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到底都讲了些什么

悠然见山

<p class="ql-block">《天道》到底讲了些什么呢?恐怕三言两语难以说清。它涵盖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法律、人性,爱情!它真正的魅力在于,看后能引起我们灵魂的震动,令我们深思,并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芮小丹,一个尽忠职守的警花,一个率性而为的聪明人,一个几近完美的女性。她有着德国永久居留权,有着在德国开餐厅的母亲和在中国做导演的父亲,还在好友欧阳雪的餐厅里有着一份股份,应该说生活无虞。但她偏不享用这些,而偏要做一名刑警。也许如她自己所言,她并没有什么多高的境界,就是羡慕警察的威风。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她就尽忠职守,即使知道常有危险伴随也在所不辞。这实在是令人赞叹!她的父母希望她报考演艺学院,但她勇于坚持自己的选择而报考了警官大学。虽然有着优厚的生活条件,她却不依附于任何人,她是一位真正为自己精神而活的人。面对丁元英这个令她心服的男人,她敢做敢当,敢说敢爱,同时又不失女性的温柔。她能在完成警察天职后为了爱的永恒而自杀,即使是死也要来的如此悲壮!正如丁元英所说:“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这更是令人赞叹!她性格上独立自尊,工作上敬业出色,生活上潇洒从容,交往上真诚待人,爱好上随心所欲,爱情上敢于追求,无论是存在还是永恒,她都能坦然面对,其一言一行,其所作所为,其自性自在,其平淡是真,无不令人赞叹不已!在我眼里,芮小丹是个几近完美的女性。</p> <p class="ql-block">丁元英,一个股市中的投机者,一个商战中的鬼才,一个得天道的极品混混。用其好友韩楚风的话来说“他是个明白人”。的确,他把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教义、传统等等都看得明明白白。</p> <p class="ql-block">他在股市中得心应手,似乎是完全破解了股市的密码。在设计“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实体时则表现出极高的智慧,说他运筹帷幄一点儿也不过分。甚至他的对手林雨峰也不得不叹服他有着“严谨的思维和繁杂事物的精确判断”。难怪他的助理肖亚文这样评价他:“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等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生活上不拘小节,交往上不善应酬,性格上比较孤僻,言语上奇谈怪论,他的德国同学詹妮说他“更像个魔鬼,是那种永远不会活给别人看的人,很难说他比教徒更好还是比强盗更坏”。五台山智玄大师则评价他的真实品性是“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丁元英!在某种意义上,我赞叹他对传统观念和文化属性入木三分的独特见解,是“他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居高临下的包容”,是他对事物发展的严谨思维和准确判断。</p> <p class="ql-block">小说中其他几个人物也是值得反复回味的。丁元英的同学好友韩楚风表现出正统和大气,掌管正大集团游刃有余。芮小丹的邻居好友欧阳雪则是善良与精明,经营饭店也是脚踏实地。在遭遇官司几个发烧友股东退股时,欧阳雪果断接受,宁可哭在人后也决不弱在人前。作为女人,这一点实在令人欣赏。还有丁元英的助理、芮小丹的同学肖亚文,也显示了超出一般女人的聪明与果断,虽然功利但凡事也看得清楚,她深知和丁元英保持关系的价值,巧妙地将丁元英安排在古城,能够“随缘惜缘不攀缘”。在格律诗公司遭遇官司的危难之时,她站出来接受挑战,理所当然地成了格律诗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应该说,这几个也都是些明白人。</p> <p class="ql-block">表面上看,这是一部有关天国礼物的浪漫爱情小说,但实质上却是深层次地论述了人的文化属性,提出了救世主究竟在哪里的现实追问,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超越因果关系的只能靠“觉到悟到”的天道。最终揭示了“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个深刻的哲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在丁元英眼里,中国传统文化不过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他说到:“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p> <p class="ql-block">中国为什么落后?这就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因为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的产物。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足以让我们拍着胸脯说:我们有文化。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却不能让我们挺着胸脯回答:我们有什么文化?因为有文化和有什么文化不是一个概念。”他由此分析到:“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好一个传统文化的叛逆者!可以这样说,丁元英把传统世俗文化看到骨髓里去了,他对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问题的见解是如此地独到而精辟!</p> <p class="ql-block">正因为如此,面对令人失望的社会现实,面对喧闹拥挤的大都市,丁元英才“从欲望沉浮的名利场来到古城这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他是一个现实到不能再现实却又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矛盾体。”由于看得太明白,他甚至因此常常很是孤独。正如韩楚风和丁元英谈论传统文化时眼望着他而想起一位哲人的话:更高级的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p> <p class="ql-block">如果丁元英就这样“孤独”下去,小说的主题必然苍白,有关文化属性的论点就会故弄玄虚。所以作者在小说中进行了巧妙的构思: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它的贫穷应该是文化属性的必然产物。于是小说就借着芮小丹向丁元英要个礼物这一浪漫情节,描述了丁元英在王庙村创造的一个令人折服的“神话”。</p> <p class="ql-block">有关“救世主”的论述是小说努力探讨的另一个主题。丁元英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过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说到“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正是这样一种观念,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们逆来顺受,不思变革。