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68年7月8日我们天津女四中16名女学生,乘上西行的列车,带着自己建设边疆扎根农村的决心,成为天津市老三届第一批下乡知识青年,来到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新安公社八号大队二顺才生产队插队落户。</h3> <h3> 后来又有四名天津二十一中的女生加入我们的知青小组。</h3> <h3> 人生要经历很多事情,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发生了,你就得接受。走过了,就是一种心灵的成长。</h3><div><br></div><div> 人最美好的是青春岁月,我们的青春芳华,由不得自己,18岁开始,我们度过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艰苦岁月。</div><div> 青春,难忘的艰苦岁月!</div> <h3>忘不了刚到生产队挑起一担水晃晃悠悠走不稳,像《朝阳沟》里的银环姑娘,到最后挑起担子健步如飞,在挖渠或者平整土地的战役中敢和男社员赛跑。</h3><div><br></div><div>忘不了烈日炎炎下收割小麦,一割就是半个月,手掌上布满血泡,缠紧一块手绢继续弯腰前进。腰像断掉了一样疼,衣服背上布满了汗碱,每天出工十几个小时,没有人掉队。这些农村最艰苦的体力活,我们一件件学,一样样成为行家里手。</div><div><br></div><div>忘不了我们常年没有青菜吃,一碗炒盐巴就是我们最好的下饭菜。那一年我的嘴唇长满溃疡,白天割麦子,晚上还要打场,场面上飞扬的麦糠落满双唇,现在想起来,都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挺过来的。</div> <h3>忘不了战胜困难的欢欣鼓舞,更忘不记想家时的痛哭流涕。</h3><div>想家了,一曲《抬头忘记北斗星》让我们哭成一片。想家了,睡不着觉,到屋顶上唱歌,唱到夜半三更。</div><div><br></div><div>农村的生活原本是枯燥的,每天出工劳作,太阳西下才能收工。<br></div><div>我们这些女知青能歌善舞,第一年春节就自编自演了一台节目。</div><div>“北方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 ,《白毛女》舞剧的精彩片段博得社员热烈的掌声。</div> <h3> 从1972年开始有了选调,其实我们知青小组当年能有幸选调和上学的凤毛麟角,大部分知青选调名额,不知去处。</h3><div> 经过十年,我们知青小组的同学通过不同的途径相继离开生产队,各奔东西。</div> <h3> 十八岁,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青春年华。</h3><div>没有梳洗打扮,没有漂亮衣衫,没有花前月下,没有风花雪月。</div><div> 青春,就这样过去了。</div><div><br></div><div> 你说,人生是什么?</div><div>人生就是一趟开往天堂的列车,只有前行。</div><div>人生就是一场演出,没有彩排,不能重来。</div><div>人生就是一次修行,酸甜苦辣都经历了,就圆满了。</div><div><br></div><div> 青春是懵懂的,到老了,就明白青春无论经历什么,只是一场心灵的历练,在那里要学会的,只是成长。</div><div> 青春 ,人生宝贵的财富,那是一段往事并不如烟的记忆。</div> <h3> 时光流逝,从1968年七月至今,转眼五十年过去了,当年十七八岁风华正茂的女学生,曾经不甘示弱的铁姑娘,如今已经迈进夕阳红的又一个黄金时代。</h3> <h3>下乡五十年,</h3><div>往事不如烟,</div><div>岁月未蹉跎,</div><div>夕阳霞满天。</div> <h3>我们知青当年住过的土坯房</h3> <h3>现在的新安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