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其中,“雅”共 105 篇,包含大雅31篇、小雅74篇,统称为正雅。<br> 2022年元月18号,我前往萍乡书画院拜访蔡正雅院长时,询问他名字是否出自《诗经》的“正雅”?<br> 生于1948年12月的蔡正雅,系江西省莲花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江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萍乡市书法家协主席、萍乡市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全国第四届、第五届书法家代表大会代表等;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第六届书展,入选河南国际书展、日本国际书道联盟展、香港国际书画等大展,参加由中国书协主办的二届中日自书诗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首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书法作品进奥场馆展等,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草书获中宣部《五月的风》书展金奖;国画作品《青山如屏》入选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国画山水《苍山如海》、《黄洋界》、《珠砂冲》、《云蒸霞蔚》等参加江西省美展,《幽壑》等参加煤炭部美展,《云山得意》获艺术名家金杯奖金奖、“千禧杯”金奖,《云山图》入选首届中国名家书画展;2016年10月在中国国家画院成功举办蔡正雅个人书画展。 “在我五、六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带我去见村上的老秀才。这位晚清时期最后一批的老秀才非常慈祥,仔细听我背诵诗词,觉得我有些天资,建议父亲供我上学。同时听到我土里土气的名字,反问和思考一番,最后还给我改了一个名,就叫正雅。” 蔡正雅很开心地向我讲述了当时的情景,并说名字的更改对他以后走上艺术道路有很大鼓励和帮助作用。 我第一次听到蔡正雅的名字是在2005年的春季。那一年,我婆婆即将在8月满100岁生日,父母作出决定要办祝寿酒宴。我们做晚辈的准备制作一本纪念册,一是留下我婆婆的一些资料;二是届时向亲朋好友及各位来宾发放这本纪念册以示感谢。为制作好纪念册,我们计划请几位书法家书写几幅祝福语。当时住在省煤校院子里的同学主动请缨,说帮我家去找同住院子里的蔡正雅求一幅字。我才知道蔡正雅是该校的工会主席,在书法界名气很大。同学询问后,解释说蔡主席很忙,没办法办妥这事,还一个劲的说抱歉。我自然不会责怪同学,只是感觉与蔡主席的缘分还不到。 2017年6月,我调入萍乡市文联任副主席已近一年,当时单位安排走访部分知名文艺家的系列活动。我也随同领导前往蔡正雅家。<br> 个头1米74的蔡正雅显然有些偏瘦,细胳膊细腿的,长长的脖子,两腮也稍稍有些凹陷,但身段笔直、身体硬朗,饱经风霜的脸上布着一些皱纹,一双深邃的眼里充满慈祥,步伐稳健,思维敏捷,话语平稳且声音洪亮,书写自由,干起活来“很有劲道”,头发黑白均匀,给人一种阴阳平衡、飘飘若仙的感觉,似仙风道骨。 <br> 这就是我和蔡正雅的第一次见面,他给我留下了优雅的印象。在此后的日子里,我们经常共同参加一些相关活动,更加近距离接触和进一步交往,因而我们俩的缘分也得以连续。<br> <font color="#ed2308"><b> 在幼小的心灵上,种下文雅的苗</b></font><br><br> 父亲56岁、母亲42岁时生下了他,对他很是疼爱。父亲虽说是位木匠,但记性很好,能将《千家诗》、《三字经》和《增广贤文》拉着长音唱读到结尾,耳濡目染,于是他也学着唱读。他在5岁时,就可以用双勾的线条圈出几个简单的字来,而且中间交叉处不断塞,老父亲很是喜欢。有一次,父亲从一位三年级学生处借了一本美术册子,给他看、学着画,他不出几天便全部画完。他将大公鸡红冠绿尾、挺拔神气画的惟妙惟肖,父亲拿着四处张扬夸奖,他暗中心喜。<br> 1959年,父亲揽到了制作一批小学课桌凳的任务,于是就在本村太祠里操办,他负责每天为父亲送饭。祠堂里有很多匾额,其中在三进的后堂上写着“爱存慤(读què,)著”(其中,“慤”还是个繁体字,现为“悫”),是个草书,他肃然起敬,觉得这几个字的行笔动势不简单,他便坚持每次送饭后都照着在地上写几遍。