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艺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木樨

<p class="ql-block">四川博物院 2022.2.18 常青</p><p class="ql-block">犍陀罗是古印度十六列国之一,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为印度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枢纽。该地先后受到波斯、马其顿王国、希腊、孔雀王朝、大夏国及贵霜王朝等统治。公元前1世纪,该地产生了一种汇聚波斯、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风格的佛教艺术,即犍陀罗艺术。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将带领大家探寻犍陀罗文明的前世今生,感受犍陀罗艺术的独特魅力,追寻犍陀罗艺术的传播路径,进而探讨中国佛教艺术与犍陀罗艺术之间的联系与表现。</p><p class="ql-block">主讲人:常青</p><p class="ql-block">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系博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博士后,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硕士,现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佛教艺术。</p> <p class="ql-block">广义犍陀罗艺术: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所产生的所有的艺术,在无佛像时代、阿育王时代及更早的时代。狭义犍陀罗艺术:贵霜帝国时期(1-4世纪)产生的有佛像的艺术,之前是没有佛像的,佛陀公园前五世纪涅槃,500年内无佛像,在犍陀罗见到最早的佛像,其是在古希腊和罗马艺术影响下产生的艺术,此为狭义的犍陀罗艺术。发现的是最早阿育王时代的佛塔和石柱,桑奇大塔:无佛像</p> <p class="ql-block">无佛像时代,描写佛陀出家时的情形,马、脚印👣,当时信仰小乘佛教</p> <p class="ql-block">桑奇大塔内发现的夜叉女,或一对出现,丰胸肥臀细腰,夸张手法</p> <p class="ql-block">公元一世纪,贵霜帝国时期,巴基斯坦北部首先出现佛像艺术,深受古代希腊罗马影响。佛像诞生:宗教原因、艺术渊源、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宗教原因:大乘佛教的兴起。佛涅槃后500年内,信仰小乘佛教(一个佛,众生不能修成佛,只能成罗汉),一世纪后信仰大乘佛教,三世十方都有佛及菩萨,众生皆可成佛。</p> <p class="ql-block">艺术渊源:亚历山大大帝一直向东打,留下很多希腊罗马文化,造神像传统,为欧洲人形象。佛有不同于常人的特点,佛像借用欧洲造神像艺术。</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贵霜帝国占领巴基斯坦北部后,第三代国王(东汉时代)信奉佛教,以巴基斯坦北部为中心,以及绿色地带(阿富汗南、东、北部)和浅色地带:新疆库车、喀什等</p> <p class="ql-block">寺院遗址:石砌,以塔为中心,方形基座覆钵式大塔,台基侧面有雕塑像,塔院、佛堂、讲堂、僧房布局各不相同,发现石灰岩雕塑和少量壁画。</p> <p class="ql-block">山顶寺院,佛塔为中心,大塔及房子外面有石雕装饰或佛像,犍陀罗艺术表现在建筑墙壁和大殿供奉,质地石灰岩。</p> <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土瓦特大塔,遗存覆钵体、基座</p> <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是士瓦特的赛都大塔出土的塔形舍利容器。刻有莲花纹,象征佛教,基座、覆钵体、塔顶,塔内有地宫及舍利。</p> <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贵霜迦腻色迦王大塔出土的铜舍利容器。盖子:三个像,中间的佛“跏趺坐”,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抓衣襟,衣服为通肩式大衣,同心圆向上衣纹,旁边两个弟子,下面人扛着波状的花篮。</p> <p class="ql-block">佛像金币,此为立佛,左侧有希腊字母:意思为佛,脚呈外八字,右手无畏印(第一种手的姿势):意思无所畏惧</p> <p class="ql-block">迦腻色迦王,印度北部中心地区秣莵罗地区,剑、脚外八字。脚外八字姿势,世俗里的伟大人物使用</p> <p class="ql-block">贵霜帝国时期的佛像雕塑:公园1-5世纪持续制作;石灰岩雕像;题材有佛、菩萨、僧人、天人、魔怪、鬼子母、花神、俗人本生、佛传等。