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克 思 银 像——莫 斯 科•第 六 号——由谁带回国的

粗茶淡饭

在旌德县档案馆,珍藏着一件特别珍贵的文物:一尊马克思银质半身塑像。这尊塑像高15.5厘米、重250克,为纯银铸造。底座正中,铸有“卡尔•马克思”俄文,下有“第六号,莫斯科铸造”字样。经省文物局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全国唯一的一尊马克思银像,其历史价值弥足珍贵。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马克思银像的由来:<br> 据官方网站宣称:<br> 1921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东方劳动者大学。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王若飞等人,前来学习。在学习时,中国学员提出请求,学校能不能制作些马克思的画像、徽章、雕像,让大家带回国,以作纪念。<br> 共产国际很快作出回应,塑造了十尊马克思半身银像。中国学员得到一尊。回国时,萧劲光将马克思银像带了回来。于是,这尊银像就成了在中国出现的第一尊马克思塑像。<br> 1924年秋,萧劲光带着马克思银像,辗转来到中国共产党最初开展工人运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江西安源路矿,交给了党组织。受组织指派,路矿工人俱乐部秘书梅大栋成为马克思银像的保管人。<br> 但根据梅大栋后人整理的资料,来源大略如下:<br> 马克思银像并不是外界流传的那样由萧劲光从苏联带回。而是由刘少奇从苏联秘密带回的。与银像同时带回的,还有一面苏共党旗。因为银像借用时,正值文革时期,当时的历史原因,谁也不敢提到刘少奇,外界误传为萧劲光带回。<br> 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成立之初,共产国际就在莫斯科铸造了几尊马克思银像。 <br> 1921年4月,刘少奇等人在上海的共产主义小组安排下,到苏联去留学。当时去苏联的人又分成好几个小组,分批去苏联。刘少奇是其中一个小组的负责人。<br>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苏联也成立了中共的一个支部(中共旅俄支部),刘少奇转为中共党员,是这个支部的委员。共产国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就把其中的一尊马克思银像(第六号,莫斯科制造)和一面苏共党旗,一起交给了中共在苏联的这个支部,委托他们带回国内,转交给远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希望中共早日加入共产国际。<br> 1922年春,刘少奇听从党组织的决定,带着马克思银像和一面苏共党旗提前结束学业、提前回国。先是回到了上海(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被安排在上海中共中央的一个直属部门工作。<br> 当时的总书记陈独秀特别希望中共能够完全独立自主,对加入共产国际一事表现得非常抵触,陈独秀当时是拒绝加入共产国际,所以也根本不愿接受共产国际赠予的银像和苏共党旗。 <br> 直到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才宣布加入共产国际。<br> 这时,刘少奇同志已经带着马克思银像和包裹银像的这面苏共党旗来到江西安源开展工人运动。这尊马克思银像这样辗转来到了安源。<br> 查阅刘少奇年谱:1921年5月中旬,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介绍,刘少奇与任弼时等人带着杨明斋所写的介绍信,从上海坐邮轮,取道日本(长崎)到苏俄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今哈巴罗夫斯克)、海兰泡 (今布拉戈维申斯克 )、赤塔、伊尔库次克前往莫斯科。因俄国革命后,战争创伤和敌人破坏严重,火车缺乏煤,要烧木柴,铁路也要边走边修,所以一路上,火车开开停停,前后走了三个月。与其同行赴俄留学的还有萧劲光、任岳、周昭秋、胡士廉、王一飞、廖划平、陈启沃、吴芳、谢文锦、蒋光慈等人。8月3日 ,刘少奇进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学习,被编入中国班。该校于一九二一年二月成立,是专门为苏俄东部和东方各国培养政治干部创办的。这年冬,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始在东方大学中国班发展成员,刘少奇同罗亦农、彭述之、卜士奇等第一批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东方大学中国班的党员和团员组成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刘少奇担任了中共旅莫支部委员。在东方大学,刘少奇非常认真地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史》、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波格丹诺夫的《政治经济学》、俄文、唯物主义、西方革命史以及青年运动、职工运动等书籍和课程,从莫斯科东方大学为中国革命取回了马列主义的“真经”。这为他回国后,所从事的工运运动以及后来在中国革命理论方面所做的贡献,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br> 1922年5月东方大学放暑假之前,刘少奇被通知结束学业回国,和他一同回国的有陈为人、袁达时、韩伯画(庄文恭)、卜士奇等共产党员。刘少奇回到上海后,根据组织安排,进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9月,到江西省西北部的安源煤矿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随后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代主任,主任。