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19金钟山红佛寺雪山飞狐之旅

龙飞

<p class="ql-block">四明山,也称金钟山,为浙江省境内四明山脉主峰,位于嵊州境内。浙江四明山有着第二庐山之称,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种鸟兽出没其间,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天然“氧吧”。四明山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是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四明山曾是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七大游击区之一,是浙东纵队的主要活动区。主峰在嵊州市黄泽镇北部,海拔1012米(现调整为1018米)。景观入胜,层峦叠嶂,山奇水秀,闻名遐迩。给这座绵亘七个县市的浙东名山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据《剡录·山水志》载:“四明山境四周八百余里……东为惊浪之山,西拒奔牛之垄,南则驱羊之势,北起走蛇之峭。”四明山多峰,但若以高度来确定,当以海拔1021米的覆船山为最。但因位于其南偏西的山头,高峻挺拔,四面玲珑,独领风骚,而被冠名为“四明山主峰”。四明山云蒸霞蔚,地处华东前沿,曾有中国第二庐山之称。于公园内的各个景区,为华东一带罕见的天象景观。每到冬季,漫山雾气升腾,凝成闪亮的银屑,点点滴滴堆嵌在高山之巅的松树和其他树木之上,或绣出各式各样的冰凌花,或结成钟乳石笋般的冰挂。遍山的花草树木,恍若银枝玉叶。这时的四明山俨如天上广寒宫,海中珊瑚岛。</p> <p class="ql-block">红佛寺是一座深山古刹,始建于明末清初,位于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北,四明山主峰下,是前往四明山的一条主要通脉。现有的红佛寺,有大雄宝殿三间,面积117平方米:明间供奉释迦牟尼,为金刚像,高约三米;左右立迦叶、阿难像;次间分别列文殊和普贤菩萨像;释迦牟尼像背后塑海岛观音像;两侧塑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左侧为迦蓝殿,供奉迦蓝菩萨;右侧为石屋,宽4.2米,深6.2米,外高内低,平均高度2米左右,内供开山始祖恒传法师座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苍岩倚天立,覆不如覆屋;玲珑开窗牖,落落明四月。”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游剡诗,道出了四明山区有石屋之名而彰显者,莫过于石屋禅院,即今之红佛寺。红佛寺后有石洞曰“大石屋”,周围有将军石、白龙潭、龙凤潭、天然石塔等,风景奇绝。“大石屋”可谓巍巍四明山之灵秀神奇处……</p> <p class="ql-block">红佛寺位于四明山主峰西端,海拔800多米,距嵊州市区25公里,原名石屋禅院,俗称大石屋。清道光《嵊县志》载:“在县东四明山,乾隆八年(1744年),僧恒传自天台来居石岩山中募建,因名石屋禅林,三面倚山,石壁千丈,灵峭幽峻。前为第一楼,西瞰百里外,山水云物,晦明出没,变幻不可名状;山腰有洗心亭,上林庄监生张克昌建。同治元年,寇毁。五年,僧岳中建小楼五间,请绅董劝捐建复。九年,建设大殿。”大石屋左侧近百米高的崖壁上有一个隐隐约约的朱红色“佛”字题刻,据民国《嵊县志》载“此字刻灵筮金区大石屋庵东崖,径六尺,无题名。”鉴于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文物部门已将这一摩崖题刻列为文物保护点。早年建禅院时,缘由这一“佛”字,遂定名为红佛寺。1997年民间集资在原址上重建,碑刻殷红“红佛寺”三字。</p> <p class="ql-block">“苍岩倚天立,覆不如覆屋;玲珑开窗牖,落落明四月。”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游剡诗,道出了四明山区有石屋之名而彰显者,莫过于石屋禅院,即今之红佛寺。红佛寺后有石洞曰“大石屋”,周围有将军石、白龙潭、龙凤潭、天然石塔等,风景奇绝。“大石屋”可谓巍巍四明山之灵秀神奇处……</p> <p class="ql-block">老姐今儿是寿星,开始答谢天地啦😁</p> <p class="ql-block">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期待下次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