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海棠”第一季第11期:疍家味道

黄玉琼

<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19日下午3:00,由三亚市海棠区委宣传部主办,三亚市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承办的“烟火海棠”周末美食分享会第十一期如期在三亚市海棠区营头村的渔业队举办。</p> <p class="ql-block">从藤桥市场后面,穿过G98高速公路和环岛旅游公路下方,就到了营头村,首先抬头所见第一个村子就是渔业队,当地人称这里为“疍家屯”,也称为“疍家棚”。因为过去,“疍家人”是以耕海为生计,生产生活都是以船为中心,为汉族群体。在泊船的岸边都搭有“高脚屋”来搬运货物或者方便上船,所以在疍家人聚集的河岸边,众多的“高脚屋”远远望去,就犹如木桩支承的棚,所以本地人称为“疍家棚”,“屯”也好,“棚”也罢,都是指疍家人聚居的地方。因为藤桥东河和西河在这里会合,然后流向大海,所以也称“合口港”。</p><p class="ql-block">从“疍家屯”沿西河岸边往西,依次是营头村,旧市村。根据《三亚市海棠湾乡土人文寻》记载,营头村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在古代,这里是朝廷派驻军队的营房区,又靠近码头 ,所以小商小贩与搬运工的后人,长期留滞形成村落,称为“营头村”。古时进入合口港的商船、客船和渔船就在营头村码头上岸,人、货就近进入市场,旧市村顾名思义就是旧时的市场,市场搬迁后,这里形成一个自然村落,人称“旧市村”。可以联想,旧市村,营头村和疍家棚,市场、码头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停靠在码头边上的帆船,构</span>建了以合口港为进出码头的海棠湾早期商业中心区。</p> <p class="ql-block">穿过村庄,来到河边,在绿树掩映、凉风习习的河堤上,传来阵阵欢快的咸水歌,走进一看,原来是几位疍家大姐在忙活。</p> <p class="ql-block">林尤妹大姐带着几个姐妹在包粿,旁边则支着两口大锅,袅袅炊烟平添几分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好看吧?三大团彩色粉团,包出这么好看的粿,我打听了一下,原来紫色和橙色的是用煮熟的番薯打烂与淀粉揉成团,而绿色的是用波菜汁调的色。</p> <p class="ql-block">这是包粿的馅:花生米碎、糖、少许姜末,还有椰蓉。</p> <p class="ql-block">上锅蒸,就等熟了!</p> <p class="ql-block">剩下的粉面团,捏成面片圪塔,撒进锅里的滚水中,就像片片落花,美丽极了。</p> <p class="ql-block">三位大姐,一人一团粉面,往锅里投面片圪塔,边上还有陪她们聊天的。</p> <p class="ql-block">多彩的粉面片圪塔与椰蓉煮成一锅,除了好看,还好吃,保证让你“食过返寻味″。</p> <p class="ql-block">小吃制作现场,引来一大群观摩学习的人。</p> <p class="ql-block">今天主打小吃是虾饼,买不到草虾,就临时抓一些沙虾,食材已备好!</p> <p class="ql-block">炸鸡粉和水,加入少许糖,再把虾倒进去搅拌均匀,使其充分粘上粉糊。</p> <p class="ql-block">铁锅倒入油,加热至油温合适,把粘好粉糊的虾用锅铲铲进油锅里,用一双长长的筷子轻轻搅动,将虾饼炸至酥黄。</p> <p class="ql-block">出锅了,粉皮酥脆,虾肉嫩弹,集鲜、甜、咸、香于一体,有人提议:此时应该有酒!</p> <p class="ql-block">除了彩色粉粿、粉面圪塔、虾饼,林大姐还把她腌制的生萝卜和菜脯端出来给大家品尝。</p> <p class="ql-block">大家各自挑自己喜欢的尽情享用,发表着自己的品尝体验。</p> <p class="ql-block">黎族妹仔珊珊向疍家大姐打听美食制作秘诀,其他人则侧耳恭听、若有所思 。</p> <p class="ql-block">林大姐看到大家吃得高兴,对她的手艺赞誉有加,开心极了,即兴唱起疍家咸水歌,歌颂新社会的幸福新生活,歌颂伟大的党的英明领导,用歌声热烈欢迎来疍家屯作客的朋友们……引来阵阵喝彩和掌声。</p> <p class="ql-block">村支书杨兴林和村里的老人们向大家讲起渔业队的历史变迁,讲叙他们在水上谋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他们说老一辈的人也说不上他们来自何方,船到哪里家就是哪里,原来作为一个自然村,单设渔业队,现在归属海棠区营头村委会管理。</p><p class="ql-block">曾经他们在这里开起水上餐厅,生意非常火爆,他们这些疍家小吃深受客人欢迎,“食过返寻味”的客人很多;村里还有一部分人围网养殖,收入也不错。</p><p class="ql-block">后来为了响应政府号召,<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治水体污染,村民们</span>忍痛关闭餐厅、放弃养殖,上岸讨生活,由于大多数人以前出海时间多,没读多少书,所以只能当服务员、保安,或者驾着小船下小网捕近海鱼去卖(因为出海口水浅,不能造大船闯深海),收入锐减,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疍家人最听党和政府的话,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非常赞同,为了国家大局我们愿意做出牺牲,较之以前,我们的生活都过得去了,所以应该为下一代保护好环境资源。</p> <p class="ql-block">疍家人的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热情好客、通情达理、乐观向上,浓厚的家国情怀,深深触动众人心弦。</p><p class="ql-block">存在几十年的渔业队编制虽然已经取消了,但是疍家人几百年来的传统习俗并非转业转岗就能轻易忘却。在茶歇时间,话里话外,渔业队的成员们还是希望政府能引导大家,在村里开发与渔业有关的产业,毕竟大家还是水上人,海棠湾是一线海岸二线河湾的天然水城,是条件优越的滨海旅海度假圣地,疍家人熟悉水性,驾船技术一流,自古以来靠海吃海,如今却如同捧着金饭碗去讨饭,心里有太多不甘。</p> <p class="ql-block">余贤栋会长被疍家人的家国情怀深深感动。今天参加分享会的嘉宾,有来自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的拓老师 ,三亚农投集团的符儒兴副书记, 藤桥中学的领导、老师及协会的理事会成员。大家对渔业队的未来表示关心,纷纷热心地提供参观体验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根据疍家屯渔村自身优势,打造乡村振兴品牌,带领村民走向致富的可行性。</p><p class="ql-block">余贤栋会长告诉杨兴林书记和在座的人们,“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议题已经列入到2022年区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同时海上渔民转业转岗工作也是省农业厅的主要工作计划。特别是营头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也一直为村民的福利在积极谋划中,我们协会将发挥在本土文化中的优势,积极为“疍家文化”的创新发展向主管部门提供参考方案。一番话让在座的众人深受鼓舞,对渔村未来又充满希望和憧憬。</p> <p class="ql-block">品尝着丰盛可口的疍家美食,欣赏着悦耳动听的咸水歌,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疍家人的热情,沉醉在疍家美食味道之中,望着波涛荡漾的河水,坐在凉风吹送的河堤,身心放松云天外,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悠然,让人乐不思返。</p><p class="ql-block">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短暂,百般不舍中,活动还是落下了帷幕,宾主尽欢,拍照留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再来,那时的疍家屯,会是一番新景象。</p><p class="ql-block">品特色美食,听海棠故事。下期“烟火海棠”周末美食分享活动,敬请关注,不见不散。</p> <p class="ql-block">撰稿:黄玉琼</p><p class="ql-block">审核:余贤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