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碑材,高淳老街,溧水城隍庙

虎虎

<p class="ql-block">  2021年 4月底,老伴在南京的二姐和大姐夫身体都不好,我与老伴一块去南京看望他们。</p><p class="ql-block"> 二姐家的外甥小之和他儿子凯琳都在南京地铁,工作很忙。每次回南京他都要抽空开车带我们到景区转一下。这次又筹划要带我们去苏州附近的一个景点,或者去泰州那边的景点。怕他们长途驾车劳累婉言谢绝了,要求只在近郊转转,如果方便的话,想去看下明初朱棣的 “阳山碑材”。</p><p class="ql-block"> 5月 3日早上,小之接我们上车,看到南京的道路和建筑都很壮观,也很陌生。我们从小在浦口长大,巿内的景区也就是雨花台,玄武湖,中山陵等几处去 “春游”过,新修建的道路更是不辨方向,一路上目不暇接。到了 “前石塘村”,才想起应该就是 “石塘竹海”景区。2015年大学同学聚会曾到过这里。</p><p class="ql-block"> “石塘竹海”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前石塘村,南距南京市中心 38公里,西距马鞍山市区 25公里。2008年南京科赛公司与江宁区政府对石塘竹海已投资近亿元用于道路、景区建设及景点开发,在景点打造上,结合石塘竹海自然风貌,以整合资源、民间文化、人文改造为主,保持原始的自然生态本色;在集中对农户房屋改造上,以徽派外型为依托,特色明显,赏心悦目;在农家乐打造上,除对开放居住、餐饮的农户环境精心改造外,还对当地农民进行旅游经营培训,为游客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p><p class="ql-block"> 除了石塘竹海景点,还有皖派建筑的 “石塘人家”街巷,“怪坡”,农家乐餐饮,土特产作坊等。</p> <p class="ql-block">  从 “石塘竹海”出来,汽车拐来拐去,走到一个铁路道囗,小之告诉我们,这里就是网络上曾经红极一时的所谓 “爱情隧道”,后在地图上看了一下,这个铁路道囗在江宁区 “正方中路”上。</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都是网络上的少男少女自作多情地跟风起哄,最初好像只是乌克兰某地的一段僻静的林间轨道照片,两侧树木被车辆刮蹭形成隧道的形状。不排除也有情侣在此散步聊天,但并没有什奇特的爱情故事。结果有人就声称在南京此地发现了类似的 “爱情隧道”,还有一处据说更好,别的城市也纷纷发现了 “爱情隧道”。</p><p class="ql-block"> 就象新疆阿勒泰的 “可可托海”,本来只是个矿区,后来开发建成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家</span>地质公园和 4A级旅游景区,被联合国旅游经济促进会、中国营销学会、中国旅游品牌协会联合授予 “国际原生态旅游景区”荣誉称号。接着又被商业包装和艺术创作,疯靡起了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p> <p class="ql-block">  两个道口值班室只有一个保安,我与他聊了几句,他说这条单轨线路是云台山硫铁矿的专用线,矿山已经停产没有火车通行了。 </p><p class="ql-block"> 既然来了,沿铁道向前走了几十米。由于火车停驶,两侧的小树枝叶已经蔓延到铁道中心,看不到 “隧道”状的景观,索然无味。</p> <p class="ql-block">  小之原在铁路工务段林场工区干了二十来年,后来被挖,调到南京地铁仍负责工务,给我聊了一些工务方面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纵向塞在枕木之间的短石桩叫 “防爬支撑”,有的也可以是木桩。它是用以提高轨道的纵向阻力,防止线路爬行的附属设备。还有一种 “防爬器”也是防止线路纵向窜动的附属设备。</p><p class="ql-block"> 与枕木平行的可调节的铁杆叫 “轨距拉杆”,它在铁轨底部将两根钢轨连接起来,以提高钢轨的横向稳定性,提高轨道保持轨距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铁路线路中不同坡度,曲线,载重和速度的环境条件下,这些设施的安装品种和数量也是有不同规范要求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只见过工务段工人相向列队 “砸洋镐”捣固石砟,还有巡道工测量轨道水平和轨距,实际上对工务段的技术规范知识了解很少。小之说在不同的线路环境下,连每根枕木上 “道钉”的数量和位置也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更别提后来都换成水泥轨枕,长轨和无砟道床了!小时只能看到工务段职工在严寒酷暑露天作业的辛苦,并不了解他们在重体力劳动下,也包含着高深的技术含量和严格的规范要求。</p> <p class="ql-block">  从“爱情隧道”出来,又开车一个多小时走到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北侧的阳山南坡,这就是 “阳山碑材”景区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途中听见车底下有 “啪啪”的声响,停车后几人围着找毛病,凯琳眼晴好使,发现是底盘下前方的塑料保护盖掉了亇螺栓,裂开了个缝隙。小之让凯琳陪我们进去逛,他开车去找修车铺去配螺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阳山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开凿《神功圣德碑》的工地遗址,未完工的石材毛坯,有 “天下第一碑”之称,阳山碑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门,右侧立着一块高达八米的石碑,上书 “阳山问碑”四个大字,为江苏女书法家孙晓云题写。似乎在向人们提问:当初为何要在此花费巨资进行这项浩大的工程?为何碑材开采工程大部完成后却又弃之不用了?尤其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大一项工程,又是皇帝亲自抓的形象工程,可在整部《明史》里却没有一个字记载!</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称帝后,曾立其长子朱标为太子,封其他 25个儿子为王。但是由于朱标于 1392年病逝,年仅 38岁。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死后由其孙朱允炆继皇帝位,即为明惠帝。</p><p class="ql-block"> 朱允炆为压制诸王的势力而决定削蕃,而势力强大的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于 1399年以 “清君侧”为名发动 “靖难之役”,并于 1401年出兵进攻杀入了南京,建文帝放火烧了皇宫,自身却一直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 之后历代文人学者在讨论 “郑和七下西洋”这一大事件时,都不排除寻找建文帝是一个可能的重要动因。</p> <p class="ql-block">  公元 1402年,燕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朱棣即帝位,改年号为 “永乐”。据说</span>准备正式登基仪式前,被编修杨荣拦下问道:“殿下应先谒孝陵,还是先即位呢?” </p><p class="ql-block"> 朱棣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先拜谒父皇的陵墓后再即位,表明自己是继承太祖的皇位,父业子承,缵绪皇统,名正言顺,至少可以表明自己是合法继承人的地位。如果<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置先皇于不顾,</span>先即帝位,则坐实了自己是从建文皇帝手中非法抢夺帝位,違背了朱元璋的遗命,而且自己的位置和先皇的位置都不太好处理。</p><p class="ql-block"> 况切大肆杀戳后建文帝不知下落仍有后患,诸王兄弟和先朝老臣表面拥戴之下也会各怀鬼胎,民间舆论沸扬更不利于社会稳定。于是朱棣接受了杨荣的意见,先行拜谒了明孝陵,然后才举行登基仪式。</p><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笼络人心稳定政局,朱棣决定要在明孝陵建一巨型《神功圣德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p><p class="ql-block"> 1405年,朱棣下令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利用其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凿石制碑。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朝廷要求限期完工,规定每个石工每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监工负责验收。</p><p class="ql-block"> 为赶工期,工匠们被要求风雨无阻、日夜施工,13个月的辛劳开凿,因累死、病死、摔死以及完不成任务被处死的工匠多达 3000余人。