<br> 萧劲光:1921年5月与刘少奇同期赴苏联学习,成了莫斯科东方大学第一批中国学生中的一员,后转入苏联红军学校学习了一年多军事,因遭到总书记陈独秀的反对,又回到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底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回国,到安源参与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从以上两人的留苏简介看,马克思银像应由刘少奇带回国内,可能性较大。因为在当时,刘少奇已经是中共旅莫支部委员,属负责人之一,把马克思银像交他带回国内,合情合理,从组织上考虑来说,也是必然的首选;其次,共产国际希望中共早些加入共产国际组织,而刘少奇当时是做为政治干部进行培养的,因此,将马克思银像委托刘少奇带回国,是完全有可能的。<br> 这里有几个谜团:1、马克思银像是刘少奇带回国的还是萧劲光带回国的?如果是刘少奇带回国的,是秘密带回国的,没有其他人知道,只有刘少奇本人知道。回国后,刘少奇本应该及时将银像交给党中央,由于陈独秀对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加入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非常反感,有抵触情绪,故刘少奇只好将银像带到安源,存放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里,从情理上讲,应该是这样。<br> 2、如果是萧劲光带回国的,应该属于公开的秘密,因为“马克思银像”是应“中国学员提出请求,学校能不能制作些马克思的画像、徽章、雕像,让大家带回国,以作纪念。共产国际很快作出回应,塑造了十尊马克思半身银像,中国学员得到一尊。”。如果真的象文中所说的那样,是响应学员的要求,那么就不止有银像了,还应该制作画像、徽章等,这样可以满足更多的学员。<br> 在《萧劲光回忆录》中,没有将马克思银像带回国这方面的记载。“在莫斯科东方大学”这一章节里,萧劲光写到“莫斯科,这向往已久的地方,如今我们真的到了她的面前”并回忆到:在莫斯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战后的俄国正处于普遍的饥荒等等。记录了与刘少奇、任弼时等参加了1922年1月在莫斯科举行东方劳动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也叫远东劳动人民代表大会),担负大会的一些文书工作。重点回忆了“1924年1月,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列宁不幸逝世”。“消息传来,苏联人民悲痛欲绝。在那些日子里,我们东方大学的学生和苏联人民一样,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痛惜万分,我和弼时(任弼时)等同志还作为东方民族的代表,进工会大厅为列宁守灵五分钟”等内容。<br> 3、马克思银像如果是萧劲光带回国,为什么《萧劲光回忆录》“在莫斯科东方大学”这一章节里,对“马克思银像”之事,知字未提,应该说:不符合逻辑?这对于一位刚出国门,追求革命真理的热血青年来说,在十月革命的故乡,第一次见到“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银像,并由自已亲自将银像带回国,那种心情是何等的激动万分!是荣耀,是神圣,更是一种伟大的使命。在《萧劲光回忆录》里,应该有这方面的回忆记录及当时的心情感受。其次,萧劲光回国后,到了上海与党中央取得了联系,完全有机会把马克思银像直接交给党中央,为什么不交给党中央?确非要带到安源交给安源党组织,从道理上讲不通,让人不可思议?制作“马克思银像”属公开的秘密,其他同学应该知道。与萧劲光一道去苏联留学的同期同学中,或一道回国的同学中,未见到一篇反映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时有关“马克思银像”方面的报道和回忆文章,令人费解!<br> 故马克思银像,究竟是刘少奇带回的,还是由萧劲光带回国的,现两人已作古,终成了一个历史谜团,如果要解开这个历史谜团,只能在前苏联共产国际档案馆里查找答案。<br> 1922年9月,刘少奇被派到安源路矿;1923年春,刘少奇接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1925年4月,刘少奇携安源工人运动硕果,以汉冶萍总工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的身份,赴广州参与筹备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5月,刘少奇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此后,离开了安源。<br> 梅大栋于1923年10月经恽代英介绍到江西安源路矿学习工运,在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作,后应同学李延瑞的请求到路矿工人子弟小学兼教员。1924年1月,由吴化之、李延瑞(原宣师同学,先到安源)2人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刘少奇的妻子何葆珍,于1922年9月因领导学潮被校方开除。经过学校党组织的联系,很快来到长沙中共“湘区工作委员会”。同年10月,何葆珍被分配到安源工作,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任教员兼工人俱乐部书报科委员。1923年春,何葆珍转入中国共产党,4月与刘少奇结成革命伴侣。1925年2月,梅大栋担任安源工人俱乐部秘书,俱乐部主任是刘少奇。