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 孔子,(公元前551年至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十大名人之首,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当时思想文化空前活跃,人才辈出。面对教育被贵族垄断的局面,他首创私人讲学。开平民教育之先河,谱写了人类教育史上辉煌的篇章。他集夏、商、周文化之大成而开创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2500多年来的文化主流。融入到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承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上方两侧悬挂四块牌匾,分别由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皇帝御笔亲赐。</p> <p class="ql-block"> 《大成至圣》</p><p class="ql-block">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面对当时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孔子希望恢复尊卑有序的礼乐制度,提出以礼作为经邦济国的行为规范,以"德"辅政和提倡"仁"学为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波一生。他总结夏商周三代文化成就,开创的中国儒学。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发挥了巨大作用,堪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 " 生民未有" </p><p class="ql-block"> 雍正皇帝御笔亲赐“生民未有”匾额给孔府,表示了对孔子的崇敬。</p><p class="ql-block"> 生民未有的意思是:有人类以来,还没有全面超过孔子的。“生民未有”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p><p class="ql-block">近义词:空前绝后、前所未有、前古未有、旷古未有、亘古未有。</p> <p class="ql-block"> “与天地参”是乾隆二年(1737年)御笔题书,时乾隆皇帝“临雍”释奠行三礼,书“与天地参”,匾额悬挂阙里及天下学宫。意为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p> <p class="ql-block"> "万世师表"</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北京孔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孔正殿。康熙帝好书法,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此御笔题书“万世师表”匾额。“万世师表”语出晋葛洪《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民之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意为孔子是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士人有云:“教之以才,导之以德,可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焉。</p><p class="ql-block">意为:</p><p class="ql-block">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对至圣先师孔子的尊称。</p> <p class="ql-block"> “圣集大成”是嘉庆皇帝于嘉庆四年(1799年)御笔题书。</p><p class="ql-block"> 意为: 孔子能把古圣先贤的美德集于一身,形成自已的学术思想。</p> <p class="ql-block"> 孔子生平大事年表</p><p class="ql-block">1岁: </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鲁襄公二十二年八月廿七)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今依《史记孔子世家》说。</p><p class="ql-block">3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颜徵在携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p><p class="ql-block">9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43年(鲁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鲁。这一年,郑国子产执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大治。后来孔子对子产的政绩评价很高。</p><p class="ql-block">17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35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p><p class="ql-block">19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p><p class="ql-block">20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p><p class="ql-block">21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此“鄙事”当包括“委吏”、“乘田”。</p><p class="ql-block">27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p><p class="ql-block">30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论语为政》)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p><p class="ql-block">34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p><p class="ql-block">35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史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p><p class="ql-block">36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p><p class="ql-block">40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四十而不惑”。弟子澹台灭明生。灭明字子羽,鲁国人。</p><p class="ql-block">48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p><p class="ql-block">51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弟子冉鲁、曹坅、伯虔、颜高,叔仲会生。鲁字子鲁,鲁国人:坅字子循,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p><p class="ql-block">53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99年(鲁定公十一年)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p><p class="ql-block">54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弟子公孙龙生。龙字子石,楚国人。</p><p class="ql-block">55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p><p class="ql-block">60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p><p class="ql-block">63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p><p class="ql-block">68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是年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孔子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反对。