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村莫家楼“文化栏目”第六期

大漠孤烟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历史名村莫家楼文化栏目笫六期目录</b></h1><h1>1中卫市市长马洪海到莫楼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中卫新闻网)</h1><h1>2 莫家楼的戏剧社火 (莫如江)</h1><h1>3寺观壁画传承人王学义 (王学义)</h1><h1>4盐道莫家楼古渡(张建忠)</h1><h1>5莫家楼诗词 (王菁华 乔维祖 郜明锋等)</h1><h1>6书画欣赏 (王学义)</h1><h1>7七不出,八不归(罗 艳)</h1><h1>8 一段君臣对话(黄 龙)</h1><h1>9莫家楼传奇第二回(莫如江)</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卫市市长马洪海到莫楼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莫家楼的戏剧和年节社火</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莫如江</div> 莫家楼人有着传统的文艺爱好,尤其戏剧社火,可谓是人才济济、精英辈出;既有精典戏剧、社火,又有杰出艺人。建国前,就曾因抓破天的狮子按水殿的龙而亨誉四方,建国后又成立了业余剧团,新的艺术表演非但为莫家楼人提供了文化艺术上的更大发挥空间,也让莫家楼人从单一的社火文化走上了戏剧舞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坚持到改革开放。特别在50年代的民主革命时期,除县专业秦腔剧团外,莫家楼业余剧团是唯一的民办文化团体,是新中国文艺战线上的排头兵,为新中国的文化宣传和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br> 莫家楼业余剧团成立于1951年,赵玉柱任团长兼导演,王如珍任副团长兼鼓手,冀玉秀、罗登成、康二胡等皆为乐师。主要演员有王如珍、岳灵、徐金录、邱吉美、赵玉柱、沈秀珍、余桂莲、查尔喜、莫文翠、李印兰、章进礼、章进智等。<br>莫家楼业余剧团,完全是由群众自发兴起、新政府扶持组建而成的。所有演员、乐手皆出自当地群众,乐器有乐手自带,道具、戏装、皆有当地群众捐钱置办,并在老营子搭建了戏台。起初是农闲排练,节日演出,后来是只要农闲就演戏,没几年光景莫家楼剧团的戏就演得小有名气,尤其是“小二黑结婚”和“梁秋燕”两出现代“眉户戏”轰动了中卫城乡山川:新的文化娱乐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内容。<br> 五十年代人爱人,莫家楼业余剧团一直是义务演出,不拿工资,不计报酬;不像如今的人,不讲无偿服务,没有免费的午餐;稍一出名就高人一等,一旦当红,便身价百倍。莫家楼剧团的人只知道演戏,演好戏,戏也就愈演愈好,而且涌现出了不少像王如珍、赵玉柱、沈秀珍、岳灵、莫文翠、李英兰、邱吉梅等优秀的演员。无论个人天赋,还是表演艺术;若放在当下,都绝对是顶尖的名角、名家。五三年春节,莫家楼的“小二黑结婚”要在县城的南大操场上演,城乡群众纷涌而来,迫使县专业秦腔剧团不得不闭门停演。 女青年莫文翠(右)和李印兰(左),是在前辈们的精心培养下,在这部戏中涌现出的两位新星;二人共演“小二黑结婚”中的进步女青年小琴的角色。唱腔优美婉转,表演精湛形象,刻化出了一位优秀的中国新青年,表达出了新社会广大青年妇女冲破封建礼教的约束,大胆争取婚姻自主的心声,严厉地批判了封建包办婚姻对妇女的迫害!形象逼真、声容并茂、深受广太观众所喜爱。王如珍是建国初期很难得的高智商知识分子,非但能书善写,对戏剧表演更是情有独钟,在该剧中饰演主角二孔明的角色。用其深厚的戏台功夫和纯正的唱腔,形象逼真地刻化出了代表封建礼教的“二孔明”的道貌岸然,将剧情一次次推向高潮,赢得了场下不断的掌声。 赵玉柱,雅号叫赵吵子,是落籍莫家楼的山西人,擅长秦戏晋剧,是一位老戏骨。虽然任团长、导演,在剧中也经常串演角色,在该剧中饰演国民党专员马炳正。虽然是一个配角,唱腔台词亦很是不多,但在他入木三分的精湛表演下,就能刻划出一个活脱脱的国民党专员作威作富的丑恶形象,不能不说配角的重要性;一朵鲜花如果没有绿叶作陪衬,就会失去生机。相对而言:饰演剧中“三仙姑”的岳灵,更是一位难得的戏剧天才、角中之角。“三仙姑”在该剧中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而在他的表演下,“三仙姑”竟成了该剧中的一位活跃人物,一位男演员反串女性角色,竟能如此成功的活跃整台剧情,更是少有难得!<br>  莫家楼剧团的主要特点就是无私奉献和团队精神;数年来从没有主角和配角的区别,没有后勤、剧务和乐队的区别,所有人都一样。大家都是一个目的,做好人、演好戏。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在没有工资报酬、一直义务演出的情况下,没有产生过意见纠纷,没有出现过任何诽闻,一直能够坚持很多年的原因。<br>  莫家楼剧团是一个具有文化艺术实力的团体,不但能演历史剧,折子戏,更喜欢全本大戏;除历史剧“秦香莲”外,“小二黑结婚”、“梁秋燕”、“三世仇”、“挖界石”等是莫家楼剧团的代表剧目。从建国初期的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莫家楼剧团不但在文化宣传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培养出了一批文艺人才,留下了好的传统。