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晚上7:30工作室成员们继续相约“研师三人行”活动,主题是“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本次由章勤琼博士来谈一谈《数学作业设计的框架案例:布鲁姆分类学&SOLO理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驱动着评价体系的变革,也促使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只注重“双基”的客观纸笔测试,采用并丰富“能检测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的表现性评价。章博以丰富的案例给我们详细阐述了他的观点。在“双减”大背景下,我们要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激励、调节。章博士以《角的认识》《角的测量》分析了两岸数学的异同点,引发我们的思考。 布鲁姆分类学,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理解:从口头、书面和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理解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 SOLO分类法意在界定学生的思维水平层次,根据小学生在回答具体数学问题时的表现,判断其思维层次,进而了解学生的学情。相较于布卢姆分类学,SOLO分类理论评价的目标不再是学习者的行为,而是学习行为的结果,从学习结果在结构上的复杂程度出发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SOLO分类理论的个体认知发展也不像布卢姆深度学习层级那样线性累积,而是由简单到复杂呈螺旋式上升的层次递进关系,聚焦于学生回答问题的“质”,不同水平之间存在质的差异。 工作室的伙伴们汇聚云端,聆听讲座,把高大上的理论和接地气的教学经历融会贯通,记录下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线上学习又一载,时光不负有心人。每次的线上学习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撰写心得,虽然忙碌有压力,但是很充实,是在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