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续前篇(10),走G317国道继续阿里行。</b></p><p class="ql-block"><b> 本篇记录8月12日—13日,札达(G219)——冈仁波齐——狮泉河(G317)——革吉县——雄巴乡——盐湖乡——改则县2天的经历。全程(7825公里+951公里)8776公里。</b></p> <p class="ql-block"><b>第二十九天8月12日,札达——冈仁波齐——狮泉河——革吉县。全天行程592公里。</b></p><p class="ql-block"> 今天,战友要跟着来机关接新车的司机班长一起开车返回什布奇了。早上9点半吃早饭,领导来送行。</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我们陪战友一起等司机过来。聊天时大家说说笑笑,还比较平静。</p><p class="ql-block"> 到了10点,司机终于过来了。看见新型军车,顿时白队长的眼睛开始放光,这才是“豪车”啊!走上前去跟司机“套近乎”问这问那,我明白他是“手痒痒”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就摸摸车身,过过眼瘾吧。</p><p class="ql-block"> 分别的时候到了,就此和战友道别。我们依次和战友互相拥抱,笑着握手说再见,其实,大家都眼含泪花红了眼眶。看着他背着背包挥手跟我们告别,转身登上了迷彩军车,将要再次走进莽莽大山之中,翻越几座海拔5000多米的达坂,一路辛苦跋涉回到岗位,我们都有一份不舍涌上了心头。其实,军人的告别我们经历的太多了,但是这次却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我们从遥远的北京不远万里来到天边阿里,跟着战友走进边防,从普兰到札达再到狮泉河,一起度过了11天的美好时光。感谢战友的引领和陪伴,一路上所见所闻,让我们近距离接触了边防,亲身感受了守边官兵的生活,同时收获了很多的意外的感动和快乐。现在我们告别了札达就要踏上回家的路了,可是战友还要留在边防继续坚守,直到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战友乘车将欲行,札达离别道珍重。象泉河水六百里,不及四人送友情。</p><p class="ql-block"> 再有一个月就要到大雪封山的季节了,那时候的边防生活会更加孤独和寂寞,完成守边任务也将会有更大的困难和考验。相信他会和所有的边防官兵一样不辱使命,坚守岗位,为国守边。</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美丽的札达!再见了辛苦的战友!从现在起,在我们心中对札达有了一份亲人般的牵挂,祝福你在边防一切平安、顺利,多多保重!待到凯旋回京时我们一定为你接风庆贺!</p><p class="ql-block"> 扎西德勒!</p> <p class="ql-block"> 送走战友,我们向狮泉河方向前行。路过“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标志碑。</p> 这是一个GPS标志点。 又一次走过壮观的土林景观。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雪山像勇士一样,一如既往的守护着这片土地。</p> 在土林中穿梭盘绕的公路。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路上都会看到许多的野生动物了。我们不能靠近,只能远远的看着。<div> 路上看见一群藏野驴,停车拿起相机准备下车拍照,轻轻的关车门声惊动了它们,快速向草场深处跑去,一会儿停下来,警惕的回头张望。我躲在车后拍了起来,很兴奋!</div> 机警的藏野驴发现一点动静掉头就跑,把屁股留给镜头。 用长焦拉近才能看得更清楚。 藏野驴是青藏高原的特有有蹄类物种,主要栖息于高寒草甸、草原之上,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西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击非法盗猎活动,藏野驴的数量逐渐增多。野驴野性大,人靠近不得,近了就惊吓跑掉。<div> 这里是阿里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目前中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深处的藏野驴数量比较多。这里因为人烟稀少,公路上过往车辆也不多,藏野驴会到靠近公路的草场活动。</div> <p class="ql-block"> 因为疫情原因,新疆管控非常严格,原计划的走新藏线到叶城的想法落空了。所以我们只能非常恋恋不舍的离开阿里,走狮泉河,再拐上G317国道,走阿里北线返回。把遗憾留给下一个行程吧。</p> 11点35分路过检查站。 又一次翻越龙嘎拉达坂,海拔5166米。 高原的风吹动着五彩经幡向天祈福。 在路上看见有个骑行的人停车在路边往山上看着什么,我们也好奇的停车,问他怎么啦?他没说话,仰头往右边努嘴。