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回忆

薛维精

<p class="ql-block"> <b>  《江城子-怀念父亲》</b></p><p class="ql-block"> 薛维精</p><p class="ql-block">四二入党少年郎。换戎装,打豺狼。青春奉献,五五转地方。矢志不渝跟党走,家国事,两肩扛。</p><p class="ql-block">百年纪念诉衷肠。不张扬,有担当。问心无愧,奋斗一生忙。忠厚老实人性善,怀念父,淡忧伤。</p> <p class="ql-block">落尽最高处,始知松柏青。</p> <p class="ql-block">今天(2022年2月20日)是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撰写此文,以此纪念。同时也是让我们回忆往事,不忘前事,铭记父辈及他的战友们为共和国建立所做的艰苦卓绝斗争和千辛万苦的工作,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父亲和大多数革命者一样,他们是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身上也许看不到更多的光环,没有更多光彩夺目的炫耀之光,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粒沙子,一滴海水,但他们所走的道路和高尚品德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母亲、大哥早年合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参加革命的历程:</p><p class="ql-block">1922年2月20日出生在陕北吴堡贺家畔村主要务农、参加儿童团活动。</p><p class="ql-block">1942年11月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43年3月至46年6月在区政府工作,主要从事勤务、通讯、文书、干事等工作。</p><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调入岔镇区王家塌乡任专职文书</p><p class="ql-block">1947年1月选派至绥德地委举办的地方干部培训班学习。</p><p class="ql-block">1947年1月至48年3月被抽调至西野第一纵队卫生部(后改为一野一军)任上士。</p><p class="ql-block">1948年5月至50年4月任一野一军卫生部三所付指导员。</p><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至52年6月任一野一军卫生学校付指导员。</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至54年10月任西北军区后勤速成中学指导员。</p><p class="ql-block">1955年1月至55年3月转业至兰州市人民法院任审判员。</p><p class="ql-block">1955年3月至56年6月任河北区人民法院审判员。</p><p class="ql-block">1956年7月至58年6月调入兰州市手工业管理局任劳资科长。</p><p class="ql-block">1958年7月至59年6月赴市委党校学习。</p><p class="ql-block">1959年7月至62年调任兰州铝厂工作,任劳资科长、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1962年至82年调任甘肃省兰州汽车运输公司任劳资科长、专职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1982年离休。</p> <p class="ql-block">我大舅是吴堡县解放初期的县长,也是父亲走上革命道路的啟蒙者,这是父亲及全家人与大舅的合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1942年就参加革命,究其原因有二个,一个是陕北当时的大环境,二是本人对革命的认识。陕北的革命较早,40年初就赶跑了國民党的县政府,成立了民主县政府,吴堡全境解放,政治、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县区干部的不断下乡教育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被新的观念和思想所激发。我的父亲也是被当时的思潮影响,加之念过几个月的冬书,多少识了几个字,所以比一般人更愿意接受新思想,更易上进,自然就先进一步被介绍入党,加入党的组织,进入区政府工作,从而身份转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遗落后的几枚奖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3年到46年在区政府工作的三年,是父亲一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三年,也是夯实基础的三年,这三年在组织的培养教育下,逐步从通讯员、文书、干事发展到参与处理一些民事政事的工作人员,工作从不熟练到熟练,思想上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一个知之不多的农村青年转变成了一个革命者,对革命的认识也大大提高了一步,自觉自愿将自己的一生交给组织来安排,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其后也是付诸于其)。</p> <p class="ql-block">1947年1月由于父亲工作表现优异,被组织选派到绥德地委举办的地方干部训练班学习,此训练班主要是培训干部,提高本人工作思想水平为目的。但是只进行了一个星期,就被胡宗南进攻陕北的枪声所终止,被迫中断学业从军入伍,开展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战斗中!</p><p class="ql-block">1947年春,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陕北,纠集胡部二十多万人,邓宝珊部二万人及甘青二马部计四十多万人合围陕北根据地,形势紧张,党中央领导陕北军民开始了自卫反击战。父亲当时被抽调至一军卫生部(西野一纵队),开始了军旅生涯,在随后的五年半时间里,随军转战陕北、关中、陇东、陇中、青海,直至全国解放,随部队进驻青海西宁、甘肃兰州。</p> <p class="ql-block">一野一军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主体358旅原受辖120师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是贺龙同志麾下能征善战、威名全军的铁军,抗战时期转战晋绥陕抗击日寇,保卫延安立下了赫赫战功,开国上将张宗逊、彭绍辉、贺炳炎先后出任旅长。</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家乡吴堡县,是陕北的一个小县,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却赫赫有名,毛主席党中央东渡黄河远赴晋西北根据地,就是在宋家川渡口。吴堡县解放较早,老百姓对革命的认识较深,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吴堡人民都是踊跃参加革命或参军或参政,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牺牲,据统计全县每乡每村都无一例外地有革命军人革命烈士、还出了三个将军。我们后一代居此为吴堡人而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党中央东渡黄河赴晋绥,吴堡宋家川渡口、拐上渡口、川口渡口每天都是人潮如涌,吴堡人民当船工,安排东渡人员食宿,站岗放哨,护送指路,使党中央机关顺利转移,为吴堡人民革命斗争史增添了灿烂的一章!</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故事很多很多,惊险无数,但从不在家人面前提起,偶尔和从来访的有共同经历的叔叔伯伯聊起时,才能偷听一二,随着父亲的过早去世,我们做为子女未能采编成册,实为憾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战争年代,抛家舍业,不顾私利,不怕牺牲,奋勇杀敌,一路西进,为大西北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应该说也是共和国建立起来的一名功臣。</p> <p class="ql-block">父亲转业地方后,发扬老区人民和部队的光荣传统,服从组织调配,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所在单位的建设,忘我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父亲为人严肃认真,又和蔼可亲,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刚正不阿,克已奉公,从不居功自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他自己的话说,我的生活待遇比起牺牲了的那些战友已经是好多了,不必多求)。</p> <p class="ql-block">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数年如一。在生活中严已律己,艰苦朴素,热爱集体,热爱家庭,关心子女,是我们非常尊敬的一位老人!</p> <p class="ql-block">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四年了,回忆往事,父亲与我们欢聚时光已经成为了过去,但留存的痕迹依然历历在目,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富的物质遗产,但他对子女们的传统教育使我们受益非浅,他留下的善良、忠诚的精神财富将永世长存,代代传承!</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的家庭成员在父母亲早年百般呵护下都已长大,都已儿孙绕膝、含贻弄孙,享受着天伦之乐。还在工作的子孙们也事业有成,他(她)们有的在国外工作生活,有在领导岗位上尽职尽责,奋发有为,为国尽忠,成为了国家有用之人。养育之恩,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父亲安葬的地方一一兰州华林山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父亲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子女们深深缅怀可敬可爱的爸爸,以寄托我们的怀念,愿父亲在天之灵保佑他的子孙们生生不息,永久平安!</p> <p class="ql-block">同时也愿父亲在天堂能看到老一辈的革命初心能够实现,能看到人民的安居乐业,能看到共和国的繁荣富强!</p> <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二年二月二十日凌晨</p><p class="ql-block"> 於兰州红叶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