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提升个人气质,增加生命的厚度,可以开拓视野,还可以与书的作者擦出思想的火花,使你更加睿智,为你提供更多、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读书益处多,与书为伴,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饥似渴地吸取书的精华,幸福成长。</p><p class="ql-block">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没有书,就不能诗意的栖居。我爱读书,尤其是中国的唐诗宋词,我为它着迷,被它的魅力折服。</p><p class="ql-block"> 童年时代,我爱读书。童年时代是天真烂漫的,没有什么烦恼,仿佛不知忧伤为何物,就连哭闹都是含着笑的。就如清代高鼎在《村居》里描述的那种无邪与乐不思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童年时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不计较别人的眼光,往往能从小的事情中收获无限的乐趣。如唐代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还有清代袁枚写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中牧童那种调皮、恣意欢谑的形象跃然纸上。童年时代,读着这些诗歌,体验这么有趣、欢乐的童真世界。童年时代,与小伙伴们结伴、相约一起到图书馆去看书,体会书籍带给我们的乐趣。与书为伴,快乐幸福地成长。</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代,我爱读书。到了少年时代,青春期的萌动,学习难度增加,学业负担越来越重,难免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忧愁。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只是没有体会得那么深刻而已。少年时,会有叛逆期,青春的荷尔蒙刺激着生理,从而造成心理的骚动与不稳定性,所以,少年时代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与人发生争执,如果内心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的宣泄,积压久了,就有可能造成不好的后果。正是初三升入高一时,我家由于一场灾祸,赔了许多钱,导致我不能在大城市就读了,我只能回小县城继续我的求学之路,那时的我,适应不了环境的改变,内心愁云惨淡。这一时期,我读了许多有关于“愁”的诗词,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承载不了我此时内心的忧愁,我的一腔愁绪正如李煜所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那时刚升入高中,学习上有压力,朋友很少,我的内心忧虑不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满腹的忧愁无人诉说,只能在书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与书为伴,寄托心中的美好愿望,抚慰我那忧伤的心灵,健康幸福地成长。</p><p class="ql-block"> 青年时代,我爱读书。青年时代,是由幼稚转向成熟的时期,也是建功立业,为事业努力拼搏的时候。这一时期,我比较爱读李白、刘禹锡的诗词。李白的诗歌奔放,刘禹锡的诗歌豁达,对人生、对未来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比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对仕途的渴望、对未来有远大的抱负。读他的诗我也从中受到启发,对自己的事业也有了无限的追求。还有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算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许多的艰难险阻,充满荆棘,泥泞不堪,但是仍然有必胜的决心,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勇气。其实,我在考教师编制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年由于身体状态不好,复习不全面,历练的不多,看书不够,导致失败;第二年,我的经验不足,加上平时没有准备充足,导致第二次失败;第三年,我卷土重来,认真总结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之余,我努力地做题、背记相关的知识点,记得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时间,我都在备战教师考试,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2014年下半年我如愿地成了一名在编教师。在这一时期,我总是读励志的书籍与诗句,磨炼我的意志,启迪我的智慧。与书为伴,幸福成长。</p><p class="ql-block"> 读书,如同品一杯香茗,让人心旷神怡;读书,如同尝一块蛋糕,让人津津有味;读书让人豁然开朗,书中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首轻快的乐曲为心情插上翅膀,像蝴蝶一样飞上天空;一幅绚烂的图画为眼睛洗去尘埃,像钻石一样折射出人生的七彩阳光,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使头脑踏上想象的旅程,像乘坐时空穿梭机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畅游。</p><p class="ql-block"> 书籍陪伴了我每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也给与了我不同的人生感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与书为伴,徜徉其中,幸福成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