<div>我们向他指的方向看去,哈哈,原来是几只野生盘羊在山坡上吃草呢,意外惊喜,赶紧拍照!</div> 野生动物很警觉,一点动静都会惊到它们,我们轻轻摇下玻璃,屏住呼吸静静拍照。为了生存,它们进化得皮毛与山上的土石很相似,呈褐灰色,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中午1点33分走过565国道6公里处。 1点38分走G219国道,往狮泉河方向。 2点27分经过G219国道3848公里处。<div> 在路上,对面遇到一个摩托车骑手,白队长跟他聊天,他说刚从冈仁波齐过来,今天可以看到雪山。白队长马上调转车头返回,去看冈仁波齐!</div> 2点31分经过亚尔钦曲桥。 2点50分往冈仁波齐方向。 远远看见冈仁波齐。 继续往冈仁波齐走。 3点到达冈仁波齐大本营,这里也是观赏神山的观景台。 <p class="ql-block"> 果然我们很幸运,如我们所愿,美丽的神山——冈仁波齐非常清晰的展现在眼前!天公作美,通透的蓝天下,白云静静散开,经典的雪山顶峰一览无余!</p> 网查:冈仁波齐,作为<font color="#167efb"><b>佛教、苯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的著名神山</b></font>。被无数人膜拜,关于它的神秘传说一直不绝于耳,也一直被人猜测、谈论,甚至调查,但至今仍无定论。 <div><div> 冈仁波齐有6大秘密:</div></div><div> <font color="#333333"><b>1、冈仁波齐金字塔之谜</b></font>——1999年,由俄罗斯穆尔达舍夫教授带领的俄罗斯科学家探险队来到西藏,他们发现,冈仁波齐山的顶部实际上是一个古代巨大的人造真空金字塔。它被100多个其他小金字塔和各种纪念碑所环绕,明显地朝向基点。</div><div> <b><font color="#333333"> 2、 山顶衰老之谜</font></b>——1999年的这支俄罗斯探险队其实曾想过要登上“西藏金字塔”的顶端,但当地的喇嘛曾交代过科考人员不可以偏离设定的路线,万一偏离就可能进入密教的活动区域,后果不堪设想。最终,探险队还是根据喇嘛的劝告,放弃了行程。那次攀登有4名运动员死亡,他们在攀登冈仁波齐峰的过程中,发现身体衰老得非常快,就好像细胞在加速分裂似的,也有人在登山之后的一两年之内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疾病离世。存活的人感到庆幸,也不禁对喇嘛肃然起敬,幸好听从了劝告最终放弃,否则整个队伍恐怕无一幸免的。</div> <b style=""><font color="#333333">3、未被征服的山峰</font></b>——虽然已进行了多次尝试,但是无人登顶过冈仁波齐。可是,古老的传说声称有一个人征服了这座山,山体上的“卍”型沟槽据说就是他登顶后留下的证据。关于这个“卍”型沟槽的古老传说是这样的:山腰间的那一圈沟槽是一条缠绕在印度教主神湿婆脖子上蛇留下的痕迹;而竖的沟痕则是<font color="#167efb">佛教尊者米拉日巴</font>和<font color="#167efb">苯教弟子那若本琼</font>为争夺神山斗法时留下的。当年,米拉日巴和苯教大法师那若本琼斗法,约定在十五月圆那天天亮前率先到达冈仁波齐峰顶者为优胜。太阳升起以前,<font color="#333333">那若本琼</font>站在一面鼓上飞向顶峰,米拉日巴则选择御光而上。结果,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冈仁波齐峰上时,米拉日巴后来居上抢先到达峰顶,那若本琼惊得从半山顶上摔了下来,划过山壁留下了那道深深的沟壑。 <br><div> <font color="#333333"><b>4、数字之谜</b></font>——在古印度吠陀和其他典籍中有提到过,冈仁波齐是宇宙之轴心、世界的中心和通往天堂的阶梯,它被认为提供了地球与天堂之间,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联系。<font color="#167efb">冈仁波齐是世界中心</font>得到了地理测量的支持,从英国的巨石阵到冈仁波齐的距离是6666公里,这也是冈底斯到北极的距离。从冈仁波齐到南极的距离为13332公里,恰好是到达北极或者巨石阵的两倍。更加神奇的是,巨石阵到冈仁波齐的距离和冈仁波齐到复活节岛的距离是1:3,墨西哥金字塔到胡夫金字塔的距离和胡夫金字塔到冈仁波齐的距离同样是1:3的神奇比例。</div><div> <font color="#333333"><b>5、“无可比拟”的万水之源</b></font>——冈仁波齐绵延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巴嘎乡岗萨村,地处中、印、尼三国边境。东边是万宝山;西边是度母山;南边是智慧女神峰;北边是护法神大山。