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林

<p class="ql-block">  浩瀚无垠的夜空深邃迷人,沈城大街火树银花。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吃饺子看春晚约定俗成。光盘行动在除夕宴上注定失败,平时节俭的主人几乎无一例外。当我们举杯这一刻,一年的喜怒哀乐都成为过去。禁烟花使这座城市没了往年的爆竹声。夜深人静,不少守岁人也渐入梦乡。然而,与夜的融合和过往,多少次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月光下,我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不过我们不是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而是在万泉金星里有棵樱桃树的小院里。同样的是,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那是难忘的幸福时光!</p> <p class="ql-block">  虽小,我也知道心疼妈妈。一次,为让妈妈放下针线活歇歇,我在被窝里编了个故事讲给她听。大意是附近机械厂工地有两人触电身亡。编得太离谱了!妈妈知道真相后,她选择了相信我是道听途说,告诉我,以后别听风是雨,跟着胡说八道。善良的母亲可能是给我留面子,但我十分内疚,无地自容。我明白了,瞎编无异谎言,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p> <p class="ql-block">  堂子街沉淀着400年的历史,见证着沈阳的沧桑巨变。我家后窗外就是被称为沈阳最后一条胡同的堂子巷。晚上躺在床上能见到窗外银色的月光,听见胡同拐角路灯下拍棋子的声音。邻里彼此熟悉信任,大事小情互相帮衬,钥匙可存放邻居家。傍晚时分,炊烟升起,胡同里弥散的烟火味,总能让人想起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那些年雪大,窄窄的胡同白雪覆盖,一冬天看不到黑色的路面。我们会在空旷的地方掏雪洞,堆雪人,或浇上水做冰场。抽“冰嘎”,滑“冰车”,蹬“单腿驴”,冰上“运动”,乐此不疲。那里,留下许多童年的欢乐!过了多少年,梦里还有一轮明月,小巷冬夏春秋;再回首,便是缕缕乡愁。</p> <p class="ql-block">  我下乡插队的辽北山村没有电,到了晚上一片漆黑寂静。莹火虫似的光亮若明若暗,偶尔有骡马的躁动和犬吠。看上去这里了无生机,时间久了会发现,在日落而息和日出而作的转换间,同样有属于他们的夜生活,只是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生活相似但不尽相同。</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不少人都愿往队部凑。人多时,住在这里喂马的老曹头才舍得把马灯调到最亮。七嘴八舌的总是那几个,不咋吱声的在那里吧嗒吧嗒的抽烟。不一会儿,满屋都是呛人的“老旱”味儿。那个年代,生产队部就是这个村的打卡热地,人气最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靠树趟子一间房里住的是两戸,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两家人分睡南北炕,互不干扰,和谐共生。这些俭朴勤劳的普通农民,以他们的方式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两家关系,保持着某种平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还有几户,父母和儿子儿媳同睡一铺炕,中间仅隔一个炕柜或一道布帘。老知青调侃道,俩口子怎么“办事”呀?憋着不出声,多难受啊!我表面装着啥都没听见,其实心里也琢磨过。很多人嘴上不说,但对这事都挺感兴趣。</p> <p class="ql-block">  离很深的沟很高的坎不远是赵叔家,因翻车砸坏了脊椎神经,他几乎成了废人。此后有人上门替他照顾赵嬸和几个孩子,晚上炕上多了个男人。虽然秘而不宣,但背后人们管这叫“拉帮套”。</p> <p class="ql-block">  两家人一间房,几代人同铺炕,似乎不可思议,“拉帮套”甚至是闻所未闻。但在那个年代,这种現象客观存在。今昔对比,人们才会更深切地感到当代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和进步。</p> <p class="ql-block">  参军后晚上站岗放哨夜训是常事,有些至今难忘。 千山弹药库四周是高高的山岗和密密的树林。忽然有人顺坡而下,我瞬间头皮发麻,吓得够呛,本能拉开枪栓,喝问:谁?别动!就差没开枪了。但仔细一看,原来那是堆积下来的腐植土和枯枝干叶。有经验了,以后任凭“朔风欢,林涛吼,峡谷震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兵的都知道,下半夜的岗最难受。特别是冬天,睡意正浓,眈头被瞌动,“喂,接岗了”。在不情愿,也必须迅速起身,离开捂热的被窝,走进寒冷,走向哨位。那是必须负起的责任,也是铁的纪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夏日的一天,连队借助鞍山铁东小学的操场进行夜间射击练习。我把一位小姑娘给战士送水的事写成了小故事。指导员帮我把稿子最后一句:“小姑娘笑了”,改成了“小姑娘脸上绽开了一朵花",运用比喻更形象生动。