尽管他并不知晓这四个字的内涵,但正是这四个草书字让他有了今后练习草书并朝着草书方向努力的最初动力和源泉。<br> 看着儿子能写字、会画画,父亲从合作社买了笔、砚、墨及习字本,让他一直坚持着写毛笔字。如此下来,他在小学、初中、高中毛笔字一直都受到任课老师的好评。<br> 蔡正雅读小学二年级,正值“大跃进”时期,学校要求二年级以上学生都要停课,集体到山坡上捡铁矿石用于炼钢铁。从那时候开始,基本上就是上几节课,象征性读书念书,主要是劳动为主;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加上随后到来的三年困难期,蔡正雅印象深刻的事就是肚子饿,没有什么东西可吃的。那年段,吃的是“真正的稀饭”,一个竹筒里面装几粒米,剩下的都是米水。后来,即便是有少量的白米,也要加上大量的红薯丝,成为红薯饭,十分难吃,但在那个时间里也只能是“饥不择食”;几乎每天肚子都是咕咕地作响,腹空心慌,四肢无力,对于正是发育长身体的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但蔡正雅以一种一般农村小孩所缺失的毅力勤奋努力地读着书,没有轻易放弃写字、画画,他心中有所向往、暗中坚持。 1961年9月,父亲因病去世,那年他13岁,读小学六年级,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一年,蔡正雅得机会摹写一本董其昌写的王羲之草字诀歌,平时便按草字诀写法进行练习。这一年,蔡正雅顺利考上复礼中学,这在村里也没几个,母亲、哥哥及嫂子见他为家里争光了,十分喜悦。<br> 进入初中,他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参加初升高考试,全班三、四十位同学也仅有包括他在内的八名同学考入了莲花高中。就读高中时,第一篇作文交上去,老师就在评语上对他写的字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高中书法竞赛时,他得了全校一等奖。<br><div> 高一的他个头比较矮小,且又黑又瘦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挺关心他。同桌女同学是县城人,见他喜欢画画写字,便将她父亲买的胡佩衡《我怎样画山水画》一书赠送给了他。从此,他便开始模仿学习,从基本技法练习,掌握用笔用墨的方法,对传统的各种皴(cūn)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基本的构图方式有了进一步了解。这本书伴随着他度过了整整十年文革的“蛮荒”,为他后期画山水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div> 1968年7月,经过二年的“文革”后,蔡正雅算是高中毕业回到农村。在村里,他整整干了两年的农活,真正体念了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更加知晓了农民的处境。此时的他虽然已经是18岁的人了,但仍然还没有长开,做一些普通的劳动,总是吃不消,母亲、哥哥及嫂子都照顾他,省下些食物让他多吃一些。当然,这些日子也正是他读书的最好时期,他如饥似渴、如痴如醉的读书。当时的书很少,所以他逮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一本几十万字的书,一口气的读完。读过《三国演义》等四部名著、《陶渊明文选》以及唐诗宋词等,还读过许多没有封面的书,甚至读过邻居家准备扶墙纸的书。书虽破,但他乐此不疲,心存快乐。 这两年,村里的人经常听他讲讲故事,他还讲《水浒》、《封神》的片段,他态度温和,举止文雅,博得大家喜爱。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来要他写春联,老人家都说他写的又快又好,赞不绝口。村里人哪知道春联也是高雅的民间艺术,无奈他也只能随他们的意写一些粗俗的、易懂的、现实版的,博得大家的欢喜。从此,母亲和哥哥也知道他就是一个书生样。<br> 这时段,他所看的书、所讲的故事,所写的书法、所作的诗词、所画的山水人物、所代写的春联,生动活泼,都是“小雅”之作,虽当时还欠缺较高的艺术价值,但他那种典雅风度给村里人留下了“学问精深,气度雍容”的儒雅定格,暗地里乡亲们开始称他为读书人。<br> <font color="#ed2308"><b> 在艰苦的环境下,求索高雅的路</b></font><br><br> 1970年10月,在大队支书的亲情帮助下,经过严格的政审、体检等各种程序的过关,蔡正雅被招工进入了江西省天河煤矿工作,命运从此转变。