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双龙巷

自在

<p class="ql-block">  自开封双龙巷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复建以来,我先后去过两次,每次都有不同感受。在我的印象里,之前的双龙巷街道狭窄,房屋破旧,灰头土脸的毫无生气,又每当想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脑海中瞬即映出的画面就是这里,尽管后来去过曲阜陋巷,但颜夫子为一日三餐发愁的样子,似乎就在双龙巷。</p> <p class="ql-block">  对双龙巷的印象,也不是简单用“陋巷”二字就能形容到位的,你会感到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东西隐约存在。或许是这里曾被古人称之为“龙潜之地”,或许是那些曾为贵胄之宅的残破老屋,历经岁月磨洗,旧时模样依稀可辨。那种隐约似乎在空中飘荡,在巷中游走,如同我们去过的西安或南京,那里厚重的历史和历史遗存,尽管被现代文化氛围包裹着,但仍然使我们感到昔日黯然而收的帝王之气,并未完全消去。</p> <p class="ql-block">  明代《如梦录》记载:“双龙巷,宋太祖、太宗旧居之地。”此记载与千百年来的巷间传说,还是十分吻合的。应该说赵宋在开封坐拥天下,南面称孤,按照世人所知的通常做法,肯定会在这里大兴土木之役,以为殿堂宫阁之建,供臣民瞻仰,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我们并未发现此巷中有宋代遗迹存在,这未免使人倍感失落和疑惑。</p> <p class="ql-block">  据载,赵氏兄弟祖籍河北涿郡,生于洛阳,五代时天下大乱,流落于汴,暂时栖身于此,毕竟不是祖居之地,从这里一走了之,身后并无任何挂碍,纵然有了天下,但流民身份和流落之地,只有苦痛,岂可大做文章?倒是民国的两位大总统袁世凯和徐世昌,他们发迹之前也曾在这里小住过,历史不远,有旧迹可寻,为双龙巷增添了不少色彩。最令人痛惜的是明末忠臣史可法,他在巷中的府邸被一场黄水荡去,踪影全无。</p> <p class="ql-block"> “潜龙入云际,孤巷空人声”,这是我初游双龙巷的一点感受。当时双龙巷才开巷不久,作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这里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一切还在复建之中,500多米的短巷,称得上竣工的很少,大多是半成品。对于这种边建设边招揽游客的做法,是很值得欣赏的,你在游客挑剔的眼光下,有勇气接受品头论足,肯定会有信心能把这里的一切做好做精,只是初期没有更多的看点,游客少之又少,尽管做足了宣传,那也跟一阵风似的。</p> <p class="ql-block">  再来双龙巷,已是时隔一年之后了,或许是新冠疫情的缘故,复建工程进展不大,看点还是不多,用“门前冷落车马稀”可以一言概全此情此景。衡量一个新景点能否火起来,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游客的热度是否能持续不减,在于你是否有拿得出手的真材实料。譬如一个新饭馆开张,食客们蜂涌而至,他们一是冲着你的优惠价格,二是冲着你的饮食特色,如果几天过后,食客锐减,那你起码要从以上两点找问题,经营景点也是同样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从众心理,人云亦云,别人认为这里的看点不多,不值得看,那么,你呢?其实,每个人的欣赏角度和层次都不一样,获得感也互有差异,在双龙巷,这里既有适合纵览的去处,又有适合细赏的地方,若游有所图,都可尽得其妙。游览街巷文化和故居文化,不同于游览自然山水,前者只可静观,举止有度,进退有方,纵然胸有波澜,也要面如止水,切不可行立坐卧,狼藉无序;而后者可以呼天唤地,尽情宣泄,因为山川有足够大的胸怀包容你,在山川面前,你终究是渺小到微不足道。</p> <p class="ql-block">  双龙巷的看点不在巷,在巷子两边的院落。这里大多是仿明清建筑,古色古香,既有深宅大院,又有湫隘小屋,青砖灰瓦,错落有致,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大户人家高门崇墉,匾额空悬,厅堂飞檐斗拱,户牖光照通彻,院内布局对称,铺设精巧,有的院中套院,别有洞天。欣赏这样的场景,最好是一人游,足履所至,无人干扰,这样你直可静下心来,用目光去捕捉那些能够触动神经的画面,用心去体味这世间沧桑、物是人非的无常变幻。睹物思情,触类旁通,总有一些能够打动你的地方,让你过目不忘,铭刻在心。</p> <p class="ql-block">  游双龙巷,细品慢赏很重要,惟有细才能入心,惟有慢方可思想。这里的砖雕,石刻,木雕堪称三绝,虽然也有匠人作旧,但做工十分到位,足可令人发幽古之思;花草不多,点缀雅致;修竹数竿,倚石成韵,整个院中布局,室内陈设,既有北方之大气,又有南方之精巧,回转之间,皆可称道。当你漫步在庭中,徘徊在廊前,你会想到“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等诗情画意,还会被坡仙的“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扰动思绪,当你走出巷口,回首再望,你会对这条巷里竟然飞出了两条龙,走出了两位总统,感到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为手机随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