它的积雪孕育了250多条冰川,与圣湖玛旁雍错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象泉河流入印度境内成为萨特累季河;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进入印度后成为布拉玛普河,在孟加拉境内与恒河相汇;孔雀河则是恒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令人称奇的是,<b style=""><font color="#333333">发源于此这四条以动物命名的河流同时出发,却朝着不同的方向流去,行程数万里后又走到同一个归宿地——印度洋。</font></b></div><div> <font color="#333333"><b>6、切莫之谜</b></font>——冈仁波齐最著名的神秘事件便是“切莫之谜”了。切莫,在藏语中是“野人”的意思。1996年,中韩登山队攀登冈仁波齐峰,中方总队长在途中发现了一串奇怪的脚印,并拍了照片。当地老乡说,这一带野人活动频繁,那就是切莫了,这一带野人每年都会出现一两次。牧民说切莫在秋季活动频繁,但它不会轻易接近帐篷多的地方。他还指着大本营正东方向的对面山坡说,他在那边就发现过切莫的洞穴,里面还有猎物的骨头,关于冈仁波齐切莫之谜至今都未解。</div><div> 自古以来冈仁波齐就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做为全世界公认的神山,海拔比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还要低,但至今日仍然无人敢登顶,现在也有规定为保护圣山禁止攀登。冈仁波齐本身的神秘已足以证明:这是你一生必去的地方!</div> 冈仁波齐峰通称雪灵山,在普兰县圣湖玛旁雍错以北,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藏语意为"神灵之山",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这个冈底斯圣山是八千万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极乐世界之地,曾诞生八千万贤能并传播佛法的圣地,是赡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长的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故乡。 向神山祈福。 3点57分离开冈仁波齐。在路上,白队长边开车边兴奋的说:“快夸夸我,我聪不聪明?多亏转过来了看见了神山,我都佩服我自己了!”我们赶紧说:“你太英明了!果断掉头,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完美的冈仁波齐!”<div> 冈仁波齐的神秘之处在于山顶经常有云雾遮挡而不露真容,有的人来了多次都没有能看清神山,只有有缘人才能等到云开雾散看见全貌。我们8月1日去普兰时从这里经过,专门停车拍照也没有看到全貌。今天因为看冈仁波齐,我们多走了340多公里的路程,但是值了!</div> <p class="ql-block"> 在冈仁波齐山脚下一片草地上,又看见一群藏野驴。</p> 4点50分经过噶尔县。噶尔意为帐篷、营帐,因历史上曾作为兵营驻扎地而得名。 继续往狮泉河方向,5点17分经过G219国道3803公里处。 高原上的生灵!这里是它们的家园。 下午6点13分经过那不罗兵站。新藏线沿途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兵站,为过往部队提供食宿和补给。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在终年积雪的喀喇昆仑山间,一代代兵站官兵守在漫长清冷的高原天路,为翻山越岭而来的军人们,亮起了一盏盏温暖的灯。 往狮泉河方向。 <p class="ql-block"> 7点57分又一次经过狮泉河公安交通检查站。G219国道有武警交通三支队负责养护。</p> <p class="ql-block"> 又过暗夜公园天文台山下。</p> 7点50分经过G219国道3360公里处,经过阿里大门。 晚上8点在狮泉河加油。在加油站里看见这个非常醒目的宣传牌,我们赶上了西藏历史上的两个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日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2021),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1951—2021)。 8点46分经过左左乡。"左左",藏语音译为“成群的藏羚羊”,因左左乡驻地曾经常出现成群的藏羚羊而得名。<div> 左左乡,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地处噶尔县东部,东靠革吉县,截至2019年末,左左乡户籍人口为1541人。</div> 8点47分拐上G317国道,走阿里中线往革吉方向,踏上返程。沿途限速30公里。 路边的藏原羚。 藏羚羊和藏原羚还是很不一样的,藏原羚比藏羚羊娇小;雄性藏羚羊的头顶上长有非常长的角,最好区分的其实就是藏原羚的屁股上有一块白色的心形的毛,因此也被人们成为“白屁股”。这个心形是藏原羚屁股上的毛自然形成,而且每只藏原羚都有,形状出奇的整齐。 藏原羚在不同季节会结成不同大小的群体。