<br> 位于吉安县天河镇北7公里处的天河煤矿是赣中、南最大的工业用煤供应基地,矿区总面积近9万平方米,有双山主副井、三井两对主力井及三个附属小井,年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有专用铁路线,除原煤生产以及煤炭的洗选加工外,还先后开办了机电制造厂、印刷厂、丝织厂,鞭炮厂、精细化工厂等,职工近6000人,连同家属一起共设六个居民生活区,各类商业网点,学校卫生体育设施齐全。他能进入规模如此宏大的国有企业上班,那真是祖上有德,在十里乡村都是很具荣誉感的事情。<br> 他进了矿区,当了工人,心想自己只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学本领,练本事,养家糊口,日子就会好起来,期盼未来的美好生活。但最初一段时期的现实生活还是突破了他的心理底线,让他深感痛苦。他被分到一线去挖煤,要知道他的个儿是比较高的,在矿井下的掘进工作面,他几乎就是爬着进去,跪着出来,膝盖顶着凹凸不平的地面疼痛不堪,皮包骨没有肉,皮不但被磨破,还出血,双膝盖的地方又很难愈合,经常化脓,搞得他痛不堪言,他感受到了工人的艰辛。<br>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按照当地的风俗,蔡正雅于1970年春夏时分订了亲,尔后于1974年结婚,次年生下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也在1978年出生。妻子带着小孩在家乡农村生活,他则必须抽时间回去探望,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那几年夫妻分居,妻子也没法落户到矿上来,家境还是比较困难。<br> 好在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1980年秋冬时节,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在矿办公大楼后边的水库旁一小山坡上自行搭建了一个杉皮棚屋,中间一隔,“两房一厅”,取名为“汲海庐”。随后将老婆孩子接过来一起住,又增建了厨房、猪舍,开垦了菜地,周边种下了橘子等树苗,过上了一段超然的小日子。<br> 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里,蔡正雅也从基层的矿井被调入生产技术科整理资料,之后又调入矿办公室。对他而言,工作相对轻松了许多。“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在他的“汲海庐”,蔡正雅全身心投入到书、画、诗的学习、创作中,追求那种清澈浑融的境界,享受那种创作过程中的点滴快乐。<br> 在“汲海庐”,他如饥似渴地攻读勤礼、告身、麻姑仙坛、石门颂、自叙帖、石鼓文、汉简、始平公、汝南王等,系统临习唐帖魏碑,一遍又一遍的临。1984年,他的书法作品参加江西青年报社举办的《祖国万岁》比赛,行书得三等奖,楷书得二等奖;同年,他还成为江西省首届书法家协会的理事;1985年,他的一幅行书入选在河南郑州举办的国际书展;1986年,在全国首届民族大家庭书法美术摄影展中,作品获优秀奖;1989年,作品又入选全国第四届书法展。<br> 他并不将获奖作为自己的追求,而是将精力集中在既要有深厚扎实的传统功力、又要有灵光四射的个性魅力、还要有丰富旺盛的时代张力标准上。每次写完之后,感觉不满意,继续写;不满意,再写;甚至推翻前面所写的,重新再来,争取写到自己满意为止。每天进步一点点,一点点虽然不大,但他就是追求这么一点点的效果。 在“汲海庐”,他孜孜不倦地潜心学习张步的点彩技法,临习张大千、刘海粟泼彩泼墨。他在一位工友家里借到了《湖社月刊》,照着杂志里的山水画大量临摹。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宋文治、魏紫熙、钱松嵒(yán)、梁树年、白雪石、冯建吾、李可染等当代名家的作品相继发表、频繁面世,他便大量搜集,朝夕临摹,潜记黙忆。每每出差,他总是要去展厅画廊浏览,对一些好作品常常背记背临。从摹写前人到接近今人,从临摹到创作,从真山真水的写实到胸中丘壑的积累与发挥,他日渐一日的成熟。他1984年创作的《苍山夕照》、1985年创作的《黄洋界》参加了省美展。<br> 同样,他并不追求作品参展、获奖,而是将思想集中在追求健旺俊朗的总体面貌、生动丰富的笔墨效果、隽永绵厚的诗意境界上。