虽然有几位演员被提拔为国家干部,有的被调入专业剧团;随着时代的进步,剧团又变成了后来的宣传队,但莫家楼的文化宣传却一直没有停止…… 莫家楼除了活跃的业余剧团以外,其它社火也是榜上有名,每年一到腊月,莫家楼所有机关团体就开始了社火的演练,盐务局和河管局是两个大机关,率先带头。社火从大年初一早饭后开始,河管局的高跷盐务局的船,抓破天的狮子按水殿的龙,和所有社火就会从各个街口向土街涌来。<br> 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声声;龙腾狮跃、旱船如梭,高跷翩翩、秧歌起舞。彩船彩服夺目耀眼,小丑花脸滑稽诙谐,美女艳装更是让人心旌摇荡。<br> 划旱船的老翁银须白发,善眼慈目,双手执着划板随着鼓点,踏着碎步,用优雅的姿势引导着旱船互相穿梭,左右循回地在所有社火的外围徐徐向前。<br> 驾船的美女各个艳妆,或面戴眼镜或头顶凤冠,漂亮的就像戏中的“胡凤莲”一样。旱船随着鼓点前后起伏,左右摇恍,犹如在水中一样。船队后面是戴着面具的稀溜溜翠和大头弥勒佛,手中扬着拂尘向围观的群众亲昵,惹得一些妇女笑得喘不过气来。紧接着是牵着毛驴的小丑,一手牵着驴子,一手拿着响鞭,啪啪啪地甩的山响,围观的人们怕伤着自己,纷纷后退几步,场子就随之宽了起来。<br> 骑驴子的男人装扮成美女,戴着眼镜看起来十分风骚。踏着嘚嘚嘚的碎步,有节奏的抖动着牵驴子的缰绳,驴子脖颈上挂的串铃也就有节奏地发出碎银般的响声。随着牵驴子小丑的姿势变化,不断变换着或前或后或跳或蹦的动作,熟练的高跷技艺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和掌声。<br> 中间最打头的社火是抓破天的狮子。彪悍高大的抓破天,光着膀子裸露着健壮的胸肌和有力的双臂,一手举着用红绸裹着的绣球,一路打着拳式导引着两只金毛雄狮翻滚起舞;正月的天气还称不上温暖,热汗使他身上散发着白气。<br> 狮子后面是按水殿的两条青龙,在激越的鼓声中上下翻腾往返穿行。再后面就是河管局的高跷队排成两行,前面是手拿镰刀斧头的工人农民,后面就是唐僧取经的师徒四人;孙悟空、猪八戒形象滑稽,举动活泼,再后面是八仙过海、七仙姑下凡等都有着逗人发笑之处,然后是秧歌队、腰鼓队、还有节奏明快的八王鞭。<br> 整个社火在小街上耍过一圈后社火就渐渐进入到了高潮。这时候,旱船、高跷、秧歌队及一切社火都停靠在两边,参与社火的人又成了观众。街上的人无法容纳,就都涌上了街两边店面房的屋顶,简直是人山人海。街中的场子上就剩下了抓破天的狮子,牵着毛驴的小丑,还有麻老婆子和她老公耍逗的推车子。<br> 起先是牵驴子的小丑和白娘子玩扑蝴蝶的游戏,推车子也同时耍逗。白娘子手中长杆上拴着蝴蝶,引逗小丑相扑,此时的鼓点欢快而激烈,此种社火主要看小丑的高跷技艺和滑稽幽默的玩逗。随着白娘子巧妙地引逗,招惹的小丑前后翻滚腾跃或打叉等高难动作,使观看的人聚精会神,目不斜视。<br> 而推车子的一对公婆更讨人笑闹,拉车子的麻老婆子画成了红嘴唇、白眼圈,粉白的脸上用红圈画成了麻坑,两只耳朵上吊着两只红辣椒;穿着宽大的蓝缎大褂,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左扭右拐,装着拉车子的架势,走一步退三步,摇摇晃晃。一边向后招呼着:“老头子,使劲推。”老公也应对着:“老婆子悠着点。”一对一答招引着围观人的笑声。<br> 等着两拨社火耍过,才真正到了高潮。一条小街分作两处,一处是小丑牵驴子过渠上桥,一处是抓破天的狮子上桌子。这边小丑花腔怪调,响鞭声声,招惹着观众。<br> 那边抓破天拳打狮子的一招一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围观的人们这边瞧瞧,那边瞅瞅,来往穿梭,鱼和熊掌二者难割难舍。<br>这边小丑牵着驴子过渠,驴子畏缩后退,不敢向前。小丑就在后面甩响鞭,毛驴则用蹄子踢小丑。小丑又从前边拉,毛驴就向后边退。往返几次不得成功,惹怒了的小丑更加凶狠的向驴子扬鞭。<br> 驴子却干脆卧倒在地,气坏了的小丑没得办法,只好前边拉,后边抬,往返前前后后。此时鼓点也轻缓间歇,等小丑玩逗够了,驴子也歇过气来,小丑响鞭一甩,驴子就一个蹦子跳了起来。<br> 锣鼓随之又激烈起来,小丑又拉着驴子跳渠,驴子欲跳又怯,退而不前。小丑愈是用劲牵驴子,驴子愈是往后退,就这样在场子里兜着圈子。最终小丑将驴子拉到渠边,小丑给驴子演示着跳过渠子,一边使劲地牵,一边吆喝着给驴子助威,驴子最终鼓起勇气蹦的一跳就过了渠子。鼓点又松弛轻快下来,小丑显示愉快地牵着驴子嘚嘚嘚的奔向桥边。<br>  上桥下桥更为精彩,用两张方桌搭起来,一边搭一片木板像一座拱桥的样子。驴子要从这边上去,再从那边下来,中间的花样动作更为精湛。仅这一上一下,就得一顿饭的功夫。<br>  此时抓破天的狮子亦进入了高潮,两头金毛狮子已上了五层桌子,锣鼓有张有弛,围观的人们喝彩助威,锣鼓激烈起来;两头狮子抖起神威忽起忽落,选择着方位,校正着姿势准备跃上第六层桌子。<br>  围观的人众圆目睁视,心跳咚咚,又要目睹雄狮高空腾跃挪拿的技艺,又要为万一失足而产生的后果提心吊胆!锣鼓忽然由迅疾戛然一顿,节奏继而轻快缓慢下来,原来两头雄狮已双双跃上第六层桌面。随着一阵激烈的掌声、呼叫,人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还有两层桌子没有上去,最后还要一层一层的下来。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下桌的动作就更加惊心动魄。<br>  社火全部耍完就到了晚饭的时间。晚饭过后,戏台上的开场锣鼓就又响了起来。人们挟着凳子从四面八方涌向戏台,戏场很快就坐满了,最后来的人就上了戏台附近的土堆、屋顶,找不到地方的人只好在场外的摊点旁游转。<br>  戏台上开场锣鼓正在激烈,冀吵子敲打着干鼓如急风骤雨,时而万马奔腾,时而流水淙淙,重来山崩地裂,轻时如珠落玉盘。罗登成双目如缝,干瘪的茄子脑袋,随着悠扬的板胡声不停地摇晃着,身心完全陶醉在了演奏之中。