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海角亭 求证东坡字——这样游览有味道

善见吧

我记不清是第几次游览海角亭了。这个不重要,反正,只要静心慢嚼细品,每次都有感悟、有喜悦、有收获。<div> “苏东坡曾经游览海角亭并题‘万里瞻天’”之说广为流传,本人在宣传北海历史文化专著里也取信过此说。我希望这是铁证如山的事实。海角亭是北海合浦著名景点,合浦是我爱之极深的故乡。这次参观,比过往都看得更仔细认真——从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到文字史料,目的是寻找苏东坡的足迹,“小心求证”苏东坡游览此亭并题字之事;但是,我前观后看,左思右想,总感觉“苏东坡游览海角亭并题字”缺个铁证。<br><div><br></div></div> 所谓铁证,就是确凿证据。题词原物、苏东坡记述诗文等,应该是铁证;东坡观亭题字目击者的记述和当时官方正史记述也是颇有说服力的证据。可是,这些我都没见到。<br> 海角亭已经多次迁建,明迁于现址,悬挂的“万里瞻天”匾是今人集东坡字。据说,苏东坡原题字做成石碑,已佚;又据说,清末廉州知府李经野1907年模仿写成门额悬挂在亭上,已佚。我求铁证,不要“据说”。<br> 本人看到最早说苏东坡题写“万里瞻天”的文字,是清陶正中1735年的《重建海角亭碑记》,记云:“古碑称海角亭不详所自,始宋学士眉山苏长公有‘万里瞻天’题字”。这里仅说东坡题字,没说他到此游览。陶正中写碑记离苏东坡住合浦已过630多年,中间经历了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前期,我挺纳闷,怎么没看到这期间关于苏东坡游亭题字的记述呢?陶正中又没具体说古碑为何碑,无法何时,故意为难我们吗?早于陶正中记海角亭的史料是有的,如元范梈1317年撰、元伯颜1322年撰和明谢一夔1475年撰的海角亭记,以及诸版本《廉州府志》陶正中之前的其他“海角亭记”,可是,这些“记”都没提到苏东坡游海角亭并题字!往后的,有清道光年间(1821-1850)陈司灌撰写的对联“海角虽僻山辉川媚,亭名可久汉孟宋苏”诗意地说苏东坡与海角亭有关联。<div> 此路不通,另辟他径。搜索苏东坡诗文是否说到。</div> 苏东坡是一个酷爱写日记和以诗记事的文人。他来合浦途中和居住合浦也是一路写诗或文纪事:在昌化出发前撰写峻灵王庙碑文,经琼州为“泂酌亭”起名并写诗记录,在澄迈带狗过桥有诗,在雷州兴廉村净行院寄宿游览小溪有诗,在官寨被困海上有文;在合浦居住,会客、喝酒、吃肉、尝果、品饼、聊天、收礼,一场台风来,一只瓶子响,朋友送帽子枕头,庙宇墙上一句题词,来访僧人一句话,等等,他都或诗或文记录。可是,为什么没看到他记述游海角亭并题词的诗文呢?不会是喝高了忘掉吧!应该不会,《瓶笙诗》就是他在合浦醉卧写的哦。<div><br> 毫无疑问,那时廉州本就不大,矗立个纪念孟尝的海角亭,爱游山玩水的苏东坡在廉州居住近两月,不到此亭溜达似乎也不合常理。海角亭初建年月待考,有的文化人认为,苏东坡到合浦前海角亭已经存在,其中有建于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说和建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说,但都是论说居多,论据不足。据说有个版本的元伯颜《海角亭记》里面记载北宋钦州知州陶弼(1015-1078)有海角亭诗云“骑马客来惊路断,泛舟民去喜帆轻;虽然地远今无益,争奈珠还古有名。”陶弼于1062年-1065年知钦州,也到过合浦。如果他“海角亭诗”坐实,虽无法证实苏东坡到过海角亭并题字,但很能说明苏东坡到合浦前海角亭已经存在。因为东坡比陶弼到合浦早30多年。然而,非常非常遗憾,陶弼诗词集里没有“海角亭诗“,明崇祯版和清康熙版《廉州府志》收录的元伯颜《海角亭记》也未见此诗,康熙版《廉州府志》还收录陶弼写钦州和合浦的诗20多首,我反复查阅也没见“海角亭诗”。苏东坡离开合浦64年后,南宋有位学者两度(1164-1165,1175-1177)到钦州担任府学教授(管教育的官员),他就是《岭外代答》作者周去非。他在书中“天涯海角”篇说合浦有海角亭:“钦州有天涯亭,廉州有海角亭。二郡盖南辕穷途也。钦远于廉,则天涯之名甚于海角之可悲矣。” 很遗憾,又是很遗憾,从《岭外代答》看,周去非没到过合浦,也就是说他并没有见过海角亭。<br></div> 本人所知道的,最早详细记述海角亭的是元代海北海南道廉访司照磨范梈(1272-1330),其《海角亭记》说廉州原有海角亭,但已废。他要求郡吏重修。摘一小段:“钦廉僻在百越,距中国万里,郡南皆大洋而廉又居其折,故曰海角也。有亭于西南隅,昔人以是名之。岁远代易,废已久矣。延祐三年秋,余始过郡,访址得于荒烟乱水之间,欲复之未能也。嘱之郡吏曰:‘诺明年来告成,请记之……’”。前面已讲过,里面没有关于苏东坡的事。<br> 总之,苏东坡游海角亭并题字还是缺个铁证。当然,即使苏东坡没有游览过海角亭并题字,海角亭依然是名胜古迹,这是另一问题。<br> 如果个别朋友看了本文心情不美丽,敬请见谅。<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