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data-brushtype="text">编者按</strong><h3>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无数抗‘疫’战士积极涌入抗‘疫’最前线,同心协力,日夜奋战,期间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和触目惊心的画面。</h3></br><h3>为此,西安高新区作家协会面向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公开征稿,以散文、诗词、杂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形式为主,从不同角度传播正能量,坚定广大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念。</h3></br><h3><strong>西安高新区作家协会特别策划《同心抗‘疫’.守望相助》高新作家战‘疫’主题作品专栏,将陆续推送优秀文学作品。投稿请发至邮箱:xagxzx@126.com.(作品请标注名称、创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百字简介及照片,学生作品另备注学校及年龄)。</strong></h3></br> <h3><strong> </strong> <strong>本期目录 </strong></h3></br><h3><strong>1、介义坤:战疫</strong></h3></br><h3><strong>2、刘宸麟:望长安——钟楼自述</strong></h3></br><h3><strong> 01</strong> </h3></br><h3><strong>战疫</strong></h3></br><h3><strong>文/介义坤</strong></h3></br><h3> 2021年12月9日新冠病毒突然袭击古都西安,随着确诊病例逐渐增加,疫情形势日益严俊,2021年12月23日西安封城,政府全面抗疫,民众居家隔离。此次和病毒无硝烟的战斗正式打响!</h3></br><h3> <h3> 封城之后政府全力战疫,民众居家隔离,全市全民每日准时做核酸检测,通过核酸篩查,阳性本土确诊病例会被转往定点医院隔离治疗。而与阳性本土确诊者密切接者也会被集中隔离,以彻底阻断病毒传播。</h3></br><h3> 我是一名疫情防控参与者,我工作的地点是集中隔离酒店西安市汉庭酒店科技路店,我的职责是安保工作,为隔离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及生活服务,使他们能安心的隔离,舒心的生活。</h3></br><h3> <h3> 自2022年1月2日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灵沼专班驻汉庭酒店科技路店集中隔离点,我参与安保工作以来,我每天都准时上班,尽心尽力在工作。</h3></br><h3> 1月11日,我像往常一样准时上班,为隔离人员服务。我们安保人员在保障好安全工作的同时,也肩负着,隔离人员有啥紧急情况,我们得协调配合解决的任务。我接到通知,给楼上一位隔离人员送防护服及口罩、手套、防毒面屏,待此人员穿戴好然后带下楼等待120急救车拉往医院。后经领导告知于我,因8236隔离人员是孕期反应严重,经专班医疗人员检查,此隔离人员还有咽喉红肿,咽部出血等病症,专班及时请示疫情指挥部经联系前往医院进行产检及治疗。</h3></br><h3> 此次前来隔离人员共120人,有老人有小孩还有孕妇,在这些特殊人员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为群众服务,排忧解难。</h3></br><h3> 1月19日,我像往常一样准时上班,为隔离人员服务。这天早上,我接到领导工作安排,为一位被隔人员寻找光线较好的房间。我立即上楼认真查看比较之后,找到光线较好的房间8355 。后经沟通才得知,此位人员是住在8451房间今年68岁的老太太贺某,经专班医护人员询问得知,贺某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胃炎等病史,由于此人已在酒店单人单间居住十多天导致孤独憋闷,心情焦虑,再加之饭菜不合胃口,身心不适,情绪异常,哭闹着要回家。</h3></br><h3> 鉴此情况,专班立即耐心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情绪安抚,并上报疫情防控指挥部经联系521医院,安排老人住院治疗,但老人认为自己病史较长,住院治疗效果不理想而拒绝去往医院,随后审请将老人调整为居家隔离,贺某说回家无人照料其生活,因其家人也在此酒店隔离,专班讨论研究决定,通过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情绪安抚及伙食改善,做有助于其消化的龙须面、拌汤等食品,使其身心舒畅了,感受到家的温馨,才能安心隔离。