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一此文发表于岳阳市教体局、岳阳市教育学会机关刊物《中小学素质教育》2022年第7期刊首</b></p> <p class="ql-block">我从事中学数学教学近40年了。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在学做教师,用一辈子时间去准备一节好课。</p><p class="ql-block">年轻时,我崇拜邱学华老师,学习他的“尝试教学法”。后来,又热衷于模仿,从声名鹊起的“洋思经验”到成效卓越的“杜郎口模式”。</p><p class="ql-block">从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到魏书生的“六步教学”;从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到分槽喂养的“小组合作”。</p><p class="ql-block">从周边的“许市课堂”到株洲“景弘模式”……其间,我也一度陷入尴尬困境,也一直从未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p><p class="ql-block">一时的风光,就好比墙壁上动人的马赛克图画,也如插在花瓶里的一束鲜花,虽然桃红柳绿,光彩照人,但却没有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临近退休时,才终于体会到,教育的好坏,其实不在于教学方法如何,而在于学科素养,在于教师气质,更在于教学视野与教育情怀。</p><p class="ql-block">上得一堂好课,是教师的资本与财富,也是教师一生的荣耀与骄傲。那么,什么才是一节好课呢?</p><p class="ql-block">其实,衡量一堂好课,没有特定标准,它应该体现灵动和谐、生成发展、反思创新与个性特色等。</p><p class="ql-block">我心目中的好课,应认真回答好4个方面的问题,即:“在哪里?”、“到哪里?”、“怎么到?”、“到了吗?”</p><p class="ql-block">我理解的“在哪里?”,即学生在哪里?精准把握学情,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因材施教。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p><p class="ql-block">要做到“目中有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目中有人,得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性格特征,乃至家庭状况等。</p><p class="ql-block">“到哪里?”,即目标的设立。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数学都能达到120分。应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都能在各自现有基础上都+20分。</p><p class="ql-block">怎么到?”,勤教研、善拓展,大胆进行教学科研改革创新,真正做到“教学即教研、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功”。</p><p class="ql-block">“到了吗?”,即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就要进行检测反馈。除了堂堂清、周周清外,期未考试、质量监测必不可少。而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与作业设计水平是关键。</p><p class="ql-block">破茧成蝶的美丽源自挣扎与努力 ,傲然梅花的暗香来自坚韧与执着。我甘于平凡,终其一生,成其一事,努力上好一堂自己满意的数学课,足矣!</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