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读书不爱花。”读书,一直是古今圣贤修身养心,提高境界的途径。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文化传承者和学生们心灵的引领者更是要与书本为友。为了能更好的学习文本解读知识,正阳街小学四年级组教师利用假期阅读《语文寻意》《学生视野中的小学数学》等书目。</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的文本解读,是选择学习内容的前提,是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的依据,是评价学习成果的重要参照,没有文本解读,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就不可能发生。</p> <p class="ql-block"> 教材中的文本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存在的,文本解读是对文本本身的了解,是对文本课堂价值的判断,如果语文教师缺乏文本解读的能力,缺乏这一项重要的看家本领,阅读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困难,进而影响到教学过程。</p> <p class="ql-block"> 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现象经常发生,这自然和教师讲授的内容具有一定难度有很大关系,小学生自身年龄特征、心理因素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寻意》讲述了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介绍诗词作者、诗词大意,组织学生背诵、默写,更要注重引领小学生鉴赏古诗词,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渗透情感教育,从而引发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人心如同小苗一样,得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苗需要用泉水浇灌,而心需要知晓道理和情义,经常读书,就像活水源源不断,思维敏捷,视野宽广,勤奋读书,就像是东风吹拂,鲜花嫩柳焕发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