工人惨死的尸体被随意扔在阳山附近的 “万人坑”里。日积月累,这 “万人坑” 隆起形成一个大坟包,于是人们把 “万人坑” 附近的一个小村,就称为 “坟头村”。为取此石材,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可以说是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p><p class="ql-block"> 照片是 “阳山问碑”对面的照壁上镶嵌的 “天下第一碑”,没有落款,不知何人书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庭院后方是人工开挖的大明湖,湖岸是 “大明演藝場”,水面上也应是舞台。对岸有观众的台阶坐席,走廊等仿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景区的路标。去碑材处还要沿小路登上不高的小山。</p> <p class="ql-block">  登山路旁的 ,供游人玩乐的 “射箭场”,前方是供孩子游玩的 “古堡密室”。还有 “时光驿站”和莫名其妙的 “赐御婚”,…。反正都是景点想方设法必设的服务消费场所。</p><p class="ql-block"> 还好我们老人免费,凯琳的门票 40元。 </p><p class="ql-block"> 下面一囗 “阳山古井”,据说是当年前劈山采石民工的饮用水源。</p> <p class="ql-block">  上山途中还要穿过一座 “关圣殿”。</p> <p class="ql-block">  登山小道北侧是当年的一片采石场,道旁有许多标牌,用中英日韩四种文字介绍这个景区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右侧这块明显突出的巨大石块,就是阳山碑材的最底部 - “碑座”的毛坯。碑座左下方的芦苇丛后,有三个非常清晰的方孔,是当年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方便移动运输而特意留下的。整个碑座的三面已与山体分离,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碑座后部与山体仍没有剥离开。</span></p><p class="ql-block"> 碑座: 高 8.59米,宽 11.64米,厚 23.3米,重 6198吨。</p><p class="ql-block"> 网上对这些碑材原料的外形尺寸和重量有不同说法,有的很夸张。我觉得采用标牌中公示的数字更可信一些。</p><p class="ql-block"> 硕大的碑座最后应精工雕刻成皇家专用的 “赑屃”形状。这种神兽也称为 “霸下”,“龟趺”…,传说是 “龙生九子”之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前行,图中左侧的碑座与山体也已分离,形成窄道,我们也下去到深处看了下,窄缝尽头上方仍与山体相连接,并未完全剥离。</p> <p class="ql-block">  离开碑座继续上山,不远就是 “碑首”,由于形似帽子,所以也称碑帽。其实完工后的石碑,这一部件的通称大多叫作 “碑额”。碑额部分除了蟠龙等浮雕立体图案之外,中部还有通常是篆体镌刻的此碑的正式名称,应该就叫作《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p><p class="ql-block"> 阳山碑材的碑首重达 862吨,其上方留下突出的石瘤,称为 “石牙”,应是用来雕两条蟠龙的龙头,龙牙和龙尾的突出部。石牙刚好有 14块,14为 “九加五” 之和,体现出皇帝 “九五之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碑首:高 6米,宽 11.74米,厚 4.6米,重 862吨。</p><p class="ql-block"> 下方也已掏空了三个大方孔,看上去有点象現代战场上的地堡射击孔。</p> <p class="ql-block">  碑首后方角度的照片。感觉方孔上方石材的横竪尺寸与完工后碑额的宽高有点不成比例,高度明显不够。</p> <p class="ql-block">  碑首后边就是体形最大的 “碑身”。介绍标牌写的尺寸是:高 25米,宽 9.84米,厚 4米,重 2617吨。</p><p class="ql-block"> 网上有文章说碑座高 17米,宽 29.5米,厚 12米;碑额高 10米,宽 22米,厚 10.3米;碑身高 51米,宽 14.2米,厚 4.5米。将上述三部分碑材按碑式垒起,总高度达 78米,总重 31167吨,堪称绝世碑材。</p><p class="ql-block"> 按公园现场标牌公示介绍的数据,与这种网上数据是相差很远的。估计是半成品碑材毛坯的尺寸,现场公示的数据会不会是再按设计精刻加工后的成品部件尺寸?</p> <p class="ql-block">  左侧碑身与右侧山体完全剥离后形成的甬道,抬头也是 “一线天”。</p><p class="ql-block"> 如此巨大的碑材毛坯全部剥离山体后,如何运往约 50多里之外的明孝陵?到現场雕凿完成后又用什么样的机械设备起吊 2000多吨的碑身?按常理 600多年前的明代是不具备这样生产力水平的。</p><p class="ql-block"> 朱棣营建北京故宫时,最大的一块完整石料,是保和殿后方的 “云龙丹陛石”,石长 16.75米,宽 3.07米, 厚 1.7米,重 200多吨。300多吨的毛坯,从 80公里外的房山大石窝运到紫禁城,运输的方法是:于运道路旁每隔一里就打一口井,<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寒冬季节,</span>汲水泼路结成冰道;数以万计的工匠民夫们利用冰船,驱使近两千匹骡马拉拽,使石料在冰道上滑行,才缓慢地运到安装地点。</p><p class="ql-block"> 当年南京冬季的气温怕也根本无法形成足够的冻土层深度和冰路面,足以承受上万吨碑材毛坯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  碑身的一端与底部仍有支撑,中间大部分都已掏空,游人可在碑身下走动,估计净高也就是 1.8米左右。</p><p class="ql-block"> 掏空部分还保留着一些石墩,估计应该是在下一步碑材完全剥离落地时,起到缓冲支撑和移动搬运时的工程需要。</p><p class="ql-block"> 这时才明白,碑座和碑首下方也都掏出三个巨大的空洞,这都是碑材从山体彻底剥离落地之前的一种有效率的工序安排。这样既能尽快完成碑材毛坯的外形,也能为碑材安全落地和后续的移动运输工程提供必需的便利和空间条件。</p> <p class="ql-block">  碑身另一端仍未与山体分离,二者间有一条垂直的裂缝,为了游客安全安装了一扇铁栅栏门,一群人围在门外观看。</p><p class="ql-block"> 阳山碑材工程半途而废的原因其实也是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纯粹是出于朱棣为了稳定自己地位的政治作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朱棣即位后大肆诛杀异己,帝位稳固之后,就制作了一座总高仅十米的 “神功圣德碑”运到明孝陵草草交差了,体量仅为阳山碑材的九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图中左侧的碑首与右侧碑身之间的甬道。</p><p class="ql-block"> 总感觉碑首方孔以上部分的高度尺寸太小,与碑身部分的长度不合比例不协调。</p> <p class="ql-block">  带着疑惑在网上一通搜索,发现了一张从山顶上俯拍的碑身和碑首的照片,看了以后才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 原来我在地面看到碑首毛坯并质疑其尺寸的高度,并不是完工后碑额的高度,仅是它的厚度。这张照片中卵形的顶部才是成品碑额的正面,这样精刻加工后的高度就可与碑身尺寸协调了。</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碑身的垂直面应是巨碑竖起后的正面宽度,碑身顶部的水平面则必是成品碑身的厚度。</p><p class="ql-block"> 不知这张照片是某位游客还是专业人员的作品,百度网上并未注明作者信息。冒昧下载使用在美篇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 <p class="ql-block">  下山走另一条小路,路边看到清代女诗人的 “袁机之墓”。</p><p class="ql-block"> 袁机,字素文,别号青琳居士,浙江钱塘人。她是清代文学家、江宁县令袁枚的三妹。她与江苏如皋高绎祖被指腹为婚,正式定婚时还不满周岁。婚后丈夫不务正业、嗜赌虐妻,袁机常遭毒打受尽折磨,甚至几乎被卖身以抵赌债,不得已才逃回娘家。后因病去世,年仅 40岁。</p><p class="ql-block"> 袁机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才女。她自幼喜好读书,有时随哥哥袁枚听老师讲课,学了很多文史知识,能诗善文。她生前郁郁寡欢,唯以诗寄情,抒发自己悲凉的身世。袁机死后,袁枚为她编印了诗集《素文女子遗稿》;乾隆丁亥(1767)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并写下洒泪泣血、凄楚动人的《祭妹文》。