其它文武场面的乐手则随着鼓板和板胡的导引轻拉慢奏,一声急骤的马蹄声之后,幕后一声响亮的叫板,薛平贵扬鞭催马急驰而来;又一阵时急时缓的马蹄声演奏后,薛平贵收鞭下马,提袍甩袖地向台前就是一个大亮相。<br>  一连串的动作干脆利落,英武豪气的扮相博得了响亮的掌声。<br>  场子后面的人听到掌声挤着向前看,前面的人又怕被挤在后面,于是就用屁股向后紧顶着。左面的挤向右面,右面的挤向左面,前面和中间坐着的人总算稳定,后面和两侧的人谁都不愿意落在看不见的地方,于是就你拥我挤互不相让。<br>  人太多了,无法平衡的了,终归有一些人只能听戏,有的人干脆就到小吃摊上赶心上的迷气。场子后面布满着适合年节的小吃摊,都是些赶嘴上心慌的吃食:醪糟、黄酒、卤鸡蛋、卤豆腐、土豆菠菜绘制成的头脑、凉粉、酿皮、五香瓜子、莲花豆瓣、软梨子、柿子。<br>  过年节大人小孩有的是零钱,每个摊点上都坐满着人,看不见戏的人,宁愿在这里赶嘴上的心慌也不愿回家去。孩子们看不懂戏,只是赶红火凑热闹而已,还能拿着家里给的压岁钱吃一些零食。<br>  午夜时分大戏才罢,场子里就乱了起来,都叫着自己的家人,东张西望、前呼后喊、有叫爹呼娘的,有丢帽子找鞋的,慌乱过后人们陆续而归,议论评点一直到各自的家门。 <h1> <b>寺观壁画传承人王学义先生</b><div>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隔断装板上,还有宣纸绘画装裱成卷轴、绢布绘画装框悬挂,工艺种类繁多,制作过程不同。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山水花鸟、图案装饰等等。这种绘画形式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汉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br>中卫自古佛道兴盛,仅小小的中卫城内就有“九寺十八庙两庵加一祠”之说,各寺观都有数量可观的壁画。中卫土生土长的王学义,自幼酷爱绘画,中学时受教于著名美术教师王稚春,七十年代结识了中卫著名老画家王道清,亲聆教诲。<br> 1985年中卫修复古迹新鼓楼,时任中学美术教师王学义被邀请参与古建壁画工作,在这里重逢分别二十余年的美术老师王稚春同台作画,一起研究古建壁画与普通绘画的共通和区别,继承传统画法,改进壁画内容,依据中卫古八景等历史典故,配以中卫古诗词,创作了多幅壁画,得到好评。自此王学义开始了参与寺观壁画之路。<br> 之后王学义利用假期及业余时间参与了境内多处寺庙壁画的绘画,此间结识了中卫著名老艺人王在田,向他学习寺观壁画经验。王在田擅长国画,精于古建彩绘,在高庙留下了大量作品,王学义深受其影响。<br> 2002年王学义退休后专业从事古建壁画,先后在宁夏中卫、中宁、同心、银川、青铜峡、石嘴山银善寺、大武口、陶乐绘画壁画。还辗转于甘肃省古浪县、武威市等地的城乡寺庙,远征内蒙包头乌拉特前旗北戈壁等寺庙,制作了数千幅画作。<br> 2007年他应邀赴河北省秦皇岛市碣石山水岩寺画佛教绘画。至2013年先后在昌黎、北戴河、保定蠡县、卢龙县寺庙留下百余幅绢、纸佛画及大型壁画,数百幅建筑字画,均受好评。<br> 2014年,王学义应邀远赴广东省绘制佛教绘画,完成心经图解30米长卷及其精装画册,千手观音、接引图等佛教绘画。<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为确保寺观壁画创作后继有人,他每到一地吸收助手和徒弟参与绘画。他的儿子王晓东、王晓军,徒弟兰州牟相瑞、河北耿国峰、高楠、贺向华等都能独立从事壁画绘画。传承人王学义还不顾年事已高,建立寺观壁画非遗传承点,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潜心培养寺观壁画新人,为弘扬中卫民间美术文化,重振中卫寺观壁画风采履行了传承人应尽的义务。</span></div></div></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盐道莫家楼古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建忠)</b></p><p class="ql-block"> “黄河东下自昆仑,浊浪排山晓拍津。来往行人喧古渡,只因名利少闲身。”这首《黄河晓渡》道出中卫莫家楼古渡繁忙景象。莫家楼古渡古称永康渡、《续修中卫县志》载:“自县城往兰(州)、靖(远),通固原、平(凉)庆(阳)至西安,必由此过河”的塞外必经之渡。 </p><p class="ql-block"> 莫家楼古渡距中卫城东南20里,南北道路、水旱码头在此交汇。渡口两岸绿树成荫,村庄错落,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早在明清时期,古渡就被列为“官渡”,曾设盐务局,比利时人和中国盐务人员在此经营管理盐务。内蒙古察汗盐池等产的盐,由定远王府和其他王府组织盐运,驼队常年运输,由此销往内地。每年进入中卫约9万驼次,每峰骆驼驮盐两袋,每袋75公斤,年运输量达1350万公斤。盐务商贸的往来与兴旺,使古渡一派繁荣景象。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占领了呼和浩特,吉兰泰盐池向东运输中断,继尔转向大后方莫家楼渡口运出,莫家楼成为盐业集散的大市场。由此,回、汉、蒙古族人云集,商家蜂拥而至。莫家楼每日都有几千峰骆驼进出,上千人参与盐业市场营销,商贸发达,盐务繁忙。</p><p class="ql-block"> 中卫有名的“尽盛魁”“鸿泰店”“春兴源“中兴泰”四大商号鹤立于此。各富商、字号、船工、筏匠在生意兴隆期间,集资募捐,修桥铺路,兴学办学,赈灾救灾,建寺盖庙。由此,莫家楼古渡声名鹊起,闻名遐迩。 “中宁有座牛首山,离天三尺三;中卫有个莫家楼,半截子擩到天里头”的民谣使当地人自豪。 在20世纪70年代前,叶盛与中宁黄河公路大桥未建成时,莫家楼古渡一直是宁夏北部与南部山区的重要通道,又是包兰线上的重要货库和西海固物资储备运送的枢纽。 </p><p class="ql-block"> 早先,莫家楼古渡一直靠人力摆渡,只有木船和羊皮筏子。如过大车、载重物,就把几只木船连接在一起,铺上木板载车摆渡。1957年开始使用机动船,驳船一次可载62吨,一次可上四五辆大车,每天要摆渡的车辆四五百辆,航运十分繁忙,春夏秋冬,热闹非凡。 20世纪80年代起,现代化的交通逐步代替了古渡。1986年中宁石空黄河公路大桥建成、1994年胜金关黄河铁路大桥通车,特别是1998年中卫黄河公路大桥通车以后,莫家楼古渡彻底结束摆渡历史。但莫家楼古渡毕竟摆渡过我们过去艰难的时代,仍存在于中卫人民的记忆中。</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中卫莫家楼</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王菁华</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卫边城兴莫楼,扬名塞上蕴乡愁。</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旧时盐务繁华地,古渡诗词韵自流。</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莫家楼渡</b><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乔维祖</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九曲黄河东水逝,扬帆上下似棱游。</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昨天梨果磁煤运,今夕无航百姓愁。</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盐局寨墙吟</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乔维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寨黄墙夸旧岁,白银盐库似山岗。</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合资中外公司办,滚滚财源百姓昌。</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千峰驼队</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郜明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闻名遐迩莫家楼,驼影千峰向日游。</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远客晋商多姓氏,繁荣历史鉴春秋。</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丝路盐道</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郜明锋</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道盐商数莫楼,几份神秘惑无休。</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繁华落尽今沉默,历史长河美誉留。</span></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忆莫家楼</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韩建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河古镇传奇久,莫氏高楼宇出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游客蜂飞寻世韵,商民云集诉乡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盐仓暂驻驼铃梦,渡口常通塞路邮。</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理人文沧海变,记怀深处老墙留。</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书 画 欣 赏</font></b></h1> 牡丹(王学义画) 雄鹰(王晓军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不出,八不归</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简易国学经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罗艳选稿)</div> 春节期间,出行的人们越来越多。有句老话儿叫“七不出,八不归”也开始被大家提及起来!那么,究竟什么是“七不出,八不归”?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br> 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很多人都在农历初七这一天不出门,初八则不回家。更有人连农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这几天都算了进去。对此,有人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糟粕。