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群刊《大青山的风》第七十二期散文书法专刊

刘翠平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编:雷新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编辑:芳子 刘翠平 中远</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审稿:骆荣梅 郭健君</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刊头题字:许金星</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顾问:靳茂荣</b></div></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千群群刊《大青山的风》编者寄语</div> 文/刘翠平<br></h1><h3> 用笔印证心灵的虹影,用心感悟时代的呼声,让无痕的岁月缀满珍珠,让难驻的流光激情滚滚——这便是《大青山的风》的情,这便是《大青山的风》的志。<br> 《大青山的风》之情,滥觞于物;《大青山的风》之志,造化于心。物者,大千世界万象之总和;心者,人对客观物象、人文事态能动的思索。《大青山的风》植根于大后山的沃土,生长于蓬勃盛世,尽显时代风姿,满溢真情实感,不愧为艺术摇篮,不失为人生伙伴。<br> 汇百态千姿于一隅,融姹紫嫣红于一炉。各位文友张开自由飞翔的翅膀,描绘缤纷五彩的人生。在纯朴中鼓荡《大青山的风》志的高远,在形像里抽丝《大青山的风》情的纯真。这一切,均来自三千群文友们的努力,均来自艺术殿堂涂彩者的挚诚。<br> 文学作品以艺术形象为神,以真情实感为韵,以合理布局为巧,以高于生活为妙。一部好的作品,必因超凡的形象而不朽;必因真实的情感而夺人。结构纵横有致、穿插飞扬则笨拙不显;内容源自生活、落笔高于世象则佳构可成。读书以大师杰作为首,因其营养丰厚;观察以身边事物为踪,因其简便易行。写古喻今,读来有味;切近现实,醒世明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这是审美的要求;“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是炼题的旨要。<br> 多读多写,乐于观察,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能够升华作品的主题。文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寻。正如朱景玄所说:“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br> 愿三千群的文友们,好借北风腾玉凤,敢将朱笔化云龙。<br> 我们是三千群的主人,我们是《大青山的风》的缔造者。<br> 忘车马喧嚣,依山川安然;品岁月静好,任年华静走。煮一壶清茶,候一生知己。问花不语,花替人愁。<br> 最美莫过相逢处,你是人间四月天。</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无 题</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斌</div> 对面小山坡上的两架风力发电机翼庸懒的、缓缓的转动着,就如同身怀六甲的少妇傲娇的在丈夫的护卫下逛着超市,有一步没一步的。<br> 我想昨晚上太阳公公一定与风婆婆说了好话,签了协议,一个和风、暖阳的早春午后……<br> 新冠疫情再一次让人们放慢脚步。我独自站在公司二楼的大职场,眺望窗外对面小山坡,享受着春阳的沐浴。忽然间思想穿越了时空,与老子不言之道相踫撞……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只言片语</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方之洲</div> 依窗而立,俯视灯海如潮。楼群整齐排列,被霓灯影射,挺拔着瑰丽的身姿,点亮吵杂的夜。那些让人讨厌的车,恰是流动的标尺,丈量着城池的长度,归属于一个个方格状的领地,彼此交融在一起,拥挤着,膨涨着,拼接为一座繁华的青城。<br> 一片灯海里,是一片热土地,生长出来的楼群,努力的攀比着高度,淹没在喧嚣中,被远山环抱,仿佛是一个囚禁的边缘,只限于这一块儿土地应有的热闹,与林岚壑壁不同,与村野平田不同。 <br> 此刻我驿居于一栋,一层,一室,不究其高矮,唯盼恬静里时间过的快点,结束辛劳,离开这喧闹与拥挤,回到熟悉的青山北麓。那里车少人稀,云羽飞田,村舍稍有落差,也显得彼此竞争小,人悠闲,视角开阔了许多。