</p><p class="ql-block"> 袁枚作为江宁的县令,又葬袁机于阳山,自然要对阳山碑材感叹一番,写下了这篇《洪武大石碑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青龙山前石一方,弓尺量之十丈长,两头未截空中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旁有屃赑形更大,直斩奇峰为一坐,欲负不负身尚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相传高皇开创气概雄,欲移此碑陵寝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书功德告祖宗,压倒唐汉惊羲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碑如长剑青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诏书切责下欧刀,工匠虞衡井中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芟刈群雄苔八荒,一拳顽石敢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周颠仙人大笑来,天威到此几穷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但赦青山留太朴,胜扶赤子上春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丁丁从此亭开凿,夜深无复山灵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牧竖宵眠五十牛,村氓尽晒三千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材大由来世莫收,此碑千载空悠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昭陵石马无能战,汉代铜仙泪不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吁嗟呼!君不见,项王拔,始皇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山石何尝不可迁?威风一过如轻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惟有茅茨土阶三五尺,至今神功圣德高于天。</span></p><p class="ql-block"> 袁枚当年看到的阳山碑材,与我们今天的所见和感想几乎没什么两样。</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所见的镖局,當舖,赌场和各种作坊…,这些制作粗陋的建筑很没意思。</p> <p class="ql-block">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是明孝陵地下宫城的象征性城楼,是明孝陵主建筑群的引导,中间有一条甬道,穿过甬道可以登上明楼。碑亭顶部为重檐歇山式,覆盖黄色琉璃瓦,后被太平军摧毁,于 2013年 6月修复完毕。</p><p class="ql-block">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因其四四方方,故南京人俗称 “四方城”。内有立于龟趺(又名赑屃,龙的大儿子)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 8.78米,龟趺的高度 2.0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 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p><p class="ql-block"> 我们以前去过明孝陵,四堵高墙和拱门宛若城墙,头顶上也只是四方的青天,修复碑亭顶部之后还没再去过。这块碑其实是阳山碑材的微型缩水版,而且只有阳山碑材的九分之一大小。</p> <p class="ql-block">  从百度下载了一幅明孝陵 “四方城”中碑额的拓印图片,篆题是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仰惟皇考,备大圣之德,当亨嘉之运,受上天之成命,正中夏文明之统,开子孙万亿世隆平之基,予小子棣恭承鸿业,夙夜靡宁,图效显扬,思惟罔极。乃永乐元年六月戊午,合臣庶之辞,奉册宝,上尊谥。复命儒臣,纂修实录,编类宝训,以纪成烈。载惟皇考,稽古创制,树石皇祖考英陵,刻辞垂训,予尝伏读,为之感激。矧自诗书所载,彝鼎所铭,皆古先圣王,称颂祖考之德,用垂无穷。是亦继志述事之大者,不可以缓。谨颂述功德,勒之贞石,表揭于孝陵,以示子孙臣庶,永永元极。序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皇考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句容大族也。皇曾祖,熙祖裕皇帝,居泗州。皇祖、仁祖淳皇帝。居濠州。皇考生焉,聪明天纵,德业H崇,至考纯诚,动与天应,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及天下乱,豪杰相率来归。乃焚香祝天,为民请命。发迹定远。遂至滁州,进保和州,率众渡江,由采石驻师太平,人居建康,亲取宁国,下婺州,保境息民,以待天命。伪汉来寇,亲击败之,复亲征之,取江州,江西诸郡悉归附。已而伪汉主围龙兴,自将往救,大败之鄱阳,伪汉主死。进攻武昌,其子以城降,封归德侯,湖湘底平,继取姑苏,执伪吴主浙西。用靖命大将军下山东,清中原,分兵取闽广,一军由口口,一军由庆元入闽,一军入苍梧,放乎南海,疆宇日广,威德日盛,臣民劝迸,凡三让乃许。岁戊申春正月乙亥,告祀天地,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纪元洪武,建社稷宗庙,追尊四代考妣为帝后,册中宫,建皇太子,追封同姓。是岁八闽肃清,广海奠服,山东就降,河南顺附。大将军师次通州,元君夜遁,其下举城降,诸将逐收山西。自龙门济河长安,父老迎降,关陇悉定,元亡将屡为边患,败之定西,逐出塞外。复命将攻应昌,获元君之孙,群臣请献俘于庙,不许,封崇礼侯。已而礼遣之归,漠北元宗室及吐蕃皆降。命将征蜀,伪夏主降,封归义侯。蜀平。元将以辽东降,因而任之。吐蕃别部寇边,命将逐之,至昆仑山而还。西南夷作乱,命将征之,廓云南地数千里,悉为郡县。元主乘间寇边,命将征之,度大岭之北,元主走死,余众皆降。其命将出师也,必丁宁告戒,以不杀为务。率授成笄,举无遗策,而恒归功于下。由是群雄殄灭,武功告成,天下归一。至于崇君道、修人纪、革胡元弊习,以复先王之旧者,其谟烈为尤盛。渡江首辟礼贤馆,聘致贤士,与讨论治道,虽祁寒盛暑不废,书古经训于殿廊,出入省观为监戒。采古明堂遗意,合祀天地,岁一享之,宗庙时享,至诚至敬。复建奉先殿于禁中,朝夕荐献,每四鼓而兴,昧爽临朝,日晏忘餐,晡复听政。日常居外,盗贼小警,终夕不寐。边防武备,尤注意。臣庶有所陈奏,无间疏贱,皆得接见,虚心清问,从善若决江河。谕告臣民,动引古道。自为诏敕,不待构思,洞达:幽隐,性节俭,服御朴素,遇靡异奇巧之物,辄弃毁之。食不用乐,间设麦饭野蔬,四方异味,不许入贡。非宴群臣,不设盛馔。无行宫别殿,苑囿池台,不事游猎。有司不得奏祥瑞。恒做天戒,以修庶政。遇灾伤辄宽刑罚。尤重农事,语及稼穑艰难,或至出涕,亲耕籍田,命守令劝课农桑,教民树艺,修陂池堤防,以备旱涝,屡赐民田租,驰坑冶之利,罢淘金网珠诸产;珍怪洞穴,塞而禁之。分天下为十三道,考古封建之制,册诸子为王,以固藩屏。罢中书省,内升六部,分理庶务。析五军都督府,以掌兵政。置都察院,以司纠察。外置布政司统郡邑,都司统军卫;而以按察司监临之。外戚不予政,宦寺服扫除而已。自居建康,即有事于学宫,天下既定,乃建国学,亲祀孑L子,数视学讲经。郡邑咸建庙学。春秋释奠,下及里社,皆立学,分遣国子生教,北方郡县,赐以经籍。诏天下文体,务崇古雅,毋泥声律对偶。海外蕃国,皆遣子入学,太学生常数千人。召名儒,修五礼。作九韶之乐,咏歌祖德,勒之金石。审天象,作地志,演绎经传,定法律。亲为祖训,以示子孙。翊戴功臣,咸锡封爵铁券,殁祀于庙。有军功者,皆世其禄。古帝王忠臣义士,在祀典者,陵庙皆为修治禁防。正山川百神封号,废天下淫祠。元臣以死殉国第二篇龙角葬当致天子者,咸命列祀典。诏天下置旌善甲明亭,行乡饮酒礼。凡先王所以教民成俗者,举行无遗。维护户口滋殖,年谷屡登,盗贼屏息,边境晏然。东极海隅,西越流沙,南逾丹徼,北尽朔漠,重译来朝者,无虚岁。声教所及,罔不率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初,皇祖妣淳皇后,梦神馈药如丸,烨烨有光,吞之,既觉异香袭体,遂娠皇考,及诞之夕,有光烛天。长游定远,道中遇疾,有紫衣两人,饮食之,与共卧起。疾愈,莫知所之。尝夜隐麻湖中,遇群童称迎乘舆,叱之不见。渡军采石,上有云气如龙文,贯牛渚矶。亲征婺州,五色云如盖,覆其军,皇考皆不恃为祥,而临事之际,恒存儆戒。皇考年廿五起率师。三十有四为吴国公,三十九即吴王位,四十有一即皇帝位,在位三十一年,岁戊寅闰五月乙酉,崩于西宫,寿七十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皇妣孝慈昭宪至仁艾德承天顺圣高皇后马氏,宋太保默之后,追封徐王,马公之子,坤厚含弘,同勤开创,化家为国,功德并隆,涂山有妾,古今一揆。壬戌八月丙戌崩,寿五十一,合葬孝陵。陵予作于钟山之阳,因山为坟,遗命不藏金玉,器用陶瓦。万方哀悼,若丧考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皇子,男二十有四,女十四。男:懿文皇太子标,秦愍王棱,晋恭王榈,予小子棣,自燕藩人继大统,周王橚,楚王桢,庶人樽,潭王梓,鲁荒王檀,蜀王椿,湘献王柏,代王桂,肃王模,辽王植,庆王椭,宁王权,岷王椴,谷王穗,韩宪王松,沈王模,安王楹,唐王柽,郢王楝,伊王棒。