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学习篆刻十四年了。</p><p class="ql-block"> 关于印章的起源和发展,考古界、书法和篆刻学术研究界众说纷纭,我年过花甲半路出家学篆刻,尽最大努力也只能是学点儿皮毛,自寓自乐而已,更深层的东西咱没有资格去探讨和参与。</p><p class="ql-block"> 篆刻起于战国,兴于秦汉,繁荣于明清,这是在篆刻界比较通行的说法。我理解,篆刻印章的古玺印、秦汉印和流派印三大主流形式出现的时间节点可以按这种说法界定:从战国时期到秦统一六国前,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文字,统称为大篆。这个时期的印章大致可以分为燕系、楚系、晋系、齐系、秦系印章,各系中又分官印和私印,但印面使用的都是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文字,这个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玺印。秦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用小篆。印章文字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创作出一种专用于印章的一种文字,这种文字到汉代后更加规范化,成为一种专门字体叫摹印体。秦汉时期,印章的实用性更加广泛,官印、私印在印章材料、规格大小、称谓上都有严格限制,制印有官办印坊和民间印坊,篆刻的多样性、艺术性俱佳,是篆刻史上有重大影响力的时期,后人也有“印宗秦汉”的说法。我学习篆刻初期,曾临刻了一百多方秦汉印。同僚们说我的印章中汉印最佳,这应归功于我临刻汉印的结果。我十分赞同陈振濂先生在《篆刻形式美学的展开》一书中的说法:篆刻到明清以后,开始出现文人自己拟印稿、自己刻、自己用的时代,这个时代真正实现了篆刻与书法、绘画的结合,展现了篆刻的艺术魅力,进入了真正的篆刻时代。印面文字小篆、摹印、简文、玺文、鸟虫篆、金文、甲骨文,以及元代时期出现的元朱文等等一应俱全,并出现了皖派、浙派等篆刻流派,篆刻艺术进入繁荣发展时期。</p><p class="ql-block"> 我学习篆刻有两个启蒙老师,一个是我的老邻居薛柏林,他是我学篆刻的启蒙老师,但因为他年龄大,去世早,和他学的时间较短。对我帮助较大的是初国君老师,初国君曾在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进修过,是中国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绘画、篆刻造诣颇深,从我起步学篆刻到现在,一直在指导我。书法篆刻界的王文雨、滕玉君两位朋友对我学习篆刻也给予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书本理论学习最初是吴颐人先生的《篆刻跟我学》,之后学习了邵大维先生主编的《历代篆刻经典技法》,李刚田先生主编的《中国篆刻技法全书》,陈振濂先生编写的《篆刻形式美学的展开》,还有也是他主编的《大学篆刻创作教程》。学习最多的当属当代。篆刻泰斗韩天衡先生的《改瑕归正》,这本书几乎成为我的随形书、枕边书。同时还学习了中国文字发展史等理论书籍。</p><p class="ql-block"> 我退休后学习书法、篆刻、摄影三门艺术,其中下功夫最大,耗费精力最多的当属篆刻。十四年来,我累计刻印已经超过两千方。篆刻,很多时候让我心无旁骛。为设计印稿,脑子里常常是无时无刻不在构思。夜里醒来,睁开眼睛脑子里最先想到的还是印稿,有时候一下子来了灵感,觉得满意便用铅笔勾画出来,特别满意随之产生创作欲望的便动手磨石、上石、镌刻,等刻好印,钤盖出印蜕才发现窗外已经是红日高照了。近年来,我把手头存留的印章用制作篆刻作品册页的形式收藏起来,现在已经作成篆刻册页《孔子圣迹》3册,《论语》选句4册,《围炉夜话》2册,《牛年说牛》1册,《心经》6册,《常用印章汇集》1册,《三十六计》1册,《苏轼足迹》1册,《印迹》(记载我人生足迹)2册。</p><p class="ql-block"> 我的性情是安然的,偏爱小桥流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静生活。对艺术的理解,也偏向恬静。加之受传统“中庸”之道的影响,学习篆刻十四年,走的是中规中矩的道路。在表现形式上,白文以秦汉印为主,力求自然、规整、平实,不刻大写意印,不作弩张目裂之异态。而于朱文则以前秦古玺为基调,略掺汉印之苍劲古拙之美。因为遵循这一印路,到元明清流派印,我临摹效仿较多的是清初扬州派代表人物林皋的印,清中期“西冷八家”和清睌期四大家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的印,现代印家我最崇拜的是王福庵、邓散木。这些古今印坛大家的共同风格是印风平实规整,质朴古雅,优美大方。用刀上,我力求融洗练沉稳与猛辣刚健为一体,追求线条挺拔遒劲和气韵之美。</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退休后闲云野鹤,幽静恬淡的生活。常常是独自一人坐看书法、篆刻、摄影等佳作和工具书,更多时间是挥刀镌刻,在创作中品味书法、刀感、石趣带来的超脱快感,还有内心的恬静宁神。</p> <p class="ql-block">心驻松花江。</p> <p class="ql-block">心驻松花江畔。</p> <p class="ql-block">北京串联。</p> <p class="ql-block">北京串联。</p> <p class="ql-block">为好友曲连贵夫妇制印。</p> <p class="ql-block">为好友张国栋夫妇制印。偕老误写成皆老。</p> <p class="ql-block">《心经》(节选)印屏。</p> <p class="ql-block">古钱币印:唯吾知足。</p> <p class="ql-block">行圣人之言。</p> <p class="ql-block">知白守黑。</p> <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空不异色(鸟虫篆)。</p> <p class="ql-block">舍利子(古钱币)。</p> <p class="ql-block">无受想行识。</p> <p class="ql-block">揭谛揭谛(朱白相间印)。</p> <p class="ql-block">即说咒曰。</p> <p class="ql-block">能除一切苦。</p> <p class="ql-block">无眼耳鼻舌身意。</p> <p class="ql-block">声东击西。</p> <p class="ql-block">远交近攻。</p> <p class="ql-block">为朋友斋号刊:三古斋。</p> <p class="ql-block">牛年大吉。</p> <p class="ql-block">拓荒牛。</p> <p class="ql-block">治任别归。</p> <p class="ql-block">梦奠两楹。</p> <p class="ql-block">知足。</p> <p class="ql-block">日无虚度。</p> <p class="ql-block">名动京师。</p> <p class="ql-block">进京应试。</p> <p class="ql-block">早年经历。</p> <p class="ql-block">自请出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