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4:应县木塔—应县净土寺—雁门关—广武明长城——广武古城—宿朔州</p> 木制古塔巍然千年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佛宫寺在辽代时又称宝宫寺)。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最高最古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经历了军阀二百多炮弹的轰击,屹立不倒,堪称世界奇观!</p> <p class="ql-block">释迦塔一层女供养人壁画,有学者认为是萧家的三个皇后。据此推断,<span style="font-size:18px;">塔的建造与辽兴宗的皇后,也就是辽道宗的母亲,仁懿皇后萧挞里有关。</span></p> <p class="ql-block">位于整个佛宫寺建筑群的最南端是一座三楼四柱的木牌坊,正面书写《浮屠宝刹》,斗栱密集,为清同治二年(公元 1863 年)所建。</p> <p class="ql-block">塔院由山门、钟鼓楼、释迦塔、大雄宝殿构成。下面是佛宫寺塔院复原想象图(陈明达《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站在牌坊处往北看,释迦塔是视线中唯一高耸之物,寺前广场的空旷更加剧了这种高大感,此时的木塔真如一层匾额上所书“天柱地轴”一般,矗立在苍茫的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塔前面的钟鼓楼、配殿等基本为清代所建。</p> <p class="ql-block">塔后有一砖台,通过甬道与塔下月台相连,砖台上是一座七间的清代大雄宝殿和左右配殿。因注意力都放在古塔本身,没有进入大雄宝殿,只是站在砖台上拍了一张塔的正北面照。</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张照片是塔的东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仔细观察,</span>照片的左边建筑是山门,照片的右边,可以看出甬道与塔下月台如何相连接。</p> <p class="ql-block">从外面看,木塔为五层,实际还夹着四个暗层(平座层),一共是九层。释迦塔没有塔心柱,而更像是一层层叠起来的楼阁,给每层的佛像与礼佛的人都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释迦塔剖面结构(图:国家地理中文网)</p> <p class="ql-block">释迦塔一层副阶和碑文。</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塔内,有一尊<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约 11 米</span>巨大的释迦佛坐在莲花宝座上,佛像为辽代原塑,后世有过重妆。佛像四周的墙上绘有六个如来像,壁画精美绝伦!顶部则是精美的八角形阳马藻井,营造出神圣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释迦塔有二绝:一是斗拱精美种类繁多,有五十四种之多。二是匾额著名众多。木塔上挂着大大小小几十幅,其中最厉害的都在正南面。</p> <p class="ql-block">南面一层平座的“天柱地轴”描述了塔的宏伟,它的作者是万历年间编纂《应州志》的田蕙。</p><p class="ql-block">第三层“释迦塔”是所有匾额中年代最早的一块,这三个颜体大字是金代书法家王瓛所书,边上的小字题记则陆陆续续记述了木塔的历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层“天下奇观”是明武宗朱厚照所题,</span>第五层“峻极神工”则为明成祖朱棣所题。两人都是打败蒙古鞑靼人之后登塔抒发豪迈之情,夸塔的同时也顺带自夸一下。</p> <p class="ql-block">不看应县木塔,千千万万个塔都是白看!</p><p class="ql-block">引用痴情于木塔的梁思成手记:</p><ul class="ql-block"><li>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li><li>离县二十里已见塔,由夕阳返照中见其闪烁,一直看到它成了剪影,那算是我对于这塔的拜见礼。</li><li>今天正式地去拜见佛宫寺塔,绝对的 overwhelming,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li></u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能知晓这座世界文明的古塔(千年前,一群无名工匠用10万块木构件,像搭积木一样,全凭技术和经验筑起这座塔,相当于20层楼高,是世界上最高的纯木结构建筑。这座木塔比比萨斜塔早118年,比埃菲尔铁塔早833年,它的全身没有一根钉子,只靠卯榫结构支撑,却能历经地震、炮火洗礼,千年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不得不感谢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强烈希望世俗的人们不要总是关心他们爱情的花边新闻,他们对工作的一腔热成,对中国古建筑的发现与考察以及著作是中国建筑史的里程碑,林徽因就是因为常年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中考察而得来肺病,英年早逝。</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坐在斗拱上。</p> <p class="ql-block">林徽因在河北正定开元寺,正在测绘。