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br> 七 不 出 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br> 八 不 归 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br>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含义,切不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训。您千万别误解了“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真正意义哦。回家,是最好的礼物!这句祖训也应当时刻谨记于心,激励我们去更积极努力地面对生活!老祖宗留下来的金句,句句在理儿。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段君臣对话</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转载自百度文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黄 龙选稿)</div> 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br> 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br>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br> 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br> 的确,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br> 人若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这是许敬宗智慧的地方,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莫家楼传奇·第二回</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莫如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湖广客大闹东京 寻茶路误闯夏营</b></div><h3> 经济上的繁荣与物质的丰富,民间生活日益多彩,茶饮风气盛行南北; 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大宋贞宗年间,太平安定的环境, 使得南方客商逐渐开始北上。湖广交界处的大梁子山上,住有几十户人家,古风浓郁,长期闭关自守;家户人口颇重,往往数代人一起生活,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大梁子山也就成了几百口人的山村,远离城镇,交通闭塞,几乎与世隔绝。<br> 虽是如此闭塞,却所幸土壤肥沃、气候潮湿,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庄前屋后,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茶园,几百口子人依赖着种茶制茶为生。近年来,由于南方港口商埠商事活跃,茶叶成了一项主要的出口商品,大梁子山也就变成了一 座金山,所有的茶叶都能通过港口卖出去,几十户人家户户富庶。<br> 有一莫姓大户人家,是一个数代人的大家族,就近因老祖宗的谢世,宗族之间才得以分家立户。从曾孙辈上分出来的一支,家主叫莫先楚;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怀祖,年近四十,有妻室儿女,是种茶制茶的好手。次子怀古,年逾三十,初通文墨却不甚安分,长年行走于江湖,总想闯出一片天地,不甘心屈居于山野。前不久刚娶了一房妻室,夫妻投机,又皆有一身了得的武艺。时正春暖花开,大家族的分裂使他免去了许多羁绊,这次,意欲北上到宋廷都城东京一游。据说 :近几年国人茶饮之风愈浓,京都东京更甚;意欲将生意做在天子脚下,并趁此一睹京都风光,决定了便禀过了父母兄长,即要收拾起程。<br> 幼子怀玉年已十八,自幼饱读,诗词文章无一不精,是山村唯一的文人秀才。几次随怀古南下,风流倜傥;闻知怀古北上,便争嚷着相随而去。怀古喜爱三弟,自然也就应允。村子里有一刘氏兄妹,新近父母双亡,只剩下了十八岁的刘宗与十六岁的小妹玉蝉。这刘宗亦喜爱读书,自幼与怀玉气息相投,敬怀玉如兄。闻怀玉随兄北上,兄妹俩便备好了银两行囊和数十袋茶叶, 准备与怀玉同路北上。村子里亦有几户茶农,素知怀古仗义,经商有方,皆愿同行。怀古不敢推辞,便备好了车马,择选了吉日,告别家人率几十号人的商队起程北上。<br> 朝蹬阡陌、夜宿红尘,免不了饥餐渴饮,车马舟楫,日载夜行奔东京而去。太平年间,虽道路遥远却畅通无阻,不几日已来到京都东京城下。一行车马暂住在城外一家客店,怀古与众人计议:“吾等初入京都,对异地人情不熟;吾想把生意暂且放下,待吾等进城游逛几日,浏览一番京都风光,熟知些风物人情,顺便打探好了行情,回头来再做生意不迟。不知诸位乡里意下如何?”众皆言曰:“愿听大哥吩咐。”<br> 次日匆匆用过早饭,留几人看管货物,其余人便随怀古进得城来。正是天子脚下无闲地,龙庭之处见辉煌,无处不彰显着豪华气派,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语言混杂、服饰多彩,人来人往擦肩而行。一行初出山野之众,哪曾见过如此豪华的场面,尽皆好奇新鲜。见这东京城郭之大,街巷如织,即十天半月,也无法逛得过来,无奈初来乍到,又不识地理,只能随市人顺街而行。