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牛肉面(71)

我是学生兵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让后代过上幸福、宽裕的生活,是长者企盼与努力的。因此,父母勤奋工作,力求省吃俭用,尽可能,多积攒些财富,留给后人,这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推崇与实践的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nbsp;&nbsp;盛,作为谢家移民兰州的先人,同样将其作为重要的人生奋斗目标,努力完成好自己的人生任务。因此,跟着马彪,在黄河铁桥建设的三年多时间里,勤奋工作,确实挣了些钱,但都积攒下来,最终在西城墙下,买了一间不大的铺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 铺面也就二十平米左右,原来是家小面馆,除了操作间,还可以摆下两张桌子。老人说年龄大了,经营不动,转出店铺,拿钱回乡下置地、养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nbsp;&nbsp;考查了好几次,也协商了好多次。价钱还合理,又承担得起,于是,盛就接收下来,进行简单的装修,改成里外两间。里面是个小小的库房,再放张单人床,外屋是做面饼的操作间。他只跟老头学会了做白面饼,所能经营的也就是这个,可以稳妥经营,场地也合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多年,经营地还不错,不仅让他变为城里人,还刨到了给儿子们盖房娶媳妇的活钱。一个人太孤单,小儿子打五六岁就在城里呆着,一直陪着父亲,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耳濡目染,主动干着力所能及的事情。重要的是,成年后,小儿子理所当然继承了这份家业,不愿意回谢家农村,还想着把这份家业发展起来。当小儿子正式接班,父亲离店回乡。意味着,谢氏家族新一代,开始在兰州城真正的驻足,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小儿子与他的二个哥哥不同,特别是性格方面,或者用现在的话说,情商大有变异。细高的个头,立体感颇强的双眼皮,白晰的皮肤,看起来文质彬彬,说话平缓,性格随和,亲和力强,容易结交朋友。但在酒场上,似乎又变了一个人,讲义气,重情份,结交了几个肝胆相照的朋友。其中一个,就是专做面条,挑担沿街叫卖的马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 说起这个马哥,后来才知道是个奇人。原名马六七,是甘肃东乡族人,在兰州历史上都是有记载的。大约清代嘉庆年间,去河南怀庆清华镇,跟随家传制作工艺陈维精处,最早学习并引进制作牛肉面回到兰州。通俗地说,就是响响当当的“兰州牛肉面第一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 说起与马六七的结识缘分,家族里盛传着一段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 小儿子喜欢城里的生活,何况又大小在这里生活。也因了城里生活是有趣的,毕竟多姿多彩一些,所能见到的事情,交往的人都会不同,说不定那天你会碰到奇葩的事情,开眼界。也说不定那天会碰到影响你一生,甚至是家族生活的奇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 打理这小小的面铺,小儿子每天都得早早起床和面、揉面、做饼。与此同时,新的挣钱门道,每天在门前滑过。有缘的能人,会时时在眼前擦肩而行。他在想,什么时候能抓住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店铺虽然不大,生意也算不上成势,但毕竟能够遮风挡雨,养活家人,也就是“安逸”的生活了。因为,许许多多的小本生意人,挑着担子,迎风踏雪,穿街过巷,吆喝着买卖,养家糊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 常从小店门前经过的,背长板凳的磨刀人,插着糖葫芦的推车人等等,叫卖着渐行渐近,又慢行慢远消失在城墙尽头。不过,有个挑担卖面条的特别,那就是有比较固定的回头客。他一头挑着炉子热着肉汤,另一头是做好的面条与调料。有了顾客,担子放在旁边,将面条抓进肉汤热好,加上调料,顾客就大吃一顿,露出满意的神情。而每次,当他定点路过这里的时候,都有几个老面孔,就候在那里,专等着吃这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也是有感应,挑担人从面铺经过,似乎是下意识,有意无意朝面铺瞅一眼,而心有灵犀的小儿子,也恰巧向外往张望,于是,两人的目光像雷电一样,撞碰在一起,会心一笑,算是打招呼。当然,第一次发生这样的情况,两人感觉有点奇怪,面露尴尬地笑笑。再后来,挑担人索性停留在此,要个饼子,泡汤吃午饭,并且次数不断增多。同是辛苦人,小儿子就多拌点凉菜,专门留一份。热的肉汤就着喷香的饼子,再吃两口脆生生的凉菜,那就不只是吃饱的事情,还有吃好的感觉。从填饱肚子,到开始有享受吃的感觉,很快就亲近了两人的情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 这是个四十出头的男人,中等个头,浓眉大眼,身体健硕,皮肤黝黑,双手粗糙。尤其显眼的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显示着他不同凡响的阅历。他把挑担收拾地干干净净,调料与碗筷,分别装在不同的容器里。上面盖得严严实实,不让一点尘土进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 虽然,小儿子多了对他的诸多关注,也仅仅是相识与友好,还不可能是掏心掏肺的朋友。那么,真正结为知己的,仍然离不开男人交往必不可少的烧酒。这个魔幻般的美妙液体,让男人推杯换盏,称兄道弟,醉而不归,这份感情才算是开始铁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 是夜,面担与面饼衬子,拥在火炉边小小的空地上。两个大男人,挤在不宽的一张木床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 天才发亮,挑担人,已经回家准备生意去了。小儿子也急急起床,开始每天必须做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埋在心里的根芽,从此落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