</p> 天宫楼阁藻井与披发石狮子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净士寺的天宫楼阁藻井、净土寺的一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披头散发</span>石狮,被梁思成先生誉为“应县三宝”,而小众鲜为人知的净土寺竟然藏着二宝。这座寺庙是后唐李嗣源的家庙,此景点是马司机推荐我们的,寺庙<span style="font-size:18px;">离应县木塔很近,外表凌乱,很不起眼,现正在修缮山门,不公开对外开放,只有香客才可以进去。</span>当地百姓把木塔叫塔寺,净土寺叫北寺,先有北寺,后有塔寺。</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院只剩下大雄宝殿和大殿前摞在一起的两截石柱。</p><p class="ql-block">大殿结构是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正中是“大雄宝殿”匾额,上书“奉敕净土寺创建于金天会二年”(1124年)屋顶的雕刻相当精美。</p> <p class="ql-block">不起眼的石柱很有一点来头。当时在天王殿前建有一座佛塔,塔下安放有佛舍利,所以又称舍利塔。这二截石柱就是从已倒塌的舍利塔地下挖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藻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室内天花的一种装饰性处理手法,多做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宫殿或寺庙殿宇中做成斗八藻井,藻井上装饰各种花纹、雕刻或彩面。</p><p class="ql-block">大多古建筑只在明间正中使用单体藻井,而净土寺大殿以梁袱划为9格,分作9个藻井,布满3间殿宇的全部天花,正中的斗八藻井为全殿最大的藻井。另外八个藻井则成八角、正六、长六角、菱形等。称为八门九星之天宫楼阁,全为木质雕刻。每个藻井中心为一个红色圆心,呈八角形,雕刻精细,色泽华丽,是鲜见的金代珍品。</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观殿宇的顶部,楼阁重重,金龙飞绕,藻井上的楼阁与斗拱上的小斗皆贴金,压槽板涂红,斗拱饰绿彩,这些色彩组合起来便构成了富丽堂皇的“天宫楼阁”藻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心间的藻井最大,</span>正中的斗八藻井其最下层为方井,方井四面正中各开一门,作天宫楼阁。其它藻井亦是大小式样不同的天宫楼阁。一律为为小木雕刻,戗脊、梁架、立柱、斗拱无一不是按当时的建筑比例尺寸缩小而作,小到鸱吻、角梁套兽这类装饰都精雕细刻,细节之精致令人赞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角井正中绘有“双龙戏珠”,九星中间两条金龙,须眉神动,气势磅礴,为木制浮雕,而其他8个藻井正中图案虽也是“双龙戏珠”,但皆为贴金绘作。</p> <p class="ql-block">净土寺的披发石狮可能是沙陀化的艺术,极有可能是李嗣源家庙的遗存。被梁先生视为“披头散发”,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三宝的披发狮子被我们在一堆大白菜中找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净土寺除了二宝外,壁画也是精妙绝伦!山西我看过的所有寺庙中的壁画和泥塑无一不叫绝!</p> <p class="ql-block">阳光中匆匆离去,生命中细细品味!</p> 穿越原汁原味广武明长城 <p class="ql-block">从应县出发,我们直奔雁门关和广武明长城。山西抬脚是城墙,放眼是长城,由于时间的关系,必须有取舍。雁门关名气很大,因重新修缮过,我们只是在外面打卡留念,而重头戏是广武明长城,一个从未经过人工修缮,保持了历史原貌的古长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武长城是内长城的一部分,气势恢宏的</span>广武明长城位于雁门关外山阴县境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临雁门关,西瞰宁武旧城,南通五台胜境,北达云冈石窟,横亘群山之巅。</span>全部为砖石结构,由城墙、敌堡、关城、城堡、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p> <p class="ql-block">长城高6.6米,底宽6.5米,顶宽3.5米,底部用青石砌筑,外侧和顶部全部砖包。长城的最高处摩天岭海拔1750米。</p> <p class="ql-block">广武明长城于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修筑,又名猴岭长城。敌楼是猴岭长城最精彩的部分,敌楼多筑于长城外侧,面宽10米,进深8米,总高15米左右,内可屯兵。长城下部设暗门,可内外相通。猴岭长城每隔120米就有一座砖砌空心敌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面有敌楼16座,</span>现存最完整的敌楼有“阪扃”“控阨”“雄皋”“壮橹”“天山”的等7座,这段长城敌楼密集,军事防御体系完备,且保存完好,特别是一段锯齿状长城,堪称万里长城中的绝景。</p> <p class="ql-block">烽火台也叫烟墩、烽燧。是点燃烟火用来传递敌情的。白天是烟,夜里是火。烽火台一般建在长城上,或者长城的附近比较显眼的地方,有专人负责看守,附近有房屋住人,下面是广武明长城入口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烽火台,一群白羊悠闲自得吃着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span style="font-size:18px;">烽火台下是广武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爬上一段陡坡,就到了广武明长城标志性建筑月亮门。