本生:佛前世故事</p> <p class="ql-block">犍陀罗风格雕像特点:</p><p class="ql-block">佛:中年欧洲男子面孔、肉髻、白毫,自然的波状卷发。其它:手臂过膝盖</p> <p class="ql-block">比为立佛像,头光无装饰,具有犍陀罗基本要素(欧洲中年男子面孔、肉髻、白毫、自然的波状卷发),写实性艺术,写实的衣纹,大衣厚重,通肩式大衣,衣纹自左肩起呈放射状分布</p> <p class="ql-block">此为佛像展品,特点同上</p> <p class="ql-block">坐佛像,结跏趺坐,有胡子,右手施无畏印,有犍陀罗基本要素(欧洲中年男子面孔、肉髻、白毫、自然的波状卷发、写实性艺术、大衣厚重、写实的衣纹、通肩式大衣,衣纹自左肩起呈放射状分布)</p> <p class="ql-block">佛像,具有犍陀罗风格雕像特征(袒露右肩式大衣),结跏趺坐,下面两只狮子,“人中之王”,“佛作狮子吼”即佛在说法时像在林中吼,延伸为护法。手印(第二种姿势):说法印、转法轮印,即佛在说法</p> <p class="ql-block">菩萨为一群体,长相无描述,但有装饰,犍陀罗菩萨像特点如图:戴宝冠、项圈、臂钏、手镯、璎珞、披帛、上身袒露、下身穿长裙、欧洲中年男子面孔、有髭、衣质厚重、衣纹写实。写实性艺术。</p> <p class="ql-block">犍陀罗菩萨像特点,欧洲人面孔,有菩萨装饰几个特征(见上),希腊罗马雕塑无装饰</p> <p class="ql-block">交脚菩萨:未来佛弥勒菩萨</p> <p class="ql-block">展品,菩萨,具有犍陀罗菩萨风格特点</p> <p class="ql-block">展品,佛头像,犍陀罗风格</p> <p class="ql-block">佛传故事雕刻:诞生、成道、鹿野苑初转法轮、涅槃</p> <p class="ql-block">佛诞生故事:右腋下诞生。回娘家生,在树下。</p><p class="ql-block">四个种姓(不同部位造出人):1.婆罗门(口内出生)2.刹帝利(腋下出生)3.吠舍(两腿之间)4.首陀罗(两脚掌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降魔成道故事,佛座前两人被佛打翻在地。佛右手指地:触地印、降魔印(第三种印),“土地神可以作证”</p> <p class="ql-block">成佛后到鹿野苑首次讲法(初转法轮),三个特征:1.五个弟子2.佛座前有法轮(表示正在说法)3.法轮两侧有鹿(表示在鹿野苑)</p><p class="ql-block">涅槃:右侧卧位,右手放面部以下,后面其他人哭天抢地样</p> <p class="ql-block">展品,五个弟子中的两个,另一侧还有三个,转法轮说法(坐姿、法轮、手姿势)</p> <p class="ql-block">展品,佛涅槃后,国王来分舍利,国王乘大象,后面人撑伞盖</p> <p class="ql-block">贵霜帝国,阿富汗的延伸-哈达</p> <p class="ql-block">哈达遗址</p> <p class="ql-block">哈达,2世纪</p> <p class="ql-block">塔院、佛堂、讲堂、僧房布局各不相同,2-5世纪</p> <p class="ql-block">Tapa Shotor的佛像基座,阴刻线衣纹。佛像具有犍陀罗艺术特点,但衣纹比较抽象。哈达地区出土的佛像与巴基斯坦最大不同是材质,这里是白灰质地,或叫白膏泥,题材跟犍陀罗地区相像</p> <p class="ql-block">二层方形基座覆钵式大塔,二层圆形台基。台基和基座侧面有立柱和雕塑佛像。</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贾拉拉巴德的毗摩兰的佛塔遗址出土的金舍利盒,大英博物馆藏,1-2世纪</p> <p class="ql-block">迦腻色迦王金币,阿富汗出土,2世纪,注意文字、佛像特点(手、脚)</p> <p class="ql-block">阿富汗贵霜帝国时期的佛像雕塑:公元1-5世纪持续制作,哈达(白灰尘膏塑像),题材(佛、菩萨、僧人、天人、魔怪、鬼子母、花神、俗人等),希腊、罗马风格,写实的艺术,地方风格</p> <p class="ql-block">哈达出土的白膏泥佛龛,5-6世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阿富汗风格、宝冠佛像、佛与菩萨特征的结合(亦佛亦菩萨,佛正在成道),头顶菩提树叶,犍陀罗影响</p> <p class="ql-block">中亚风格,覆肩衣,半披式:衣服缠绕方式处于通肩式和袒露右肩式之间</p> <p class="ql-block">衣服缠绕方式不同</p> <p class="ql-block">犍陀罗风格,1930年法国在哈达出土灰泥交脚弥勒菩萨像,袒露上身,下身裙子,璎珞等等</p> <p class="ql-block">出土于阿富汗北部的女供养人头像,石膏成分的粘土</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像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佛:丰满的圆脸,睁大眼睛,螺状发髻,体魄健壮,衣质轻薄贴体,不刻衣纹或抽象性衣纹,一铺三尊式。秣菟罗地区(少),二世纪,夜叉女手法,夸张手法表现人体,睁大眼,衣服薄。