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江津转山(三)

明镜

<p class="ql-block">  我们生而柔软,“成年”是我们的遁甲。山总会在不经意之间戳中你的柔软,我们又会回到童年。</p> <p class="ql-block">  告别农家乐老板一家,我们踏上了今天的新旅程,线路:中山坪—牯牛背—莫家沟—蔡家。路网上驴友重装徒步线路,我们走其中一部分。从昨天开始我们的出行渐入佳境,美景接踵而至。</p><p class="ql-block"> 走出去没几步老板跟了上来,他告诉我们他家水管可能有堵塞,他要去山里看水管,顺道送我们一程。细心的老板担心我们在山里走错路,昨晚上他用导航寻找线路,他说:百度导航指的全是大马路。其实山路导航只能用户外软件,老板的善意我们满满收着。他边走边给我们介绍他常走过的山路,说了很多的地名,介绍着自己家乡,我想老板是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如果不是家事所累他可能也会跟着我们去放逐山野,尽享山水之美。</p><p class="ql-block"> 这边的水资源太丰富了,水从大山里流出来,农户们自己花钱买水管把水接到家里,与城里的自来水一样拧开水龙头就有。这里的水富含硒,纯天然,五星品质。我想百岁村的老人应该是喝了这里的水才长命百岁的。因此下一步计划就是夏天带父母来喝这里的水,我也想我妈妈爸爸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第一段路程从中山坪—猴子坪,顺溪流而上,小溪伴行,如乐音,自然流淌干净清澈亲肤,自然天成,置身其中语言都是匮乏,只有赞叹,我们每一个人被密林溪水深度环抱,如孩童欢欣雀跃,拍照、玩耍。</p> <p class="ql-block">  这块大石头远看像一个大方桌,又像一大块东坡肉,四四方方摆在路边,桌面可以容纳20-30人。这时的鸟教授高兴地开始给大家讲开了故事:“从前.......”我想真不愧是教授,信手拈来各种故事,乐趣也在这自编自导的故事里。</p> <p class="ql-block">  溪水中的一块像小船的石头,好运姐迫不及待跳上去,这时的好运姐和教授已经玩开了,侠女们拉开架势打的个人仰船翻😄</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行走中拍摄的顺溪而行的短视频。道路曲径通幽,小溪水清澈养眼,老板告诉我们这里盛产岩蛙🐸,每年夏天会有很多人慕名来打岩蛙,岩蛙很珍贵,我表明立场:国家明文规定的野生动物我们要主动拒绝吃,保护野生动也是保护我们自己。</p> <p class="ql-block">  小木桥很可爱,我们走得小心翼翼。</p> <p class="ql-block">  越往里走路径越窄小,这里杂草丛生,时不时会有所迷失,全靠轨迹的指引才不至于迷失方向。</p> <p class="ql-block">  翻过这一段难走的小路就是“猴子坪”,猴子坪是一个开阔地,有一个水库,已经有土公路修到了水库旁边。我们站在高点俯瞰群山,博大壮观豪迈。</p> <p class="ql-block">  江津特有的红土,蜿蜒的土公路盘旋在青山之间,看起来养眼,走起来舒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绕过水库经过林场小屋,松林再一次占据我们的整个的空间。我们如孩童般绕着松林边跑边唱。</p> <p class="ql-block">  徒步星值:如果是10分制,我想这种道路我会给8颗星以上😄。</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今天的重要景点之一:牯牛背。江津牯牛背是綦江牯牛背的缩小版,綦江的牯牛是一头老黄牛(已经谢顶了)😂,江津的牛是一头小牛,毛发浓密,它正躺在山里晒着太阳,睡着午觉,无忧无虑。登上牯牛背,放眼望去,满眼的绿,四面环山故名:“四面山”教授此刻更是放言:“八面山”。确实天与地之间只有山,我们是这幅画里很小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  自然的力量是看得见的。你看这根藤蔓与石头之间,清晰可见的痕迹。风吹动藤蔓,藤蔓与石头之间发生摩擦,一来一回,多年的摩擦石头留下了印记。好奇多年以后会变什么样子,期待一下😁。</p> <p class="ql-block">  放蜂人把蜂箱放在这深山老林引导蜜蜂🐝到来。</p> <p class="ql-block">  走出密林我们来到了莫家沟,这是一个在山上的村庄—莫家沟,古城墙所在地。农舍前鸭子悠闲地游着。