相比之下,琢思哪样更好?<br> 也想着融入这座城市,也想着恬静闲雅的田园生活,城里的村好,村里的楼亭更好。真可谓穷居闹市不若富在深山。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年的记忆</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刘文平</div> 二十六年了,年年春节都奔波在路上,从青丝到白发,从意气风发到身心俱疲。<br> 今天,终于卸下所有的铠甲、伪装和责任,回归到简单平静的生活。<br> 拂旧尘,纳新意。壬寅年,春风来兮,人间新春已至。<br> 旧岁已末,敬颂冬绥。慢煮生活,冬雪煎茶。念念过去 ,默默将来。都好都好,且问君安。<br> 窗前的辣椒小苗微微颔首,给与我无声胜有声的回应,花知道,风来过。有心的人也知道,我去过。<br> 用外甥女挣的米熬了三色米粥,热了自己蒸的土豆馅儿蒸饺,饭后饮一杯儿子泡的红茶,再安置满屋子的物品,散淡的人生其实最美,活得够长够久够美够好才是真的好!<br> 有些时候,我就是一意孤而行之,我就是烈烈其气,笑为花开,花因笑发。<br> 打开手机相册,循着那条熟悉的街道,再看一眼旧日风景。然后把它们装订收藏,涂成甜蜜的色彩寄到我遥远的梦里。<br> 故乡,就此别过。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情人节后说情人</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闫益明</div> 众所周知,每年2月14曰是西方情人节。我国情人节是每年七月七日(农历)。情人节即历史曾经发生的某对感人的情人故事约定俗成的纪念日。西方情人节起因是,古罗马基督徒瓦伦丁在狱中与狱长之女相爱而被杀时为2月14日,基督徒定为情人节。我国是由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相亲相爱,被王母拆散,因其情真意切,王母无耐,获准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银河鹊桥相会,民间俗称情人节。<br> 回朔历史,我国封建社会受儒教思想的教化,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一夫多妻,男尊女卑。女子出嫁,父亲说了算。嫁后,女子是丈夫的附庸,私有财产,可买可卖。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便是一个缩影。建国后,妇女得到空前解放,法定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婚恋自由,女子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得到充分提高。时代发展到今天,男女异性又出新景象。君不见?人们把情人节过的遍地开花,以至老幼皆知。社会情人风起云涌,如浪如潮,似乎人无情人便成缺憾。尤是手机微信的普及,话语交解放流方便捷达,只要加微信,文字,语音,表情一任互传交流。纲粗俗者,仅见面几回,便直陈其情,什么搭把子,打火计等,有几点墨水的,赞对方外美内秀啦,爱啦亲啦,牵肠挂肚啦,梦牵魂绕啦一一有人做了白求恩兄弟一一白求想,有人想到了一块,三天上床,五天登蛋。有的钱肉交易,有钱上床,无钱滚蛋。有的因情人,夫妻不和,婚姻发生危机,甚至家庭破裂。更有甚者,与情人约会,被配偶逮个正着,拔刀抡棒,大打出手,头破血流。如此种种,皆为社会中男女乱象,实非情人节之情人。<br> 真正的情人,其情清丽,婉约,淡雅,浪漫,绵长悠远,它是行走在朋友,红颜知己,妻子边缘的一种情,相互信任,包容,欣赏,是距离产生的美,是若即若离的念想,是天人分享的窃趣,是妻以外的唯一,是锦上添花的极致。情人无扰各自家庭生活,无有移情别恋,铭刻守候一生,情人各有家眷,朋友,情人相互独立,是正常婚姻家庭一种补充。<br> 谁都愿自己的婚姻幸福,但现实总难如意,几乎所有家庭都有睱疵,非是敌我,犹有儿女骨肉纽带缠绕,于是,在人性需求中孕育出情人。<br> 情人间思想,性格,志趣,理想是共鸣的,感情发展是把握的,精神与物质是统一的。奉劝世人,情人珍贵,但情人难做!情场不是战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把握不当,苦情人,害自己。<br> 2022年2月15日<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写生活札记</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乔峻岭</div> 我的业余生活是读书看报写作,写我的《生活札记》。日日一篇,多则千字,少则二、三百字。在这一天里,不管白天多忙,晚上必写不误。