<br> 从以上的时间分析看,刘少奇与梅大栋直接共事的时间,估计是1925年上半年,一个是俱乐部主任,一个是俱乐部秘书,属上下级关系,但时间不长(大概4个月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因工作关系,刘少奇与梅大栋朝夕相处,接触较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成为刘少奇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加上刘少奇的妻子何葆珍,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任教员,与梅大栋是子弟学校的同行关系,而在工人俱乐部这边,何葆珍与梅大栋又是同事关系。所以说:刘少奇与梅大栋熟悉的时间,比他们做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更要长些。因此,刘少奇与梅大栋的关系很密切,这里不排除梅大栋任俱乐部秘书,与何葆珍推荐是否有关系? 另外,据《旌德党史资料选编》(1990年5月出版)里面有幅照片“安源路矿工会工人学校职教员” 刘少奇、梅大栋均在上面,该片摄入1924年6月15日,也说明了“刘少奇与梅大栋熟悉的比较早”这一事实。<br>此外,中共一大代表——陈谭秋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徐全直,也在这张照片里。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罢工领导人陈潭秋受到军阀的通缉。为了陈潭秋的安全,党组织决定陈潭秋、徐全直等转移到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作,与刘少奇、李立三一同从事安源工人运动和建党工作。陈潭秋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员,从事职工教育。徐全直的公开职业是路矿俱乐部教育股所属职工子弟学校和工人补习学校的教员,实际上她主要做工运和青运工作。<br> 其实,梅大栋与萧劲光也有段革命的友情,关系也很密切。1924年春,萧劲光从苏联回国后,就来到了安源参加工运运动,任游艺股长。同年10月,梅大栋与萧劲光一道赴长沙,出席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相处了一个多星期,彼此之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萧劲光离开安源,根据党的需要,去广州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1927年2月,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率军收复皖南,抵达绩溪县城。当旌德县党部筹委会派汪君实等人到绩溪,与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取得了联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的萧劲光亲自接待了旌德县党部筹委会汪君实等人。汪君实向萧劲光主任汇报了旌德的局势,请求派兵进驻旌德。萧劲光说:六师的任务是追击军阀、刘宝题部和淮海镇守使白宝山的部队,途经宁国、宣城,不走旌德,旌德党内可推选一位县长候选人,报师政治部批准加委。汪君实提出梅大栋为候选人。萧劲光在安源路矿与梅大栋是同事,对梅大栋很了解,但考虑到梅大栋不在旌德,还在武汉任职,不宜作候选人。故汪君实推选中共党员谭梓生为县长。 1967年7月16日,中共旌德县委向梅本华借用马克思银像,进行传统教育。正值文革期间,梅家人没有说银像的来源,也没有说萧劲光,当时连梅大栋名字都不敢提及。因为在1931年元月,梅大栋在上海武昌路650号住处被捕,先后有36人遭到逮捕,2月7日,李求实、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五位年轻的左翼作家,还有林育南,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杀害,而李求实、林育南都是梅大栋的同事。1929年1月,梅大栋从旌德越狱逃到上海,与时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的李求实取得了联系,然后通过李求实与上海党组织接上了关系。<br> 梅大栋被捕后,关押在龙华监狱,后送往苏州江苏反省院,1934年7月,经保释出反省院,此后,梅大栋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梅大栋又在国民党的军校里服务过,由于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问题;反右中梅大栋又因上万言书受到冲击,被戴上右派帽子,先后被抄家六七次,尸骨险些不存。加上解放后,梅大栋在四川的工作,是由刘少奇写信帮助安排的。因此,四川等地,多次来人外调,主要是搜集刘少奇资料。只有梅大栋母亲梅坤荣私下跟家人说过是刘少奇带回的。<br> 对党史颇有研究的旌德知名人士曹小兵先生介绍,终于查到这一说法的来源地,安徽作家姜继永发表在2001年第2期《党史纵览》上的一篇文章——《马克思银像在中国历险记》。“1921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东方劳动者大学。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前去学习。在学习时,学员提出学校能不能制作些马克思的画像、徽章、雕像,让大家带回国,以作纪念。共产国际很快作出回应,塑造了十尊马克思半身银像,其中,第六号银像赠送给中国共产党。”另外,文中提到“萧劲光是第一批被派到东方大学学习的学员,回国后,调到江西萍乡安源路矿工作,----将共产国际赠送的马克思银像郑重地交给了刘少奇”。 1995年8月,中共旌德县委党史办编辑的《先驱者之歌》——旌德革命斗争故事,有篇刘春华的《一尊珍贵的马克思银质胸像》文章,是根据叶良彪、汪天泉征集资料和有关党史内容编写。据说:1924年10月,苏联赠给中国共产党一尊马克思银像,由萧劲光从莫斯科学习回国时,带回到革命圣地安源路矿” 这一说法,但刘春华还是比较严谨,加了“据说”二字。<br> 由于这一说法流传甚广,确成了历史的“母本”。中共旌德党史涉及马克思银像这一内容时,都被张冠李戴,也让后人在研究这段红色记忆时,以讹传讹,被世袭了下来,真正失去了党史的真实性、严谨性,误导后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