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离成都仅有一小时车程,很快就来到了成都,在成都青羊区社保宾馆住下后,就相约去体验成都宽窄巷子的慢生活。<br><br><div>成都的宽窄巷子、大慈寺和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康熙五十七年,朝廷平定了准格尔之乱后,经皇帝恩准,在平叛军中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他们修筑少城,如今的宽窄巷子就是当年少城遗留的一部分。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和青黛砖瓦的四合院落群组成,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留存于南方的“孤本”。巷子原本不叫巷子,和北京一样称作胡同,宽巷子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则叫如意胡同,直到民国初年才改称为巷子。</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成都三嫂豆花</b></h5><div><br></div><div>巷子的夜生活十分丰富、有趣和热闹。我们徜徉于巷子间,感受着人来人往的喧闹,笑品着淘耳、捏脚、街舞义演的众生相,早已把现代生活快节奏带来的疲惫忘却的一干二净了。“鱼脊骨”形的北方胡同街巷上的川西民居夹杂着西洋建筑,似乎有点不伦不类,却又融洽的如此安祥静谧。,巷子里地摊式的小吃一摊挨着一摊,简陋的不能再简陋,却飘溢着浓郁浑厚的撩人香味,实在抵挡不住这香味,便随手拖过身边的一把凳子,坐在老成都三嫂子豆花摊前,要了一碗豆花,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儿把面前十多种叫不上名字的小料挨个放了一点,用勺子搅了搅就开吃了,豆花的清香参合着佐料香气不再飘逸单薄而变得有了厚度。<br></div> 喝了碗豆花,满嘴飘香,跨进了“思贤庐”,被眼前一大锅红红的辣椒所吸引。 金黄簇拥着火红,浓香中伴有辣味,刺激出强烈的食欲。 上前向老师傅打探,才知道他们把美食都已打包成一提一提的礼盒,想要提一盒走就可以了。<div><br></div><div>出了思贤庐,不远处几个年轻人席地而坐,各执乐器不管不顾的陶醉在自己的乐曲中,没有围观没有喝彩,丝毫没影响他们的情绪,知道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生活,但此时此刻,自己完全相信那些没有停留的脚步也一定和自己一样,他们的歌声定是愉悦了自己的心情。</div><div><br></div>茶屋、茶室、茶楼皆上了档次,步入高大上之列,人们如想领略,均需登堂入室细品慢尝:书屋、阅览、讲堂紧步后尘决不逊色,倘若享受这份精致与宁静,需摈弃这诱人的喧闹而保持心里的安祥;院落里千姿百态的餐厅、酒吧,格调风格迥异,却安抚着不同的心灵,所有这一切,都让自己眼前的时光停驻,有了闲情雅致来品味这精致生活。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恺庐</b></h5><div><br></div>巷子里的一处深宅大院兀自突出,别具特色,特别显眼。特制青砖砌成带有弧形的宅门高耸,门洞上方嵌有中式传统的石匾,匾上阴刻着大篆“恺庐”二字,“恺庐”一反当时中国人从右向左诵读的习惯,大胆采用了从左向右的写法,这一小小的变化,让我体会出了时人寻求变革,崇尚革新的社会心态。门匾上方是一个椭圆形的图案,形似一面镜子,也许主人是以此而喻“明镜高悬”! 巷子里的砖墙文化也很有特色,斑驳的造型里是满满的时间积淀,历史的记忆。这当中拴马石当属最典型之作,斑驳的砖墙里镶嵌着一个“日”字形的拴马石,拴马石上拴一匹回头而顾的高骏大马,阳刻的马栩栩如生,尤其是那双有神的眼睛,更是楚楚动人。<div><br></div><div>我们离开了宽窄巷子,离开了这位有着沧桑老脸的怀旧老人。<br></div> 离开宽窄巷子,我们坐在历史的边缘品尝着成都的美食。 <p class="ql-block">身后这古怪的名字是那么令人难忘。</p>