没过几天,这篇小报道上了《鞍山日报》。去年八一前夕战友相聚,我和老指导提及这件事儿时他已淡忘,我能理解。你帮过谁可以不记得,但谁帮过你决不能忘记。人要知恩图报!</p> <p class="ql-block"> 虹桥边,高炉旁,鞍钢质监处大平房,那曾是连队旧址,如今已变成鞍钢展览馆。八十年代,十里钢城是座不夜城。满载矿石的列车不时在哨位旁咣当咣当的驶过。间隔一段时间,就会从远处传来巨大的轰鸣声,出炉的钢水瞬时映红了天际。半夜了,还可以見到许多倒班的进进出出。如果问全世界哪个企业上夜班的人最多,那一定是鞍钢。</p> <p class="ql-block"> 北陵附近的汉卿南楼,是省军区政治部的所在地,我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並饱含深情。那里是我晚上加班最多也是收获最大的地方,先后三次立功、两次提前晋职。何德何能?我无以回报,唯有好好做人做事。我转业履新职后,办公室里一直放着军装,以此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保持本色。我确信:军魂在,就能懂规矩,知深浅,不跑偏。</p> <p class="ql-block">  爱好养成也与当兵的经历有关。我偏爱军事题材的文艺作品。新歌会的不多,但对《军港之夜》、《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好多军营歌曲不仅熟悉,而且多年不忘。眼前也常浮現《霓虹灯下的哨兵》、《凯旋在子夜》那些影视剧中的人物和场景。我喜欢古诗词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样凝练精准的描述,更喜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那些更有家国情怀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初六那天小聚,曾当过兵且艺术造诣很深的晓柏说,“家国情怀不是给别人看的,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活得不那么俗气而已。”这话有道理。人可以平凡,但不能俗气,人生活得有意义,应该有胸怀和格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们真的要好好感谢那位波兰人哥白尼,要不是他在400多年前创立日心说,人类对昼夜交替的认知还处于混沌当中。甚至将哥白尼的追随者伽利略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悲剧还会重演。 我也应感谢生活,有机会去远方,看到异国他乡的夜色夜景和夜幕下的许多。</p> <p class="ql-block">  走出国门我去最远的是南美,首站是阿根廷。中国距阿根廷两万多公里,横垮印度洋、非洲大陆和大西洋。前些天,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和活动,央視网用从夏季飞到冬季来形容路程的遥远。尽管是直飞的专机还用了22小时。我们去时整个行程包括戴高乐机场经停时间,用了30多个小时。 后半程多是夜航,长时间坐飞机实际挺累,但是法航服务非常好,各式酒水饮料糕点和新鲜的水果供随时享用,甚至自己可以泡碗“康师傅”。</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们是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过的元旦。晚上我们在圣马丁广场看许多人捧着蜡烛在祈祷。广场一侧有英阿马岛战争纪念碑。黑色的大理石上刻有阵亡官兵的姓名。纪念碑的火焰常年燃烧不息。耐人寻味的是对面不远,还矗立着战争之前建的的英阿友谊纪念碑。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话最早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说的。历史提醒人们,和平与战争並下遥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p> <p class="ql-block">  古巴,加勒比海一颗明珠。雪白的沙滩,碧绿的海水,满目郁郁葱葱,风光绮丽迷人。“小白宫”、古城堡一些老建筑,百年沧桑,依然经典。广场和一些醒目地方的切.格瓦拉的巨幅头像,绿荫大道上跑的各式“老爷车”,象是城市的画片和流动的宣传片。美国制裁封锁几十年,看到的古巴人神闲气定,这是个神秘的国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古巴海滨第九大道广场,矗立着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夜晚降临,总有一位东方面孔的老人在那里扫地擦灰收拾卫生。我走近他,他问我从哪来?我拿出中华烟,指着天安门的图案告诉他,China,北京!没想到他听后竟然老泪纵横,拉着我的手半天没松开</p> <p class="ql-block">  这位老人十来岁就从广东沿海上船,几经辗转最终落脚古巴,如今年耄耋之年,只身一人,思乡心切,每天都到这里打发时间。他说,他想家,想回家!对他而言,回家只能是梦想。看着他眼神,我心里十分酸楚,给老人几个比索让他自己买点东西,但愿他能落叶归根,了却心愿!过了多少年,我总忘不了纪功碑上的铭文,“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叛徒”,还有纪念碑前那位步履蹒跚的中国老人。