女:临安公主,宁国长公主,崇宁公主,安庆公主,汝宁公主,怀庆长公主,大名长公主,福清公主,寿春公主,南康长公主,永嘉长公主,含山长公主,汝阳长公主,宝庆公主。孙:建文君允炆,皇太子高炽,秦隐王尚炳,嗣晋王济煊,汉王高煦,赵王高燧,周世子有墩,楚世子孟烷,嗣鲁王肇辉,蜀悼庄世子悦蠊,代世子逊瑞,宁世子磐斌,岷世子徽炫,谷世子赋灼,嗣韩王冲域,余悉封郡王。曾孙男瞻基,嗣秦王志垣,晋世子美圭,余以次册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于戏!皇考皇帝,除暴救民,实有难于汤武者。自商周之后,享国长久称汉唐宋。然不阶一旅而得天下者,惟汉高帝,我皇考迹与之同,而功业过之。盖元氏入主中夏,将及百年,衣冠之俗,变为左衽,彝伦羁坏,恬不为怪,上天厌之,遂至大乱。皇考起徒步而靖之,修复口口,甄陶六合,重昏沈痼,一旦昭苏,大功大德,在天地,在生民,固不待予小子之赞扬。然使后世有所凭借,仪式以上继英口石刻之意,有不可已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谨拜于稽首而陈颂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天命皇考,肇基大明,口口口口,万世理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天命皇考,诞降发祥,有光烛天,渊潜濠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皇考神圣,与天同运,龙飞云从,百神协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人之奔赴,如寒就温,麾之益附,避之益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乃整师徒,东渡大江,仰观俯察,绥靖寇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天锡铺翼,多士祁祁,合而施之,大小具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畴咨口口,相臣将臣,非庸拓地,惟仁保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义旗所指,襁负来属,浙左江西,俾藩俾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伪汉来侵,往覆其穴,宥而弗诛,俾自惩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顽不革心,蝓噬江西,皇考秉钺,以讫天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天休诱掖,庆阙攸徂,爰定荆楚,爰服三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孰闽而守,孰海之逋,孰居岭表,以沫自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以吊以伐,于武弗究,旱望云霖,迓降恐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茫茫中原,关河陇蜀,德威所临,奔走府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不汗寸兵,农田贾肆,响怀义师,如饥之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天历在躬,天眷日隆,四方劝进,弗谋佥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皇登大宝,圣作物靓,元主炳几,退代其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天兵徐驱,不震不劬,不剪不屠,朔漠为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乾坤定位,日月重辉,岂伊智力,天命人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巍巍成功,本乎峻德,神武睿文,通明信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贱货贵德,不为游畋,既绝旨酒,亦拜善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雍雍肃肃,顾泥天明,不以微隐,如临大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民寒饥,谓己致之,乾乾夕惕,至于耄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允俭允勤,允孝允诚,礼乐文章,焕如日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庙祀有严,神天歆格,学教修明,化恰蛮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生齿日繁,年谷屡丰,民不知力,吏不言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视其法度,周官仪礼,相厥民风,关睢麟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舆图之广,亘古所无,功侔开辟,式应贞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洪河载清,海不扬波,穷发编户,鼓舞讴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诸福毕至,不盈而惧,惟日罔德,弗恃祥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极天所覆,极地所载,太和铟绵,贲若万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功成上宾,陟降帝所,式我子孙,惟福是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思齐皇妣,贞顺柔嘉,坤厚承天,徽音孔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含章内美,以相以翼,民戴考妣,覆焘无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瓜瓞绵绵,螽斯诜诜,保我子孙,为王为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天作钟山,永奠玄宫,世万世亿,福禄攸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永乐十一年九月十八日孝子嗣皇帝棣谨述。</span></p> <p class="ql-block">  天色不早,我们准备过江回浦囗,小之又拉我们顺路去了一趟 “鱼嘴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 公园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河西新城的最南端,长江、夹江、秦淮新河三水交汇处。这是一片形状一头尖的绿色湿地,被形象地称为 “鱼嘴”,营造出了一个充满野趣的城市生态公园。不过没私家车肯定比较麻烦。</p><p class="ql-block"> 草坪处的天空儿童放飞着不少风筝。</p> <p class="ql-block">  公园上游不远处有两座跨江大桥,近处的全名叫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原来一直被叫作 “南京长江三桥”。它将南京绕城公路与江北、安徽方向快速连接起来,它是中国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于 2005年建成通车。</p> <p class="ql-block">  远处也叫南京大胜长江大桥(京沪高速铁路跨钢桁桥),2006年开工,2011年通车。它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建成时是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高速铁路桥,也是世界上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p><p class="ql-block"> 六股铁道分别是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双线,京沪高速铁路双线和南京地铁 S3号双线。</p> <p class="ql-block">  1978年我离开南京到北方工作时,过江通道只有一座 68年通车的 “南京长江大桥”,后来听说又依次建成了二桥,三桥,四桥,五桥。由于怕外地车辆不易识别地理位置,2019年底除老大 “南京长江大桥”以外,二桥至五桥分别改名八卦洲大桥,大胜关大桥,栖霞山大桥和江心洲大桥。</p><p class="ql-block"> 在《南京市 “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附图中,目前已有的过江通道有 10条,到 2025年,已建和在建的过江通道达 18处 21条。</p> <p class="ql-block">  照片是鱼嘴湿地下游方向,2020年底通车的 “江心洲大桥”,原来叫 “五桥”。