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行(终结篇)行走海南小半圆

汪彩萍

<p class="ql-block">虎年正月初四,暂别家乡铅山,来到温暖的海南,行走海南半个多月,用脚步在海南省东南线画了小半个圆。 </p><p class="ql-block"> 海南行的第一站是海口,从南昌飞抵美兰机场已是夜色沉沉。出机场,用高德地图导航预定的格林豪泰酒店,机场大巴正好要路过省府路,票价是15元,比打的划算。</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海口,气温适宜,穿件羊毛衫就可以。脱掉厚重的冬衣,夜色中的海口,比一般城市显得宁静。酒店位于老城区,出行方便,还提供早餐,每人15元,有鸡蛋、牛奶、咖啡、稀饭、炒面、水果等。</p><p class="ql-block"> 在海口,我们拜了五公祠、苏公祠。参观了海青天,海瑞的故居,瞻仰了海瑞的墓园。还到冯小刚电影公社打卡,寻芳华,感受了南洋建筑风格的海口骑楼,品尝了海南清补凉、老盐柠檬茶等美食。</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美术馆,是我们喜欢去的地方,不仅参观了海南省博物馆、档案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因当过知青,还专程去看了海南农垦博物馆。徜徉在一个个博物馆,品读海南历史,感受沧桑巨变,也见识海南丰饶的物产。 </p><p class="ql-block"> 在海口玩了几天后,乘高铁去三亚。过了正月初七,三亚酒店价格回落,正好避开物价上涨的高峰期 ,靠退休工资旅游 ,必须精打细算,只有这样才能穷尽其游。我们住经济型酒店 ,出行坐公交。在网上订了三亚老城区商品街民宿,房价便宜,生活方便。</p><p class="ql-block"> 三亚商品街,虽然做生意,讨生活的嘈杂声不绝于耳,但感受到的却是旺盛的人气,也是一种别样的收获。走在商品街的每条巷子里,都能听到天南地北的口音,但最多的还是东北那疙瘩的避寒客,他们大嗓门唠嗑,老远就能听见打招呼的声音。 </p><p class="ql-block"> 避寒养老客的到来,催生了三亚及海南各地的休闲养老产业。走到哪 ,都是如潮的老人。时光如梭,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让人始料未及。眨眼间,我们也行走在奔七的路上。有人说,老有老的活法,老有老的精彩,因为天南地北来的人,三亚商品街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美食和小吃,重庆卤菜,柳州米粉,长沙臭豆腐、南昌瓦罐汤、潮汕牛肉火锅、新疆烤肉,东北乱炖,应有尽有,本地很多年轻人也开车来商品街,品尝各地风味。 </p><p class="ql-block"> 在三亚,第一次知道湘菜“十八碗”,火爆到要排队叫号,等了20多分钟,才轮到我们点菜。来三亚避寒的上饶老年大学国学班刘淑珍大姐说,她和老伴每年在三亚住四五个月,每月租房2600元。虽然房东提供了小厨房,为省事,他们中午都在“十八碗”就餐。和刘老师一样,我们也爱上了价廉物美,就餐环境好的“十八碗”。 </p><p class="ql-block"> 以前跟团来过三亚,到过的景点就不去凑热闹,我们打卡海棠湾水稻国家公园,在长达二十公里的三亚湾椰梦长廊漫步,为锻炼肺俯量,踏着海浪,面朝大海,扯着嗓子大喊大叫,没人在乎我的疯狂。在水稻公园参观时,有幸结识了传授制种技术的刘满清师傅。他头戴一顶《红色娘子军》电影里的渔民帽,黝黑的皮肤因为出了汗而冒着油光,这是典型海南农民的装束。他是萍乡市腊市镇人,生于1958年。从1999年开始,就来海南制种,有23个春节没和家人一起过。中国人的饭碗能端在自己手上,要感谢刘师傅和千千万万的农民兄弟。与刘师傅告别时,天下着小雨,我真诚地向他鞠了一躬,向刘师傅和千千万万坚守希望田野的农民兄弟致敬。</p><p class="ql-block"> 离开了骄阳似火的三亚,来到宁静又凉爽的博鳌小镇。博鳌有句宣传口号:“在世界行走,为博鳌停留”。入住博鳌镇,为旅游经济也做点小贡献!在美丽的博鳌湾,停留了两天。博鳌湾的美丽无法用语言描述,海水湛蓝,海浪轻柔,漫步海边时,发现博鳌湾海滩的沙子没三亚的绵,小颗粒海沙,如同碎铁沙,扎脚。海边的观景平台上放了很多椅子,可静坐海边,聆听海浪,远处传来万泉河畔的放歌,那情景,真惬意!</p><p class="ql-block"> 到了博鳌,必须到博鳌论坛打个卡,在博鳌论坛景区路口,坐上了观光车。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椰树和一个个绿色的小山包,那是高尔夫球场,只有会员才能入内。虽没资格打球,但能近距离看别人是怎样挥杆进球,也是开眼界。在参观论坛会址时,和其它游客一样,站在论坛的主席台,在领导讲话的台上,我也嘚瑟了一张纪念照。</p><p class="ql-block">自由行的好处就是随意,听说博鳌镇留客村的蔡家大院是“海南侨乡第一宅”,离开博鳌论坛会址我们就打车直奔蔡家大院。蔡家大院是印尼富商蔡氏四兄弟1934年回国建造,中西合壁,青砖彩墙。除了建筑风格特别,印象深刻的还有蔡家重视教育和讲诚信。</p><p class="ql-block"> 退休十多年,我们不是出门旅游,就是在旅游的路上,自以为见多识广,但在博鳌小镇一家酒店吃饭时,却被宰了一次,记录下来,给大家提个醒。