孔子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丘亦足矣”。</p><p class="ql-block">69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孔子的儿子孔鲤卒。71岁: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是年春,狩猎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桓,没有得到支持。</p><p class="ql-block">72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闻卫国政变,预感到子路有生命危险。子路果然被害。孔子十分难过。</p><p class="ql-block">73岁:</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鲁哀公诔之曰:“天不吊,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为之守墓六年。弟子及鲁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野史记载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韦伯入,舞乎韦伯。夫诸子皆瞎!子识礼乐,俟君子。莫之能御也,曰:“汝何由可止也?”韦伯曰:“汝行窗,吾由此可止也!”子为之,韦伯触使坠之,子殁。”</p> <p class="ql-block">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封谥表</p> <p class="ql-block">世界最大孔子像,纯铜,72米。</p> <p class="ql-block">孔子思想</p><p class="ql-block">1、政治思想:</p><p class="ql-block">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p><p class="ql-block">2、教育思想:</p><p class="ql-block">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3、美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p> <p class="ql-block">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给于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 1938年</p><p class="ql-block"> 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从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7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宣言》</p> <p class="ql-block"> 历代皇帝尊孔表现</p><p class="ql-block">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直至清朝覆亡,历代封建君王争相尊孔读经。有的亲至曲阜朝拜(据史书载,先后有汉高祖、魏文帝、唐玄宗、宋仁宗、清圣祖等11个皇帝亲至曲阜朝拜19次),有的下令扩建孔宅庙宇,赐封孔子谥号。</p><p class="ql-block"> 汉平帝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北魏称“文圣尼父”。唐代始称孔子为“圣人”,封“文宣王”。元代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以后又加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同时,孔子后裔也一再得到封赐,如“奉祠君”、“关内侯”、“文宣公”、“衍圣公”等。</p><p class="ql-block"> 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始建“衍圣公府”,以后历代均有扩建。孔府占地200多亩,孔庙300多亩,孔林3000多亩,内有厅、堂、楼、殿,奇花异石,古柏碑碣等。另外,历代都划出大批细田,供孔府收租。为尊孔,清乾隆皇帝不仅亲笔为孔庙题“万世师表”的匾额,而且将女儿下嫁孔府;1864年清同治帝饬修曲阜孔庙及各省学宫等。</p> <p class="ql-block">孔子周游列国图示</p> <p class="ql-block"> 孔子著作</p><p class="ql-block"> 孔子主要代表作是:《春秋》、《论语》。</p><p class="ql-block">1、《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p><p class="ql-block">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p><p class="ql-block">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p> <p class="ql-block">孔子在历史上的别称:</p><p class="ql-block">1、东周:尼父;</p><p class="ql-block">2、西汉:褒成宣尼公;</p><p class="ql-block">3、东汉:褒尊侯;</p><p class="ql-block">4、北魏:文圣尼父;</p><p class="ql-block">5、北周:邹国公;</p><p class="ql-block">6、隋朝:先师尼父;</p><p class="ql-block">7、唐朝:先师,先圣,宣父,文宣王;</p><p class="ql-block">8、武周:隆道公;</p><p class="ql-block">9、宋朝:玄圣文宣王,至圣文宣王;</p><p class="ql-block">10、西夏:文宣帝;</p><p class="ql-block">11、元朝:大成至圣文宣王;</p><p class="ql-block">12、明朝:至圣先师;</p><p class="ql-block">13、清朝:大成至圣文宣先师:</p><p class="ql-block">14、民国:大成至圣先师。</p> <p class="ql-block"> 孔老二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父亲叫做叔梁纥,祖上原本是宋国人。可惜后来因为战争的缘故,一家人背井离乡,定居在了鲁国。叔梁纥颇有些家财,长相也俊朗,在鲁国非常有名,想要将女儿嫁给他的人很多。</p><p class="ql-block"> 叔梁纥后来迎娶了一个姓施的女人为妻。在古时候,娶妻是为了传宗接代的。如果妻子入门多年还没能怀孕生子,那么丈夫是可以休妻再娶的。施氏入门多年,年年都怀孕,但是却一个儿子都没生出来,反而连生了9个女儿。</p><p class="ql-block"> 女儿是不能继承家业的,如果没有儿子当继承人,那么叔梁纥的家财必须要分给族中的亲戚们。他非常想要一个儿子,可是施氏年纪已经很大了,难以怀孕产子了。于是他就又纳了一个小妾孟氏。孟氏年轻,入门之后不久就马上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是叔梁纥的第一个儿子,他自然宠的不行。</p><p class="ql-block"> 可惜孟氏产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儿子只能交给施氏来照顾。施氏自己就有9个女儿要抚养,对这个小妾生的儿子自然没那么看重。因为照顾不周的缘故,叔梁纥的大儿子后来因为贪玩摔断了腿,一下成了瘸子。</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残疾的儿子和女儿一样,都不能继承父亲的家业。这下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又聊胜于无了。叔梁纥那时候已经66岁了,可以说半只脚都踏进棺材了。可是他就是不甘心,想要再娶一个小妾,试试看能不能生下一个儿子。于是他又找到当地一家姓颜的,他家有三个女儿,都在婚龄,希望颜家人能够嫁一个女儿给自己。</p><p class="ql-block"> 虽然叔梁纥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他官位高,有财力,嫁给他肯定不会吃苦。万一真的生下了一个儿子,那就是叔梁纥的唯一继承人,就算后来他死了,仗着儿子也能过上好日子。于是颜家人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叔梁纥的求亲,把家里最小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他。