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冬天没说完的话,我们春天慢慢说梅花如约而至,和冬天道别,与春天相拥,约上好友皖南赶春,现将三日行程部分景点和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这次行程三天主要旅行景点</p><p class="ql-block">Day1:南京一水东古镇一歙县古城芳华拍摄地大礼堂一游古城(住歙县古城)</p><p class="ql-block">Day2:赏花卖花渔村,仁里村,阳产土楼,下汰村(住古城)</p><p class="ql-block">Day3:昌溪村歙县渔粱坝,大通古村等回宁‘</p> <p class="ql-block">宣城水东古镇拥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它始建于隋唐时期,凭借着古时候水运运河的昌盛而名声大噪,在这里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重要的经济贸易往来的重镇,走进水东古镇,你就可以看到具有徽派风格的老房子,青砖黛瓦,街巷深深无不体现着这个小镇的悠久历史,虽然现在随着运河的没落,小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行走在街道上,他之前的辉煌与繁荣是无法被埋没的,你还是可以从中感悟出这里曾经的繁华与昌盛。水东圣母天主教堂距今也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当初法国的传教士主持在这边建造的,非常具有异域风情,水东圣母堂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是华东六省市两座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乌瞰教堂星十字形,其内部为砖木结构,古朴典雅,教堂建造之坚固,用功之精细,虽经百年风雨侵蚀,仍耸立天际,完好无损。著名的景点是“十八踏”,“十八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石阶,一共有18个台阶,它的所在地非常隐秘,在“十八踏”下面就是“十八踏御井”,据传说乾隆皇帝曾微服私访来到水东,在走过18个台阶之后感觉有些口渴,于是便来到井边品尝井水,没想到井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甚至清凉,感叹这井水怕是天上的玉井,于是命名为“十八大御井”。并且至今在旁边仍有这块石碑。</p> <p class="ql-block">歙县大礼堂网红打卡地2018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上映,瞬间便掀起一股怀旧潮。那些充满年代感的房子、服装、发式,甚至是彼时人们特有的观念,都勾起许多代人的情愫,勾起属于70年代的记忆。电影散场,那些记忆凝固成建筑,出现在安徽歙县的老县委中。屋内灯光和煦,原木家具给人温暖的平静感。这种怀旧的氛围最适合一个人静静前来,不受打扰地跟着回忆奔跑。</p> <p class="ql-block">卖花渔村,歙县第一村, 本名洪岭村。春季旅行最佳。村形如鱼,村头尖尖状如鱼嘴;村腰渐宽如鱼肚;村脚房屋向两翼展开,如鱼的剪刀尾。村人姓洪,喻水汹涌,鱼得水则生机盎然,故在鱼字边加三点水,称渔村。再加上这里的村民基本上都是靠卖花为生因此而得名。走在古朴幽静、芬芳四溢的村中道路上,望着秀山、丽水、枯藤、老树、奇花、异草浓缩与升华在大不盈尺的一盆盆盆景,如读一首首无字的诗,观赏一幅幅立体的画,步移景异,景随人迁,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引人沉思遐想。春天来了,即使阴雨绵绵,那透着绿的、红的、粉的花蕊仍在尽情的绽放着,我期盼着春暖花开的良辰美景,期盼着阳关灿烂的日子,期盼着与家人、与朋友向快乐出发!只要我们怀着健康快乐的心情,心中有爱心,存感恩,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p> <p class="ql-block">旅游公路旁的梅花林</p><p class="ql-block">如果你的旅游时间不多,如果你不喜欢走进深山老村里,不如到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里自驾游玩,车辆行驶至七里头至雄村旅游公路上时,你的鼻子突然会闻到阵阵花香,清雅不浓艳。</p><p class="ql-block">原来是公路两旁的梅花一朵朵、一丛丛地绽放,风中的暗香浮动,让人的身心置身于一片美好中,也真的感觉到春天来了!</p> <p class="ql-block">安徽有个歙(shè)县,歙县里有个海拔240米的高山上,藏着一个900多年历史的古村,叫作富堨(è)镇仁里村。每年的初春,这个群山中的古村,青山绽出绿芽,满山的梅花静悄悄地开放,这个群山中的古村就浸润在淡淡的梅花香气里。</p><p class="ql-block">仁里村的梅花一丛丛,一片片,白颜色的花瓣、花群点缀了春色,让无人机航拍的时候,心生喜欢,让无意闯入这片花花世界里的人,分外惊喜。</p><p class="ql-block">仁里村的春天有梅花,夏天有青梅、桃、李,秋天摘柑橘,冬天满山菊花开,四季花果飘香,景色各异。不知名,不喧嚣,少有游客。</p><p class="ql-block">除了看花,仁里村有古道、木亭、宗祠等,村中也遗存着不少历史文物,讲述着过去与今天。村里有很多高龄长寿老人,想必是青山绿水花世界,养人养心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掩藏在皖南山区的群山之中,依山而筑的:阳产土楼,这里的土楼和其他土楼不一样,阳产土楼外观都是土黄色的。如同依山而筑的小山寨,一幢幢依山势而建密密麻麻,错落有致,而它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安徽最大土楼群,被誉为皖南最后净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绝并非是电影中印象那样的高大圆形,或开阔的方形,它看起来与一般房屋并无区别,但因房屋的建筑材料的“特殊性”而显得独特。如今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村庄的老人妇女们,常常会坐在村口迎接游客,偶尔充当一下本地导游,如果有时间也不妨听一听。</p> <p class="ql-block">安徽石潭下汰村,观景居住绝佳之地,带你走进下汰村去看看</p><p class="ql-block">下汰村,位于安徽歙县霞坑镇石潭村的一个宁静的小山村,跟大多数安徽深山当中的村庄一样,到处都是充满了年代感的房屋。大部分的时间下汰村是看不到太多的游人的,来到下汰村的游客,大多数是对摄影或者绘画感兴趣的,只有到了春季,这里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始建于唐代,是徽州古代最古老的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渔梁坝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村,距今已有近1400年。鱼梁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渔梁坝的建造,一是为泄洪防旱,二是为截流行船,三是为美化环境。</p><p class="ql-block">鱼梁坝也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前往江浙经商的初始码头,称为“徽商之源”。</p><p class="ql-block">渔梁坝全部用花岗岩石层层垒筑而成。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元宝钉。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腰形石榫连接,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