右侧航标灯处是江心洲上游与长江主航道分叉处的 “夹江”入囗。</p> <p class="ql-block">  沿江边步道走一段,去停车场准备过江回浦囗家中。</p> <p class="ql-block">  步道旁的树木,芦苇和水草很茂密。</p> <p class="ql-block">  游人步道左侧江水通入江岸的小河汊。</p> <p class="ql-block">  河汊通往江堤内的闸门。</p> <p class="ql-block">  5月 22日,小之与凱琳爷俩又开车带我们去高淳转了一大圈。高淳地区在春秋时期就是一个就是个列国纷争的要地,有薛城和固城遗址,先后是吴,楚,越的地盘。解放后高淳县也先后划归镇江和常州地区,1983年才划归南京市,它南边就属安徽的宣城地区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到了漆桥古镇,停车场旁一座孤独的仿古城楼,匾额 “南陵关”,关前石头上刻着 “古宁驿道”。</p> <p class="ql-block">  据《民国高淳县志》记载,“汉丞相平当值孝平之季,知有王莽之乱,乃避地溧阳、丹徒间,转徙平陵游子山之麓,去银林三十里,卜室居焉。地滨河,故苦褰涉,当因构木为桥, 施以丹漆,此漆桥之所以由来也。”</p><p class="ql-block"> 此后,附近的村民把桥下的河叫漆桥河,村叫漆桥村,镇叫漆桥镇,都是因 “漆桥”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该桥当时是连接苏南、皖南的交通要道,史称 “古宁驿道”。据说桥的南北都曾建有关卡城楼,旧的早已坍塌。这座 “南陵关” 城楼,是近年在漆桥村北侧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  穿村而过的石板街道,南北纵长 500余米,砖木结构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临街民居上下两层,据说多仍是</span>明清时期的建筑,布局是前店后宅,有数纵深。</p><p class="ql-block"> 右则两串灯笼的房子是个“土地庙”,也像是为旅游新修的。道路两端没多少游人,也不是每间房子都开门。</p> <p class="ql-block">  这家 “夏记”有文保标牌,还掛了面 “鐵” 字的幌子,过去不知是否铁匠铺。不过現在肯定不会再自己打制铁制品了,只是当景点的演员,卖点东西吧。</p><p class="ql-block"> 石板街道的中心一条深深的独轮车辙,是历史时光的印痕。</p> <p class="ql-block">  “孔家竹蔑店”,还编制了一些儿童玩具。</p><p class="ql-block"> 斜撑二楼屋檐的木雕构件,记得学名是否叫<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牛腿”,</span>还是叫<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雀替”?</span></p><p class="ql-block"> 街道两侧的屋檐都向外探出较多,可起到店铺门脸前的遮雨作用吧?街道上空也成了 “一线天”。这一段街道应是漆桥镇当年的的中央商务区 CBD。</p> <p class="ql-block">  这处房子过去应该是公社,大队部,村委会的用房。現在还掛着供销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餐点的牌子。</p><p class="ql-block"> 有一桌老人在屋里聊天喝茶打麻将。</p> <p class="ql-block">  近千年来,高淳就一直是孔子后裔非常重要的一支 - “平阳派支系”繁衍栖息地。目前生活着约 2.3万多位孔子后裔,占江苏孔子后裔的 60%。在世界孔子后裔聚集地中,数量排名位列第三。前两位是山东曲阜(11万)和广东顺德(4万)。据史料记载,高淳的后裔是孔子第 54代孙孔思昱从浙江平阳迁来传续的。孔子后裔人口分布在各乡镇,而漆桥镇的后裔数量又占高淳所有后裔人囗的半数左右。至今漆桥还留有孔家祠堂(家庙)遗址,这个占地 15亩的孔氏家庙,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孔子家庙。</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估计就是孔子家庙的遗址,因为上述摘要的《漆桥与孔子》大幅介绍标牌就掛在墙上。</p> <p class="ql-block">  古街前方河流上的三孔石桥就是 “漆桥”。据志载,元至正十八年(1358)邑人张必恭募建,明洪武八年(1375)重修。现在是 1953年改筑的三拱石桥。</p> <p class="ql-block">  漆桥北端,高淳县人民政府立的标牌上写道:“桥南有井名“保平”,建于清初。现井仅存石质井栏,上凿铭文。”</p><p class="ql-block"> 桥南端的 “简介”水泥碑上却写着 “建於宋”。估计是景区开发单位写的,井亭也肯定是他们新修的。</p> <p class="ql-block">  石井栏内囗,打水时被井绳磨出了很多道凹槽。显露出时代磨砺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漆桥西侧也并列着一座拱桥,肯定是新建的。“漆桥”栏板两侧柱头的石狮,也象是新刻制接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上也有一些危房,这家山房上钉着警示牌,门关着不营业了外边有些杂物。</p><p class="ql-block"> 还有几处更危险,已经围栏隔离了。</p><p class="ql-block"> 以 “老街”名义开发的景点,也有矛盾之处,象这条街肯定不是全部重新翻建的,所以还显得名符其实一些。有些老街作为游旅区为了安全就几乎全部翻建,那也就不是真正感官上 “古色古香”的老街了。</p> <p class="ql-block">  到这家饭店吃了午饭,跟老板聊一阵,问他是不是这栋建筑原来的主人?他说家也在附近,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临街房产权大都被景点开发商收购了,所以</span>都是交租金开店营业的。景区刚开发时游人较多,租门脸经商人的生意也比较火,这一阵冷落的多了,自己经营饭店也只是维持。</p><p class="ql-block"> 老板还说,村里的年青人大都要外出打拚,漆桥附近的企业和发展机会不多,基本上都不住在村里了。</p><p class="ql-block"> 临街房原来的房主都给了补偿住到不远处新建的居民楼中去了。</p> <p class="ql-block">  老街的两侧也有几条横向的巷道,百十米深,没有什么人气。估计也还有些人家住在原来的房中,但似乎多是老年人,小孩也很少。</p><p class="ql-block"> 街西的巷口也有一口古井叫 “保平”,桥头的古井叫 “保安”,体现了古代村民对平安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从这家 “木艺”小店山墙处的砖块砌法和勾缝泥灰,可以看出这条老街古建改造加固的作法。景区开发者似乎也想在保证安全和尽量维持古街原本风貌的矛盾中努力寻找一种协调,但外墙加固的太粗糙了。当然开发商投资的成本和项目的经济收益也是很难控制,毕竟不是紫禁城那样的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往停车场走,准备继续下一处的行程。南陵关城楼内侧的 “游客咨询服务点”。</p> <p class="ql-block">  从漆桥古村出来,直奔高淳县城。</p><p class="ql-block"> 停车场不远就是 “高淳老街”入口处的东门桥。</p> <p class="ql-block">  桥西路北第一个建筑就是 “国瓷小镇·高淳陶瓷博物馆”,山墙掛滿展示的磁盘,盘中写着各种字体的 “酒”字。</p><p class="ql-block"> 高淳陶瓷创建于 1958年,原是一家生产日用粗陶的手工作坊式山区小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力发展炻器(石胎瓷)出口餐具,成为江苏省陶瓷行业的创汇创利大户,九十年代以来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连续十多年综合经济效益名列我国陶瓷行业首位。2003年1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核准制条件下我国陶瓷行业唯一一家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东端入口处的小广场。一家老小在拍照,还抱着一条狗。</p> <p class="ql-block">  山墙前一尊铜制塑像,剃头师傅右手握着打开的剃刀,等待游人主动坐到板凳拍照留念。师傅右侧是脸盆架,下方应有亇小炉子,就是所谓的 “剃头挑子一头热”。</p><p class="ql-block"> 小时我们老津浦新村,也有个麻脸的剃头师傅,挑着这样的挑子作生意。但对不老实的小孩都使用理发推子了,只有剃光头的老年人才上剃刀刮。</p> <p class="ql-block">  高淳老街又称 “淳溪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是高淳的商业中心,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被誉为 “金陵第二夫子庙”。