那晚,在餐馆就餐,要了一份“万泉河鱼”,价格68元,结账时,巴掌大的鱼却收一百多元,服务员指着菜谱说这条鱼一斤九两多!果然,68元旁边有个不起眼的括号,里面写了“斤” 字 。唉,太粗心了,竟然没发现有括号。既然按斤计价,为什么煮鱼之前没告知重量?当我想再理论时,几个汉子围了上来。有道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花钱买教训吧!后来,到了琼海、文昌,再到餐馆点鱼,会仔细问,是按斤结账还是按盘结账?这叫吃一堑,长一智。 </p><p class="ql-block"> 说了博鳌 ,再说琼海和文昌之行吧!这两个地方是我们早就想去的,红色娘子军吴琼花、洪常青、宋氏三姐妹,给我们这代人打下了深深烙印。行走在琼海市万泉河边,已是上午十点多钟,在河边弹琴、跳舞、唱歌的老人特别多,他们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避寒老人,在鲜花组成的花坛旁,一群老人举着“万泉河畔合唱团”的横幅,老人们随台阶而站,指挥大家唱歌的是位带湖北口音的女子,大家叫她陈老师。她起了一个头:“万泉河水清又清,大家就跟着唱:“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听着这熟悉的歌声,也停下脚步,挤进陌生老人的合唱队伍里 ,真情吼了几嗓子。那感觉,真好! </p><p class="ql-block"> 不凑巧的是,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整修未对外开放,万里迢迢而来,不能白走一趟吧!说起参观过程,还有点娘子军突破封锁线的小刺激。当我们到达“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时,看见铁丝网将纪念园封闭。只有踮起脚,在铁丝网的缝隙里拍了到此一游的远景照。此时,突然看见有人在纪念园走动,是游客还是工作人员?他是怎样进去的?于是,沿着围墙向纪念园方向靠近,发现刚才看到的男子已弓着腰从剪断的铁丝网里钻出。他看见我们背着包,拿着相机,操着四川口音告诉我们,可以先看周士第将军纪念馆,然后从纪念馆后面绕到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听了他的话,我们开心地向周将军纪念馆走去。</p><p class="ql-block"> 参观了周将军纪念馆后,绕到纪念园,发现周将军和夫人就合葬在纪念馆后。墓地很小,墓碑上只有他们的名字,没写职务,更没什么特别的装饰。伫立在周将军简朴的墓地前,我鞠躬默哀,向这位一生为革命奔忙的老将军致敬。 </p><p class="ql-block">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的面积挺大,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在红色娘子军雕像前留影,虽然红色娘子军纪念馆因整修未能看到,能走进纪念园拍照,还是不虚此行。 </p><p class="ql-block"> 说起文昌的旅游,也挺费周折。来海南之前就计划好要看宋氏祖居,航天城留着下次再看。到了文昌才知,到宋氏祖居昌洒镇有三十多里,乡村客车半个多小时发一趟,一路招手即停,要开一两个小时。更要命的是,从203省道的宋氏祖居站下车后,到宋氏祖居的古路园村还有五六里路要走,景区没摆渡车。班车上的售票员告诉我们,坐到终点站昌洒镇有三轮车到景区,每人车费十元。宋氏祖居很寻常,但祖居外的环境优美。宋庆龄陈列馆是后来修建的,馆名是朱德夫人康克清大姐题。 </p><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后已是下午四点,景区打不到滴滴,只有拔脚快行。大约走了一里来路,看见公路左前方山坡上停了一辆白色小轿车,坡边有一方水塘,一名男子起身收杆,看来他准备回家。主动上前搭讪,能不能捎我们一段路,想赶去看张云逸大将的纪念馆。男子爽快答应 。听这位先生的口音跟东北二人转差不多。一问,果然是沈阳人。下车时,我向他道谢,他说,赶几公里路对你们来说要费老鼻子劲,对我,就一脚油门, 不用谢。真要感谢这位不知姓名的沈阳汉子,祝好人一生平安。 </p><p class="ql-block"> 到了省道 ,不一会就搭上了一辆过路的士,半个小时就到了文昌市所在的文城镇。还好,张云逸大将纪念馆还没关门,可以从容地看张将军事迹展。</p><p class="ql-block"> 在海南游了半个多月,说短也长,但只在海南的版图上走了小半个圆 ,海南中部的五指山、西线的东方市和儋州等地,留着下次打卡!</p> <p class="ql-block">与我先生的大学在三亚开心相聚</p> <p class="ql-block">家宴是最高规格的款待,元宵节中午在我先生的大学同学晓飞家,四位同学夫人玩过家家,各展厨艺,度过一个难忘的元宵节。</p> <p class="ql-block">铅山老乡江苏成先生的女儿在海南工作,元宵节晚上,她们一家人在海南菜馆设宴请我们品海鲜大餐。