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佐藤学著,李季湄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h3><h3>第一章 教室里的风景</h3><h3>第二章 改变教学</h3><h3>第三章 课程设计</h3><h3>第四章 学校改革的挑战</h3><h3> 为什么叫“静悄悄的革命”?教室里的“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是那些力图实现创造性的、合作性学习的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也是让家长参与学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能具体化的联系载体。</h3><h3><br></h3><h3><br></h3><h3><br></h3> <h3>1.倾听</h3><h3> 目前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发言去了解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发言,很少关注到倾听。但在作者佐藤学看来,倾听特别重要。我想,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关注那些发言的孩子,是不是还要关注那些不发言的孩子,看看他们在干什么,通过种种方法训练他们倾听的能力。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然而,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为了解他们的想法,而并不认真仔细地对待“倾听”。……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h3><h3> 学生的倾听对于学生来说,倾听也很重要。倾听这一行为,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动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br></h3><h3> 在没有“倾听”这一相互关系的教室里,占支配地位的是对他人的漠不关心,因缘此,相互学习的关系是不可能产生的。</h3> <h3>2.学习共同体</h3><h3>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条途径: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专家引领。同伴之间的讨论互助非常重要,自己学会的东西,教别人一遍,自己领会的更深,而且讨论可以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讨论的结果是双赢的,孩子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培养。</h3><h3>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组员在组内学习是安全的,是人人都来投入的,每一次的发言是小组成员智慧的结晶,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真实发生。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的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我将之称为“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即是让那种与物与教材对话、与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我与自身对话的学习成为教学的中心。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学习。也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h3><h3> 所谓的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在这样的学校里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老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加学习、共同发展。</h3> <h3>3.重视异向交往</h3><h3> 《词语交往论》中,把交往的类型分为四类:只有一方讲话的“单向交往”,相互交谈的“双向交往”,被拒绝被阻挡的“反向交往”,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人与人的交往绝不是预成的、调和的、平平静静的。教室里的“交响乐团”也是如此,不可能总是和谐的声音,常有不协调的声音伴随着,这才是自然的。四种交往类型都有其稳中有各自存在的必要性。</h3><h3> 与教师的思路岔开的“异向交往”的话语,由于是教师难以了解的发言,所以就特别容易被忽视。而一旦被教师忽略或徘除在外,那个上学生就再也不会有第二次发言了,因为无论谁都喜欢被肯定,而不愿意自尊心受到伤害。在教学中,没有比倾听“异向交往”的话语更重要了。</h3><h3> 相反,如果教师对不同思路的话语不敏感,那么教学就只可能顺着教师的路数进行下去,交往也就只有停留在表面上,变得非常肤浅和单薄。</h3><h3> 在课堂上,我们和学生互相交流时,许多因素是不可控的。学生所问,并非我们所能答,学生所答,并非我们想要。提问一堆,不着边际,答语千言,离题万里,类似的现象不少见。因为讲台下是一个个思维活跃、无所顾忌的儿童。如何对待讲台下不和谐的声音,体现着一个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机智。</h3><h3> 上学期,在教学《麻雀》时,大部分同学都说课文赞扬了伟大的母爱,可是就有一个同学提出反对意见,为什么非得是母爱呢?难道父亲就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吗?很多同学大笑起来,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有点不好意思。你为什么这样想呢?我觉得课文没有说老麻雀时“妈妈”呀,它也可能是一只麻雀爸爸啊。我一听,似乎也有道理,就对同学们说:“大家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说老麻雀是一个妈妈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最后得出结论:课文中并没有明确地说老麻雀是“妈妈”。于是,我赞扬了这位同学“古人说,为学贵有疑,这位同学细心阅读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质疑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为他鼓掌。”掌声响起来,那位同学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从学生的“异向交往”的声音中发现了质疑的精神,发现了探究的欲望。我觉得自己说要做的就是用心呵护这棵小小的芽儿,让它慢慢长大。</h3> <h3>4.等待</h3><h3> 小学生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一样的,都是先要模仿。所谓的模仿,就是他不会说,你教他说,他不会倾听,你教他倾听,然后慢慢学会,慢慢改变。静待花开,我们对学生的改变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等待的思想准备。</h3><h3> 不过,不论教师的倾听方式和讲话方式要怎样改进,也不可能马上在学生中形成互相倾听的融洽关系。期待学生发生改变不能过于心急。学生的变化是缓慢的,历时越久越见成效。至少得有10个月的思想准备,并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去建立这种关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