高淳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 900余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老街东西全长 800米,宽 4.5-5.5米不等,因呈 “一”字形,又称一字街。两旁建筑为砖木结构,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层。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风貌,又有鲜明的地方传统风格。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聚财的思想,平面形状为兜状弧型,寓意将财富收入兜中。高淳老街分布着成片的明清建筑群,这些古建筑傍水而列,粉墙青瓦、飞檐翘角,配上精美的砖木石雕和传统的书法牌匾,古朴典雅,被中外学者和游客誉为 “东方文明之缩影”、“古建筑的艺术宝库”。</p><p class="ql-block"> 2012年,高淳老街入选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 “新金陵四十八景”。2013年2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批准高淳老街历史文化景区为国家 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徽派建筑、</span>赣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江右民居中扮演重要特色。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 “马头墙”。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我们浦囗东门,葛塘等地临街连体的房屋,年代较老的砖瓦建筑也采用这种山墙式样。主要是防止 “火烧连营”的火势蔓延吧?</p> <p class="ql-block">  高淳老街的特色商品名闻遐迩。老街的特色产品十分丰富,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产品有大众布鞋、羽毛贡扇、珍珠饰品、玉泉炻器、香干豆腐、风味糕点、云溪香鹅、固城湖螃蟹、慢城叶画等等,其中以羽毛贡扇最负盛名。</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年间,高淳羽扇传进皇宫,深得皇室青睐,成为皇室贡品。1951年,高淳制扇艺人为了感谢党和人民政府对羽扇行业关心和支持,挑选最好的羽毛雕翎,精心制作了四把宝剑式象牙柄的大型羽扇,分别赠送给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国家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  “高淳民俗馆”内的 1600余件展品,从不同侧面展示了高淳农、渔、纺织业生产和雕刻、陶瓷、炻器、民间音乐、舞蹈、地方戏剧等生产、生活诸多方面的状况及地方民俗风情,再现了高淳人民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堪称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 民俗表演馆以高淳民间文艺活动为例,就有跳五猖、大马灯、打水浒、荡旱船、打莲湘、挑花篮、打锣鼓、蚌仙舞等等。</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前方是仿古的戏台。广场上几个石刻的 “车,马,炮”,应该是象棋子。但地面的白线又不是正规 “楚河汉界”的棋盘。</p><p class="ql-block"> 棋子上晒着好几双鞋,实在大煞风景,不知景区的管理人员在忙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  广场后方一排建筑,上层应是观众看台,下面墙上掛着五个大型戏剧脸谱。</p> <p class="ql-block">  街边 “糖画”艺人和她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高淳老街道路不宽,路面中间用粉红色的胭脂石横向铺设,两边用青条石纵向围绕,整条街面色鲜艳,整齐美观,历经八百年风吹雨打,人行车压,依然坚固耐用。</p> <p class="ql-block">  这家 “紫铜轩木雕”,也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吴氏祠堂)</p><p class="ql-block"> 吴氏祠堂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当铺巷 78号吴氏祠堂内,建筑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为砖木结构,皖式风格,分为前、中、后三进。每进均面阔三间,第一进戏楼,中进议事堂,后进祭堂。总占地面积为 2700平方米。南为固城湖官溪河,北靠高淳历史文化街区—高淳老街,是一处留存完整的清中期古建筑。其四周均是清代古民居与商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1938年,陈毅司令员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东进抗日途径高淳,是新四军进入苏南的第一站,司令部就设在位于中山大街 93号的吴家祠堂内。期间,陈毅司令员在高淳境内开展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活动,动员高淳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斗争,并在此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的壮丽诗篇。</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吴氏宗祠)的大门外,隔着老街是一座石牌坊 “誉滿江南”。</p> <p class="ql-block">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根据两党达成的协议,除琼崖纵队之外,南方 8省 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军部驻皖南。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下,新四军决定从第1、第2、第3支队各抽调部分团以下干部和各支队侦察连共四百多人,组成先遣支队,由粟裕带领,深入苏南,执行战略侦察任务。</p><p class="ql-block"> 1938年4月28日,先遣支队由皖南岩寺的潜口出发,日夜兼程,越过了宣芜铁路日军封锁线。5月19日,先遣支队进入苏南,开始进行武装侦察、搜集日军情报,并且调查当地的社会情况,为主力部队进入苏南作准备。</p><p class="ql-block"> 6月15日夜,先遣支队破坏了龙潭、镇江之间的京沪铁路一段,使日军一列载满辎重的火车出轨,京沪铁路交通中断数小时。这迫使日军不得不调来兵力保卫运输。先遣支队得知日军援兵将在第二天赶到,于是准备设置埋伏,打一场伏击战。经过侦察,粟裕认为镇江西南三十里处的韦岗地区,是打伏击战的理想战场。6月17日凌晨,粟裕率领先遣支队埋伏在道路两侧,8时许,日军三十多人分别乘坐5辆汽车,由镇江方向开来。当日军进入伏击圈时,当即遭到先遣支队的猛烈袭击,韦岗伏击战打响了。日军仓皇下车,或跳入水沟,或钻进车底,还有的窜入草丛中,负隅顽抗。新四军经过激战,毙伤日军13人,打伤日军8人,击毁敌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二十多支,先遣支队初战告捷,得胜而归。</p><p class="ql-block"> 当捷报传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那里时,他高兴地赋诗一首道:“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p> <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中旬,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新四军第一支队在司令员陈毅的率领下,从皖南岩寺地区出发,东进茅山。6月1日,第一支队分3个纵队,从南陵越过敌人的铁路封锁线,3日抵达宣高边境的狸头桥,当天夜晚,陈毅率领第一支队由狸头桥登船,渡过固城湖,于 4日凌晨抵达高淳县城,分别驻扎于县城淳溪镇及其附近村庄,司令部设在吴氏祠堂内。</p><p class="ql-block"> 陈毅在高淳期间曾激情满怀,提笔疾书,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的壮丽诗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波光荡漾水纹平,河汊沟渠纵复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扁舟容与人如画,抗战军中味太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堤柳低垂晚照斜,农家夜饭话桑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兵船初过群疑寇,及见亲人笑语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江东风物未曾谙,梦寐吴天廿载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复水是江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芦苇丛中任我行,星星渔火水中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毅塑像后方墙上,是他这首诗篇的手迹。