只要有人赏口饭吃,就心甘情愿地蜷缩着。没有饭吃的时候,就指望着吃救济,靠支援。他们只知道神和上帝是救世主,却从来没想到真正的救世主就是他们自己。这种文化属性,造就了许多长期处于愚昧麻木之中的社会人,最终只能导致他们永远的贫穷落后。</p> <p class="ql-block">超越因果关系,遵循客观规律也是小说刻意论述的一个主题。“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普通事”。丁元英的智慧就在于“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正如丁元英自己说的:“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的确如此,丁元英所设计的“神话”这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天道”,“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信守“天道”的人就是“明白人”。难怪芮小丹目睹这一切后思考到:“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因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芮小丹得出的结论就是:“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由此观照现实社会,人人都知道要实事求是,但真正实事求是地为人处事却难上加难。要做到实事求是,人们需要的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再颠倒过来”。用这双“天眼”去观照文化属性和命运的因果关系,人们才能够有超越常规的因果思维,才比较容易看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然,这还需要当事人自身的悟性,需要当事人在具体的事件中能够真正觉到悟到。</p> <p class="ql-block">说到“觉到悟到”,小说中特意提到,事物规律的特征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也是一种告戒、提示,是告诉你不可以思议”,“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从因果来看,是“因果不虚,因果是规、是律,不可思议。”由此可见,所谓实事求是就是认识和遵循事物的规律。事物的规律本身存在,许多人却视而不见。视而不见不是本身没有,而是本来就有你看不见罢了。所以,能否看见事物的规律,取决于个体的观念和认识,取决于个体的经验与建构,取决于个体能否觉到悟到。</p> <p class="ql-block">说到“觉到悟到”,我认为这是小说论及天道的一个发人深思的引申。小说中描芮小丹“活的是自性自在,不昧因果,通俗点说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她朴素率性,是“自性本来,无需知道。这是根性的范畴,不是根器、智慧”;她超然洒脱,“想到了就做,该拿的拿,该放的放,自性作为不昧因果”。她从一开始的执着于警察事业,到后来产生强烈的文学创作的冲动,也是个“觉到悟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别人无可替代的,只能是自我的重新建构。如芮小丹自己所言:“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由此可见,对天道的理解绝不是听到见到就能“觉到悟到”,现实中有许多自认为是明白人的其实未必真的明白,有许多看似明白的人实际上却根本不明白,也有许多应该明白的人却还没来及去明白。如果不是自己的“觉到悟到”,又怎么能明白和拿的住呢?</p> <p class="ql-block">爱情。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全剧的线索。所有的故事,都缘于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一个超凡脱俗的礼物。它包括一个“神话”的诞生、一场完美的“谋杀”,还有现实挤压下人性弱点的暴发。这里的爱情可谓真正的“天国之恋”。一个正气凛然英姿飒爽的女刑警,一个背负文化十字架特立独行的“边缘人”(剧中称之为“极品混混”),因了灵魂的强烈吸引而深深相爱。没有世俗的利益,没有现实的思虑,用女主人公芮小丹的话说:爱就是了。单纯、热烈、执著、不计得失。不可遏止。而深深的懂得,是爱的基础。无论是丁元英的特立独行离经叛道,还是最后决别时电话那边的沉默,在芮小丹看来,都只不过是她爱他的一个理由。他们的感情不需要理解,那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污辱。或许,真正的爱情从来如此,它是只属于两个人的事。正如诗人舒婷所说“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理解,是爱的别名。而懂得,比理解更深入人心。更难以寻觅。在原著中,小丹是严重受伤毁容后开枪自杀的。这使得丁元英那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更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文化。丁元英认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不过是一种依赖于强力拯救的弱势文化。国人的“青天”意识,依靠思想,以及民间盛行的求神问卜,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由此想到,东西方宗教的特点似乎南辕北辙。西方的宗教更注重于内心的寄托与信仰,注重救赎与感恩。东方宗教则更世俗化,注重神赐与索取。结果如何,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法律。它让我们明白,法律就是法律,它不总是也不仅只代表公正。在丁元英设计的“神话”中,格律诗集团被乐圣公司以不正当竞争起诉。表面看,似乎乐圣公司胜券在握,而格律诗必败无疑。但正如剧中所说:只要是合法的竞争就是正当的竞争。如果合法的竞争体现了不正当竞争,那不是竞争本身的问题,一定是法律的问题。在丁元英看来,这个案子的法律关系并不复杂,复杂的是观念、角度、立场。每个人的立场、观念、心态和思维模式不一样,获取的信息量和解读信息的方式也不一样,作出的判断自然会截然不同。这也正是面临诉讼时叶晓明等人选择退股而肖亚文却买进股份的原因,也是丁元英处变不惊的奥秘所在。</p> <p class="ql-block">人性。当利益在前,人性的弱点便可悲地暴露无遗。从叶晓明等人的临危退股,到刘冰利欲熏心的敲诈,无不让人对人性失望甚至绝望至极。那一刻,我跟欧阳雪一样欲哭无泪。然而,这就是现实。真实而残酷。而乐圣总裁林雨峰的自杀,则让我们看出了所谓强者内心的脆弱,不免令人扼腕唏嘘!</p> <p class="ql-block">  归根结蒂,何为天道?看到最后,我终于明白——</p><p class="ql-block"> 天道就是规律。就是规矩。就是事物本身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所谓: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而要看清这个“道”,需要多么丰富的知识,多么缜密的思考,多么敏锐的判断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