如果忙得实在无法提笔时,第二天再补写。<br> 这样,日日笔耕,多年来写了21册,每三万多字,共计约65万字。现在正在撰写第22册。<br> 我写的《生活札记》,其内客既有个人和家庭的琐事,也有国内国际风云变幻的要事,又有古今奇观和名言警句的摘抄,还有各种知识的搜集,以及个人写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更多的是自己几十年来生活的真实记录,有游览大好河山的激情与欢乐,有失败的懊恼,有胜利的喜悦,有回忆,有展望,有经验,有教训,有彷徨,有追求。我体会到,每天书写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情绪和健康状况。书写烦心事不仅有益于心理健康,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让人少生病;书写有助于表达和宣泄情绪,并有助于澄清情绪和想法;书写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情绪和想法,让人有更多机会重新认识这件事情,从而形成对这件事情新的看法和态度。<br> 闲暇之余,翻翻我的《生活札记》,记事者象一面明镜,帮助我追溯往事;抒情描写者,把我带到特定的环境,使我感到身心之快慰。<br> 正因为我有爱读书爱看报爱写作的偏好,总觉得时间是紧迫的,生活是美好的。在我的心灵里,感到天天都有一种动力推着我前进。现已花甲之年,什么颓废、喟叹、衰退、无所事事,在我的思想里一概皆无,有的倒是只想今天干什么,休问年龄七八九。情的情绪和想法,让人有更多机会重新认识这件事情,从而形成对这件事情新的看法和态度。<br> 闲暇之余,翻翻我的《生活札记》,记事者象一面明镜,帮助我追溯往事;抒情描写者,把我带到特定的环境,使我感到身心之快慰。<br> 正因为我有爱读书爰看报爰写作的偏好,总觉得时间是紧迫的,生活是美好的。在我的心灵里,感到天天都有一种动力推着我前进。现已花甲之年,什么颓废、喟叹、衰退、无所事事,在我的思想里一概皆无,有的倒是只想今天干什么,休问年龄七八九。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塑 料 心 情</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刘翠平</div> 是疏漏还是偷懒,是遗忘还是逃避,转瞬即逝的感觉才上眉头已下心头。罢了,罢了,不愿意发酵,更不愿咀嚼。让豪情壮志,让忧伤感触,披上清凉的外衣,顺着心房掠过的一缕情绪之风,淡淡掀起,缓缓落下。<br> 归于平淡。<br> 在那一刻,惊到了自己。环顾四周,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过一个类似痉挛的动作,无意中惊扰到别人,他们投来奇怪的目光。也就在那一刻,笃定地发现,今天的自己已非昨天的自己。这是岁月留下的足迹,彻底击碎了我曾经固有的幻想,和近十余年来的小确幸。这个幻想和小确幸是外来的褒奖,我自以为是的冻龄。<br> 其实,那仅仅是眼中的一种虚幻,而我在今天幡然确认,<br> 心随时光而动态前行,没有偷懒,它在真实地老去,不颓废, 不激进。自然而然地推进,接受两鬓和头顶渐次变白的头发,抚摸眼角不知不觉中加深的皱纹,那是心智一天天成熟果敢的标志,那是人生阅历的一种缩写。<br> 心情爽朗了起来。<br> 想到了曾经某个时刻的欢愉情绪,被我一瞬间打压而灭。当时,我固执地认为,我该认真地做事,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情绪而欢愉。<br> 可那种真实的情绪存在过。<br> 如是地在清晨醒来,快速地收拾,吃早点。赶往公司,踏进职场。开启对一天最正式的问候——开早会。暖场的歌曲循环播放,空气中散发着甜美的味道;投影的幻灯片,为登台讲课的老师早已备好了背景图,求知的欲望呼之欲出。心情化作了五彩的泡泡,勇敢地逃离了身体,自由地宣誓着主权。<br> 腊月二十六的上午十一点十分,我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圆圆奶奶,婆婆唤我回家吃饭。十二点,我下班,坐公交回去。平房的院子很干净,去年的春联撕去了,等待虎年的春联上岗。窗明几净,窗台上浅粉色的迎春花笑迎我归。婆婆端上了丰盛的饭菜,吃罢,急急嘱咐我不要收拾碗筷,更不要洗碗,让我快去午休。阳光穿过窗户暖暖地落在了床上,迎春花被阳光化了淡妆,略施粉黛,美得不可方物。<br> 腊月二十七的下午,安静整洁的办公室内我一个人呆着。我环视,电脑静默,打印机静默,笔记本和笔静默,水杯静默,书架上女儿用橡皮泥捏制的美少女静默。透过窗户看到院中的大树,树枝遒劲有力,积极向上地指向天空。我起身,走到窗前,打开窗户,风儿进来了,已经没有了寒冬的冷冽之力。