叔梁纥真是老当益壮,婚后没多长时间,颜氏就怀上了身孕,生下了一个儿子,正是孔子。</p><p class="ql-block"> 孔子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他名丘,字仲尼,仲的意思其实就是第二。古人有排行,叫做伯仲叔季,孔子是家中第二子,理所当然排为“仲”。可是孔老二这个称呼,其实是一种蔑称。现代人尊敬孔子,自然不能再这么叫了。</p> <p class="ql-block">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孔子生活在周朝,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大混乱时期,统治者拒不接受他的学说,但是在他死后,他的思想在全国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公元前22年秦王朝的建立,孔子的学说却横遭祸殃。秦王朝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决心根除孔子的影响,与其彻底决裂。他下令打倒孔子学说,焚毁孔子书籍。</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种镇压并没有得逞,几年后秦王朝覆灭了,研究孔子的学者又获得了说教的自由。在相继的汉朝时期(前206—后220),孔子学说已被确立为正式的中国国家哲学。</p><p class="ql-block"> 从汉朝起,中国皇帝就逐步实行科举考试来选拔政府官吏。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考试成了以检验考生掌握孔子经典著作的程度为主的考试。</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脐身官场,名利双收,科举考试,竞争激烈。结果世世代代都有许多人长年攻读孔子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中国所有的政府官吏都是由这样的人来担任,他们的人生观浸透了孔子的宗旨。</p><p class="ql-block"> 这种制度在中国实行了长达两千年之久,约从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后1900年。</p> <p class="ql-block">三晋名儒</p><p class="ql-block">荀 子</p> <p class="ql-block">三晋名儒</p><p class="ql-block">司马光</p> <p class="ql-block">三晋名儒</p><p class="ql-block">王 通 、柳宗元</p> <p class="ql-block">三晋名儒</p> <p class="ql-block">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p><p class="ql-block">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p><p class="ql-block">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 class="ql-block">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p><p class="ql-block"> 5、德不孤,必有邻。</p><p class="ql-block"> 6、礼之用,和为贵。</p><p class="ql-block">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p><p class="ql-block">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p><p class="ql-block">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p><p class="ql-block">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p class="ql-block"> 孔子名言大全</p><p class="ql-block">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p><p class="ql-block">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p><p class="ql-block">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 class="ql-block">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p><p class="ql-block"> 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p><p class="ql-block"> 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p><p class="ql-block">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p><p class="ql-block">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p><p class="ql-block">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p><p class="ql-block">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p><p class="ql-block">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p><p class="ql-block"> 12、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p><p class="ql-block"> 1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p><p class="ql-block"> 1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p><p class="ql-block">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p><p class="ql-block"> 1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p><p class="ql-block"> 17、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p><p class="ql-block">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p><p class="ql-block"> 1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p><p class="ql-block">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p><p class="ql-block"> 2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p><p class="ql-block"> 2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p><p class="ql-block"> 23、放于利而行,多怨。