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重温旧日时光(1)</p> <p class="ql-block">发表刊物:《新宾文艺》</p> <p class="ql-block">发表平台:《启程文学》</p> <p class="ql-block"> 图文 摄影:海阔天空</p> <p class="ql-block"> 2021.12</p> <p class="ql-block"> 大雪节气后的一个周末,准备乘客车回乡下老家。因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已近一年半了。回家,变成了常态,一是尽孝不能等待,二是时常回家替换姐姐的日常辛劳。</p><p class="ql-block"> 从地图上看,老家坐落在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最南端,是有着一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我乘坐的是下午一点二十分新宾发往孟家沟的客车。到了车上,坐在最前边的,靠右车门座位上的一位大姐,一直在说着话,我坐在靠后边的位置。听到那个大姐说“上山遛套”、“被逮着了”、“还拘留罚款”等字眼,因为自己是从事法律专业工作的,职业的敏感,让我顺耳倾听......</p><p class="ql-block"> 原来,大四平镇孟家沟村一位村民,这段时间里因下了几场大雪,心里咕咕啾啾的想到山林里,看看在这风天雪地里,有没有野鸡、野兔等野味入套。他前脚到了山上,后脚就被村民举报给有关执法部门。相遇的路上,这位遛套的村民,手里没有猎物,拎着的是四个空铁丝带夹的套子,大棉袄兜里还揣着个扎枪头子,正下山呢。因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违法狩猎的规定,听说要罚款及行政拘留。</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万物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类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能故意破坏和损毁自然。正因为如此,2021年10月8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向全世界发布。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我国曾两次修订1988年制定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且科学系统地调整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现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共列入980种、8类野生动物,其中686种陆生野生动物中,189种列为一级、497种列为二级。而野鸡、野兔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此是严格禁止捕杀的。</p><p class="ql-block"> 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为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近几年,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予以巡视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几年春耕时节回老家,在老家的前屋后院的山边、田埂地头,经常听见野鸡在树林里扑愣愣地飞着以及伴随的鸣叫声。也让我想起了前年夏天,二外甥开车带我们去红岩沟里玩时遇到的一些情景。那里是新宾国营大东沟林场的天然林保护区,里边有水源保护地。沿着沟塘而上,道边有几株东北地区少有的木兰花盛开着,纯白圣洁,不时地随风飘来淡淡的花香。在一个小水塘边,我还看见一只像鹿一样的动物正在低头喝着水,只是体型较小,好像狍子吧。看见我们,它转身飞速地跑进了林子里。以前是没有如此景象的。如今家乡的大山里各种野生动植物也越来越多了,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共生存的景象,越来越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高度重视。那个没有法律保护,人们随意到大山里下铁丝套夹子,拿猎枪猎取野生动物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之殇了。</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客车缓缓的行进着,我将目光投向窗外,只见公路边的稻田里及玉米地里,稻草及玉米秸秆都不见了,显现出来的是一撮撮儿、一个个儿的尖尖的茬儿,那苞米茬子像初长的竹笋从雪地里冒出来,一条一条的排列着,在皑皑白雪中,煞是一副水墨丹青的画作。</p><p class="ql-block"> 抬眼往远处看,是绵延起伏的群山,还有山角下隐隐约约冒着袅袅炊烟的小村庄。这片山上,都是人工栽培的落叶松,随着山峦的起伏,也蜿蜒曲折着。