<br> 已近巳时,众人早感饥饿,却未转出个头绪来。怀玉便与怀古言道:“东京之大,如此游转却也没个目标,莫若先用些饭食,打听些重要去处再分头去游转,兴许要好得许多。”怀古溺爱地拍了一下怀玉言道:“尔何不早说,让人家冤走了许多的路程。”怀玉解释:“人家也是才悟出这个理来吗,还不都怪咱初来乍到,摸不着锅灶吗!”一行人说说笑笑进至一家较大的食铺,早有小二出来招呼;待众人安坐停当,包子、大饼、糕点、一应皆分布在桌上,每桌又上了切好的牛羊肉各一大盘,还外带几坛老酒。<br> 饭间,怀古趁小二空闲时讨教:“小二哥,我等皆南地人氏,初到贵地,不知这京都有何好的去处?还望小二哥指点。”饭铺老板闻言,上前躬身曰:“客官先且用饭,待饭后由我家官保带诸位去逛瓦子,定让诸位大开眼界,饱览京都风光。”怀古不知瓦子是何去处,恐显拙陋,不便细问。匆匆用了些饭食,便由叫官保的小二引领着前往瓦子而去。 走不多时,见一处人多的地方传来喝彩声,并夹杂着器乐和歌声。近前一 看,方知是一江湖卖艺的大汉被一帮人围在中间,刚才的喝彩声正是从这里传出。一打听才知这打头的是当地有名的泼皮熊三郎。仗着一身武功,养了些徒弟,专干些欺男霸女抢夺钱财的勾当,对一些卖艺的穷苦人更是百般刁难。<br> 莫想到今日却遇上了一位要硬的汉子,硬是不买熊三的账。熊三仗着人多势众,命几个徒弟去围攻卖艺的大汉,却不想竟被大汉打了回来。熊三见大汉果有一番本领,便手持双刀扑了上去,意欲致大汉于死地。大汉手持棍棒,左冲右突,耍得风雨不露。怎奈这熊三非但武艺高超,且身材高大,活脱脱一尊罗汉。膀宽腰粗,一块块健壮的肌肉像馒头似的紧贴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两把腰刀挥舞得寒光四射,八面来风,招招尽在要害。<br> 卖艺的大汉见对方人多势众,唯恐惹出麻烦难以脱身,只是尽力自卫不下狠招。熊三见大汉胆怯更是招招紧逼,厮杀了数十回合终分不出雌雄;熊三一时性起,便呼唤众徒弟一起围攻而上。卖艺的大汉被围在了核心,终归寡不敌众,渐渐地有所不支。怀古看了多时,早有不平之心,见大汉武艺超群才没能上前相助。此时,见大汉危在旦夕,再也耐不住性子,大喝一声:“爷来了!”手提棍棒横扫而上。<br>熊三的徒弟早已倒下一片,熊三见状愤怒之极!两把腰刀更加凶猛地砍了起来,怀古便与其厮杀在一起。瓦子里有众多的行业,是个非常热闹的所在,见这厢厮杀了起来,便都拥来观看;附近的买卖却怕搅了自己的场子带来意外损失,纷纷收拾准备离去,场子里一时乱了起来。怀古厮杀了一阵,见卖艺的大汉仍旧与熊三的徒弟纠缠在一起。唯恐大汉有失,便大呼:“壮士还不快走。”大汉知是自己惹下的祸端,怎肯撂下怀古自己离去。<br>菁菁见大汉不肯离去,便一个健步冲了上去,打倒了几个围着大汉的泼皮,顺手牵着大汉冲出了场外;命官保前面带路,率众人奔饭铺而去。怀古与熊三周旋了一番,见大汉已离去,便也卖个破绽冲出场外,追随着菁菁赶回饭铺。见众人都在,不敢停留伙同大汉一起奔向城外。来至客店方才定下心来,大汉上前抱拳相谢:“多亏义士相救,在下感激不尽!敢问义士大名,好生日后报答。”怀古言曰:“壮士不必多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人之常理,区区薄力何足挂齿;却不知壮士如此一条好汉,却因何落此地步?”<br> 大汉言道:“义士有所不知,在下乃关中人士,姓李名全,乃大汉朝名将李广之后。盖因家道贫寒,自幼父母双亡,投师学得一身武艺,意欲投军报国,怎奈奸臣当道,无有进见之门。想我祖上世代忠良,屡建奇功,只叹小的无能,实在有辱祖上!今幸遇义士,如若不嫌愿追随左右,虽刀山火海决不相背。” 怀古见大汉仗义爽直,心下甚喜!言曰:“壮士如此爽快,在下岂敢推脱。吾乃湖广人氏,莫姓,贱名怀古。此次北上贩茶于东京,不意相遇壮士,此乃人生之缘分,承蒙壮士抬爱,吾等莫如就此结为兄弟?”<br> 李全闻言无不欣喜:“义士不弃,愿结生死之交。”相互谦辞了一番,便以年庚相论,怀古三十有二为兄,李全三十为弟,就地摆设香案,饮酒盟誓结为了异姓兄弟。并唤怀玉、菁菁相互拜认,刘宗见怀古结拜,便也嚷着要认李全为兄,怀古只好引着刘宗兄妹亦与李全拜认。大家一时高兴,便重新设下酒宴,以示庆贺。<br> 席间怀古问起李全:“贤弟行走江湖,莫不对这东京多有熟悉之处?”李全言道:“愚弟生于北方,自幼漂泊江湖以四海为家,岂有不熟之理?就这东京来说,虽偌大一个都市,最热闹的地方无非是瓦子和大相国寺两个去处;历史文化、方物人情、饮食习俗、尽在其中;午间打闹的地方即是瓦子所在,这瓦子是官家限定的一个区域,亦是商贸娱乐的地方。里面有说书的、 唱曲的、演杂耍的、踢球的、所有这些都被称作勾栏。除此之外还另设许多摊位;有卖饮食的、卖药材的、卖古玩字画的、剃头相面的、占卜算卦的、十分地热闹。这样的瓦子京城里不下数处,大的瓦子都有数千人之上。说起大相国寺,那就更是一番天地;相国寺濒临汴河,门前有最大的码头,寺内场地十分宽阔,可容万人之众。庙会繁多,最外面的门口附近,买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走廊卖娟秀珠宝,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还有戏剧、舞剑、杂技与各种表演。叫卖声、演唱声、说笑声和着袅袅烟雾,别有一番情趣。若是元宵灯节,就更加的热闹空前。”</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众人听着李全的诉说,无不好奇欢欣,都嚷着要去逛大相国寺。怀古也是听得兴起,只恨今日没有逛好,看看天色已晚,便命众人歇息,待明日吾等再行游逛。几日来,由李全引领着众人游逛了大相国寺和几个较大的瓦子,一行山 野之人,确实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许多见识。尤其是进出许多大小酒肆茶馆,领略了北方人的茶饮之风,对茶的行情也了如指掌,所带茶叶都有了满意的交易。