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一群人•一本书】赛汉塔拉幼儿园托班“教师推荐—家长共读”线上交流分享会

前言 <p class="ql-block">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p><p class="ql-block">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p><p class="ql-block">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p><p class="ql-block"> 读书是生命的另一种成长…</p> 教师推荐 共读计划 <p class="ql-block">  本书共划分为十个章节,每一周阅读一章,不定期在班级内进行汇报阅读进度、分享阅读心得及笔记。</p> 教师说说 共读交流分享 <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想把一切最好的东西都给予孩子,却忘记了还没有交给他们最好的观念。孩子哭闹、无理取闹、不听大人话、做事情三分钟热度、乱发脾气、胜负欲占有欲强等…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吃药,大人无从下手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父母偷懒为了自己舒服,让手机与电视陪伴孩子,导致孩子总是默默的与电子产品在一起成了好朋友,从而丧失了最佳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从此不愿意与人接触,怕生人现象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头疼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为了孩子考虑,“一切为了孩子”正确吗?</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不能向孩子屈服呢?</p><p class="ql-block"> 父母怎样做才不会变成孩子的专属仆人呢?</p> 教师汇总 <p class="ql-block">  看到各位家长与老师分享的内容精彩实用,使我们在陪伴成长的路上有了些许的方向,减少了以往的迷茫与棘手。根据大家的分享我做一个简单的汇总。</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长是孩子的创造者,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想要改变孩子首先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家长的言行举止一定要适合孩子成长,注意语言的输出,规范行为的优劣,注重姿态的端正。家长在做事情上更是要言必行,行必果…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严,威严不等于对孩子太过苛刻,只是父母为人处世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能力。在与孩子相处中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寻找适宜的解决办法。父母还要理解孩子的归属感与地位感,纠正孩子对一切视为理所应当的心理。理所应当的心理是场瘟疫,理所应当的心理不仅是家庭的瘟疫,也会使孩子长大后,在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不利影响。他只付出60分的努力,就想得到100分的成绩。由于缺乏同情心和奉献精神,个人的人际关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当他犯错时,会把责任推给天气或无辜的其他人。如果我们把一切都放在银盘里端给孩子的同时,我们却助长了孩子将一切视为理所应当的心理。而受到家长过度关爱的孩子就会相信,自己做什么都应该一帆风顺,如果不是,那肯定是别人的问题。活在这样的肥皂泡当中固然惬意,可惜肥皂泡无法持久。所以,我们应当在婴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头六年就将这一习惯帮孩子剔除掉。不要一味的对孩子好,一味地对孩子好就是溺爱,时间长了还会使家长心理扭曲,道德绑架孩子,现在是爱,以后就是伤害!不做“中国式家长”我要做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陪伴者…做一个大智若愚的家长,放开手让孩子自由成长的同时还有思想与智慧的交融。从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方式方法要适当(鼓励不等于夸奖与奖励)。让孩子从实践中学习。我们应该多聆听孩子真实的想法,观察孩子的奇奇怪怪,允许孩子犯错误也一种学习与成长。尊重孩子,出现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慢慢的理解孩子,放慢脚步陪伴孩子,用孩子每一次犯错误当成教育的最佳时机,正确的引导,不急不躁,给孩子一个学习的过程。勤快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位懒父母,不要用我们的勤劳扼杀了孩子本该发展的能力,能让孩子做的事情父母坚决不予干预。我们能做的就是交给孩子方式方法,让他听后自己做,以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去达成目标而不是做一半就放弃。家长要学会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我们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一起,用更好、更专业的方法解决问题,在陪伴成长的道路上轻松自如,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能够认真阅读的家长一定都是有超前意识的家长,希望我们今后继续一起努力,不断超越与突破原来的自己。[加油][加油]</p><p class="ql-block"> 感谢大家积极的参与</p> 结尾 <p class="ql-block">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相信托班组教师通过这本书的共同学习,也会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练,积累更多的沟通经验,成为深受幼儿与家长喜爱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魏振琴</p><p class="ql-block">内容审核:赵 敏</p>

孩子

家长

陪伴

父母

我们

教师

理所应当

成长

分享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