</p><p class="ql-block"> 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p><p class="ql-block"> 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p><p class="ql-block"> 2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p><p class="ql-block"> 2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p><p class="ql-block"> 28、(“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p><p class="ql-block"> 2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p><p class="ql-block"> 30、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p><p class="ql-block"> 孔子名言大全以及解释</p><p class="ql-block">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p><p class="ql-block">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p><p class="ql-block">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p><p class="ql-block">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p><p class="ql-block">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p class="ql-block">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p><p class="ql-block">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p><p class="ql-block"> 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p><p class="ql-block">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p><p class="ql-block">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p><p class="ql-block">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p><p class="ql-block">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p><p class="ql-block"> 7、朽木不可雕也。</p><p class="ql-block">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p><p class="ql-block">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p><p class="ql-block">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p><p class="ql-block">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p><p class="ql-block">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p><p class="ql-block">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p><p class="ql-block">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p> <p class="ql-block"> 孔子对世界的影响 : </p><p class="ql-block"> 儒学早在汉唐时期便超出中国范围,向东南亚和东北亚国辐射,形成"儒教文化圈"。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p><p class="ql-block"> 孔子创立的儒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且是东亚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文明精神,在世界思想史和世界文明史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许多学者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远播海外,辐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学文化圈,覆盖的人口超过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孔子文化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到欧洲,造成很大震动。中国的文官制度经欧洲人改造,成为西方的文官制度;</p><p class="ql-block"> 孔子、儒家思想还启发了欧洲启蒙思想家,在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法国霍尔巴赫主张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狄德罗认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艺术、智慧、政治、哲学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p><p class="ql-block"> 伏尔泰认为儒家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法国最早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莱布尼兹主张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相互结合、沟通;</p><p class="ql-block"> 沃尔夫主张以儒家伦理来补充基督教的不及,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所用的精神辩证法与中国儒家经典《大学》的辩证法相吻合;费尔巴哈汲取孔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强调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并试图把这种道德推广到家庭、集团、社会、民族和国家中去。</p><p class="ql-block">扩展资料</p><p class="ql-block">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p><p class="ql-block">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p><p class="ql-block">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p> <p class="ql-block">全世界孔庙有多少:</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一共有2000多座孔庙,其中在中国国内就有1600多座。在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孔庙里,最出名的自然是山东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但是还有一座孔庙,它虽然在国内知名度不高,但在1600多座孔庙里,有着“吴中第一”之称。</p><p class="ql-block"> 它就是位于上海的嘉定孔庙,坐落在嘉定城中法华塔南首,又名学宫。该孔庙始建于南宋年间,称“文宣王庙”,“规制崇宏,甲于他邑”,因此才有吴中第一之称。后曾于元、明、清被多次重修或增建,整座孔庙占地1.8公顷。</p> <p class="ql-block">国内最有名的十二座孔庙:</p><p class="ql-block">1、曲阜孔庙 山东曲阜市 (公元前478年)</p><p class="ql-block">2、北京孔庙 北京市 (元)</p><p class="ql-block">3、德阳孔庙 四川省德阳市 (宋)</p><p class="ql-block">4、南京夫子庙 南京市 (东晋)</p><p class="ql-block">5、孔氏南宗家庙 衡阳市 (宋)</p><p class="ql-block">6、吉林文庙 吉林市 (清)</p><p class="ql-block">7、资中文庙 四川资中县 (宋)</p><p class="ql-block">8、哈尔滨文庙 哈尔滨市 (民)</p><p class="ql-block">9、德庆文庙 广东省德庆县 (宋)</p><p class="ql-block">10、建水文庙 云南省建水县 (元)</p><p class="ql-block">11、台南文庙 台湾省台南市 (明)</p><p class="ql-block">12、 平遥文庙 山西省平遥县 (唐)</p><p class="ql-block">面积最大的孔庙:</p><p class="ql-block"> 曲阜孔庙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p><p class="ql-block"> 太原文庙占地46亩。</p> <p class="ql-block">编 摄: 陈茶老酒</p><p class="ql-block">场 景: 太原文庙</p><p class="ql-block">时 间:2022年2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