通常冬春季的群体较大,常常是数十头,有时形成上百头的大群;夏秋季节则结成几头到十几头的小群,也有单独活动的个体。 藏原羚的嗅觉不算灵敏,但听觉和视觉极好,性情机警,遇到天敌后会迅速地逃遁,到一定距离后停下回头凝望,奔跑的姿势比较特殊,看起来好像一颠一颠的,然后再继续奔逃,或者在原地休息、进食。 晚上9点40分路过“阿里狮泉河国家湿地公园界碑”。 蜿蜒流淌的狮泉河。 夜里11点到达革吉县。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吉祥兴旺、发达"。<div> 革吉县属于阿里辖区,地处西藏西部,狮泉河的源头,属高原亚寒干旱气候区,县城海拔4800米以上。革吉县在羌塘高原大湖盆区,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山势高耸,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3座,其中最高山峰直龙拉峰,海拔高6380米。<br><div> 革吉县是藏西高原的一个牧业县,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大部分百姓世代以放牧为生。这里气候干旱、高寒缺氧。</div></div> 找好住宿宾馆后,11点半吃晚餐,12点半回宾馆休息。 <b>第三十天8月13日,革吉县——野生动物——扎昂旦拉山口——那木日拉山口——雄巴乡——扎西曲林寺——改则县。全天行程359公里。</b><div> 早上7点40分起床收拾行李,8点20分到宾馆吃早餐(这里的早餐时间都晚,8点餐厅才有人上班,一直等了半个小时才吃上饭) ,9点半回房间稍事休息,退房装车,10点50分出发,走G317国道。</div> 11点10分看见路边草地上有藏野驴,离公路100米左右的距离。 机警、动作敏捷的生灵。 12点看见了几只藏原羚。雄性藏原羚的角很漂亮!<div> 藏原羚和藏羚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大小不同、身体特征不同、毛色不同、耳朵不同、羊角不同五个方面,可以通过对比区分开来。<br> 1、大小不同。一般藏原羚看起来要比藏羚羊要小,可以通过肉眼进行识别的。<br> 2、身体特征不同。藏原羚的屁股上有一块白色的心形的毛,而藏羚羊则没有。<br> 3、毛色不同。藏原羚的毛色偏青,而藏羚羊的毛色偏红偏暖。<br> 4、耳朵不同。藏原羚的耳朵总是竖着,而藏羚羊的耳朵相比就没有那么显眼。<br> 5、羊角不同。成年雄性藏原羚的角细细短短向后弯成一个弧,看起来像一把镰刀,而成年的雄性藏羚羊的角更直更长,像两柄长剑。<br></div> 藏原羚,也叫西藏黄羊。是典型的高山寒漠动物,栖息于海拔300至575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亚高山草原草甸及高山荒漠地带。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性情温驯活泼,容易接近驯化。 <div> 藏原羚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很多动物无法相比的,比如能在高原荒漠和半荒漠生存,特别是在极其缺氧的情况下生存,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极好,甚至在几公里外便能感觉到天敌的存在。<br><br></div> <p class="ql-block"> 12点过萨布拉山口,翻过萨布拉达坂,海拔4996米。</p> 12点46分经过G317国道3084公里处。 12点50分又看见藏野驴。怕惊动它们,躲在车后用长焦。<div> 藏野驴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的体型是很大的,从外形来看的话,与蒙古野驴也是非常相似的。它的身体长度为2m左右,尾部长度在32-45cm左右,体重大概是在250-400公斤左右,有着很粗的四肢。正常情况下,夏季的时候颜色会比较深,冬季的时候毛色比较淡,幼年的时候毛色为沙土黄色。</div> 由于生长环境特殊,藏野驴的生存能力很强。各个感官都很灵敏,且有很高的警惕性,百米之外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及时发现。藏野驴很耐旱,可以几天不喝水。在干旱的环境中会找到合适的地方用蹄刨坑挖出水来饮用,还可以供藏羚等有蹄类动物饮水。耐力也很好,可以一口气奔跑四、五十公里。喜欢吃茅草、苔草和蒿类。 公路边的马群。这匹白马静静的看着过往的车辆。 1点15分进入革吉县雄巴乡。 <p class="ql-block"> 雄巴乡处在狮泉河镇至改则县公路上,海拔4600米。有执热寺、象鲁康寺、加吾鲁康寺三座寺庙,是革吉县寺庙最多的一个乡。</p> G219国道从县城穿过。公路两旁的店铺很多,来来往往的人也很多,很热闹。 向路过的藏民打听吃饭的地方,他们听不大懂,但很热情的叫来一个会说汉话的人跟我们交流。 这里的牧民在交易羊毛。 看到这家茶马古道藏餐厅,好奇的进去看看。藏式风格的装饰,很干净。 老板娘很热情,白队长跟他交谈甚欢。