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们知青大队有一个可容纳千人的大礼堂(见上图),图片中左上方的建筑就是我们辽宁省盘锦市新兴农场育新村大队的知青大礼堂。</p><p class="ql-block"> 我们大队是当年六八年沈阳老知青在一片盐碱地上开垦出四千多亩水稻田,建立起有七、八百名知青的新型村落,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下设四个连,中间是大队部、知青大礼堂和小卖部,东边是二连和四连,西边是一连和三连。早晨起来集体做早操或跑步,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开会或学习。</p><p class="ql-block"> 知青大礼堂是我们政治活动的中心,那时政治运动多自然开会也多,今天学习这个明天批判那个,各种政治、生产动员会,工作总结会等都在大礼堂召开,大礼堂的使用率很高。</p><p class="ql-block"> 知青大礼堂从外表建筑看还可以,内部设施却相当简陋,只是在土地上钉上一排排木桩,再在上面钉上木板条就是一个长凳,没有扶手没有靠背,坐在上面一会儿还行,稍久便腰酸背痛,何况我们白天还干了一天水田里的活,再坐在木板凳上听会真的感觉很累,往往不出十分钟就有人开始闭眼休息,时不时还有人从凳子上掉下来,这会可真长啊,时间太难熬了!那也不敢走啊,连队干部坐在后排看着哪,政治活动不参加那可是“罪过”。所以,每当听到大队广播喇叭喊开会,我们就急急忙忙吃完饭跑去占座,一等座靠墙,可依墙休息,二等座稍宽稍矮,可以支撑身体休息,去晚了只剩下一些又高又窄的座位,像我们这些个子矮的人坐上去脚够不到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感觉真难受,哎!那时我们是怎样挺过来的呢?现在想想满眼都是泪。</p><p class="ql-block"> 但知青大礼堂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那就是看电影,那时候全国上下也没有几部片子,除了《地雷战》、《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等国产电影,还有《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译制片,每次大礼堂放电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不困不累也不用喊,高高兴兴的跑去看电影,那时,我们都是二十左右岁的年轻人,谁不喜欢看电影呢?那些精典台词成了我们那时的流行语,电影的主题曲则是我们的流行歌曲,知青大礼堂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p><p class="ql-block"> 知青大礼堂的照片是最近我在网上偶尔查到的,看着这张老照片,当年的许多知青往事涌上心头,它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见证,感谢当年的知青拍摄者给我们留下这么宝贵的历史资料,能让那段蹉跎的知青历史永载史册,永留我们心间。</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知青大礼堂还在吗?</p><p class="ql-block">文字:陈秀儿</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 陈秀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