小鸟的喳喳声也进来了,它在枝头落着,报告着春天的信息。<br> 特定的时刻特定的心情,不一而足,思想主导着一切。随遇而安吧,莫夸张,莫压抑,莫主观论断,莫无礼切换。 <br> 善待,安好。<br> 写于2022年1月29日周六<div> 农历腊月二十七</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过 年</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小树</div>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年就在红红火火的年画,对联,灯笼中满面春风地跑来了。小镇的每条街道都挂上了红红的灯笼和中国结,超市里满满当的年货,熙熙攘攘的人群,谁说没有年味儿?<br> 季节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涛声依旧的回声里,仿佛听到花开花落的声音。那些儿时欢笑的场面,那些青绿激荡的岁月,始终占据着我们记忆的一角,在越长大越孤单的日子想起,想起……今天读了翠萍写的《年画》,勾起我无尽的回忆,还有对爸妈无尽的思念。<br> 年来了,春到了,季节的风景轮回,潮起潮落的心事变迁,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有了一点人生的智慧,学会以淡定看待世间繁华,懂得了春天的明媚是源于美好的心境,像此刻还没见到草绿就可闻到花香,追逐素简,向往安静是用经历来沉淀的。世上有人懂你的坚强也理解你的脆弱,别急,一切都会遇到。<br> 流年的藤蔓,缠缠绕绕,一旦被注入了情感就有了分量。生活的罅隙,细细碎碎,一旦被赋予了情怀就有了诗和远方。在流淌的年华里,心里揣着晴朗,总会邂逅明媚风光,你一生就是最好的安排。当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当我遇见了你就有了深情,当天真遇上现实就有了美好。心有沉香,何惧沉浮?<br> 怅惘于年关,听得见父母呼唤。那难忘的饭菜虽然简单总是热气腾腾,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一碗一碗,当妈妈盛好最后一碗,这顿饭伴着笑声吃得心安!过去的年是早上的萝卜馅儿饺子,是中午馏糕馏点心烩粉条的满足,是晚上围炉烤馒头就咸菜,吃麻花的开心,是和爸爸妈妈一年这么几天的玩扑克的温暖,是穿新衣串门看年画的炫耀,也是将灯笼高挂,将窗花贴起,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多少年来中华民族的传承,春节意味着团圆,春节意味着喜庆,春节意味着新的希望,过年了,什么不开心的事都过去了,年来了,希望就来了,好运就来了。<br> 春节的序曲已经奏响,游子踏上归途,书一段流年的印记,诉一笺美好的心思,希望之火独放光华,生命之春随年而来,让我们过年相聚。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年</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刘翠平</div> 我的年,我的专属,我的专享,我的专利。<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薄荷味的除夕</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年之一</div> 除夕是薄荷味的。<br> 薄荷味的除夕是叫做桃力盖村的除夕,也是我二十五岁前的除夕。<br> 院子在年三十的早上早已被父亲和哥哥们打扫得特别干净了,为了压住灰尘,避免大面积结冰,哥哥们零散地泼洒了少许清水,院落内散发着清凉甚至微甜的泥土味道,那是不易被发现的最早的春的问候。<br> 和往日相比,院子平坦空旷,我身不由己地大力奔跑起来,后蹬的脚丫子差点踢到屁股上,那奔跑声少了几成厚重的钝音,绵软几许,伺机悬挂在我的新衣上荡着秋千,如我一般,得以释放。<br> 我大口地喘着气,呼出的无色气体兴奋地张扬在我脸前,我一呼一吸,一丝丝,一丝丝,清凉、微甜。<br> 下午三四点,父亲带领三位哥哥着手垒旺火。<br> 在父亲的指挥下,哥哥们开始干活,其间也少不了父亲的呵斥和责怪。当时,我悄悄问姐姐,咱俩不干活,父亲也不责怪,这是为啥?姐姐挠挠头,回答不上来。我们也懒得追究,相跟上,一溜,跑大年去了。<br> 哥哥们收拾软柴(麦秸),分成四到五把,待用。再劈好硬柴,选出高度六七十厘米的十来根,用麻绳捆成一束,待用。最后,选易燃的炭,用斧头打成块,尽量是扁形的,有大有小,由大到小。<br> 父亲在一个废旧的油桶上开工了。底层选用又宽又扁的碳块,炭块之间留有余地,然后围成一个空心圆圈。一层完成,再来一层。选用的炭块越来越小,垒放的圆圈越来越小。