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廊棚古弄存诗画

宋老头

<p class="ql-block">  黎里古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东南,地处江浙沪交界处,与吴江同里、常熟古里及浙江湖州的织里古镇共称“江南四里”。</p><p class="ql-block"> 黎里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2500年前。春秋时期,黎里在长水(即今浙江嘉兴)境内。吴越檇李之战(公元前496年)后,黎里御儿荡为吴越分界之一。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黎里始属吴江县。宋、元时为村落,由汾湖巡检司管辖,直至清代。</p><p class="ql-block"> 黎里自宋代就成为江南的一大集市,至明代成为大镇,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小桥流水旁,深巷幽弄中”的典型江南古镇。黎里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自然环境十分幽静。一拱如月的石桥,桨声四起的流水,青瓦灰墙的人家,处处绿波荡漾。小镇上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廊棚和古弄堪称"双绝",具有别样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  黎里曾名梨花村,自南宋以来,黎里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出有状元1人,进士26名,举人61名,贡生43人,可谓人杰地灵。黎里积淀着宋元明清和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近代著名人物柳亚子先生就是黎里人,古镇上有他的故居,以及生平陈列纪念馆,柳亚子先生是活跃于近代政界和文界的大名人,其故事非常地传奇。</p> <p class="ql-block">  古镇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民居等建筑,呈现出江南水乡古镇特有的空间魅力。↓</p> <p class="ql-block">  幽深的水巷,临水的人家,热闹的街廊,街巷廊坊 ……放眼望去,白墙黑瓦,木格子窗,青砖铺地,扑面而来是古色古香江南水乡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古宅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和让人轻易陷入的漫不经心。这样的美,别处寻无可寻。↓</p> <p class="ql-block">  岸上的白墙小瓦民居,影子沉在门前的河水中,吹一阵风,湿亮的静影就散墨般淡尽。这样的地方,可游,更可居。↓</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个驳岸、一条条水巷、一座座拱桥、一级级石阶、一艘艘小船,构成了水乡古镇——黎里独有的苍老和风情。↓</p> <p class="ql-block">  水乡泽国,桥连着宅,水连着水,沿着小径,沿着曲榭回廊,黎里古镇兀立在宁静与淡然中。↓</p> <p class="ql-block">  拱门、骑楼、老屋构筑的小巷,路面不宽,人也稀少,街巷沉浸在一片静谧祥和里。↓</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烟雨长廊:</i>黎里的雨廊(廊棚)是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是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所谓雨廊,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俗语称之为:“晴天不打伞,雨天不湿鞋。”黎里的廊棚以其独有的绰约风姿吸引着游人。↓</p> <p class="ql-block">  往昔,水乡农家的出行以河为道,以舟代步,许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边进行,为此,这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又可遮阳避雨的特殊建筑——廊棚便应运而生,并代代传承,相沿成习。↓</p> <p class="ql-block">  这里廊棚建造形制多样:有坡檐式、骑楼式、人字式、过街楼......这些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供人驻足观景。↓</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小巷深弄:</i>黎里的小巷深弄多是出了名的,是古镇的又一大特色。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新洞天。古镇至今完好保存着115条弄堂,弄堂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双弄、子母弄、三岔弄等,还有明弄、暗弄之分。最有意思的要属沿河建筑里的暗弄了,曲曲折折看不到尽头,穿过它就像穿过历史隧道,街弄维系着个个不同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深巷幽弄,是黎里的一大特色。正所谓,“小桥流水旁,深巷幽弄中”。↓</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河埠驳岸:</i>河埠头,简称河埠,黎里叫作“河桥”,江南还有多种叫法:水码头、河码头、水桥等等。江南的村庄、市镇,到处都有河埠的位置,像黎里这样的古镇,河埠更是密集,每隔三五丈必有一座。全镇现在有淌水河埠10座,单落水河埠82座,双落水河埠174座。↓</p> <p class="ql-block">  黎里的河埠不仅密集,而且花色繁多。从使用的角度来说,河埠有公用的、半公用的和私家之分。从外部形态来分,则有淌水式、双落水、单落水,还有悬挑式。↓</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水乡桥韵:</i>江南市镇,水多桥也多,黎里就是这样一个多桥的古镇,且听老话“出门就是两座桥”、“三步上下两座桥”,可见古镇桥梁之多。黎里古镇现今保留着12座古桥,其中8座是原汁原味的古桥。↓</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青龙桥:</i>旧名际恩桥,位于古镇东头,跨平楼街和九南街。明成化十八年云游方僧始建。清乾隆十八年黎里人陈姓重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桥匾上镌刻“青龙桥”三字。青龙桥的千斤石上和主拱券内壁上有青龙浮雕,如今雕饰依然清晰,能看出当年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太平桥:</i>位于古镇东栅,东西走向跨市河分支桥后底河,因桥西堍北侧曾有土地庙,故又名土地桥。初建无考,嘉靖年间道士杨浩然重建,康熙年间乡里人再建。↓</p> <p class="ql-block">  太平桥与青龙桥,东西走向的太平桥与南北向的青龙桥构成L形的双桥。江南人善造桥,且会造桥。江南河道多纵横交错,常见经纬河道,大凡丁字型河道,必筑有双向桥梁,这样一来,江南水乡的桥多,双桥也多。↓</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迎祥桥:</i>迎祥桥位于平楼街,是一座三孔梁式桥,并列排柱式桥墩,始建于明朝的正统六年,后清同治八年又经历重建。此桥原名为汝家桥,“汝”与“乳”为谐音,当地风俗如小孩缺奶,,则由大人抱其到桥上走一下,因此,当地人呼为“要吃奶奶汝家桥”。