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深厚,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受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响程度不同,再加上每个人对宗教教义的理解不同,所以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汉传佛教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派系。清末杨仁山居士整理日僧凝然《八宗纲要钞》的说法,补入禅宗、净土二宗,形成了我国汉传佛教十大宗派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汉传佛教宗派大都来自于印度,但禅宗等三个宗派是由我国独立发展起来的本土佛教宗派,其在我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至今仍延绵不绝。</p><p class="ql-block">禅宗在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它在中国哲学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禅是佛教用语,梵语(注)“禅那”的简称,指排除杂念,静坐。禅是人类锻炼思维、生发智慧的生活方式,也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法境),以达到心不散乱之状态,这一调心方法就叫禅定。该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为禅宗。</p><p class="ql-block">〔梵(fàn)语〕印度语言之一。汉传佛教称此语为佛教守护神梵天所造,因此称其为梵语(梵文)。</p><p class="ql-block">禅宗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北魏孝昌三年(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因此,嵩山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称为“禅宗祖庭”。慧能传承的禅宗指出,佛性人人皆有,让中国人知道佛教不从外来,众生的佛性本具,印度达摩西来传的就是这个心印。慧能所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另一方面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达摩西来,为禅宗初祖,神光慧可承继达摩衣钵,为中华佛教禅宗二祖,实乃中华禅宗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关于达摩传法,流传着“立雪断臂”的经典佛教传说。当年,神光与达摩在建业(今南京)和梁武帝萧衍论佛之时,神光傲气十足,极不谦虚。事后在神人的点拨下,知道了达摩的祖师身份,于是历尽千辛万苦,追随达摩到达长江边,并想方设法渡过长江,一直追随到少林寺。此时,达摩正在少林嵩山五乳峰上的山洞里面壁坐禅,当知晓了神光的来意后,不予理会,并说除非天降红雪,才向他授法。此时,正是寒冷的冬天,正下着大雪,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神光为了向达摩祖师学法,安心开悟,竟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砍下左臂,以为明志,流淌出来的血将身下的白雪染成了红色。达摩见状,才同意收他为徒,遂传衣钵、法器予神光,并取法名“慧可”。</p> <p class="ql-block">唐朝行思禅师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意思是参禅前,照世间法看,山是山,水是水。参禅后,如同科学说法,山是个假名,山中有泥土、石块、水流、草木等,山已不是山;而水里有冰,又有很多微生物,水也不是水了。悟道以后,山仍然是山,水依然是水,因为出世法,不会破坏世间法,道在生活中,在现世中。</p><p class="ql-block">【人生的三重境界】人生的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p><p class="ql-block">许多人到了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自有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p><p class="ql-block">九华山佛教属于汉传佛教,各宗派在此竞相传播和交流,以禅宗为最盛,此外还有净土宗、华严宗、律宗等。</p><p class="ql-block">行笔至此,本文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佛教的兴盛与传播,是因为佛教改变了金乔觉的一生,金乔觉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创立了九华山佛教。有了金乔觉的足迹才有了南山寺,有了南山寺才使得丫山地域文化丰富起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思考一件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追因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一定要把他放在历史和社会的大背景下去分析、思考和探讨。</p><p class="ql-block">佛教在印度的兴起与在中国的传播并非偶然,金乔觉并非偶然,九华山佛教的创立并非偶然,南山寺的建造并非偶然,丫山的历史发展也并非偶然,一切的存在,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