进来一个中年藏族汉子,大大的眼睛,黑红的脸庞,纯朴的笑脸,他的藏族服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脖子上挂着一串蜜蜡、绿松、天珠等穿成的珠串,腰里还别了一把藏刀,褐色的藏袍袖子系在腰间。很威武!他汉话听不太懂,老板娘告诉他我们想跟他照张相,他笑着点点头同意了。 老板娘叫雄巴央金,微胖的身材,脸上皮肤白白的,笑起来暖暖的,与刚才的中年汉子形成强烈的反差。我跟她说:你很漂亮,能不能和你照个相?她爽快的答应了,拍完她说:能不能把照片给她?我赶紧互加了微信,把照片传给她,她满意的笑了。我又把中年藏族汉子的照片也发给她,让她代转。 藏餐很简单,还是不太适合我们的口味,考虑还是吃炒菜吧,就找了一家重庆小吃馆,简单要了几个青菜。白队长看上了老板的烤饼,要了一个尝尝,这两天没吃面食了,有点馋。 2点半继续出发,拐上G317国道走阿里北线,向改则前行。 天高气爽,一路上看云卷云舒,听风唱风吟,拍高原生灵,好一派藏北风光!看着眼前的美景,完全忘记了这里是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阿里高原。 路边草地上有一只死去的藏野驴,内脏已经掏空了,只剩皮囊包着骨架。白队长默默的看着。怕有腐烂后滋生细菌,没敢多停留,赶紧上车继续赶路。 <p class="ql-block"> 3点23分经过扎昂旦拉山口,海拔4868米。</p> 3点55分路过一个不知名字的湖,走进去看看。一路的盐碱地,寸草不生。在路边看着湖挺近的,实际走了很远才到湖边。 往湖边走的小路上,脚踩在盐碱地上发出“咔咔”的声响。 湖水发黄,湖边的白色结晶清晰可见。 5点21分经过那木日拉山口,海拔海拔4879米。这里是G317国道3000公里处。前方进入冰雪路段。 一大群羊在悠闲的吃草。 6点来到扎西曲林寺。<div> 扎西曲林寺,于1894年由革吉部落头人古如曲旺资助,次仓巴·贡噶扎西仁钦始建,属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寺庙。在阿里地区革吉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的盐湖乡。扎西曲林,意为"吉祥佛法之地"在寺庙围墙可以俯瞰帕邦喀寺,山脚下就是帕邦喀天葬台。寺庙隶属于色拉寺。</div><div> 沿着长长的佛塔和转经筒一直往里走。</div> 这是寺庙进门,门脸不大。 门上插着五星红旗。 高高的幡杆立在院中,上面缠满了五色经幡。 扎西曲林寺有点偏,里面的僧人不多,目前只有十几个人。 在门口遇到了一个僧人,他还是政协委员,拿出手机给我们看它参加活动的介绍。 6点50离开扎西曲林寺。 继续往改则方向前行。从盐湖乡离开了阿里中线,拐上G317国道。 藏北人烟稀少,路上偶尔能看见路过的骑行人。 一路藏北高原,依旧蓝天白云。 行驶在G317国道上,随时可以看见藏野驴。 路边的藏式民居,房子比较原生态,但都插着国旗。 8点到达热村。达热村,位于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 来到达热湖。达热湖位于达热村,依赖冰雪融水径流和泉水补给。 山水倒影,颜色漂亮,层次分明。 8点40分经过公安检查站。 日落时分,夕阳染红了云团。 <p class="ql-block"> 9点23分进入改则县。改则县世居民族为单一藏族。</p><p class="ql-block"> 改则县地处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的东部、藏北高原腹地。<font color="#167efb">北以昆仑山为界与新疆交界。是阿里地区面积最大的一个纯牧业县,约占阿里地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font>。改则县属高原亚寒干旱高原季风型气候。干旱,多大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全县平均海拔4700米。</p><p class="ql-block"> 改则县地处南羌塘高湖盆区,均为高山河谷地带,无平原。山势平缓,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主要有山脉有昆仑山,最高峰琼木孜塔格峰,海拔6962米。这里地广人稀,自然生态至朴至真。有十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属羌塘自然保护区。改则县境内栖息着许多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 1950年8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进藏部队独立骑兵师一团一连(先遣连)在团党代表李狄三的率领下抵达改则西北<b>扎麻芒保</b>(在今先遣乡境内)地区,并艰难坚守了8个月。1951年5月6日,独立骑兵师二团副团长安志明率领后续部队组成的先遣支队进入阿里,与先遣连会和,向阿里腹地进军,最终解放阿里。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公然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全面武装叛乱,改则东南局部地区发生武装叛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第十一师三十三团进驻改则平息叛乱。