父亲像是一名卓越的建筑师,在他的手下,一座黑色的宝塔初具规模。快到中央高度时,父亲在空心处放入早已备好的那束硬柴,然后继续垒放炭块,把硬柴一圈圈紧紧地包围起来,硬柴却不失威武之风,即使只剩头颅,也自岿然不动。<br> 最后,父亲给底层炭块的空隙间填上一把把麦秸(软柴)。父亲围着旺火堆左转一圈,右转一圈,笑意浮上面容。哥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长长地松了一口气。<br> 完工后的旺火堆昂首在油桶上,傲娇地矗立在院子中央,陪伴着我们等待夜色的来临。<br> 母亲拿出红纸,要为旺火剪一席帘子,我和姐姐打下手。母亲比划着尺寸,约摸能够覆盖住整个旺火堆。我和姐姐将红纸先裁剪成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对角线对折后,递给母亲,剪成扇形。母亲从扇形的顶角处开始剪一条弧线,不剪通。换做对面,与之前剪开的弧线留一寸左右的距离,再剪出一条弧线,不剪通。以此类推,直至完成。<br> 一层一层小心翼翼地打开红纸,抓住圆心部位,提起来自然下垂,轻轻地拉拽,镂空的月牙儿一弯又一弯。<br> 我和姐姐两个人配合,各执一方,将帘子为旺火堆披上。仿佛待嫁的新娘披上了红盖头。红盖头下面,盈盈的笑脸若隐若现。<br> 东邻王叔看到,也让婶子赶制了一个旺火帘。隔着低矮的院墙,遥遥相望,惺惺相惜。<br> 夜色开始偷偷地袭入院中,企图包围旺火,机智的母亲拉亮了院灯,把它守护在橙色的光亮中。随之,左邻右舍的灯亮了,所有可以打开的灯都亮了。今晚,我们忘记了用电费钱的持家之道;今晚,整个村庄都亮了,沐浴在除夕的风韵之中。<br> 除夕的院落继而是少有的安静、文静和恬静,似乎只能听到屋内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那是难以压抑的渴盼之情,那是无比向往的希望之心。<br> 院中响起了有力的脚步声,三哥迎了出来,是串门的村亲良小哥。崭新的黑蓝色得卡中山装上衣,浆洗干净的蓝色布裤子,新换的大头棉鞋。与平日里放羊穿的粗布笨衣相比,焕然一新。常年在外风吹日晒得黑红色脸庞上洋溢着喜悦,洁白的牙齿露了出来,待笑容慢慢收起,白色的褶皱也露了出来。<br> 良小哥许是穿了新衣的缘故,只跨在炕沿边上,浅浅地侧身坐着,恐是担心弄皱了新衣。<br> 良小哥与爸爸妈妈小聊一会儿,害怕误了接神的吉时,告辞而去。<br> 这时,夜深了,灯光红润了,空气更加清凉甘醇了。<br> 第一声高调的炮声划破了宁静的长空,留下一个闪光的尾巴。<br> 父亲说,该接神了,欢欢点旺火哇。话音未落,一时间炮声四起,天空变成了绚丽的舞台,时而长袖善舞,时而刀光剑影;时而五颜六色,时而金光耀眼。旺火也不失雄威,熊熊燃烧,映红了父亲的脸庞,煨暖了哥哥的双手。<br> 我站在妈妈和姐姐的中间,小闭眼睛,偷偷嗅嗅,空气中又多了一丝麻辛的味道。<br> 清凉,甘甜,麻辛,这不就是薄荷的味道吗?<br> 是的。<br> 这就是除夕的味道。<br> (未完待续《我的年之二》)<br> 于2022年2月10日周四<div> 农历正月初十</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闹元宵 </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小树</div> 昨夜西风凋碧树,飘舞的碎玉为今天做了衣裳。一早起来,满眼银装素裹,一幅古老的浪漫主义现实画。远山近景白雾茫茫,细瞧那又小又碎的像针一样的雪晶插在树枝、草头,变成了一树树、一丛丛玉珊瑚,停着的一辆辆汽车,像穿了层白色的薄纱,与裹起来的大地相映成趣。<br>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雪预示着今年又一个好年景。 “十五晚上雪打灯”,老天似乎特别钟情于这个古老的情人节,为它定制了永久的祝福与世代传承的美好,大街上锣鼓声声,把我带到熟悉的元宵节。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节日,它再一次把春节的气氛推到高潮。每个人在这一天都会眉开眼笑,早早吃了饺子,打扮得漂漂亮亮,走上街头去寻一种况味儿——一种自己懂,中华民族都懂的况味儿!<br> 元宵节是每年正月最隆重的节日,从正月初七八就开始准备十五的节目,有的村子初八就小试牛刀,开始节目的初期表演。小伙子们绑了高跷练习,大姑娘小媳妇儿排练秧歌,老婆婆老公公扎灯笼,一片喜庆,一片忙碌。等到正月十五这一天,灯笼沿着南大街两侧的电杆间挂起来,花红柳绿,煞是好看。灯笼有传统美妙的宫灯、有神奇的转转灯、有红壤绿皮儿的西瓜灯、有根白叶嫩的白菜灯,还有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灯,各种灯笼纷纷亮相,可以说自成一景。观花灯是元宵节的主要项目,参展的灯笼最后还要赛出名次,得奖作品连展三年。