</p> <p class="ql-block">  传说中的莫家沟古长城,这也是我们这几天看到的最令人惊叹的景点,牯牛背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建造,而这个古长城是人工一块一块石头堆砌建造而成。古长城依山形而建,屹立在山脊之上,山有多陡峭,城墙就有多险峻。古城墙上长满了杂草,石阶梯损毁严重,<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初衷是想沿山脊把城墙走一圈,刚开始</span>我们以为它会是一个常见的山寨,走几步就可以逛完。当我们在城墙上走了大概半个小时才明白过来这不是普通的山寨,大家边走边讨论,这到底是一个土匪寨还是一个用城墙围起来的私人领地,城墙上的路顺山势越来越难走,恐高的花姐已经选择走旁边绕行,我走在前面,走到最高处往两边看,城墙已经达到了几层楼那么高,下面是悬崖,如果拉着绳索是可以下去的,一种不安全感袭来,我试着下去两步就选择了倒退回去。我们只走了城墙的一小部分,如果想把整个城墙走完我想需要大半天时间,还要带上一些攀爬工具才可以完成,不然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p><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择原路返回,走上村村通马路,梯子岩瀑布就在旁边,望望山对面那未被走通的城墙,两座古城门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大家择道走进城门。山、城门、城墙、瀑布,曾经的繁华在眼前蔓延;毁坏的路基、破败的农舍、字迹模糊不清的城墙门头,繁华与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岁月无情又似有情,它改变着世间万物,抹去记忆,它又留下存在的证据令来者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  看完古城选择下山,今晚的目的地蔡家镇。我们徒步每天早上会选择一条合适的线路,出门前估计大概行走距离,无论道路难易程度到下午四点左右就选择下撤到镇里,寻找吃住调整,第二天一早又继续,不走回头路,尽量不走夜路,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  走上出山的乡道很容易遇见回乡上坟的、散步的人,三五成群。灰头土脸的我们必然成为围观的对象,大多人会带着好奇心对我们进行采访,我一般选择如实回答。时代的进步明显感觉人们对旅行方式的包容性更强了,要在10年前我这么徒步旁人表现的可是极其不理解。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改变是不可小觑的力量。很感谢邓爷爷的伟大思想😄。没有经济作为基础谈什么风花雪月,谈什么生活品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p><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经过一个破败的农舍,一老大爷大概70多岁,跑出来拉着我们去他家坐着喝水,我们因为赶路只稍作片刻起身要走,老大爷无比惆怅的说:“这么快就要走呀,不多坐一会?”他明显舍不的我们的离开,想挽留。担心天黑我们要急着赶路。他给我们指了下山路,一条延沟渠而行的小路,美哉!心里一直想着:这个老人家估计是一个空巢老人,孤单和寂寞让他巴不得能有人陪他坐坐说说话,哪怕不说话看着都舒服。生命到最后也基本上都是以这种方式落幕,逃不过的规律。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修行,在书中、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生活琐碎中去修炼自己,让自己能扛得住孤独终老。</p><p class="ql-block"> 老天保佑🙏天黑之前顺利到达蔡家镇,吃住不在话下,经过第一天的住宿难到今天我们已经可以轻松入住了😄。</p> <p class="ql-block">  一夜休整之后去中山古镇闲逛、腐败游。古镇的房屋大多建于清朝,巴渝特色建筑风—吊脚楼,去年一场大火烧去了半条街,可惜可叹!古镇的特色小吃:豆腐、糍粑。古镇还有一棵会开花的黄桷树,他为什么开花看官们一定要自己去看看😄,留个悬念。</p><p class="ql-block"> 愉快的旅行即将结束,我们用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表达自己的快乐,今年的春节徒步结束,期待明年😊。</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