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写信的日子

菀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到了中年,似乎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冬天的寒意还未消失,春天的小草已开始萌芽。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木心笔下的那种“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同时也似乎失去了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怀念读写书信的日子。如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有了像电话、视频这样快捷的交流方式,书信已经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我已经有很久不再写信了。记得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常给父母写信。从湖北到北京,第一次远离家乡,很不适应新的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我在信中告诉父母我的学习、生活状况,父母也经常回信给我,通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追溯历史,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家书是两封写在竹简上的信件。时间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秦国征战六国,秦军中有兄弟俩都在参战。他们分别给在家的大哥写信,信中写道他们很想念家人,并请家里尽快寄点钱和夏衣。从信里可以看出当时秦国的士兵没有多少军饷,军中生活艰难。这两封信是在大哥的为数不多的随葬品中发现的,一定是大哥认为最珍贵的东西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到当代,提到家书,自然想到《傅雷家书》。这本书收集了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与儿子傅聪和儿媳的数百封信。这些家书记录了傅雷夫妇十二年来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学业的探讨和生活的关心,也折射出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这本书畅销至今,已有三十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写在竹简上的家书,到发行出版的书信集,还有更多更多、难以数计的家书里,两千多年来,不得不说家书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见证了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们借一封封家书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肺腑之言,一封信往往值得反复品味。这也许是很多的家书都被保留下来的一个原因吧。在这一点上,读写家书的体验是快节奏的电话和视频难以替代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6年底,黑龙江卫视播出了一套文化艺术类节目——《见字如面》,选出了不同历史节点的书信,邀请多名表演艺术家朗读,其中有一封信是三毛的父亲写给三毛的。三毛的许多书里都记录、描绘了她流浪的历程和与荷西的浪漫真挚的爱情。遗憾的是荷西英年早逝,三毛因此受到沉痛的打击。后来三毛回到了台湾父母的身边。可这时的她已变得沉默寡言,经常独自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三年后三毛再次离家出走。父亲也就是在发现三毛出走的当天,给她写下了一封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台湾表演艺术家李立群在朗读这封信时,读到最后已是眼含泪花。这封信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位老父亲对女儿的厚爱而又无奈的心情。父爱如山,知子莫如父,几分深情,几分理解,都饱含在文字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去年一次在和父母视频时,他们提到家里一直还保留着我上大学的那段时间写的信,告诉我有时他们还会打开看看。我瞬间为他们对儿女的深情而感动。几十年了,俩老还搬过两次家,仍然一直保留着这些陈年的信件,舍不得扔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莫言曾说,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蒋勋也曾说,生活因为慢而有了美感。遗憾的是,曾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或多或少带给我们幸福和美感的家书已逐渐在生活中消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书<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淡出似乎是渐变的,大概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在两千多年家书的历史里,这几十年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不得不感叹,</span> 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势不可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年2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