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联动 双减提质】齐备课 共成长

铜学荟

<p class="ql-block">  春光明媚季,正是学习好时节。为了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特点,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为“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赋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月19日福州市铜盘中心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集体备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备课组由曾海燕老师主讲。曾老师首先从宏观角度分领域介绍全册教材的内容编排,用“四个突出”概括教材编排的特点,并提出教学中要加强的几个内容。接着,从“内容基本结构”“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分单元系统梳理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具体课例进行指导,有效提升了教师教材解读与实践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二年段数学老师围绕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展开集体备课。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数据,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体验统计的过程。在合作整理并绘制统计表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统计结果的乐趣。通过对学生身边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最简单的统计方法</p> <p class="ql-block">  三年段林晓榕老师作为本次主备,对第一单元教材《位置与方向(-)》进行了分析,建议在本单元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借助熟悉的场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有利学生方位感的形成;利用所学习的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p> <p class="ql-block">  四年段数学老师首先就本学期“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和作业设计做了期初规划。接着,陈望声老师作为本次主备,对第一单元教材进行了分析,建议在本单元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各种实例,引出四则运算的顺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五年段数学老师在吕慧思老师的组织下,就《观察物体三》进行单元教研。吕老师指出小学阶段观察物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编排:第一层次(二年级下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第二层次(四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第三层次(五年级下册):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结合当前双减及课标要求,年段老师一致认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学生已有经验、丰富活动内容、引导思考想象,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实物观察与描述、拼摆与画图、折纸与展开、分析与推理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想象、操作和分析。培养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切实提高课堂实效。</p> <p class="ql-block">  六年段数学老师就本学期“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和作业设计做了期初规划并研讨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针对双减政策,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工作做实、做精。相信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育人品质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p>

学生

教材

单元

双减

教学

老师

情境

数学老师

组合体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