孩子们一手拿着冰糖葫芦,一手牵着大人的手,小脸儿冻得通红,仰着头眼睛睁得大大的,一会儿指着问问这个一会儿问问那个,而身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此时都好有文化,一个灯能给你讲出一串儿故事。<br> 正月十五出来逛我们俗称“看红火”,所谓的“红火”就是扭秧歌、舞狮子、踩高跷、旱船等民间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白天大街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应景货品:汤圆儿、棉花糖、糖葫芦、烤香肠,各式各样的小灯笼,闪闪发亮的发卡,诱惑着逛庙会看红火的大人小孩儿,跟着一个个秧歌队,跑遍了大半个街道后,小孩大人手里都拿了些小灯笼之类的东西,带着未消减的热情回家吃午饭去了。<br> 匆匆吃了一口下午又赶着出来,去青山园里猜灯谜。园内高高挂起的灯谜(红色纸条)已经编了号,猜到的去领奖台说出答案正确的会兑换奖品,香皂一块儿或毛巾一条,那种喜悦比得了状元不差分毫。热闹一波接着一波,从这个单位转到那个单位,敲锣打鼓,说唱扭跳,在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br> 万家灯火阑珊,鞭炮声声,诉说着万年的虔诚。一堆堆旺火点起来了,青年男女们打扮好各怀激动的心思,去九曲城里寻找一见钟情,去焰火漫天里放飞激情。这一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情人节,今天你可以在人头攒动中有微出轨的念头,从挤来挤去的人群中感受鲜活,私定终身。生活的火热,人间的温情,因“元宵节”的圆满而活色生香。当一年一度的焰火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照亮夜空,万数千花也将人们新一年的愿景送上遥远的天宫。<br> 街上的锣鼓声低了,“红火”总算暂告一个段落,人们回家开始新一轮的热闹。自家院子里点起旺火,放起鞭炮,烟花,一切热闹化整为分,归于圆满。进家煮一锅热乎乎的汤圆,全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br> 真道是:万家灯火闹元宵,一碗汤圆盛瑞气。生命是一团欲望,生活是一场输赢。天上阴晴圆缺,人间岁岁年年,闹元宵传承着希望,传承永恒,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家乡的元宵节</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乔峻岭</div>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要吃元宵,挂红灯,处处闹红火。我的家乡在塞北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这样的习俗就一年年生动地上演着。<br> 家乡有一句老话:“灯亮灯美喜满门,比比看看满眼春。”接老规矩,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四“试灯”,正月十五“正灯”。谁家都精神饱满地接这一套旧俗程序去做,图个欢乐、吉祥。<br> 县城中几条大街,都挂满了灯。你看这些灯的技艺,真是令人惊叹,凡世间所有的花木鸟语,所有的动物以及所想象不到的,活灵活现成花灯,更有那些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创作的花灯,更是妙不可言,引起人们那么多的想象和联想。<br> 每每元宵节,县城必定举办灯展灯会,各个乡镇还要组织表演的队伍,可镇大街这两天热闹非凡,表演队伍依次经过,舞狮子、耍旱船、踩高跷等等民间艺术争相露脸,锣鼓喧天,路两侧人头攒动,水泄不通,人们脸上洋溢着真正的快乐,叫好声、嬉笑声不断……<br> 一锅元宵煮飘摇,一场团聚,一世离歌,唯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个元宵都有亲人的疼爱,粘着血缘亲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浅,或甜或淡……<br> 我们习惯于赋予一种食品一定的寓意,伴着一种心绪,成全一种幸福,“圆”对于我们每个个体而言,是终极快乐。元宵在沸腾的水中翻滚,大概也像极了我们的生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活拾零</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刘翠平</div> 随心记录,轻松快乐。漫步拾贝,如数珠玑。