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对使用诗词格律检测组件的浅见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传统诗词(中华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经过无数次的碰撞得以发展传承,形成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风格。由于音韵词性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格律。大概来说,现今并存的有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p><p class="ql-block"> 由于种种原因,传统诗词曾一度跌入低谷。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才逐步走出低谷,出现“传统诗词热”,而且方兴未艾。可以说现在创作传统诗词的人数,堪称历史之最,而精品力作却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传统诗词立意高远,句子精炼,规范性强,是语言文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创作难度大。二是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造成现行语言与传统诗词的要求有落差。因此,传统诗词需要发展,推广《中华通韵》(《中华新韵》等,又称新韵、新声韵。)势在必行。 </p><p class="ql-block">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就创作而言,《中华通韵》的产生、推广,进而替代古韵,是历史的必然。从学习研究传统诗词的角度来说,了解古韵又是必须的。从古韵到全面使用《中华通韵》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急不得。所以现在实行新韵古韵并行的双轨制。但在同一作品中不能新旧声韵混用。</p><p class="ql-block"> 当今,热爱国学、热爱诗词的人越来越多,多到历史之最。诗词文化已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相当一部分诗词人的文化自觉。他们有感而发,不发不快,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诗词创作者们都想把诗词写得合符规范,但苦于时间、精力、基础等原因,很难应对那个复杂而艰难的改稿过程。因此有专家、学者和电脑开发商试图解决这一难题,这是大好事,于是有“诗词格律检测组件”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诗词格律检测组件,针对诗词创作者检测诗词格律的实际需要而产生。这个专业性的电脑软件,专用于诗词格律检测,给广大诗词创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受到诗词创作者的广泛欢迎。诗词创作者可以利用电脑的快捷性,迅速地检测诗词的格律问题,进行调节,有益于诗词创作。检测组件使人机结合,解决困惑诗词创作者对诗词格律检测的问题;简化了诗词检测的复杂性,提高了诗词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减少了诗词创作的劳动量,提高诗词创作者的创作兴趣。功大莫焉!</p><p class="ql-block"> 但是,诗词格律检测组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它对于近体诗来说,是非常好的检测帮手,因为近体诗就那么几种格式。即便是近体诗,检测组件也解决不了词的活用和拗救等问题。对于词来说,就不一定了。因为词谱繁多,计2000多个词牌。各种词牌除了正格还有多种别格。即便是正格,“组件”也解决不了词的活用等问题。我们在使用“组件”检测词的格律时,不要过于依赖、拘泥。并且,诗词格律检测组件,品牌也多。很多检测组件不能很好地检测诗词格律的对偶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同时单纯依靠检测组件,写出的诗词作品质量很难达到优秀作品的标准。</p><p class="ql-block"> 自有了近体诗以来,古体诗都是并存的。不一定就只许近体诗存在,而排斥、封杀古体诗。但是,如果是参加某些诗词大赛,那就一定要按大赛启事的要求创作。有的赛事是谢绝古体诗参赛的。词参赛时,则要求注明是哪一体,便于评委查对。未注明的,往往被作为废品处理。如果是对平仄格律有相当知识的作者,对格律了然于胸者,一般起句就是律句,接下去会自然地按照“粘”、“对”规则完成全诗,并不会有阻滞感。但是写诗是灵感闪现时的作品,偶得佳句,急忙记录下来,来不及详细地考究格律。待全诗完成后,才进行格律检测和修改。检测修改时,要看看念起来通顺清朗与否,合符格律与否,字词用得当否,逻辑清晰与否。</p><p class="ql-block"> 回头再说,格律只是表达的格式,并不代表什么,只是为了避免语病和音律的混乱。如果所创作的作品本身读起来没什么问题,合不合律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意境大于格律”,如果意境好,即使格律方面有点微疵,也是可以不改的。要是改,改得好就好,改得不好的话,就可能出现字词怪异,最终导致“害意”。这是很常见情况。我们经常见到有的诗,生造词语、生涩怪癖,读起来很不流畅,就是这样造成的。</p><p class="ql-block"> 当然,诗词创作,如能做到意境美好,语言优美,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那是最好不过的。如果不能做到如此的完美,那就要首先保证意思的表达。记住,格律是为内容表达服务的。</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20日初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母光信,笔名徐慎,贵州仁怀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贵州省作家协会、贵州省写作学会、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遵义市作家协会、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第六、七届理事,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仁怀市诗联书画研究会会长。已出版《鲁班场战斗》、《园阁诗词》、《仁怀方言概述》等个人著作18部,主编、编辑《仁怀历代诗词选》、《仁怀诗抄》等书籍近50部。曾被评为仁怀市“酒都好市民”、“酒都银辉先锋.优秀共产党员”、“全省老干部工作优秀宣传员”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