一首诗—— <b>↓ 这首诗被龙岗区老龄大学采用,发表在2021年7月的《诗意龙岗》 书中——</b> <b>五、向市老年协会投稿</b> ↓ 市老年协会的线上比赛—— ↓ 市老年协会的线下比赛—— <b>↓ 市老年协会这个铜奖杯的取得,标志着2021年的最好水平,加油!继续努力!</b> <b>六、本社区党委组织《庆建党百年华诞书画展》</b> <b>七、参加市电视台有才艺术团结业典礼</b> ↓ 下面是深圳电视著名主持人张达现场采访我的毛体书法作品的情况—— ↓ 下面是深圳电视著名主持人张达现场采访我获奖感言的情况—— ↓ 下面是在深圳电视台获得颁发《文化志愿者》牌的全体志愿者合影,作为志愿者,我感到十分光荣,且把这张照片同时作为本美篇封面—— ↓ 下面是颁牌瞬间—— ↓ 下面是老有才艺术团颁发给我的《文化志愿者》牌—— 2021年对于我来说,最幸运的一件事是有机会参加了深圳电视台“老有才艺术团”主办的由著名“书、画、印”一体的大师宁树恒老师执教的春季书法班的学习。宁老师现任深圳书协副主席,很早就是中书协会员,更牛的是很早就是西冷印社社员(提起西冷印社,书画界无人不知,是闻名中外的最高艺术殿堂。从它创办百年,到现在总共只有600名社员就可知要求多么严格。另从前几任社长分别是吴昌硕、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资格便知非同一般……。)<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这是宁老师2010年出版的一部《宁树恒书法集》,全书收录有200多幅各体书法作品。见下图——<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书名“宁树恒书法集”6个银字是启功先生题写的,宁老师介绍说,“启功题”3个字下方的篆印是宁老师帮他篆刻的,所以宁老师请启功先生帮忙题写书名时,启功先生欣然接受。瞧启功先生题的“宁树恒书法集”这6 字写得笔法精到,墨韵十足,让人看了顿感赏心悦目,真是一代书法大家! 宁老师送我这本书时,还在扉页上写了几个字:“念洲先生惠赏”,并落款“西冷宁树恒”和盖印,对我来说不仅难得也是非常荣幸,我一定刻苦学习书法,决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下面这副红底楹联是宁老师的《宁树恒书法集》里的第一幅作品(见下图),是一副篆书集宋人词句联。“红粉”指古代妇女化妆用的胭脂粉,借指美女。欧阳修的《浣溪沙》中有“红粉佳人白玉杯,木兰船稳棹歌催”。 “春社”指古代在春分前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此联是说在春分时节,美女们都趴在墙头欣赏春天的美景,燕子也从南方飞回了,明媚的春光下,美女们荡秋千的倩影摇动,雪白的梨花也开始飘落,清明节又来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宁老师上面这幅字是篆隶融合,非常漂亮,也难度较高。我在临学时暂难到位,只能“循序渐进”先学写一幅吧——<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从心里非常佩服宁老师,倒不是因为他有中书协、西冷等耀眼头衔,而是宁老师对书法的造诣极高,不论哪种书体不管是谁的字,他只要临摹三次就相差无几,真的,他在教学示范时我们亲眼所见,令人仰慕! 上面提到启功大师,我突然偶发联想:启功(1912——2005),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雍正皇帝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而末代皇帝溥仪是清雍正皇帝的六世孙,就是说按辈分的话溥仪应是启功的老爷爷呢。 俗话说“山高皇帝远”,对于普通人来说,皇族人是可望不可及, 而现在启功大师亲自为宁老师题写书名,可见我手中的这本书何其珍贵啊 ! <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b>八、组织队友参加沙头角书法笔会</b><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 <div><div><b><br data-filtered="filtered"></b><div><b>九、为亲朋好友献字</b></div></div></div> 这是为一起公益书法讲课的杨老师家中写了几幅字,增加书香气息。<b>↑</b>上面是我去年才开始学习的毛体书法《长征》; <b>↓ </b> 下面是非常经典的一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我用行书写就—— ↓ 这是为远在家乡的堂嫂八十大寿送的寿联和中堂—— ↓ 这是为本社区一位82岁的岭南画派画家姚春来先生写的一幅藏名条幅《德高长寿 春到福来》,同时也为他2021年夏取得《水墨吉华》美术一等奖表示祝贺—— ↓ 这是我为本社区另一位德高望重的张福海先生题字,他退休前曾任多年警察局长,退休后在中海等学校长期担任法制课校外辅导员,也是一位文化志愿者。 第一幅是《厚德载福》,意即象张大哥这样厚德之人将会福气多多—— 第二幅是《海纳百川》,是为张大哥有海一样的胸怀而点赞—— <b>十、参加两期公益(少年、巾帼)书法培训班成功举办</b> <b>十一、社区纪委《廉政文化书画展》</b> <b>十二、参加电视台老有才艺术团/茶旅集团毛体书法表演</b> 葫芦丝伴奏的是深圳电视台老有才艺术团民乐班程百俊老师,感谢程老师! 我书写的是毛体书法《长征》—— <b>十三、书画队内部毛体书法表演排练</b> <b>十四、响应市委组织部、卫健委等6部门联合号召,组织“健康家园无疫小区”书画沙龙</b> <b>↓ 下面是市老年协会网站上 报道了中海怡翠社区书画队开展《健康家园无疫小区书画沙龙》的情况——</b> <b>十五、参加社区夕阳红机构活动 为米寿老年朋友献字祝寿</b><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这次活动主要是为本社区图书馆一位88周岁(米寿星)黄纪特先生献字,他年轻时曾在北京航空学院办公室任职,后长期在广东一所中学任校长,也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长者。 ↓ 现场书法表演 、二胡伴奏—— 二胡伴奏是中海社区老年协会秘书长兼民乐队队长 姚明东老师,他的二胡技艺高超,非常好听!当我的书法刚写完、他的演奏也正好结束,配合的天衣无缝—— ↓ 为本社区88周岁的黄大哥献字《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意义是祝福黄大哥“何止于今天的八十八岁,期待一齐到一百零八岁”,108岁即称“茶”寿—— ↓ 中海夕阳红机构 40多位居民见证了这段佳话—— ↓ 后又把这八个字《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装裱成卷轴送给黄大哥家中—— <b>十六、国画花鸟画秋季班作业及结业作品</b> ↓ 最后这幅《松鹤延年》图是准备交吉华长青老龄大学2021秋季国画花鸟班结业作品展示的习作—— (end) <b>后记:</b>今年年初投稿的《笔墨有爱 “疫”路同行》被吉华街道办事处评选上并于七月收入出书,请分享出书后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