怀古特留下数十袋茶叶,意欲继续西行北上,打通北方新的茶路。便召集众人言曰:“如今交易已完,诸位乡里且先返程回籍,吾欲与菁菁带怀玉与李全继续西行北上,探索新的茶路。”<br>刘宗兄妹闻言却嚷着也要同去。怀古劝曰:“前途莫测,多有艰险!尔兄妹尚是年少,唯恐有失。”刘宗嚷道:“大哥偏心,怀玉也大不了多少,怀玉能去,俺兄妹有何不能?再说,有贤兄贤嫂一身的武艺,加上李全兄更是了得,还有怀玉这个大秀才;正是文武兼备,即是走遍天下又当若何?”怀古见刘宗兄妹如此执着,便不忍割舍。次日将车马分作两路,一路南下返程回籍,一路西行北上。放下南下返籍人等不说,且说怀古一行,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一路向北而去。<br>不日,已来至天水地面,看看天色已晚便先住了下来。晚来怀古与众计议:“前行有两个去处,西行入虢地可直达长安,长安是一个大的都市, 不亚于东京,茶叶销路定会看好。向北入平凉,翻过六盘山可直达西夏。此一路险关重重又是异国之域,只怕前途危艰,不知诸兄弟意欲如何?”李全、刘宗同曰:“唯大哥是命。” 怀玉思咐曰:“以小弟之见:吾今是为探茶路而来,既然长安茶路看好,又属国内之地,不去也罢。吾等既已到此,何不到异帮一游;一来领略些异国风情,亦可增长些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是这个意思。二则,深入北方茶路长远,是我南地茶农之所盼,道路虽是艰险,总要有人先行,否则路从何来?”怀古知怀玉说的在理,便决定北行入夏。 <br>行至两日来至一座山下,山势险峻,林木茂密,风景更是诱人,正值人困马乏,众人意欲在此歇息。正在此时只听得一声锣响,早有几十个喽啰冲下山来,将车仗人马紧紧地围在中间。菁菁欲要弯弓搭箭,怀古急忙制止。“勿要伤及性命,待吾上前说话。”待吩咐李全、菁菁护住车马人后,上前抱拳言道:“诸位好汉有礼了,吾等乃平常商客,与好汉无新仇旧恨,还望让出一条道来行走,岂不两相方便。”众喽啰齐声呐喊:“休得闲话,留下买 路钱来。否则,让尔等死无葬身之地。”怀古见势高举棍棒。“大路朝天, 各走一边,欲要买路钱者,问吾之棍棒。”<br>众喽啰见是遇上了硬汉,一声呐喊冲了上来,怀古亦抄棍棒迎了上去。行路之人无意结怨,只是点到为止,棒到之处无有落空,几十名喽啰尽皆喊爹叫娘逃窜而去。怀古正欲吩咐众人继续前行,缨铃响处一大汉横刀飞马冲下山来。“哪里来的鸟人,敢蔑视我山寨无人乎!”众喽啰亦返回鸣锣助威。大汉冲至阵前下马横刀杀来,怀古举棒相迎,二人就地厮杀在一起。一时间刀飞棒舞,恰似东海之蛟龙,犹若南山之猛虎;战了数十回合,分不出胜败。菁菁弯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大汉的盔缨早己飞落地下。大汉猛吃一惊!心想,是甚人有此神功?莫不是遇上英雄了!卖个破绽跳出了圈外,抱拳施礼道:“壮士息怒,在下多有得罪,给壮士赔礼了!”言毕拜跪在地。 <br>怀古上前扶起言道:“好汉何必如此,快快起来说话。”大汉起身抱拳相邀。“壮士如若不疑,可到山寨一叙。”怀古喜大汉爽直,又正好借此一歇,便率众随大汉一同进得山寨。没待众人坐定,喽啰早已摆上酒菜,大汉端起一碗言曰:“在下与诸位赔罪了。”言毕碗空酒净。随之又斟满了数碗, 双手举酒言道:“在下敬诸位一碗,还望赏脸。”随之又一饮而尽。众人也跟着干了,大汉这才自报家门:“在下乃裴姓人氏,贱名得海,与小妹相依为命。只因小妹颇有姿色,被村中恶少看中,多次上门求亲吾皆不允;谁知那恶少趁吾出门在外之际,强抢小妹为妾。小妹乃一烈女,岂能委身于狂徒,不得已便自杀身亡。吾一怒之下杀了恶少,烧了庄宅,为逃避官府缉拿这才亡命于江湖。后与众兄弟看这崆峒山山势险要,林木茂密,便聚集在一起,取些官府富商之财物,借以度日避难,并不曾伤害穷苦生灵。适才见壮士武艺非凡,却不忍杀生,实让在下敬佩!在下意欲将寨主之位让与壮士,只怕污了壮士清名,如若壮士不嫌,愿与壮士结为兄弟,还望壮士不弃。” <br>怀古见裴得海是一条好汉,虽啸居山林却不伤及无辜,便通报了年庚,得海长一岁为兄,相互结为了兄弟。怀古又介绍李全、怀玉等一一拜过,当晚酒过便在山寨安住。次日,怀古一行要上路北行,得海恋恋不舍再三挽留。怀古相劝:“千里搭凉棚,哪有不散之宴席,兄长好生保重,总有见面之时。”得海深情嘱曰:“前面不远处过了六盘山,即是西夏地面,到处都有官军把守。兄弟若有难处,定要托人到山寨报信,愚兄就是舍上性命也要相助兄弟。若是安然返回,千万莫要忘了愚兄。”话语中语音哽塞。怀古一行亦有手足 之感,得海送至十里以外方才返回山寨。<br>前方乃宋夏交界之处,路途无有客栈,怀古一行不敢怠慢,欲赶天黑之前翻越六盘大山。干粮充饥、山泉解渴、马不停蹄,行至金乌西坠方才来至山下。已是人困马乏,过山已成奢望,便在山脚下选一避风之处就地露宿,拂晓便又起身乘凉赶路。六盘奇峰、崇山峻岭、云雾茫茫;山峰藏身于林海,峰奇林秀、景色宜人。道路盘旋而上犹若天梯,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上至山顶,四处风景尽收眼底,注目南望:却有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之气势。<br>下至山来正欲饮马用饭,却听一声炮响,数十名兵丁已围了上来。皆是短袖宽衫,额前头发剃却。众人猜想定是夏兵已至,便不敢妄动。 一兵丁头目喝道:“哪里来的探子,竟敢闯我夏境?”话语刚刚落下,便带兵勇杀了上来。李全手持棍棒迎了上去,胡乱地打将起来。怀古急忙喝止:“兄弟且莫动真,此乃官军,万万不可造次。”说时迟那时快,李全棍下早已扫倒了一片,兵勇各个哀号退却。<br>此时,西夏守将野里达,正与巡视边关的西夏太师饮酒叙话;闻兵勇呈报有大宋探子闯关,便披挂上马冲杀至阵前。“大胆宋朝探子,竟敢闯我边关,识相的快来受死,免得爷爷零刀碎剐!”言罢催马挥刀杀了上来。西夏太师闻知有车马家眷,心想哪里是探子,便起身欲看个究竟。