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久违的“桥氮”,今天我们相约来到东江河畔的原郴州地区氮肥厂。诺大的工厂,仅一人留守工地和陪伴几只狗狗。昔日繁忙的氮肥厂出奇寂静,工厂内到处是生锈的机械设备。据说,这些破旧的机械设备都将破铜烂铁作废品处理。于是,我们特意用相机拍下这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桥氮”点点滴滴。</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桥氮”原名郴州地区桥口氮肥厂,始建于1966年,1970年建成投产。1977年5月与原郴州化肥总厂 联合组建成郴州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现名有郴州桥氮 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郴化集团子公司。公司座落在郴州市东郊,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 ,公路、铁路专用线两道进厂,40km范围内大中型电厂 、煤矿 星罗棋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2px;"> 原郴州地区氮肥厂附近有亚家山火车站,车站好不容易才找到,仅一栋单层小房,且无人看守,早已失去火车站的基本功能。回想建厂初期,那时往返郴州去厂区,都乘坐郴州至三都的绿皮火车到亚家山火车站上下车。</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郴州地区桥口氮肥厂,始建于1965年,该厂主要生产氮酸氢氨,后改生产尿素。有废弃的厂房、仓库等,两股专用铁路直通厂区仓库,反映当年生产规模之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郴州地区氮肥厂,位于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亚家山,始建于1966年 ,1970年4月建成投产主产品碳酸氢铵 ,年生产合成 氨能力投产时0.5万吨,至1988年,扩建到2.5万吨。同年工厂占地面积16.97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原值1769万元,净值1004万元,职工848人,生产碳酸氢铵5.74万吨 ;工业产值932万元,实现利税99万元。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1年,响应郴州地区号召,进行股份制改革,1992年12月,经国家化学工业部审批,桥口氮肥厂投资1.1亿元,1994 年5月,该厂启动建设年产4万吨 尿素生产线工程,工程投资6476万元 (含甲醇生产线投资)利用原有生产合成氨、碳铵的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仅用一年半时间便完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5年11月15日,年产4万吨尿素生产线正式投料试产,且一次点火成功。使这家原来只能单一生产碳铵的小型化肥厂形成年产合成铵3.5万吨、甲醇1.2万吨、尿素4万吨的中等企业,改变了郴州不能生产尿素的历史。当年,桥口氦肥厂被化工部评为“化肥生产优秀企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6年1月,氮肥厂继而又启动生产扩建工程,工程历时9个月,投资3217万元,于当年10月1日竣工投产。使该厂形成年产8万吨合成铵 、6万吨尿素 、1.2 万吨甲醇 、1.2万碳铵的生产能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6年较之1993年,短短3年的技术改造使桥口氮肥厂固定资产翻三番,年销售收入跃.至2亿元,年利税达2000万元。至此,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全省氮肥行业 “三强” 之列, 成为 “ 湖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经营活力百强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7年与郴州市化肥总厂联合成立郴州市化工集团(简称郴化集团)下辖郴州化肥厂、桥口氮肥厂、 永兴氮肥厂等5家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孙建湘,拥有资产5.18亿元,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4.36亿元,职工2978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该集团在全省同行业实现四个第一(资产规模第一、运营规模第一、发展速度第一、经济效益第一)同年进行国有企业改制并筹措资金2800万元,扩大生产能力,尿素年产能力由4万吨增至6万吨,1998年,尿素达6.08万吨。同年,该厂再投资5000万元,扩大生产,生产能力增至10万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01年郴化集团因经营不善,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私人股份制企业,2002年2月1日桥口氮肥厂改为独立的湖南吐绿化工有限公司,2004年,郴化集团继续投资2100万元,再次对尿素生产线再进行扩大改造,使该厂形成13 万吨 尿素 的年 生产 能力。2005年,尿素产量10.99万吨,该厂尿素产品成为郴州市的主要产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0年5月9日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告吐绿公司破产,债权本息共计21732.96万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湖南吐绿化工有限公司于2002年02月0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张祖国,公司经营范围包括 :尿素 、碳酸氢铵、甲醇、液氨、氨水、炉渣砖的制造、销售;机械加工 ,化工设备制造 、安装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吐绿名词解释是呈现翠绿色。 