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圣旨 </p><p class="ql-block"> 孙长明</p><p class="ql-block"> 我家圣旨是嘉庆中期朝廷颁给十二世祖鹏越公的。历经七代家人之手,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二哥说,“四清”运动时期,由于“造反派”多次清剿,母亲烧水时,把圣旨放进水爨子里烧毁了,当时黑烟滚滚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气味),现存的只有家人们的记忆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世的时候我曾经询问过圣旨的情况,今年腊月二十七下午我又专门找老叔探讨,之后又和三叔、大哥、二哥、大姐、四姐等进行了交流。时隔半个世纪,家人们对圣旨的记忆有些模糊,遗憾中我把家人们对圣旨的记忆进行了梳理。</p><p class="ql-block"> 圣旨材料为长约1米、宽约30公分的黄色绫子布,两端分别装有大拇指粗细、长约40公分的黑色木轴,木轴两头为圆锥形状,锥头长约3公分,平时把圣旨卷在木轴上放在奉告匣子里收藏,每年还要不定期的择佳日对其进行晾晒以便保存。</p><p class="ql-block"> 面对圣旨,右边汉文左边满文,汉文为正楷黑色字体,右起竖行大体内容是:“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 直隶省丰润县孙鹏越改补山西省蒲州府荣河县知县 钦此 嘉庆x年x月x日 印章”。对于落款的日期无一人记清,我查阅了荣河县县志,根据资料内容分析,圣旨落款日期大体应该在嘉庆九年前后。</p><p class="ql-block"> 很早以前听母亲说过奉告匣子的大体情况,当时年幼对此事也没有太在意,如今从二位叔叔口中得知,奉诰匣子为咖啡色木料,刻口结构,高约50公分,长约45公分,厚约15公分。前盖是上下提拉的活动的单体板面,板面图案为阳雕双龙戏珠,乒乓球大小的白色玉珠镶嵌于板面中间靠上部位且能自由转动,下面是“奉天诰命”四字,四字从上到下楷体阴刻,每字大小与玉珠大小相仿。匣子外部两个侧面图案一致,分别刻有高约10公分宽5公分胆瓶形状的图案,瓶中还插有象毛笔一样的东西。匣子的顶面和后背面均为素面无任何装饰。打开前盖,匣子的两个侧立面内部装有双槽托架,圣旨卷起后放在托架上扣好盒盖以便保存。现在见过奉告匣子的家人当中只有三叔老叔。大哥(73虚岁)大姐(71虚岁)他们这年龄的只见过匣子的前盖。早年听母亲说不知啥原因奉诰匣子被父亲销毁,只留下了匣子的前盖,随着时间的推移,匣子的前盖也早已没了踪影。大哥说自打他记事起圣旨是放在母亲结婚时从娘家带来的一个皮盒子里保存的。这皮盒子二哥最清楚,他说:盒子长约45公分,高约20公分,厚约10公分,固定盒盖的是两个白骨头插扣,圣旨被母亲销毁时就是从这个皮盒子中拿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家人们对圣旨的大体记忆,记录到此我感慨颇多,但更多的还是遗憾......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孙鹏越,字静远,又键塘,乾隆丙午年乡试第一名即解元(举人的第一名)嘉庆己未年中进士,两次同考试官,原选福建汀州府清流县知县,改补山西蒲州府荣河县知县,有治声,捐修书院,广集生童,厚给薪膏,延名儒掌教。公余集诸名士立文社,唱和赋诗,为晋省贤宰之最。著有论文十六条,《绿萝诗集》行世。 </p><p class="ql-block"> 朝廷颁给我十二世祖鹏越公的圣旨,历经七代家人之手,长达二百多年,虽因历史原因被毁但它的光环依旧耀我门庭,令其后裔乃至整个宗族感到荣耀。为传承这份不朽的荣耀,我将家人们的记忆做了梳理,以便后人分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鹏越公裔孙(十八世)长明谨录</p><p class="ql-block"> 2017.1.28</p> <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于青州贡院</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