此时,夏将正与怀古厮杀在一起,怀古本就仗义之人,又唯恐伤及夏将,惹出麻烦难以脱身,只是招架周旋并不认真。夏将误认为怀古武艺平常,便使出招数狠杀下来,恨不能一刀将怀古剁为两段。一个马上一个马下,夏将占着优势。怀古招架得久了,意欲结束这场厮杀,便使了一个虚招;让过夏将的马头,窜至夏将身后,纵身一跃将夏将用棍轻轻地挑下马来,然后抱棍罢战。 <br>夏将翻身上马,见怀古并不追赶,便命夏兵乱箭射之。西夏太师观阵多时,见怀古武艺高强,却无意伤及夏将,知怀古乃仁义之士,心下暗自敬佩。听得夏将号令放箭,急忙上前制止:“且慢放箭,待吾视之。”言毕,来至阵前曰:“前方壮士何处人氏,因何闯我西夏关山?”怀古见来人一身宋装,相貌威严,气度不凡。知是夏官,便抱拳施礼曰:“吾乃大宋客商,特来北地贩茶,并非探子,望大人明鉴。”夏官言道:“既是客商,何不随本官进营说话?”<br>众人尽皆迟疑,李全忍不住嚷叫了起来:“进就进去,不就一座鸟营寨,有何惧哉!” 怀古知来人并无恶意,便率众随夏官进得营来。夏将见众人随太师身后进得营来,怒喝一声:“大胆探子!见了本朝太师还不快快下跪。”怀古闻知是西夏太师,哪里还敢前行,急忙率众跪伏施礼:“小的不知太师驾临,罪该万死!还求太师宽恕。”夏官谦和言道:“诸位快快请起,吾虽夏国太师,却与众壮士有同乡之谊,尔等又皆是吾之客人,何必如此多礼。”言毕 ,将众人引至夏将面前。言道:“此乃我西夏三关守将野里达将军,诸位可请见过。”怀古抱拳躬身一拜曰:“不知大将军虎威,适才多有冒犯!还请大将军海涵。”<br>野里达被怀古挑下马来,在太师面前丢尽了面子,对怀古已是十分恼火。此时太师将怀古视作客人,一时不好发作,便借坡下驴地言道:“壮士既是太师的客人,也就是俺家的客人,何以怪之。”怀古与众人尽皆还礼,“谢大将军。”一行人随太师来至大厅,太师曰:“诸壮士远道而来,想已鞍马劳顿,可先用些饭食再行叙话不迟。”野里达急命兵卒安排酒饭。 <br>待众人用饭时,西夏太师仔细审视这一行男女,个个英俊威武,见怀玉风流儒雅,目露灵光,却不知文采如何?意欲试之;如若说服这一行人为我西夏所用,岂不长我国威!想吾原本南朝人氏,被迫来夏为官,又何尝不思念故国家乡?如若有诸多故国乡人陪伴左右,亦能寄托吾对故乡之思念。一时之遐想,思乡之情像似飞翔的翅膀,浓郁的乡情在脑际萦绕徘徊,满腔激情在胸中回荡;想吾张伦复本乃宋人,今却在异邦为宫。是非曲直,孰对孰错? 谁人又能知之…… <br>怀古一行人急欲赶路,匆匆用过饭食,怀古便起身抱拳辞行:“吾等谢太师盛情款待,趁着天色尚早,欲要赶路,还望太师方便准行。”张伦复从遐想中猛然清醒,婉言相留。“壮士且先请坐,吾等相识已有半日,至此尚不知诸位壮士高姓大名。百年修得同船渡,人生相遇皆缘分;今诸位不留下姓名匆匆而去,日后想起来岂不留下遗憾?”怀古闻言抱拳告罪:“小的一时愚钝,请太师多加海涵!小的乃湖广莫 姓人氏,贱名怀古,三弟怀玉。”接着将李全、菁菁等一一与太师指认。张伦复原本也是大宋举子,文武之道皆有过人之处,初见诸人就看出了怀古、李全等人的武艺,对怀玉的儒雅之举更为青睐,意欲见识怀玉之文采,继而相劝让众人留下来。随言曰:“怀古兄,吾等皆南朝人氏,吾亦将诸位看作兄弟,吾观诸位兄弟皆英雄好汉,尤其怀玉风流倜傥,定有满腹经纶。敢问怀玉贤弟其贤名之何意乎?”<br>怀玉起身曰:“怀者,乃念之或恋之,玉者乃宝也,宝者乃锦帛财物也,连之吾姓,其意该是勿恋锦帛财物。大丈夫应胸怀君国,心系社稷,治国于太平,济民于水火。此乃大丈夫之志向也!怀玉虽年少愚钝,却不敢贪恋一己之私,而忘却君国社稷之大义乎。” 太师张伦复暗自点头,又与怀玉论了些经史春秋,怀玉尽皆对答如流。心下更是喜欢。心想如此英雄豪杰若被我西夏所用,何愁不能一统天下?便 委婉劝之。“听兄弟所言,本太师实有感动!本太师亦乃长安人氏,张姓名伦复。十年苦读,只为求取功名报效社稷;谁知奸佞当道,场屋黑暗!伦复上京赶考不成,反被夺去功名赶了出来。断了科考之路,只好投笔从戎,欲效力于边关;哪知边关主将夏竦昏庸无能,不堪用人。伦复无奈投奔异国,才有了今天辽、宋、夏三足鼎立之格局。如若当年伦复被宋所用,采用伦复的攻夏方略,亦或许就无有今日的西夏了。又如三国。刘备虽有关、张二将之雄威,却不能成就其大业;后有诸葛孔明之辅佐,方才造就了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凡天下事,皆无常理;失之一厘,谬之千里。今诸兄弟皆天下之豪杰,莫若随伦复入我夏朝为官,借这三足鼎立之势,创天下一统之大业。既可展吾之才华,更能光耀祖宗。不知诸兄弟意下如何?” <br>怀古闻言起身曰:“大人盛情在下无不感激!只是怀古自幼习武皆为防身守土,并无入仕之意。学的经商亦为独善其身,并无经天造地之志向。方才小弟一派胡言,皆属年少气傲,还望大人千万莫要认真。”听怀古言,伦复始知乃一厢情愿。道不同不相为谋,亦不勉强。又言:“伦复爱怜诸兄弟英武才华,不曾想乃是一厢情愿;人各有志,不可相强。诸位兄弟既不愿入仕为官,伦复亦不免强;只是与诸位相识一场,感念乡情故土,若诸兄弟不弃,伦复愿与义结金兰。不求同日生死,但求患难与共,还望诸位莫弃。”众人闻言,受宠若惊!怀古率众急忙还礼:“太师言出肺腑,吾等岂敢不从,只是高攀了!”伦复急忙纠正:“兄弟此言差矣!既为兄弟,何言贵贱高下!”言罢命设香案,依次排列伦复做了大哥。众皆举酒盟誓:“不求同日生死,但求患难与共。”誓罢重设酒宴,伦复与众兄弟开怀畅饮无不投机。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br> <br><br><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主编:莫全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编辑:莫如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制作:王学义</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