“月亮门”学名是十号敌台“穿心楼”,原是敌楼的瞭望口,几百年的风雨剥蚀,人为破坏后,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月亮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6年“月亮门”被大风吹坍塌后,当地政府在尊重原貌的基础上,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span>登高望远,一览无遗,古城就位于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小心翼翼走过一段损坏的长城,长城上,可以看到砖块、石块、石灰,包砖裸露,伸手可及历史印记。</p> <p class="ql-block">走到一个保存完好的敌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顺着黑黑的</span>通往敌楼顶部的楼梯登上楼顶,弯弯曲曲的长城延伸天际,掩埋在莽莽群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敌楼是建在城墙上的,烽火台却不一定,作用就是;一是作战指挥用,二是放置军械,三是巡逻时躲避风雨。敌楼的内部空间分三部分,这是中间的部分。两侧的门洞通向两侧的空间,对面是瞭望口。</p> <p class="ql-block">浩瀚历史早已走远,长城的包砖变成了农家小院,人站在城墙边如此渺小!</p> 广武古城 <p class="ql-block"> 广武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境内雁门关下的村庄,有新广武村和旧广武村,相距不远。在古代是两座军事古堡,用于驻扎军队,属于雁门关军事防御体系。两座古堡都筑有城墙,新广武城的城墙已经损毁了,旧广武城的城墙还保留完整。</p> <p class="ql-block">站在广武明长城上俯视,古城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旧广武古城建于辽金时期,明代包砖,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雄踞隘口,南望内长城,东靠新广武城,北邻汉阴馆故城,西接辽代雁门关,构成一条坚固完整的战事防卫体系,至今仍不失曾经金戈铁马、壁垒森严的战斗气势。</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日落时分到达古城,城内保存完好,街道整洁,居民不多,游人也只有我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长城脚下,还有</span>汉墓群和汉武广场,广场的南面是长城,北面是汉墓群,都相距不远。广武汉墓群位于旧广武城与新广武城之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墓群南依群山,北连平川,大小不一的288座封土堆星罗棋布,最高封土十多米,最低三米多。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居全国之首,是研究我国汉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依据。因为时间关没有去这里。(图片来自网络,感谢!)</p> <p class="ql-block">迎着夕阳我们奔向下一个目的地:朔州。</p> <p class="ql-block">晚上就选择住在离崇福寺不远的小旅馆,一个不错的旅馆,标间才几十块钱。这一路,山西的吃住行太给力!推开旅馆窗户,不远的古城墙沐浴在夕阳下。</p> <p class="ql-block">晋行吧D5</p><p class="ql-block">朔州古城墙公园—朝阳楼—崇福寺—万年冰洞—石门悬棺—悬空村</p> <p class="ql-block">朔州,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生息此地。</p> 朔州古城墙上日出 <p class="ql-block">朔州老城位于朔城区旧南街,是山西省现存比较早、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秦汉时已建成,北齐年间进行了扩建,元末明初又进行了重新修建。城墙平面呈正方形,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1050米,是现存较早的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早早起床,伙伴们还在梦中,我已经来到了古城公园。</p> <p class="ql-block">走到城墙上的路比较陡,对于有点恐高的我还是有一点难度。正好遇见一位早锻炼的大哥,热心快肠给我带路,闲聊时,知道我们是从武汉专门到此地旅游。他说出了我终身难忘的一席话“你们受苦了,武汉现在是最安全的地方”。感谢!走在长满野草的城墙小道,身披金色霞光,整个城市尽收眼底,古老与现代,时空交错!</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下来,我独自一人漫步街头,匆匆忙忙通过一个广场,来到了朝阳楼前,晨曦沐浴,人来车往,这祥和的景象竟是这二年时光最后的定格!疫情带走太多美好!哪一天才能回到从前!</p> 崇福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崇福寺是</span>我国现存辽金三大建筑之一。位于山西省朔州朔城区东大街94号,它始建于唐麟德二年(665),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增建了弥陀殿与观音殿。辽时曾为林牙太师府署,金天德二年(1150)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寺”保存至今。下面这张照片是入寺山门。