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刘小欢

<p class="ql-block">  寒假,选择窦桂梅老师的《听窦桂梅老师评课》,阅读一遍,深深叹服,一边读一边反思,我个人觉得没有“心灵互动”的阅读是没有生命的阅读。</p><p class="ql-block"> 此书结构简单,由22篇文章组成,每一篇文章都是窦桂梅老师听课后提出的建议或记录下来的感受。每次听课,她只抓一个方面,可能是教师课堂语言,可能是教学内容,可能是教学韵味,也许是教学的落脚点等等。细读中,我读出了一个对语言极度敏感而细腻的窦老师,读出了一个唤醒教师专业尊严的窦老师,读出了一个研究教学持之以恒的窦老师。</p><p class="ql-block">  窦老师对语言极度敏感而细腻。在听课中,她敏锐地提出老师要梳理孩子们的发言;她敏锐地提出教师要从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开始,自觉地“漂洗”教学中的杂质,每一处都力争显现出汉语言的真面目,不能只用“好”“真好”“真棒”等笼统空洞的词语进行课堂评价;她建议教师必须让那些喜欢抢先答问的学生知道,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几十个小朋友;她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做到真正的对话;她大胆地质疑…</p><p class="ql-block">  窦老师主张:教学要追求有效性,但不可急功近利。窦桂梅老师说,教学是“慢”的艺术,给学生一粒粒种子,然后把他们交给岁月,我们终将看到万涓成河、幼苗成林。当然,幼苗成林少不了来自根部的营养,也就少不了教师静下心来,详读课标,自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从而获得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双减”形势下,我个人认为这对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双减政策没有减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没有放弃对学业质量的追求,所以我们不能减态度、减努力、减拼搏。孩子们要努力,我们教师也得努力,总不能在一次次的试误中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如果评课教师,既有一双慧眼发现其教学的亮点,又能真诚地指出其存在的缺点,并能准确的解剖其盲点,他也是在迈向“名师”的路上。窦桂梅老师说,评课时,一定要“缺点不漏,优点说透,方法给够”,这是评课的金玉良言吧!</p><p class="ql-block">  窦桂梅老师说,守望教育理想,就从坚守秉笔书写的习惯开始。她认为,具有写作兴趣的教师往往富有丰富的情感,拥有理性的头脑,总是保持一种敏锐的目光,细心体察身边的冲突和矛盾,聚集点滴的教育教学感悟,汇成思想的洪流。她就是这样秉笔书写撰稿成书的。她激昂地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窦老师评价说“好课”是看不出“教”的痕迹的,看似师生随意聊天,可课堂上常常高潮迭起,悬念频生,教师引领学生探奇揽胜,旅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复,别有洞天,而这些其实是教师经意备课的结果。老师的经意蕴含于润物无声的教学环境中,正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说得真好。</p><p class="ql-block">  窦老师施行“共读”“共教”“共评”“共写”的教研方法,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她是实干家,干实事,她也说实在话,她还指出一堂课留有些许“缺憾”“瑕疵”不是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这话语既实在又贴心,试想想,课堂上,数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思想的原野上驰骋,在精神的苍穹里神游,这对于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应对这样的挑战,疏漏、欠缺在所难免,而教师也正是在这种挑战与修正中,才有了智慧生成。</p><p class="ql-block">  好课练就实属不易。即使如此我也会努力“磨刀”为“砍柴”做准备。我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地爱教育,我喜欢读这本书,因为它多视角地再现了课堂,高度调动了我的思维,让我不由自主地进行反思,并指导我实践。</p><p class="ql-block">  我欣喜于自己认真拜读了这本书,真心感谢窦老师的金玉良言让我能更清晰地剖析出自身的问题,也了解到许多提高自我的途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多阅读,善思考,多多听取前辈们的宝贵意见,不断实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走向更广阔的教育教学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