<div><br> 《福乐门》<br> ——《生活拾零》之一<br> 好宏观的一个题目,不是吗?<br> 待我慢慢叙来。<br> 二零二二年一月二十二日是个下雪的日子,我和爱人在婆婆家吃完午饭,步行归家。<br> 雪停了。<br> 深深吸一口空气,爽口。<br> 我们慢走在阳光小镇东边笔直的柏油路上,白雪将黑色的路面变装为一袭白衣,我们并肩前行。<br> 如此良辰美景怎能少了拍照留念?我说出了想法,爱人瞅了我一眼,都懒得拒绝,直接大走几步,弃我而去。我匆忙颠着碎步,追了上去。<br> “拍个合影,给女儿发过去,报个平安”。既是心声,也满足了我做为女人爱美的心愿。我暗自窃喜找到了这么好的一个理由。<br> 爱人没有什么特别开心的表情,配合我照了一张大头像。我继而升级我的请求,“给我拍一张单人照呗?!”没有回答,依旧回报我一个嫌弃的眼神。爱人又大步走到了我的前面去了。我却伺机偷拍了他的背影。<br> 我们一前一后走在洁白的大路上。不知不觉,我们右转来到了公安西街。我有事没事地主动和爱人谈着一些话题,人家也不失高冷地回应着。突然,他停下了脚步,用手指着一处院落说,这个小院子真有生活的感觉,看那门洞上的字,写得好,“福乐门”。<br> 其实那是一个矮小且陈旧的院落。但主人冠以“福乐门”的爱称,当年一定是幸福和富庶的,经过岁月的洗礼,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展,更预示着积极奋进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更高的期许。<br> 这次不用劳烦爱人拍照,我眼疾手快,拍下了福乐门。我紧赶几步,追上了爱人。<br> 我们并肩,也一起向着幸福的方向出发吧!<br><br> 2022年2月13日</div><div> 农历正月十三晚21:45</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叶的浪漫</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活拾零》之二</div> 文/刘翠平<br> 那是二零二一年十月十八日的下午,那是公司二楼(公司的办公楼是东楼)的小会议室,那是小会议室的东窗户,那是东窗户两扇玻璃中间隔槽中的几枚落叶。<br> 北墙悬挂的两个五十五英寸的投影屏在实时播放着内蒙古分公司的视频会议,为呼市分公司下达了二零二二年一月的目标任务,要求在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上旬全面完成。<br> 我仿佛把任务全部接收了下来,不忍负重,喘不上气。我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向着午后的光辉慢慢踱去。我投身在光辉中,身体轻盈了许多。<br> 回头望望同事小管,正在认真地一边聆听,一边做着笔记。<br> 一枚,两枚⋅⋅⋅⋅⋅⋅五枚,大小不一。<br> 它们出现在我的视野中。<br> 是谁打开了那扇分割自然和人间烟火的窗户?是哪缕多情的秋风将它们一起送了进来?又是谁关上了窗户,不忍它们的离去?<br> 微褐的黄色中泛着一些褐红,散发着成熟的气质,传递着收获的喜悦。最小的一枚却是干净的绿色,书写着活力的青春,表达着生命的热爱。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它们以层次的色彩表述着心境,斑驳的黑点,藏匿着细微的小心思。<br> 我读到了内敛和坦然。<br> 举起最小的那枚,打开窗户,让绿色凸显在蓝色的天宇和红色的楼层中间。蓝色、绿色和红色和谐为一体,沐浴光辉,浓浓的归意渐渐浮上了它的脸庞。<br> 一枚,两枚⋅⋅⋅⋅⋅⋅五枚,我把它们从窗口轻轻抛下,楼的后面是一片每年都播种蔬菜的黑褐色土地。<br> 它们的身形飘逸,不疾不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br> 质本洁来还洁去,那是属于它们的追求;强于污淖陷渠沟,那是属于它们的浪漫⋅⋅⋅⋅⋅⋅<br><br> 写于2022年2月17日<br> 农历正月十八<div><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午11:13办公室中</span></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任耀农老师书法作品</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许金星老师书法作品</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马善斌老师书法作品</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