外观古朴、庄严,门前雄狮端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崇福寺坐北朝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布局主次分明,井然有序,</span>五进院落,十座殿宇,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占地面积23400多平方米,各具特色的五重大殿:<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金刚殿、千佛阁、大雄宝殿、弥陀殿、观音殿</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南向北</span>布列在中轴线上,其余在两侧对称配置钟楼、鼓楼、文殊堂、地藏堂东西对称。布局严整,构造壮观。</p> <p class="ql-block">借用网上的图片,看一下崇福寺实际全景。</p> <p class="ql-block">崇福寺的第一座殿宇<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金刚殿</span>,也称天王殿。殿身面宽五间(17.22米),进深六椽(8.28米),单檐悬山式屋顶。金刚殿原状应为歇山式屋顶,清代重建时改为今式。殿前后踏跺三步,左右设抱鼓石为饰。殿内东西两侧供奉着掌管“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依照佛寺“晨钟暮鼓”的规定,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均为明代建筑。整体结构呈方形,二层楼阁式建筑典雅庄重,四角立柱,上置斗拱,楼檐舒展,翼角如飞,造型别致。钟楼上的大铁钟铸于清代,鼓楼上的那面大鼓则是明代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千佛阁为崇福寺二进院,因明代修缮后,供奉有千佛,所以由藏经阁改为千佛阁。现在千佛已不存在。但殿内供奉有弥勒佛,这尊弥勒佛像是明代用上千斤的青铜铸成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铜佛像高约一米,是崇福寺传世的明代作品。后面的这一座三檐双层阁楼,高约4.5米,结构精巧,造型别致,据传是明代仿唐代这里的大藏经阁式样而作。</p> <p class="ql-block">三进院是三宝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又名大雄宝殿)</span>和东西配殿,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重建,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重修。三宝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前月台宽三间,平面接近方形月台左右侧和前沿当心处皆设踏道,可供登临。</p> <p class="ql-block">东边是文殊堂,原供有文殊菩萨和十八罗汉,西边是地藏堂,原供有地藏二正菩萨和十大阎君。按照佛教惯例,应该是文殊殿与普贤殿,观音殿与地藏殿相对应。这里是文殊殿与地藏殿而对应,为世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是崇福寺的主殿,创建于金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由开国侯翟昭度创建,距今已逾850年。它殿身七间,单檐九脊顶,前檐五间装格扇门,上置横披棂花,后檐明间和两梢间设板门三道,前后可以穿行,其余皆为墙壁。全殿设计之精巧,建造之得法,不仅冠于全寺,而且在我国古代佛殿之中亦是巨构,堪称国宝。</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为崇福寺的最后一座殿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仅次于弥陀殿的金代建筑,</span>殿顶为单檐歇山顶式,外形轮廓呈稳健庄重、规整淳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梁架结构最富有独创性。</span>观音殿屋檐下悬有“观音殿”牌匾一方,为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大同华严寺僧人所制。</p> <p class="ql-block">崇福寺的精华在弥陀殿和观音殿,他们是金代原汁原味建筑,几乎涵盖了金代建筑所有的建筑技艺手法,<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采用减柱和移柱法建筑艺术,乃国内孤例,堪称一绝,“断柱负重”近千年安然无恙</span>。弥陀殿更是集聚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华带匾额、琉璃脊饰、壁画、彩塑(背光)、雕花门窗被称为</span>"金代五绝",<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世人称为“金代文化艺术殿堂”。</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一绝是弥陀殿<span style="font-size: 18px;">檐下悬的</span>华带竖匾额。高4.2米,宽2.7米,每个字直径达0.9米,是辽金最大的华册式牌匾,<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原物,</span>也是今昔当之无愧的“中华名匾”。弥陀殿的华带牌为蓝底和黄字以及白边包括云纹装饰,风韵古朴,非常珍贵。</p><p class="ql-block">就华带牌来说,宋代《营造法式》对其尺寸有着明确规定,而且,可以划分为中心牌面和顶部横向牌首以及两侧竖向牌带包括底部横向牌舌等多个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的竖匾也是古香古色,与“第一绝”如同姊妹般。