1960年10月,改则县人民政府成立。</p><p class="ql-block"> (注:先遣连的事迹详见我的美篇“自驾青藏行——7)</p> 9点40分入住酒店,吃晚餐,10点40回房间休息。 <p class="ql-block"> 【后记】行驶在阿里地区东北部的阿里草原上。虽然艰苦但并不单调枯燥。可以看到一大片辽阔的牧区,这里有旷野、草原、湖泊和雪山,与蓝天、白云相交融。阿里东北草原是野生动物天然乐园,我们一路上看见了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盘羊、不知名的小鸟......它们的存在,给荒凉的藏北高原增加了灵气和生命活力。这里还有没能看见的野牦牛、岩羊、野熊、猞猁以及黑颈鹤、班头雁等,这些只能再往羌塘保护区深处走才能有机会看到。留给下一次行程吧。</p><p class="ql-block"> 阿里,素有千山之巅,万山之祖,万川之源,圣灵之尊赞誉。如果说西藏是世界屋脊,阿里则是世界屋脊的屋脊,是青藏高原的高原,是神秘之中的神秘,是遥远之后的遥远。进阿里的路有好几条,但没有一条是坦途。看似不适宜人居住,却曾孕育象雄、古格王朝辉煌的文化;以高寒著名,而又偏偏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在这里相聚,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在这里发源。从空中向下望去,蓝色的湖泊变换着色彩,让我们领略“一错再错错到仙境”的壮美。阿里,这块西藏苯教的发祥地,有著名的三围之称,也就是:日土(湖泊围绕的地方)、札达(土林围绕的地方)、普兰(雪山围绕的地方), 对探险寻幽和朝圣的人来说,它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这里,就是人人向往、生命禁区的阿里。</p><p class="ql-block"> 西藏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地,阿里地区更被誉为极地的心脏、诸神的殿堂,世界上没有哪片土地会比这里更接近太阳,世界上没有哪座雪山会比这里更厚重苍凉。世界上没有哪片湖泊会比这里更庄严神圣,世界上没有哪张笑脸会比这里更灿烂阳光。</p><p class="ql-block"> 回顾在阿里13天高海拔的行程,从先遣连遗址到烈士纪念碑,边防连队到边境村子,从霞义沟土林到冈仁波齐,从圣湖玛旁雍措到鬼湖拉昂错,从默默伫立的远古文明古格王朝遗址到托林寺,从暗夜公园到班公湖,从G219国道到翻越萨普、马阳、狮泉河、那不如、龙嘎拉等等达坂,从荒凉寂寥的雪山到奔流不息的狮泉河、马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从寸草不生的荒原到遇见各种高原生灵,从蓝天白云到乌云压顶,从风起云涌到彩虹飞挂天际,从和战友喜相逢到惜别离,一路上所见所闻强烈刺激着我们。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波身心的考验,一次友情的传递。明天就要离开阿里地区了,恋恋不舍,非常庆幸这次能深入藏西北高原感受天上阿里的大美和神秘。期盼有机会再上阿里!</p><p class="ql-block"> 本篇成文时,3月3日恰逢藏历新年。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公元624年,雪域有了藏语称为"美、喀、加措"(意即火、空、海)的历法纪元。这种历法以猴、鸡等十二动物生肖纪年,排列次序与十二地支相同,每12年为一周期,每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开始的。唐代以前,藏族是以麦熟为新年。后来,吐蕃王朝时期,由于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开始了较为密切的交往,从汉地引进生肖、五行推算法等知识,其中包括历算。到9世纪初期,由藏族天文学家桑杰益西、坚赞贝桑等人,以内地的<b>夏历</b>和印度的<b>时轮历法</b>及古老的《<b>噶莫帕玛</b>》历法为基础,创制出藏族的传统历法。它是采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十二动物生肖来计算年、月、日的。这种与十天干相同的推算法就形成了每60年为一周。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按传统习惯,欢度藏历新年一般要十五天。</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不到阿里等于没有真正到西藏。我庆幸我第四次进藏终于来到了阿里。祝福阿里,扎西德勒!</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 天上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