</p> <p class="ql-block">  “夜色多美好,你我永不忘,莫斯科效外的晚上”,那年那月在莫斯科大学前边的绿荫草丛中,在俄罗斯有公司的朋友晓峰告诉我,这首歌的创作灵感就来自我站的这里。这首歌1956年问世,是由著名作曲家索罗维约夫.谢多伊和作曲家、诗人马多索夫斯基合作,为一部大型文献电影记录片创作的歌曲。据说,这首歌曲开始並没被制片方看好,但随着这部片子的放映,这首歌迅速火遍世界,成为经典歌曲,至今仍被传唱。</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国外哪里的夜景最美,在我眼里当属圣彼得堡。为什么会情有独钟?我记下了这座城市进入我视野的第一印象:西阳夕下,夜幕缝隙透出金灿灿的光,把高耸的塔楼半弧的穹顶染成橘黄色,余辉似抖落在涅瓦河里的群星与波光辉映。这座城市还发生过影响世界的“十月革命”和人类战争史上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不仅美丽还富有传奇,因而圣彼得堡的夜晚更有魅力</p> <p class="ql-block">  当然,多元化的世界审美的标准也不可能完全统一。新加坡的灯光秀堪称世界第一,但也有人说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日本北海道的函馆同为世界三大夜景的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全球最美。实际上,各地的夜色之美,犹如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各具芬芳。美的一定是美的,但是审美在于眼光,更在于心情。</p> <p class="ql-block">  对比方知,我们国家好多地方不比国外差。切不说不夜之都上海的黄浦江畔,穿梭时光的西安大唐不夜城,盏盏灯火写就夜的浪漫的成都太古里那些中外游客的打卡热地,就算珠江河畔、浑河两岸以及在中国多了去的地方也都是霓虹璀璨,美轮美奂。近几年,美丽中国愈加美丽。</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挺能创造奇迹的地方。还记得吧,2008年北京夜空的“大脚印”穿越时空,走向全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会场。中国兑现了“给中国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的承诺。在北京冬奥会赛事进行和冬奥会闭幕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给出了的评价是,“史无前例”,“无与伦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带来惊艳的还有2月6日中国女足战胜韩国队赢得亚洲杯,16年后重新站在亚洲女足之巅的那个夜晚。电视主持人为那场荡气回肠的比赛和最终的胜利激动的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哭了,谁知道那天晚上有多少中国人泪洒屏幕前。我想不仅是为战胜一个队赢得一个杯吧,而是为了这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回归喜极而泣。</p> <p class="ql-block">  当然,夜有皓月当空,银光似水,也有夜黑风高,阴森恐怖。夜幕里不仅有甜蜜浪漫,也有龌龊和罪恶,这是現实。战争与死亡,贫穷与饥恶,灾害与磨难等等都还存在,全球新冠病毒每天都在涂炭生灵。人世间还存在尔虞我诈,吃里扒外,自私贪婪一些有失道德,有失人性的丑恶。善良的人往往躲在暗处舔着伤口,去做有限的抗争,人那,不容易啊!好在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好人难做,但事实是,即使呕心抽肠,遍体鳞伤,人们还会选择人间正道,这是这个社会好人多的原因。也正因为好人多,人类历史的长河才能百折不回,奔腾向前。</p> <p class="ql-block">  夜与昼的交替轮换是天道。晚上挺好的,它会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慢下来,停下来,使我们疲惫的身体得以恢复;它会让我们浮躁的心静下来,沉下去,想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p> <p class="ql-block">  当繁华散尽,向往和追逐的辉煌,如同绽放的礼花虽然绚丽夺目,但很快熄灭归于平静。霓虹闪烁,五彩斑斓那一刻值得欣赏,但从园区内,小巷住户窗户里透出的光亮更让我感到舒适温馨。人不可期望太高,本是平常人就该平常心。顺道而成,逆道而亡;悟道,合道乃做人根本!</p> <p class="ql-block">  彩电塔开放时许多人都曾登高远望。当你俯瞰沈阳万家灯火时,是否也有寻找熟悉地方的冲动?你是否也为那灯火阑珊处有你的家有你的亲人温馨而踏实。</p> <p class="ql-block">  夜晚我有许多心动时刻,但孟晚舟在北极上空写下的千古绝句最让我热泪盈眶。《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我看了无数遍,有些句子记忆犹新: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给我温暖,浩瀚星河总有一颗给我希望,感动于心,感激于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