</span></p> <p class="ql-block">  1982年3月,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吴家祠堂)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江苏省和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市委党史工办定为南京市党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吴家祠堂)提档升级,经过长时间的资料搜集、史实考证、反复论证,三个多月的修缮和布局,应用现代科技,制作陈毅元帅 1:1铜像,并在两旁安置花篮,与市委宣传部、茅山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结为合作伙伴,开启红色教育之旅。</p> <p class="ql-block">  老街的两侧,还有几条向南北延伸而去的窄街,深处还有与老街平行的街巷。这条是南侧的 《迎薰门·美食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  老街旁墙上的 “景区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  老街北侧的 “关王庙”,门脸不大。关王庙,是江南地区惟一现存的供奉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p><p class="ql-block"> 关王庙也称关帝庙,有人说这是因为在明朝以前,关公一直被历代朝廷封王供奉,明万历时期,痴迷道教的明神宗朱翊钧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后又追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镇远天尊关圣帝君,因此清代以后修建的关庙都被称作 “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北方的关帝庙数量要多的多,据说清朝时仅北京就有 100多座。皇家官府的推崇,儒释道三教的神化,使民间的关羽崇拜文化形成独一无二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高淳关王庙位于高淳老街中段,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进山门有九龙照壁。</p><p class="ql-block"> 关羽忠、义、勇的优良品格和道德情操,受到人们的推崇和赞誉,被供上神的宝座,关王庙也就这样应运而生。传说农历五月十三是关羽生日,民间有做 “关王会”的习俗,以纪念这位有传奇色彩的武将。关王会还要搭台唱戏,以保地方平安。还有那些摆地摊的、变戏法的、卖小吃的、吹糖人的都来赶场子,场面极为隆重。</p> <p class="ql-block">  戟门?门内是祭殿(享殿)。</p> <p class="ql-block">  正殿前的西侧是鼓亭,东侧是钟亭,都是重檐四角攒尖顶。钟鼓亭前相对正殿通道,各有一座两柱单门石坊。分别刻着 “福弥蒼生”和 “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  钟亭南侧还有座四柱三门的石坊,刻着 “义贯云天”;对应的鼓亭南侧同样石坊,刻的是 “气粛千秋”。</p> <p class="ql-block">  正殿为 “启圣殿”,安置着关王神像: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威风凛凛、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正殿两侧还各有一座 “垛殿”,照片是东侧钟亭后方的垛殿(耳殿)。</p> <p class="ql-block">  茶馆不仅是喝茶的地方,还有各种特色食品(东壩三宝)。</p><p class="ql-block"> 感觉高淳老街的临街店面房屋,比漆桥村的老房屋建筑质量要好的多。也是城乡之间的店铺投资和效益有差别吧。</p> <p class="ql-block">  老街现存有 314间店铺,均为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层,挑檐、斗拱、垛、墙、横桁、楼窗,风姿古朴,造型别致,多为明清所建,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风貌,又有鲜明的地方传统风格。</p> <p class="ql-block">  高淳老街西端的白山墙下,一个妇女和孩子抬水的塑像。从地图上看老街西端向北有条 “井巷”,巷中有一口 “乾隆古井”。</p><p class="ql-block"> 据说是明嘉靖年间知县刘启东在大旱年间亲自带领百挖出的深达五丈的古井,原叫 “中街井”。后来乾隆巡江南,喝茶味道极好,听了故事十分感慨,嘱咐地方官爱民如子,保护古井。</p> <p class="ql-block">  老街西端的 “西大门牌坊”,就是老街的老大门,它是老街的标志性建筑,是由四柱三门所组成。牌坊上面写的 “金陵第一古街” 和 “高淳老街”这几个大字,是在 1998年由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游览老街后题下的。</p><p class="ql-block"> 牌楼外的横向街道叫 “通贤街”。</p> <p class="ql-block">  逛完老街原路返回,又拍了两张。这亇 “盐焗蛋”不是什么加工工艺?</p> <p class="ql-block">  近处精品客栈,名字叫 “青丘之山”。</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墙是《高淳非遗展示馆》,至 2012年,高淳区市级以上非遗名录 21项,其中国家级 1项,省级 13项。时间紧张我们也没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包佰朝”,看了半天才明白是亇 “包子铺”,主要是蟹黄包。</p><p class="ql-block"> 1971年,我从知青变成了金湖县制药厂的学徒工,也有了每月 13元的工资。一个周日,与承斌,民章等伙伴上街去吃早点,看见有蟹黄包卖挺贵的,从没吃过决定破费开次荤。每人吃了四亇,非常香。以后回南方也几次被亲友请客品尝,却再也没有了那一次体会。</p> <p class="ql-block">  从高淳老街出来,小之又带我们去看离县城不远的固城湖。汽车就停在 “迎湖路”末端的路边,前方远处就固城湖的西岸大堤,两个亭状建筑是 “桃源索桥”的两个桥墩,也是观景休息的凉亭。</p><p class="ql-block"> 从地图上看,迎湖路北侧的很大一片地被开发成 “固城湖水慢城”,“湿地动物园”, “迎湖桃源旅游度假区”和 “农家乐”等休闲旅游设施。</p><p class="ql-block"> 路两侧还大量开挖了规整的池塘,很多家公司在此投资开设水产养殖企业,有螃蟹,鱼,珍珠等等,面积很大。</p> <p class="ql-block">  上了大堤回头看,堤內的河流和悬跨在河上的 “桃源索桥”。</p> <p class="ql-block">  固城湖西岸大坝笔直的顶部也改建成了沿湖的双向公路,车辆较少,路况好车速却都不低。</p><p class="ql-block"> 放眼湖面水色天光,也想起我们插队的高宝湖畔,一样的辽阔,不过面积肯定不如高宝湖的面积大。我们曾在那里加固大堤,也划着船去湖滩里去罱泥,割草,割芦材。</p><p class="ql-block"> 其实到高淳的景点之前,我们还驶过了全长 12617.2米的 “石臼湖特大桥”,中间是双线的南京地铁 S9号线的轨道桥,左右各是双车道的235国道公路桥,三幅桥并排横跨石臼湖的南北大堤。</p><p class="ql-block"> 石臼湖和固城湖在远古时代都是古丹阳湖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质变形成了今天的二个湖。现石臼湖最大面积 200多平方公里,湖泊具有灌溉、蓄洪、航运和养殖等多种功能。湖区物产资源丰富,其中以银鱼、螃蟹、野鸭等 “三珍”最为出名。石臼湖被人们赞誉为 “日出一斗金,夜出一斗银”。</p> <p class="ql-block">  感谢小之和凯琳,好不容易轮个休息日,又开车带我们跑了一整天,估计得有二百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一架歼十战机低空高速呼啸着向西飞去,高淳西边不远就是安徽蕪湖了,蕪湖的长江西岸是裕溪口。少年上两浦铁中时,常使用通学免票乘坐一列 “浦口-裕溪囗”的普客慢车,坐一站八里地到浦镇站下车,正好赶在第一节上课之前坐进教室。</p> <p class="ql-block">  固城湖东南方岸边是连绵的青山,都不太高,从地图上看,分别秀山,木竹山,尖山,蒋山。1938年,陈毅元帅带领新四军一支队从皖南去茅山开辟根据地,就是乘船横渡固城湖抵达的高淳。