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村夫野老,渔樵闲话之二)</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1913年),来阳江工作的传教士谭沾恩和同盟会员许可信到香港买印刷机,遇到孙中山先生。谭沾恩的父亲谭约瑟是孙中山在伦敦蒙难时参与营救的人员之一,两人是世交。得知谭沾恩准备在阳江办报一事,孙先生大加贊许,当即在一张铁路便笺纸上题写了“主持公论”4个字,并捐赠500元港币作为办报资金。阳江第一份报纸《公论报》就是取意于孙中山题词而命名的。(详见民国38年即1949年1月1日阳江《大中日报》的阳江即是阳江一文第八栏新闻事业)。</p><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的书法取法于颜真卿,苏轼,兼习魏碑。此“主持公论”手迹用笔方圆兼备,侧锋取势,平中出奇,不诡不随,大璞不雕,一任自然。更显其正直浑厚,雍和朴实,博大恢宏,胸襟开阔的伟大人格。字如其人,此乃气质与心灵的表露,非学所能。这一墨宝极其珍贵,孙中山一生题字很多,都以“天下为公”、“博爱”居多,仅“博爱”就题写60多次。而主持公论是孙中山先生唯一的题词内容,是孙中山先生大量题词中书写最好的一幅。它见证了孙中山先生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的这一段历史,见证了孙中山对发展中国新闻事业的关怀和扶持,还见证了孙中山先生在民主革命活动中与传教士谭沾恩父子的交情。《公论报》开办16年之后,便转办《两阳民国日报》。所有《公论报》的印刷机,厂房等物资由公论报经理项仙侣收购办印刷厂。(详见200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的《阳江县志》第375页的“印刷工业”有关内容。</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1日阳江《大中日报》</p> <p class="ql-block">阳江即是阳江版,第八栏新闻事业。</p> <p class="ql-block">公论报社旧址,公论报停办后,该报所有产业,包括厂房,印刷机全部由报社经理项仙侣购买。现为项仙侣后人产业。</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遗墨,孙中山先生手书论敦蒙难记。民国时期真光杂志版之一</p> <p class="ql-block">之二</p> <p class="ql-block">中山书札墨迹</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阳江绍文堂刻匾:孙中山先生手书大同篇。</p> <p class="ql-block">1956年中国美术出版社珂罗版一版一印,荣宝斋装订,孙中山先生墨迹建国大纲。</p> <p class="ql-block">中国民主建国会图书资料章(馆藏之物)</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藏印</p> <p class="ql-block">孙文之印</p> <p class="ql-block">孙文藏书</p> <p class="ql-block">逸仙长寿</p> <p class="ql-block">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席之印</p> <p class="ql-block">中国铁路总公司秘书处印信</p> <p class="ql-block">中国民权保障同盟</p> <p class="ql-block">孙宋庆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