他经常对作品回过头来审视,觉得不错的,留下来;不满意的,撕掉;逐渐进步,做深度、三度、四度的加工升华,直至画到自己满意为止。<br> 在“汲海庐”,蔡正雅如饥似渴地抄李甫诗选,清诗别裁,唐伯虎诗文,郑板桥诗文,还从杜甫诗中寻找平仄规则。他诗情洋溢,撰写了好几百首的诗篇,没有那种寒酸气,没有消极颓废的情绪,流露出一种清新向上的味。<br> 在“汲海庐”,他完成了大量的企业政工报告、经验总结、交流资料、各种简报、宣传文稿等公文,练就了他提纲携领、综合分析、高度概括的基本能力,从另外层面反哺了他对书画艺术进行深层次领悟、上境界的需求;这期间,他被组织重用,被提拔为矿行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后来还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两个主任一肩挑,并当选为矿党委委员,之后提为矿长助理、副矿长,个人事业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也是在这,他接待了不少书画界同道和朋友,吉安县文联、吉安地区文联几乎每次在矿举办“乌金”笔会,都会安排参观他的“汲海庐”,实际上是看他的作品,让他深受鼓舞。<br> 1987年4月,组织上为他安排一套楼房,从此,他离别了那个自在、安然、简阔而有些野逸味的“汲海庐”,他的人生又开启了新的篇章。1989年,他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1990年至1995年担任吉安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br> 这时段,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频频入选国家、省的大赛,并纷纷获奖,优美而不落俗套;所画的泼墨重意趣浓厚,新颖雅致;所写的诗词闲情风雅,也呈现出人文风范;各类作品不断被人所欣赏、所熟知、所收藏,他开始一步一步的登上“大雅”之堂,他那种文静大方、举止娴雅给业界人士留下“学识渊博,博雅不凡”的印象。<br>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蔡正雅不断探索,坚定不移,持之以恒。<br> 在书法中,狂草是最难的一种,是最为丰富、最为崇高、最为壮美的一种,也是无数书法人最为向往的一种,其形态风采最能折射出作者的精神境界,书写狂草需要书法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蔡正雅胸中的激情需要挥洒,内敛的精神需借助狂草予以寄托,他就是要写狂草。他不知道走了多少弯路,日夜琢磨,临慕张旭的《古诗四帖》,100遍、1000遍,提炼再提炼,深入再深入,脱化再脱化,几乎到了个人疯狂的样子,自己有时走不出来,有一段时间仿佛还处于抑郁的阶段。但是,狂草那种震撼感、冲击力、感染性又时刻吸引他不断的钻研,让他不敢轻言放弃。他终于实现自我突破,从此他的狂草有了新的气息。<br> 2013年9月,村里开始修复祠堂。来人对他说,“文革”过程中祠堂里的匾已经被毁,尤其二堂及后堂之上匾额的内容大家也不知道那是个啥,现请他回忆并书写。对于在书法界早已有些名气的蔡正雅来说,他自然知晓后堂之匾“爱存慤著”是出自于《礼记•祭义》:“致爱则存,致慤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且早已铭记在心。于是他一口气写出二堂之匾“祗德堂”及后堂之匾“爱存慤著”,事后大家都说与原作没有差别,成为村里的一段佳话。 在国画创作中,蔡正雅走进自然,走出传统,在临摹大量的古人墨迹和当代名作之后,以“大泼墨、大泼彩”为主,坚定走“清新、阳刚、崇高、壮美”路子,力求突出个性,走进时代。“大泼墨、大泼彩”需要画者具备深厚的传统功夫,折射出作者鲜明时代精神,他就是要实现“四大”:大块泼墨、大胆泼色、大气构图、大笔拉线,构成他的国画山水风格,体现强烈美感,面目清新,雄浑天成,气韵扑人。2021年12月,荣宝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荣宝斋画谱(582)山水部分—蔡正雅绘》,登载了他的42幅作品。为此,他即兴吟诗一首:画谱当年购摹多,胸中泰岱仰巍峨。而今也到梦游地,心血未干墨又磨。 从1975年起,蔡正雅开始写诗,迄今为止,已经写下诗词千余首。