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生发春阳和气</b>。 雨水,二十四节气第二,排在立春之后。立春属“三阳开泰”,生发阳气。到了雨水节气,春天的阳和之气大为加强,气温有所回升。立春时节,好像还没有与冬天划清界线,常常让人感到挥之不去的寒意。而雨水一到,“吹面不寒杨柳风”,便觉那风软了许多,温和了不少,不再硬生生地刺脸、直通通地往怀里钻了。此时,你若抬头看看柳枝,已经由干涩褐色变出了一层似有似无的绿。<br> 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值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又过五日,草木随地中阳气的升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雨水后,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满人间,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天暖了,人心也暖!春色渐柔,不妨携老挈幼,出来踏青,晒晒太阳,抖一抖精气神,让每一个日子都充满着朝气。 雨水时节 春雨霏霏柳丝长 春雨朦胧 雨巷 花径 春雨菜花黄 翠鸟鸣枝头 杏花春雨浣女人家 笑脸迎你 醉在南国春雨中 含苞欲放 早春二月 希望的田野 途中 春江水暖鸭先知 烟雨渔歌 竹林深处 春雨涟漪 <b>润泽万物生灵</b>。 雨水,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表示降雨的开始、以及雨量增多。“雨水”两字,就像节气本身一样形象,浑身上下挂满了水珠。 “雨”是象形字,甲骨文用上三下三共六个点的排列来表示雨,后来,又在雨点上加一横,那一横表示云层,也表示天。“天一生水”,古人有此说法,从造字的角度来看,天“一”生“水”,挺有趣,也贴切。雨水是天上降下的水,换句话说,滋润万物生长的水,皆从雨而来。<br> 雨水,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作为农耕民族,古人对雨水有深厚的感情,视之为上天的慈悲,为人间洒降的甘露,来润泽万物生灵。<br> 你看:白天还丽日当空,夜里却悄悄下起了小雨。真是千真万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是大自然的催生婆,一场春雨过后,万物复苏、韶华明媚,春雨也就成了奉献精神的象征。<br> 雨水三候对应的花信是:“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在春雨的滋润下,菜花、杏花、李花,次第开放,“沾衣欲湿杏花雨” 啊! 春雨柳丝长 雨水时节 香艳 湖边留影 岭南丛山 雨雾泛舟 花艳青春 晶莹 早春二月菜花黄 泛舟峡谷绿 落英缤纷雨水后 醉在山水画墨里 雨雾踏春黄花田 春雨翠竹径 烟雨朦胧小桥流水 落樱缤纷雨水后 晶莹剔透 醉在南国春雨中 <b>顺应天地大道</b>。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r> 天地之道就是“生生不息”,万物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永不止息。春风化丝雨,生机自欣欣。雨水节气很好地体现了《周易》上说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德行是化育万物。每一季的雨水滋养草木生长,使庄稼丰收,同时将积攒了一个季节的祝福,装进人们的兜里,给人们以期待、以向往。<br> 岁岁年年,洒落大地的雨水,滋养着日子,催生着斑斓。雨水注满了自然的灵性,喂养着天荒地老的岁月,滋润着优美的华夏文化,也灌溉了古老的华夏民族。<br> 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中,人道与天地之道是一致的。我们应该顺应天地大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晶莹 雨中人儿 鸳鸯戏雨 小桥流水人家 樱花林 烟雨渔歌 倒春寒里的雨夹雪 忙活在油菜花田 青山绿水雾朦胧 樱花雪 淅沥沥春雨下个不停 雨露滋润 落英缤纷 翠竹青青 水墨山水一点红 山野溪桥雪中人 早春二月樱如雪 山里人家 醉在南国春雨里 ——<b>冬青树</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