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网友转发的这张老照片,它承载了井研文革期间的一段特殊历史,既是当年中国文革特殊历史时期下产生的特殊活动的一段缩影,更是当年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构起我对当年的一段儿时回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依稀记得当年(196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对毛主席个人崇拜的热潮。表现活动的具体形式,就是轰轰烈烈的可谓狂热的“三忠于 四无限”活动,同时又开展向门合同志学习的活动 。这是当年压倒一切的最大的强制性的政治任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此活动表现为“早请示、晚汇报”活动。每逢会议、活动、上班、上课,甚至吃饭前都必须要每人手持并高举红宝书(毛主席语录)举行高呼“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林副主席身体健康!”的虔诚仪式。每天晚上还要人人过关“斗私批修”,披露自己的私心杂念。同时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学校课堂广泛开展学习毛主席语录活动。其次是全民“忠字舞”。当年的忠字舞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社会向毛泽东主席表示效忠、是全民性的“忠字化”,更是当年风靡全国的“红色时尚”,舞者要面对毛泽东主席画像,手捧“宝书”,围成一个个圆圈,面向“宝像”一边高唱“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歌或语录歌,一边做出各种配合歌词内容或图解歌词的舞蹈动作、姿势与表情。以表达对伟大领袖无限忠心、无限虔诚的情感宣泄,充满了神圣感和朝拜感。它的出现,并不是高层授意设计编排的,而是自发出现的,具有某种程度的自发性和群众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牛鬼蛇神、黑五类是不具备跳忠字舞的资格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井研和井研人也必然汇入其汹涌澎拜的红色海洋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趋势。依稀记得当年母亲曾给我讲,全国各地均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已经是全国山河一片红。中共中央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决定举办全国“三忠于、四无限”活动成果展,据说伟大领袖毛主席要亲临现场观看。中央文革要求每个县要向毛主席献礼。要想获得毛主席青睐的目光,各地便纷纷出奇招。井研县革命委员会决定以宏篇巨著——手绣巨幅丝绣“忠字图”,礼上北京,把茫溪儿女的一片赤诚忠心献给毛主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县革委从城区各单位选了二十几位手工刺绣好的女职工{绣娘},其中就有我母亲以及她所在的城关二小的几位老师。成立了“三忠于”活动小组。为赶时间,抢进度,采取人歇、刺绣不停,把人员分成若干组轮流刺绣。我当时11岁,时常跟随母亲一同前往刺绣现场。记得地点在面向县革委二楼右边的木地板的大会议室,绷架置于中间,会议室四周摆满了颜色各异、粗细各异的丝线。可谓五彩缤纷、色彩斑斓。还听到大人们讲,好多丝线是历经曲折途径才购买到的。绣娘们围绕着绷架四周而坐,穿针引线、精心刺绣。现场可谓燕雀无声,只听见丝线过绷的微妙乐声,以及现场指导人员偶尔指导的话音。我当时就在母亲的身后看她们刺绣,听着她们切磋、探讨,目睹着她们攻克颜色自然过渡、细节精细处理(特别是毛主席的头像部分)的难关,偶尔还帮母亲理顺传递丝线。较多时候是常常一人在楼下玩耍,等待着母亲下班。哪怕是深夜也是如此。我大概记得历经时间一至二月,后来在县革委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配合下,倾其全县优势资源,历经全体绣娘的共同努力,忠于完成了这幅宏篇巨著。我当时亲眼所见,这份刺绣图无一处是颜料所致,完全由丝线所致。虽然那是狂热而虔诚,甚至有些朦胧的年代,但上面的千针万线却真情实意的蕴含着二十几位长辈绣娘,以及井研人民对毛主席的衷心敬意与感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网友转发的这张照片,就是当时(1968年7月16日)丝绣宏篇巨著完成后,县革委部分领导成员与全体参与人员的合影留念,我的母亲也在其中。他们手捧红宝书,簇拥着的那幅巨画就是那幅丝绣作品。事后,县革委还把剩下的丝线分赠与各位绣娘,以作为表彰。我大概记得丝绣作品宽1.8米,高2.6米。54年过去了,细品照片,思绪万千,当年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照片上的长辈们,虽大都驾鹤西去,但我尚能回忆起好些长辈绣娘的音容相貌,她们在绣场穿针引线的灵巧双手、优美的刺绣身姿尚在眼前,花针刺绷、丝线过绷的微妙乐声仿佛还在耳边萦绕。一切的一切俨然昨天。愿逝去的长辈绣娘们在天堂一切安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至于这幅丝绣宏篇巨著,是否礼送北京,又是否获得毛主席他老人家青睐的目光 ,就不得而知了。它的归宿与下落更是谜。假如它尚在世,必定是无价之宝的红色文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金向伟随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2022.1.24 注解: “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四无限”:对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 “门合同志”:解放军的营长,为保护现场参加训练的民兵,高呼着“毛主席万岁”的口号,舍身赴向炸药包,光荣牺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