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常有故事 《美丽人生》第十篇开启(2)总232

矫老师

<h5>《美丽人生》是一部自传性的随笔集,包括第一篇蹒跚,第二篇笃学,第三篇砥砺,第四篇斑斓,第五篇拾贝,第六篇扯闲(1),第七篇扯闲(2),第八篇扯闲(3)……我希望用简约的文字,配上自己拍摄的照片,以抽象加具象,细数沿途的风景,记下普通人的一生。写书是与自己沟通,回顾曾经,品味情感,重温自己心路;写书也是与他人沟通,可佐谈资,插科打诨,取悦世人朋友。</h5> <h1>冬天,寒冷萧瑟,常用于形容逆境,很多人都不喜欢。但冬天又意味着蛰伏、积累,为春天蓄势,因此冬天常有故事。我一生中的重大转折,都源于三个冬天的故事。</h1><p class="ql-block"><br></p> <h1>1971年冬天。</h1><h1>为了等待来年大专院校的首次招生,这个冬天我决定独自留在农村。知青们都回京了,我把自己关在宿舍里,白天看书,晚上弹吉他,开始了一段孤寂的生活。</h1><h1>真正的考验是饥饿。粮食不多了,我用最后一点玉米面蒸了一锅窝头,一天只吃一个,饿了就睡觉。最后一个窝头吃完后,饿了一天的我陷入深深的纠结,是顾肚子还是要脸面?最后,饥饿战胜了虚荣,决定去老乡家讨饭。当然不能作为“乞丐”去,我到村里小卖部买了瓶水果罐头,带到老乡家换了一顿饱饭(那时,有钱也买不到粮食)。</h1><h1>那个冬天,度日如年,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招生老师们能早些来。第二年春天,我被北京师院录取了,这是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如果没有冬天的悲催,我怎能把握以后的人生?</h1><p class="ql-block"><br></p> <h1>1983年冬天。</h1><h1>为了出国留学,我报考了一个有外教的英语班。当时,凡是公派出国的人都要通过出国英语考试(EPT),这对英语基础不好的我,压力山大。为了摘掉工农兵学员的帽子,我别无选择,必须全力以赴的冲刺。</h1><h1>英语班办在北京的东部,师院则在北京的西部,我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横跨城区,来回三个小时。正值冬季,不是寒风凛冽,就是大雪纷飞,但我从没有缺过一堂课。即使骑车上路,自己也不愿耽误时间,拿着单词本,一边骑一边背。好几次都撞上了别人,下车后赶紧对人家赔不是。</h1><h1>EPT考试的时间到了,全校上百人竞争两个出国名额,其中不乏外语专业的青年教师,我过关了。1984年,自己如愿赴美学习。如果没有冬天的坚韧,我怎能开始人生的新起点?</h1><p class="ql-block"><br></p> <h1>2002年冬天。</h1><h1>从万科辞职,我就决心要站上清华、北大的讲台。怎样才能迈入那令人仰视的门槛?我决定用这个冬天写一本房地产管理的书,用它做敲门砖,敲开清华大学的门。</h1><h1>写书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甄别整理各种观点,系统搭建理论框架,认真研究文字表达。爬格子很辛苦,常常需要白天黑夜连轴转,一有想法,马上就要拿起笔写出来。有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有时走在路上错过了要去的地方;有过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也有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四个月后,我将书稿交给了建筑出版社。责任编辑对我说,你的书太好读了,我一个字都没改。</h1><h1>2003年春天,我登上了清华的讲台,后来陆续成为清华、北大、浙大、人大等十几所高校的客座教师。如果没有冬天勤勉,我怎能把握住人生最后一次上场的机会?</h1><p class="ql-block"><br></p> <h1>感悟:</h1><h1>冬天万物萧索,花叶化作了泥土,虫草深藏于大地,动物蛰伏在洞穴,人们减少了往来。但静寂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生命没有停止,希望没有磨灭。万物都在打熬筋骨,积蓄力量,等待着上演春天的传奇。</h1><h1>前几天,谷爱凌在冬奥会上得到了三块奖牌。对有想法的人来说,冬天不缺故事。这个冬天还有哪些故事?春天见。</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