</p> <p class="ql-block">第二绝是殿顶的琉璃脊饰。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殿顶上铜坂布瓦覆盖,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其颜色以黄绿为主。</p> <p class="ql-block">正脊的脊刹是三米多高钵座加宝珠,下面是双手抱拳作揖和双脚踩踏祥云的金刚,最二边是东西相背的吞口或者说吞脊龙头,再左右是一米多高勇猛形象琉璃武士。</p> <p class="ql-block">正脊中间只有瓦楼一座,将军居中,神志昂扬,戗兽、垂兽巨口獠牙,气势威武。</p> <p class="ql-block">殿顶脊刹左右的两尊琉璃武士,虽赤手空拳,但颇具威严。力士高度约1.5米,为我国现存最大的镇殿琉璃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左右是尺寸硕大琉璃鸱吻加琉璃背兽</span>,为金代原物,是我国辽金建筑中最高、最大的,其工艺精湛、色彩艳丽,堪称上乘佳品。<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大蟠龙鸱吻,高达3米多,驱邪镇火。同时,垂兽和戗兽以及套兽包括仙人甚至勾头和滴水等均为琉璃制作。</span>几百年过去了,琉璃鸱吻的釉面依然鲜艳。鸱吻已由原来的龙头鱼尾演变成了龙。</p> <p class="ql-block">屋檐角的仕女姿态婀娜、动作舒展,从下往上望去其身形好似空中飞人般美妙至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三绝是</span>弥勒殿内壁画。壁画约327平米,绘满四壁,并以东西两壁为主。题材以佛菩萨说法为主,是典型的金代水陆壁画。气势宏伟与震撼,为辽金时期包括金代壁画的主要特点之一。</p><p class="ql-block">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着通体红色佛衣并有背光,手持说法印,尽显其威仪。胁侍菩萨则站立左右,着满身华丽衣饰并有头光,自然而优雅。主尊佛头顶两侧佛坛之上各有一组听经群像,也是结跏趺坐并红色袈裟且双手合十。此外,在壁画顶部另有飞天,于翱翔中或俯瞰或侧望。</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佛和菩萨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部分佛和菩萨留有蝌蚪状小胡须。这是金代壁画佛和菩萨形象对辽代风格的延续与传承。还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佛和菩萨的中性化形象及古印度佛和菩萨的善男子形象。(备注:图片来自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第四绝是殿内的金代彩塑。大殿内佛坛横跨五间,设像九尊。西方三圣端坐主位,仪态雍容华贵面部端庄恬静,气度超凡脱俗。主像二测四尊立像为协侍菩萨,坛前二隅为护法金刚,俗称哼哈二将。体现了净土宗信仰,并突出了阿弥陀信仰。</p><p class="ql-block">这些彩塑身形伟岸、背光巨大,例如,左右护法金刚高达五米以上,西方三圣主尊的椭圆背光更是高达十多米。同时,神情自若、姿态各异、装饰华美、令人赞叹。(备注:泥塑原始图片来自于网络,后期制作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方三圣塑像。</span>青砖垒砌的凹形佛坛上面,西方三圣主尊结跏趺坐于束腰式须弥座仰莲台,弥陀殿内中央佛坛上置三尊主像(中为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p> <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的束腰式须弥座仰莲台颇具特色,六边形台座仿佛塔塔檐叠涩收杀,每楞面或者说每涩面绘有花样枋心,每角设有宝瓶立柱,每面开有中空壶门,此外,壶门两侧还有力士扛顶,至于,仰莲台则是五层莲瓣且饱满盛开均施彩勾边,为辽金时期包括金代佛座的主要特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与众不同的是主像的背光屏为藤条编织而成的。图案呈草叶纹,边沿是焰光,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最特别、最精致、最完美的唯一一块。</p> <p class="ql-block">第五绝是大殿的雕花门窗。崇福寺的雕花门窗以格扇门窗为主,当心间和明间以及次间都是,也都是中心格扇门加两侧边扇门。而且,格扇门结构相对简单,基本上,由裙板、格眼以及抹头等组成。门楣以上,则是一字排开的五扇开格眼的横披窗。</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格眼图案异常丰富而变化多端,尤其是,雕工高超、式样繁复、保存完好,透雕格眼达到十五种之多。这些雕琢得玲珑古朴的窗棂,镂刻着钱纹、雪花纹、菱花纹、三角纹、古钱纹、椒眼纹、菱花等图案,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金代雕花棂窗,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价值。</p><p class="ql-block">例如,仅仅当心间,就有格扇门的石榴瓣菱花和边扇门的十字形菱花,以及中间横披窗的橄榄瓣菱花与左右横披窗的六瓣菱花,包括两边横披窗的十字形菱花。此外,次间和稍间的格扇门与边扇门以及横披窗,还有米字型和斜向形等格眼图案。</p> <p class="ql-block">终于在虎尾兔头交汇之时,匆匆忙忙完成了晋行吧(二),祝美友们春节快乐😀兔年吉祥🐰全家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