↓</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梯云桥:</i>又名唐桥,位于古镇中心街,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民国二年重建,梁式花岗石桥,桥墩下有泄水方孔,桥面两侧刻有“重建梯云桥”五字,栏板石及桥身基本完好。↓</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进登桥:</i>又名夏家桥,位于古镇的市河中段,跨中心街和建新街,南北走向单孔梁式石桥,初建年代无法考证,乾隆三十八、光绪二十年重建。桥墩敦实,骑水而筑。“进登”表明了人们向往“高中”“登科”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道南桥:</i>道南桥位于古镇老街下塘,横跨在黎里塘的支流上,俗称“放生桥”,是一座独拱桥。清康熙五十四年由里人陈永年捐建重建。桥西头有引桥,整桥有点破损,但尚算完好。↓</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鼎新桥:</i>又名鼎丰桥,位于古镇市河中间的石拱桥。嘉靖二十九年初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此桥被拆,西移20米,改建成水泥平桥,为呈现完整的古镇风貌,黎里古镇决定重建鼎新桥。↓</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大陵桥:</i>文字记载该桥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重建,初建无考,另外其俗称庙桥,因其两边有庙。清乾隆40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明月桥:</i>初建无考。元大德三年以石重建。明正德十三年、清乾隆五年、嘉庆三年都有修建。↓</p> <p class="ql-block">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些桥梁沟通了两岸,便利了生活,同时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向人们诉说着古镇动人的故事与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黎里古镇的进登桥、青龙桥、迎祥桥、道南桥等除了现用名外,都还另有俗名,如:梯云桥的俗名叫做唐桥,因此,古镇沿河的饭店都比较喜欢直白的取名为“某某桥饭店”。↓</p> <p class="ql-block">  古镇之所以有魅力,不仅仅因为这里有小桥、流水,关键还在于这里有众多的文化人家,柳亚子故居、禊湖道院、洛雅草堂、端本园、周宫傅祠堂等等,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江南古镇的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柳亚子纪念馆:</i>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间的优秀建筑,又是一处近现代的重要史迹,原为清乾隆直隶总督、工部尚书周元理私邸。1922年柳亚子向周氏后裔典租了这座深宅大院,从此这里就成了一代诗人会见四方爱国人士、议论国家大事、编辑《南社丛刻》、撰写爱国诗词文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柳亚子,吴江黎里人,爱国诗人、南社发起人。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字亚子。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p> <p class="ql-block">  赐福堂,原是清乾隆年间工部尚书周元理的宅邸,整座建筑布局既遵循传统礼制又独具自身特色是江南宅院建筑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和柳亚子先生的塑像,表现伟人和诗人和诗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端本园:</i>端本园位于古镇大观弄底,清乾隆期间建成,同治年间重建。该园原有曲廊、荷池、回廊、假山、亭、榭、楼、轩等建筑,园中植有桂树两株,故楼名双桂楼,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小楼,主人在楼前两侧各植一棵金桂,一棵银桂,故名双桂楼。↓</p> <p class="ql-block">  端本园主人陈鹤鸣,清乾隆十二年,在宁波知府任上,提前告老回乡后在此营造住宅花园,同治年间重新修建,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整个园林临水而筑,原有曲桥荷池、伴月廊、半山亭、双桂楼、平波轩等建筑,并叠有假山、植有金桂等花木,布局错落有致、景观宜人,有邑中名园之称。↓</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乐善好施坊:</i>是黎里第一大姓周元理之孙周光纬所建。周光纬为了继承祖父遗志,花费近3万银两兴建义庄。不仅施放财物救济他人,而且举办义学资助贫困学子。清道光皇帝御批修建该坊表彰其义举。↓</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中国锡器博物馆:</i>中国锡器博物是目前国内较大的锡器博物馆,坐落在古镇中心街保存相当完好的明代建筑——毛宅,拥有锡器文物藏品1000余套。↓</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利用展橱和半敞开式展台陈列,包括食具、酒具、闺房、文房、照明、祭供等,做工精美,让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在黎里旅行,因为此地不大,半天就能用脚步丈量完。风景美之余,它呈现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风情、是一份生活记忆!↓</p> <p class="ql-block">  河道上悠悠的摇橹船是古镇又一道迷人的风景线,坐着摇橹船看古镇有一种置身于画中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古镇变成了另一番景象。在闪烁灯光的映照下,古镇的身影映在河里,静谧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  走在并不算平整的石板路上,周围的一切都会让你忘了时间。夜幕下,就连街边挂着红灯笼的酒家,都好像被蒙上了一层怀旧主题的滤镜。↓</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上各色灯光亮起,沉浸在这迷人的夜色之中,不论是站立小桥之上,还是漫步在水边的街巷,都可以忘却都市的喧嚣,走进一个闲适、恬静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夜深沉,黎里市河两岸灯笼四张,柔和的红光衬得古镇如梦似幻,就在这梦幻中,古镇怀着千年的古韵水声,静静睡去。↓</p> <p class="ql-block"><i><u>  黎里古镇安静不嘈杂,没有熙熙攘攘,如果你喜欢安静,那么来黎里吧,这里静谧得能听见风划过树叶的声响;如果你喜欢慢生活,那么来黎里吧,没有过度的开发、没有过多的商业,在这里,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一种久违的慢调子。</u></i></p> <p class="ql-block">图片:宋老头</p><p class="ql-block">编辑:宋老头</p><p class="ql-block">文字:宋老头(部分景点介绍摘自网络,谢谢网络作者!)</p> 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