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寒假期间,我读完了《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书中王崧舟老师的自序题目“不为点缀而为自省的评课”,就直接点明“评课就是评自己”,是的,评课也许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立竿见影,但是可以为解决问题指明方向。而书中精彩的课堂案例和王崧舟老师精辟独到的点评确实给了我很多教学启示。</p> <p class="ql-block"> 首先,语文教学要有诗意。王老师说诗意语文的表现来自四个维度:文本的诗意,教师的诗意,学生的诗意和教程的诗意。其中教师的诗意集中表现在执教者真挚、丰富、颇具感染力的教学情感上,教师只有经过理性思考后,融入自己的智慧,将文本传达的感情通过教学语言或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不做作的。</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中的每个教学案例读完都能使我深深震撼和感动,震撼各位老师独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感动于老师们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比如我很喜欢肖绍国老师执教的《木笛》这一课。肖老师在执教时他的教学语言处处体现着诗意,如在教授词语时,肖老师这样引导:“读词语光做到字正腔圆还不够,有时候在读词语的时候,你需要用心听,由词语散发开来。词语,它有魔力呀,你往往能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这样的教学语言让学生读词时显得更诗意,更有语文味。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诗意,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p> <p class="ql-block"> 第二,语文教学要注重读。看了这么多案例和教学实录后,几乎所有教师都会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读词语、读句子,使用了齐读、指名读、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都会抓住关键句不停地读,直到学生的感情被逐渐燃起。比如彭才华老师执教的《凡卡》一课,在体会凡卡的生活这一教学环节时,彭老师就抓住:“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一句话让学生反反复复的读,每一次分析凡卡的艰苦生活后,彭老师都会这样引导学生:“是的,所以凡卡这样说——”一共有五次回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在这样的回旋中,学生的感情由无到有,由淡到深,最后完全融入课文。所以读不是简单的看着文字读完所有的字,教师要在读的方式,读的内容多思考,让读发挥更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位读者,我从执教者的教育智慧和王崧舟老师的慧眼妙语中深深感受到评课者首先需要的是温度,是发现阳光、播洒阳光的温度。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明白教学既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是不断超越的艺术。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希望我能更加努力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做教材取舍之际,想学生所学;写教学反思之时,观学生所得。从而发现自我、检查自我、超越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