</h3></br><h3> 我们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多数都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面对一位与我们父母辈同龄的老年人,老人的白发苍颜、体弱多病,不由使我们内心孝顺父母,孝敬老人的本性油然而生。</h3></br><h3> <h3> 疫情防控,在隔离酒店,为隔离人员服务,参与防控每天都很忙,也有很多细微的事情我们在做,如给婴幼儿送奶粉,给学生送学习用品等,经过21天的集中隔离,及我们工作人员努力的为之服务管控,终于在1.24日,经过对隔离人员每天的核酸检测篩查健康正常,均可回家了。</h3></br><h3> 1月24日,经过社会面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已达到全面解封的条件,经政府研究决定,全市降为低风险地区,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h3></br><h3> 在自然灾难面前,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敢于面对、勇于担当,一起来和病毒灾难做斗争,心系百姓之忧虑,心系国家之存亡,那我们的人民一定能安乐,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安泰!</h3></br><h3> <h3> <strong>— 作 者 简 介 —</strong> <br></br></h3></br><h3><strong>介义坤 : 男,1988年出生,陕西省彬州市人。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写作,以文字描述人生之悲欢离合,以笔墨记录生活之酸甜苦辣。</strong></h3></br><h3><strong> 0</strong><strong data-original-title="" title="">2</strong> </h3></br><strong>望长安</strong><h3> <strong> ——钟楼自述</strong></h3></br><h3><strong> 文/刘宸麟</strong><strong> </strong></h3></br><h3>我屹立在古城中央,时光流转,在现代与历史的交融中,见证着这座城市的风云变幻。我——就是钟楼。</h3></br><h3> <h3>自古以来,无数名人墨客来到此地,留下无数流传千古的名文佳作。这些诗篇中,是芙蓉园锦簇的繁花,是不夜城看不尽的花灯,亦是曲江荡漾的碧波,更是与城墙遥相呼应的晨钟暮鼓。流年似水,不知不觉,多少个春秋逝去,多少个花甲轮回。我注视着一座座高楼大厦在这座城市留下自己的身影,一股股人流在这个街头来来往往,流露出城市的繁华。我似乎也习惯了这样的时光,任它一分一秒地流逝。但现在,这样的时光变了,变得似乎有些黯淡。城市的喧嚣被鸟雀零星的叽喳取代,灰色的柏油马路上空无一物,偶尔会有几辆白色的救护车呼啸而过。寒风吹过,带着我的钟声向远方飘去,旷远而孤寂。就连一旁的鼓楼也问我:“兄弟,这城是怎么了?”</h3></br><h3>我猛然一惊:这城,是怎么了?</h3></br><h3>又到了一个岁末,此地,却已消失了灯火的辉煌。辛丑牛年的冬寒冷却又温暖。在这空荡的大街小巷中,唯一与众不同,唯一给我带来一丝温暖的,是那徘徊在城市中的一抹白……</h3></br><h3>我定睛望去,那一抹抹白进入小区,拿出一个个大喇叭,传出响亮的叫声。随即,每家每户都从单元楼的大门中跑出,排队、扫码。这些零星的白色活动起来,好像灿烂的星光,一点一点照亮了这无边的黑夜。我仔细看去,那些白色的身影,不知疲倦的工作着,我看到了他们额上的汗水,看到他们面罩上的雾气,更看到了他们被包裹着的倔强的微笑。</h3></br><h3>我细细听去,听到的是那些大白们沉重而铿锵有力的呼吸声,听到的是他们对居民的问候和关心。</h3></br><h3>远处的乌云似乎淡了一些,一缕细细的阳光洒在这不怎么温暖的大地上,给这城市增添了些许活力。2021年的冬天,似乎并不太冷。</h3></br><h3>我踏着岁月的星辰,从历史长河中走来,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起伏。在这一个严冬,我依旧耸立在此,击钟报晨,祈福平安。望着这座城,望着这些可亲可敬的“大白”和无数的居民们,有你们在,春天,还会远吗?</h3></br><h3> 望长安,愿你我,安然无恙。 </h3></br><h3> <strong>(指导老师:赵文艺)</strong><strong></strong></h3></br><strong>主编:高建群</strong><strong>执行主编:李闻轩</strong><strong>副主编:夏荷</strong><strong>责任编辑:<strong>杨建英</strong></strong><strong>美术编辑:<strong>李静</strong></strong><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Qf3jYmBVqGLPF3x_pEJ8K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