</p> <p class="ql-block">看着朋友的女儿长大成才</p> <p class="ql-block">在三亚白鹭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博鳌论坛留影</p> <p class="ql-block">走上论坛讲台,阿Q了一会主人</p> <p class="ql-block">我先生难得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先生认真帮陌生游客拍照</p> <p class="ql-block">据说摸了鳌头保平安</p> <p class="ql-block">在蔡家大院留影</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国(海南)南海博物</p> <p class="ql-block">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南海博物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琼海万泉河边的老人吹奏</p> <p class="ql-block">万泉河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琼海万泉河畔的老年合唱团</p> <p class="ql-block">万泉河边歌声嘹亮</p> <p class="ql-block">万泉河畔红歌合唱团指挥是湖北退休教师</p> <p class="ql-block">周士第将军雕像</p> <p class="ql-block">伫立在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雕像</p> <p class="ql-block">周士第将军和夫人张剑的骨灰就安放在将军纪念馆后面</p> <p class="ql-block">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端详红色娘子军吴琼花原型的先烈雕像</p> <p class="ql-block">在尚未整修好的红色娘子军纪念馆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虎年元宵节离开文昌站时拍摄</p> <p class="ql-block">元宵节文昌留影</p> <p class="ql-block">虎年元宵节文昌留影</p> <p class="ql-block">正月十四在文昌昌洒镇宋氏祖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他的曾用名:“嘉树”</span></p> <p class="ql-block">海南文昌昌洒镇宋庆龄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陈列馆名是朱德夫人康大姐题,康大姐是江西吉安万安县人,一生未育。</p> <p class="ql-block">黑体字都是宋庆龄先生说过的金句</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先生的金句</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一生致力妇女儿童事业</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雕像</p> <p class="ql-block">难得见到的宋庆龄先生的生活照</p> <p class="ql-block">宋氏祖居很普通,宋氏姐妹的父亲就在这栋低矮的瓦屋出生的</p> <p class="ql-block">宋氏子孙,海外归来</p> <p class="ql-block">宋耀如的侄儿解放前从马来西亚回到昌洒,负责管理宋氏祖居</p> <p class="ql-block">宋耀如照片</p> <p class="ql-block">子文、子良、子安三兄弟合影</p> <p class="ql-block">宋氏祖居环境幽静,椰林漫步 ,鸟语花香。</p> <p class="ql-block">位于文城镇文建路51号的张云逸大将纪念馆,张云逸的故居却在文城镇的头苑镇上僚村。</p> <p class="ql-block">张云逸大将雕塑</p> <p class="ql-block">张云逸大将雕塑</p> <p class="ql-block">晚年时的张云逸</p> <p class="ql-block">张云逸夫妇</p> <p class="ql-block">张云逸在土地革命时期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文友听雨姓符,看见姓符的文昌籍少将符确坚,特意拍张照片分享给她。</p> <p class="ql-block">这位文昌老红军也姓符,文昌老红军符振中</p> <p class="ql-block">张云逸大将生平</p> <p class="ql-block">文昌老红军刘荣</p> <p class="ql-block">文昌革命烈士冯平</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的第三任妻子谢飞,此后一直未成家。谢飞,海南文昌人,是参加长征的三十位女红军之一,九死一生,活到101岁。</p> <p class="ql-block">老红军谢飞生平</p> <p class="ql-block">我们品尝过的“十八碗”</p> <p class="ql-block">十八碗一般都开在楼上,就餐环境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