</p> <p class="ql-block">早期秣菟罗菩萨像,风格不一样,抽象,服饰同犍陀罗,体魄健壮,衣质轻薄贴体,不刻衣纹</p> <p class="ql-block">对印度笈多艺术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像的改革—笈多风格佛像,笈多王朝(230-550),早期秣菟罗菩萨像,风格不一样,抽象,发展成笈多王朝(印度北部、黄色部分)</p> <p class="ql-block">笈多风格佛像,椭圆形面孔,不似欧洲人,肉髻为螺发髻,不一样,写实与抽象结合,大衣轻薄贴体如出水式、衬托出写实的体型,身材好,抽象的凸堎衣纹,通肩式大衣,衣纹从左肩处呈放射状(犍陀罗艺术),光头,有复杂图案:内圈连瓣、(连珠纹)、中圈缠枝纹、火焰纹,犍陀罗时无花纹过特别简单。</p> <p class="ql-block">犍陀罗风格佛像和笈多风格佛像对比</p> <p class="ql-block">对新疆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语言文字“佉卢文”</p> <p class="ql-block">1900年斯坦因发现若羌米兰3号寺院遗址</p> <p class="ql-block">米兰3号遗址的“有翼天史”(佛教八部护法中的擅长音乐与歌舞的乾闼婆与紧那罗),来自犍陀罗地区,后来演变成飞天,没有翅膀</p> <p class="ql-block">天人扛波浪状花篮,赞扬佛陀功绩,来自欧洲传统建筑</p> <p class="ql-block">2-3世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罗马石棺,表面扛着波状花纹,非富即贵之人,赞扬生前功绩</p> <p class="ql-block">焉耆,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七格星石窟中的坐佛像,五世纪,犍陀罗风格,衣纹像阿富汗,抽象</p> <p class="ql-block">新疆吐鲁番木雕立佛像,公元七世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对中国内地的影响:</p><p class="ql-block">贵霜帝国僧人带着佛经佛像来内地传教,2-4世纪,东汉-十六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咸阳市,东汉家族墓地,晚至三国时代,应是用于家族小佛龛里,两尊东汉晚期金铜佛像,立佛,通高10.5厘米,台座底径4.7厘米,中国人面孔,头部像北魏,衣服左肩向右放射状</p> <p class="ql-block">在同一家族墓地的一件朱书陶罐,铭文纪年为“延熹元年十一月廿四日”(158年),为汉桓帝时期(147-167),西域来高僧,建造大量佛像</p> <p class="ql-block">哈弗艺术博物馆藏,十六国时期佛像,强烈的犍陀罗风格,欧洲式面孔通肩式大衣、衣纹抽象呈左肩放射状、凸起,手印(第四种):禅定印,修行打坐,肩部有火焰,但头发不像犍陀罗(细密,更像中国人)。肩膀火焰🔥阿富汗迦毕试国也出土过</p> <p class="ql-block">迦毕试国样式,焰肩佛,2-5世纪</p> <p class="ql-block">后赵建武四年(338),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最著名,一尺高,禅定印,衣纹不是左肩放射,是同心圆向上,头发直(中国法式),文化传播特点,中国化</p> <p class="ql-block">十六国,四世纪晚期,陕西三原出土,菩萨像,头上无冠,头顶直接束发髻,欧洲人面相,犍陀罗艺术一小部分(面孔、装饰),身材比例,不写实,抽象美</p> <p class="ql-block">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东汉,汉代画像风格与犍陀罗风格结合,无衣纹,两脚外八字</p> <p class="ql-block">四川东汉崖墓,乐山大佛顶部</p> <p class="ql-block">四川乐山麻濠1号崖墓前室,神仙题材雕刻</p> <p class="ql-block">四川乐山大佛顶部,东汉,坐姿,右手无畏印,同心圆,头光、圆形(犍陀罗特征),但身材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贵霜帝国佛像,犍陀罗艺术,欧式</p> <p class="ql-block">犍陀罗的遗风:</p><p class="ql-block">5-7世纪,永靖炳灵寺,西秦,第169窟,420年,阿弥陀佛像,衣服轻薄贴体,衣纹抽象式,半披式,犍陀罗遗风,笈多影响更多</p> <p class="ql-block">哈达出土</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犍陀罗风格,巴基斯坦北部为中心,前1-4世纪贵霜帝国时期:寺院、佛塔、雕塑,欧式,写实,在阿富汗地区延伸为贵霜帝国第二中心,秣菟罗地区,对笈多影响,笈多也对世界的影响,对新疆影响,犍陀罗艺术对2-4世纪中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的遗风,五到七世纪后遗风,与中国传统艺术结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