</p><p class="ql-block"> 湖面风力有四五级,近岸一群白色的鹭鸟掠着水面翩翩飞舞。</p> <p class="ql-block">  大风将水草吹到岸边,好几条大鱼跃出水面却落在水草上扑腾,几个小伙敏捷地下到坝外水边,<span style="font-size: 18px;">象猫一样全神贯注,等待着捕捉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从大坝下来回到汽车旁,看见他们也提着好几条鱼回来,多是鲢鱼,一条黄色的象是鳜鱼,有约二斤重。</span></p> <p class="ql-block">  离开固城湖往回走,小之感觉时间尚早,又带我们绕路去看了溧水县新建成的城隍庙。</p><p class="ql-block"> 溧水城隍庙,又称邑庙。位于县城小东门外通济街北,为纪念故唐溧水县令白季康而建,而这位县令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堂叔。白居易也为他作了《唐故溧水县令太原白府君墓志铭并序》。</p><p class="ql-block"> 路边游客接待中心和各种店铺广场后方,是一座三门五楼的石牌坊,正面中间匾额刻着 “華林福地”,两侧是 “罰恶”和 “賞善”。</p><p class="ql-block"> 到这才发現,这亇城隍庙是刚刚建好,正在试开放。项目名称叫 “溧水城隍庙文化街区·无想水镇”。</p><p class="ql-block"> 照片是从牌坊的背后向南拍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白季康任官十五载,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在唐文宗李昂的宝历二年(826年)卒于官,邑民思之。于开成二年(837年)始建,历经唐,宋,元,明,数代,在清同治年间毁于太平军于清军战火之中,后于光绪年间重建。</p><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城隍庙占地 1万多平方米,有房间 99间,庙田 90多亩。溧水城隍庙后来成为茅山乾元观的下院,属道教全真派龙门分支阎祖派,下辖小茅山的三茅宫、东庐山的九宵阳盛宫以及亭山的太平庵,皆属全真派。</p><p class="ql-block"> 该庙于日军轰炸溧水时,惨遭浩劫。解放后加上信教者减少。逐渐荒废,并在其地盖工厂,办小学。使这一县城规模恢弘的建筑,彻底的于上世纪 70年代,消失殆尽。</p><p class="ql-block"> 照片应是开发商这一新建项目的设计效果图。</p> <p class="ql-block">  石牌坊后有座 “通济桥”,桥北这栋高大威严的建筑就是城隍庙大门 - 山门殿。山门为单檐歇山顶,明清风格建筑,正中有一匾额,上书泥金的 “城隍庙”,前方楹联 “铁案重平反仰观俯察,金汤资保障阴渗阳舒”。后方是 “无为应有为抱朴守真勤政绩,天道即人道护邦济世誉城隍”。</p><p class="ql-block"> 门前摆放了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门庭两侧据说分别是道教的 “神荼、郁垒”两门神塑像,也有人说是 “千里眼和顺风耳”。石狮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辟邪镇宅的饰物,在宫殿、寺庙、桥梁、府邸、园林等地都会看到它。</p> <p class="ql-block">  山门殿后方黄顶的亭子叫 “诰敕亭”,造型优美,黄瓦铺顶青瓦镶边,采用传统榫卯工艺,全手工拼接,不使用一根钉子。此亭为收藏皇帝诰命的地方,又名 “御碑亭”。亭前的楹联是 “通济古诗载云心补白,达观高天生道义垂青”。</p><p class="ql-block"> 诰敕亭内立赑屃驮石碑一座,上书明太祖朱元璋诏书《敕封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诰碑》,表顶彰溧水城隍 “聪明正直”,宜封为 “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监察一方民众和官员,永享祭祀。</p><p class="ql-block"> 碑文题款是 “明洪武二年制曰”,落款是“庚子邢宗仁书”,连同石碑,赑屃都新刻的,没一点参考明代众多 “诰敕碑”行文规格的仿古意识,看个笑话吧。</p><p class="ql-block"> 诰敕亭的东偏殿是 “月老殿”,楹联是 “香国无边花有主,情天不老月长圆”。西偏殿是 “财神殿”,楹联 “惟丰贻景福,有德裕民财”。</p> <p class="ql-block">  诰敕亭后边就是 “徽恩阁”,始建于元代延佑年间,徽恩两字是感念宋高宗皇恩浩荡恩泽普降,敕封溧水城隍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阁前底层楹联是 “徽德垂仁功绩铭青史,恩纶遗爱城隍祀白公” ,顶层是 “有为循道德,无想壮人文”。</p><p class="ql-block"> 徽恩阁俗称 “三层楼”,重檐飞翘,角上共系有铜铃 8只,形如古钟,风吹铃动,清脆悦耳,据说以前曾作为县城钟楼使用。</p> <p class="ql-block">  徽恩阁后方,石栏围着有一泓碧水 “涵碧池”,也叫 “放生池”。池的中间架有约二米宽的石板 “宝庆桥”,小桥北侧就是 “肃仪门”。</p><p class="ql-block"> “肃仪门”其实是五间黑顶的瓦屋,南北无墙,屋内空敞,雕梁画栋,彩绘华美,原是给观众看戏时遮风挡雨之所。门前柱上有楹联: “莫道世间无苦海,须知头上有青天”,“赫赫明明何必藏头露尾,生生化化须防戴角披毛”。</p><p class="ql-block"> 肃仪二字提醒人们到此应整理仪表,肃然而进,肃仪门之后一进的建筑就是城隍庙的主殿 “正显堂”了,拜见城隍老爷当然要有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  肃仪门后方的古戏台,也叫 “万年台”,戏台上布景绘着麒麟和祥云,檐下匾额 “和聲鳴盛”,楹联是 “吹彻玉笛观明月,歌传金楼遏行云”。</p><p class="ql-block"> 这样结构可看出,肃仪门也部分用作戏剧角色 “出将/入相”的通道和后台化妆之地。</p><p class="ql-block"> 戏台面对正显殿的前方,自然是为大殿中的城隍老爷恭演的,信众只是借光看演出。</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 “正显殿”前的月上,突然响起音乐,戏台上窜出一个 “变脸”的演员,在戏台上自顾自地表演起来。围来几个观众,演员意兴未尽,又窜下舞台与大家近距离变脸互动,合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正显殿”是全庙最宏伟的建筑,占地面积近六百米。重檐歇山绿琉璃顶,殿内建有木结构城隍神龛,神龛全用优质木料套榫,不用一根铁钉。龛内有泥塑贴金城隍坐身一座,高约二丈五尺。神龛两旁,塑有四尊高约两米的文臣武将。</p><p class="ql-block"> 门虚掩,殿内一保安不让进,大概还未彻底完工开放。殿前红柱上楹联 “规模映带山河壮,日月光明树木蔭” 和 “为吏为神原自正,封侯封伯更相钦”。</p><p class="ql-block"> 正显殿前广场两侧,长廊墙壁上绘有 24幅以溧水相关历史为主题的绘画,比如 “隋初溧水建县”,“韩熙载无想寺访高僧”,“周邦彦踏访无想山”等等,仿若徜徉于历史,充满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正显殿中神龛与大殿的北墙之间有通道,可从后门通向 “五凤楼”。</p><p class="ql-block"> 五凤楼飞檐翘角、雍容典雅,是城隍夫妇的寝宫。一楼供奉城隍夫人及二侍女神像,城隍夫人敬氏为白季康之妻,唐朝宰相白敏中生母。白季康去世后,抚育白敏中成才。</p><p class="ql-block"> 五凤楼左边是 “祈子殿”,楹联 “梅子青城廓,女儿红凤泉”。右侧是 “降福殿”,楹联是 “恩随灵雨降,福自德风生”。</p> <p class="ql-block">  最后面是具有 “八面亭”之称的 “怀白亭”,西侧是 “怀白桥”。</p><p class="ql-block"> 桥下一弯河道,近靠处有些造雾的景观喷头。河边标牌说这里是 “秦淮之源”。</p><p class="ql-block"> 河对岸一些新建筑,有够还未完工,应该也是这个 “无想水镇”的范围。</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主体东侧有些园林景观,为秀丽的江南园林风格。一步一景,以水景为核心,四周环列晴光轩、揽星亭、片月亭等建筑,和谐优美。南侧假山为园林精华所在,采用太湖石堆砌, 移山水于园内,观自然之奇趣。花影树影云影,疏影横斜;风声水声鸟声,声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东侧还有些红墙的院落不开放,院里建筑也是仿古屋顶,估计也是用于出租给企业或商家的。</p><p class="ql-block"> 城隍庙院外走了一段,沿途道旁也有很多新门面房,建筑式样并不完全仿古,说不出属什么风格。大都是些饭店,宾馆,各种食品和旅游工艺品的店铺,有不少掛了招牌还没开张。</p><p class="ql-block"> 感觉这个 “无想水镇”,纯粹是一个溧水文化、休闲、旅游促进消费的人造景区。城隍庙已不是原址,崭新的建筑据说还综合了唐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但毕竟已毫无传统的民间文化和宗教信仰氛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