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与思考——《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

奈曼旗新镇学区中心校 陈莹

五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编排结构如下图: 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div><br></div> 第一单元 <div>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br>  这部分的编排注重学生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由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的过程,需要将抽象的空间想象具体化,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借助建立的直观表象进行推理,在拼摆小正方体的活动中不断验证、加以完善,探索出拼搭的方法。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在操作、想象、推理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br><div>单元学习目标:</div><div>1.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的活动,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div><div>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的活动,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集合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div><div>3.通过用小正方体摆集合组合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div></div>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根据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本单元从两个角度认识整数的性质:一个是从倍数的角度对整数进行再认识,研究了2、5、3倍数的特征,认识奇数和偶数;另一个是从因数的角度展开学习,认识质数和合数,用百数表贯穿始终,来支持学生对规律的观察与发现。最后探究两数之和奇偶性,经历运用举例、说理、图示等方法进行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div>单元学习目标:</div><div>1.通过观察、分类、分析、质疑、讨论等活动,知道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说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征。</div><div>2.通过自主探究,能说出2、5、3倍数的特征,能判断2、5、3倍数,认识奇数与偶数,能判断奇数与偶数。</div><div>3.经历“操作-感悟-验证”的过程,知道质数(素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div><div>4.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发现两数之和奇偶性的规律,丰富解题策略。</div><div>5.知道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数感、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div>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系统的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概念,认识体积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本单元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时结合具体实物,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立体图形”研究的基本思路:可以从棱,顶点,面三个方面研究,为今后研究其他立体图形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对表面积概念的理解是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长、宽、高(棱长)与各个面长(正)方形的长与宽(边长)的联系,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第三部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同样,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重点也是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求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通过用1cm³的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观察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推导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另外,应借助生活实际,建立体积单位、容积单位的实际表象。<div>单元学习目标:</div><div>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div><div>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div><div>3.结合实际,知道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建立1m³、1dm³、1cm³、1L、1mL的表象,会利用单位间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div><div>4.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活动,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div><div>5.在认识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div>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本学期又认识了因数倍数,2,3,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分数的意义和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主干。真分数假分数是分数意义的延伸,约分,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整个单元的内容,大体上呈现了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时,要关注上述所说的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是后续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应用的基础。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且抽象,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方法的教学上,如约分和通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要注重揭示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如约分和通分,虽然一个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适当的数,一个是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适当的数,但本质上都是应用分数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div>单元学习目标:</div><div>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知道分数的意义,能说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div><div>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div><div>3.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div><div>4.知道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div><div>5.通过自主探究,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div>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是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的教学可以选取典型的事例,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再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描述等活动认识旋转变换。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究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规范作图。最后,结合七巧板,让学生探索多个图形拼组的运动变化,经历描述、分析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div>单元学习目标:</div><div>1.借助生活事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通过观察、想象、描述、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发展空间观念,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div><div>2.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br><div><br></div></div>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也是评价学生运算能力、数感的重要指标。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按数学学习的逻辑结构编排。先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算理,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和算法做好铺垫,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法运算能力,最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并将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培养计算灵活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沟通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还要通过观察、分析、说理、交流等活动,借助数形结合,让学生理解蒜粒、掌握算法。<div>单元学习目标:</div><div>1.借助直观图,能说出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概括并说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div><div>2.结合具体情景,说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div><div>3.通过解决问题,发现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div><div>4.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div> 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折现统计图》是在学生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帮助学生了解但是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的了解统计在显示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数据分析观念。教学中,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对比,如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对比条形统计图,在对比中体会折现统计图的特点;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对比单式折现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现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还可以方便多组数据进行比较。还要注重选取身边熟悉的事例,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活动,体会统计学习的现实意义。<div>单元学习目标:</div><div>1.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其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现统计图直观的表示数据。</div><div>2.通过对比单式折线统计图,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现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div><div>3.结合统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据分析观念。</div> 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以”找次品“的探究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思想,培养观察、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学习如何用直观的方式清晰、简洁、有条理的表示逻辑推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经历“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在自主研究过程中体会、逐步归纳出最优策略。还要培养有意识的进行数学思维的表达,如本单元的逻辑推理过程可以用课本中的直观图表示,还可以用流程图表示,还可以用树状图表示。<div>单元学习目标:</div><div>1.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div><div>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的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div><div>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div> 通过对本册教材的研读和单元备课,使我对本学期要教学的内容有了整体的领会和把握,明确了单元之间、单元内部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教师对所要教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带领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单元

分数

正方体

统计图

长方体

图形

学生

学习

加减法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