松树被白白的雪映衬的一趟一趟,一排一排的,不仅使我想起了老家门前山上的那片落叶松林,那是我儿时的伊甸园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1976年的秋天,我上学啦。记得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恰是春夏之交时节,松林里长出满地的山韭菜,颜色和家韭菜一样的绿,样子和家韭菜差不多,只不过它是单颗单颗的在松针土里冒出来,而不像家韭菜是一堆堆儿发出来。遇到就是一片儿一片儿的,蹲在那里一根一根的拔,转磨几个圈圈,就能采拾一小筐。回家后用妈妈做的大酱,炒一下,搅拌在苞米粥(现在的小碴粥)里,就着苞米干粮吃下,那绝对是一家人的美味。如果允许放个鸡蛋炒炒,更是锦上添花啦!只是那时鸡蛋金贵,家里有爷爷奶奶,得留着给老人吃,只能到端午节时,妈妈才能分几个给孩子,平时是不能吃的。</p><p class="ql-block"> 到了秋天,那里又是松树影蘑菇(因出生在落叶松林里,家乡人都这么称呼它,现在称黄泥团子,)的家园。松树影刚出来时,蘑菇盖儿黄黄儿的,再长长,盖子有点红褐色了,是粘着树叶或者松针儿出来的。从长出来时盖上就有一层粘粘的膜,盖子里没有虫子咬的,微乎其微,几乎每个蘑菇都是与虫共生。它的身高也就五公分左右,品相以蘑菇盖直径3--5公分的最佳。因为离家近,每天放学后,拎着爷爷用杏条编制的筐就奔到松树林里,猫着腰,扒拉着小树丛,寻找“猎物”。遇到大盖颜色深的有褶皱的松树影,就是长过劲儿瘫歪不能采了。</p><p class="ql-block"> 松树影蘑菇有一个很好的吃法,那绝对是生活困难时期,儿时最幸福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制作步骤呢先是等妈妈做好饭之后,将锅底里的火炭掏出到灶坑口,之后挑拣虫子少、好一点的松树影,将蘑菇腿揪下去,蘑菇盖儿里就留下一个蘑菇腿根部的圆口,将盐巴撒到这个圆口里,然后蹲在锅底坑前,用小棍子做成的筷子,小心翼翼的将蘑菇盖儿头直接放到火炭儿上烤。蘑菇遇热,蘑菇碗儿里浸出汁液,吱吱的冒着小水泡泡,将盐巴融化,浸入均匀,几分钟的功夫就烤熟了,之后连汁带肉送到口中,那种说不出的鲜香~~,现在回想起来,好像仍在口中潆漾着。</p><p class="ql-block"> 去年七月中旬,我和已退休的王姐到原味烧烤店吃烧烤,王姐说:“烤口蘑好吃”。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口蘑,长啥样子不知道。等服务员端上来,我才发现,是一盘无腿的蘑菇盖儿,灰白色的,蘑菇碗儿比一般的蘑菇深。烤制的方法,是将蘑菇盖儿那头贴放在烧烤帘子上,口蘑碗儿里啥也不放,几分钟后,碗儿里浸出满满的汁液,王姐说:“碗儿里的水满了就熟了,可以吃了”。我夹起一个,刚要将汁液倒出,王姐说:“不能倒,就着这个水儿吃下去才鲜呢”。我当时心头一震,这不是与我小时候烤吃的松树影蘑菇差不多吗?蘸少许调料吃下去的刹那间,感觉四十多年过去的,那种萦绕在心头的老家的舌尖上的松树影蘑菇盖儿的鲜香,又回来啦!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只要去吃烧烤,口蘑必是舌尖上的一道菜。</p><p class="ql-block"> 秋季里,收获的不仅仅是松树影蘑菇,还有松林边一块撂荒地里烂树茬子根底周围生长的臻蘑,幸运的话会遇到一堆围着树茬,长着扇形状的一大坨蘑菇,捧在手里颤巍巍的,心里甭提多兴奋了。特别是十月一日之后,因天高云淡,雨水少,采到的榛蘑更干爽,颜色白里透着金黄呢,能采到这样品相的榛蘑,机会是极少的。还记得下山的时候,小毛毛道边的壕沟坡上还有一棵梨树,树枝被有心的人在春天的时候砍去,架起栅栏,服务了小块自留地。到了秋天,在余下的一根大的枝条上结了两棵果子,我用棍子把山梨敲下来,梨子呈金黄色,果皮很薄,一口咬下,清香爽口、味道绕梁。这么多年,在小城镇,我曾寻遍了鲜果商店,也寻遍了早市场的摊位,却再也没有寻到那样的山梨</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客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跑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平顶山镇。因为老家的客车停运了,姐夫开着自家车,早早在镇内等着接我。上了姐夫的车,几分钟就回到了老家。</p><p class="ql-block"> 姐姐已经包好了酸菜馅的饺子,灶坑里正燃烧着苞米骨子的火,红彤彤的,一道道的闪着光,锅里的水冒着热气沸腾着,就等我回来下锅煮呢;妈妈听到我说话的声音,抬起后脑勺,转头用眼睛望着厨房的方向,使劲的召唤着我;二外甥的孩子,也从卧室里兴匆匆地跑过来,翻看我的袋子,看看我给他又带来啥好吃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秋叶飘零,冬雪飘落,季节更替,一个转身,又到了岁末年尾。亲人、朋友及身边路过的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还有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赐予的各种花草、树木、野菜以及鲜活的生物、动物等等,所有的一切一切,在春花秋月、冬雪夏荷的时光中,彼此相依相恋相互和谐共生着,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当岁月回眸时,我们在逝水流年的光阴里,细数着回家的路。那条路,是爱、是暖、是希望......</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