他的诗就如他的书法狂草、他的山水国画,有着强烈的昂扬向上个性,渲染出自己独立的人格,畅快淋漓,笔调靓丽,自然清新又不失典雅,雄浑天然,感悟人生,处处抒发自己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爱,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美。他所作诗词刊于《当代诗词》、《当代诗词600家》、《当代诗词精萃》、《李杜杯诗词大赛》等多家报刊,获诗坛最具影响力诗人金奖。 1995年,由于煤矿工作很是辛苦,当时的他身上所肩负的担子又很重,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进行书画诗词创作,这令他有些烦恼。在权衡领导岗位和艺术创作的利弊后,加上小儿子的学业需要更换学习环境,他毅然向组织提出调动的申请,最终在组织的关心下被调入江西省煤校(现为江西省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任工会主席。<br> 来到萍乡,蔡正雅如释重负。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新岗位又有利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仿佛犹鱼得水,如虎添翼,开始任性遨游、自我发挥。<br> 1996年,萍乡市文联作出决定,将当时的萍乡市书法美术摄影协会拆开分设,大家选他当上了第一届萍乡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后期又连任,还被选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br> 这些年间,蔡正雅甘为人梯,奉献在先,敞开胸怀,和萍乡书法艺术家一道致力弘扬传统文化,繁荣萍乡文艺创作。他认为个人的努力是有限的,在乎大家一起方向一致、团结努力,先后在《书法导报》上推出萍乡20多位书法作者的作品,在全国核心期刋《中国书法》也推出萍乡20多幅作品;还主编出版了《萍乡市书法作品集》、《萍乡书法作品精选》、《萍乡市国画作品选》;还特别利用自己在圈力的地位和社会的影响力,为萍乡书画家的成长进步出力举荐,甚至还为他们出面调和解决一些家庭与社会、政府之间的矛盾,维护书画家的正当利益。<br> 这些年来,蔡正雅个人创作颇丰。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大学书画出版社、天津杨柳青画社等出版《蔡正雅重彩国画山水》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等先后出版发行他的系列作品集或专著共二十四种之多,如:《蔡正雅书画作品集》、《蔡正雅书画新作》、《巢云轩吟草》、《巢云轩文稿》、《巢云轩诗稿》、《正雅书画》等,各类作品体现出他“正向前行、雅到极致”的情怀,充满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充盈着他对精神自由的展示,表露出他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2017年12月,“萍乡书画院成立暨首届作品展”开展仪式在萍乡博物馆举行,我以嘉宾身份出席。当我紧紧握住此时已被任命为萍乡书画院首届院长的蔡正雅手时,再次领略到这位69岁生日即将来临的长者风度翩翩,儒雅有型。<br> 花费近一年的时间筹备该书画院的成立,他得心顺手,似乎并没有什么倦意,相反却大有意气风发的态势。唐朝杜甫撰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当年杜甫都能结合诗词上半句 “酒债寻常行处有”讽刺那些饮酒作乐、借酒消愁、过着醉生梦死生活、不思进取、混混噩噩的人,抒发自己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不再年轻的思想。精通古诗古词的蔡正雅何尝不知其内涵,他早已悟通悟透,因而就在自己70年岁,与志同道合者共同创办萍乡书画院,刻意为之,煞费苦心,蕴意深远。<br> 我与蔡正雅的单独交谈持续了三个小时。话别之时,我回望“萍乡书画院”牌匾,方知眼前的他仍在争朝夕,眺未来。 文/摄影:黄薄双;感谢蔡正雅院长提供作品照片资料。 (2021年12月10日,本人与蔡正雅院长在萍乡博物馆“凝望高峰—蔡正雅、范阳、皮达山水作品展”现场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