三国 魏 曹植 《芙蓉赋》:“ 丝条垂珠 ,丹荣吐绿。”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高閤翔云,丹巖吐绿。”都有这个记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桥氮办公楼前大樟树 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她见证了桥口氮肥厂的历史进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办公楼外墙挂着的磁卡电话,反映了是那个年代痕迹 。那时 ,还没有 普及手机,最时尚的是BB机( 扩机),收到信息后再用电话回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办公楼附近的灯光球场尚存 ,这里最初是工厂的工人俱乐部 ,远离城区的桥氮人到周末会到此看看电影 ,放松一下劳累的心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郴州桥氮化工有限公司”的公司招牌仍挂在办公楼大门口,大楼早已人去楼空,门前也杂草丛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办公室内一片狼迹,办公桌翻得乱七八糟,只有天棚的吊风扇还悬挂在半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桥氮的子弟学校在进厂大门左侧,一栋二层楼的校舍 。在上世 纪六 、七十年代,大型的厂矿企业那有子弟学校 、幼儿园 、医务室、商店,犹如一个小集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桥氮的生活区有各种不同年代的住宅,眼前的为六层楼 ,还有二层 的住宅 。不过,大多数职工都搬进郴州城区的小区了,这里仅个别住户还住在寂静的老厂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桥氮的 “ 青年公寓 ” 是一栋七层楼单身宿舍,那时尚未成家的小青年娲居在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桥氮生活区的一栋简易房屋,大门上书写着“如意饭店”。尽管没有郴州街上的知名酒店豪华气派 ,但下班后炒几碟小吃 ,喝几杯小酒也蛮开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桥氮老厂区,绿荫中高大尿素塔 车间直插蓝天,蓝白相间的外墙装饰格外醒目。也许,说她是桥氮的标志性建筑并不为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往前行,只见两个巨大的圆形液铵球罐,在纵横交错的管道中傲然挺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眼帘的 “三塔 ”, 三塔分别为 变换 热水饱和塔、变换炉、洗气塔 。高矮依次排列 ,尽管塔外的 保护层脱落部分 ,但仍不影 响她的雄姿 。我说她像一组 工业雕塑 ,又更像一组卫士,守护着“桥氮”这方热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灰暗的车间里,从残垣断壁中透过一束光,把机械设备中的仪表照亮。不过,这些仪表的指针将永远定格在这一时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好友从废弃的车间内,拾到一本写着 郴州桥氮 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交接班薄”,时间为2006年10月1日至2006年10月21日 。我无暇 翻开交接班薄的纸张 ,那里一定 是我曾经熟悉 的好兄弟 姐妹书写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厂区某车间的试验室的桌上布满灰尘,台架上供试验的坛坛罐罐 依旧摆放在那 ,也许,此时此刻再无它用武之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墙上的黑板报,用粉笔写的《大修专刋》,还是原动分公司的专栏。当年留下墨宝的兄弟,今日又见到此笔迹,一定会感慨万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厂区专用铁路的端头,那个铁件,叫做连接器。(连接挂钩。)铁路端头,装上这个,让车厢挂在这里,车辆停车 、装卸车的时候,防止货车厢自动溜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厂区专用铁路仍静静的趟在绿草丛中 ,多年没有 行驶火车钢轨也生锈了。铁路两侧的装卸货平台仍无声无息陪伴着,仓库挑擔的瓦残缺不全,只剩下那钢结构在风雨中飘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沿着厂区铁路往厂依依不舍离去,五十五年的沧海桑田,留下太多太多的回忆和感慨。从专用铁路拉出去的一袋袋化肥洒向大地结出硕果,历史不会忘记“桥氮人”为共和国大厦奉献的青春与热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真诚感谢所有“桥氮人”为撰写本文所付出的努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编辑: 姚 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摄影:“桥氮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12月25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